把多智的诸葛亮从神还原成人之后应该是什么样子?

一提起诸葛亮,人们就会想到空城计,而说起空城计,则展现出了人们对诸葛亮军事天赋的无比推崇。那么诸葛亮的空城计究竟发生过没有呢?人们对诸葛亮的崇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把多智的诸葛亮从神还原成人之后应该是什么样子?

早在晋代的时候,诸葛亮就备受众人追捧。当时有个叫郭冲的人,大概是诸葛孔明的铁杆“粉丝”。他觉得大家对诸葛亮的评价还不够高,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叫《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意思就是我这里还有五件事是你们不知道的。这可以说是相当自信了。这五件事当中就包含了空城计,也就是说,诸葛亮的空城计最早见于郭冲这篇文章。

然而,诸葛孔明对司马懿的这出空城计从时空上来说是对不上的。首先,司马懿当时不在阳平(空城计地点),而是作为荆州都督,驻扎在宛城,所以两人是没有办法常唱空城计的。

其次,空城计这个事情也是不符合正常逻辑的。我们先来看一下空城计的大体叙述,是说司马懿带兵来进攻诸葛亮,亮派马谡去守街亭,然而纸上谈兵的马谡却把街亭丢了,使得诸葛亮大军陷入危机而不得不撤军。面对司马懿数十万大军,诸葛亮选择让蜀军先撤,自己则在阳平断后。由于无兵可用,他让人打开城门,派几个人在城门口扫地,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待到司马懿达到之后,大为惊诧,恐城中有埋伏,于是选择撤军。

把多智的诸葛亮从神还原成人之后应该是什么样子?

由于这个事情实在太具有文学性、太脍炙人口了,所以就在文学作品中大行其道。然而这件事从逻辑上是讲不通的。第一,司马懿不是担心埋伏吗?自己近二十万大军,大可派几支小分队侦察一下,探探虚实。第二,当时司马懿在城下观察诸葛亮,看得见、听得清,离那么近,那叫人往城楼上射几支箭再撤也是可以的嘛。第三,站在司马懿的角度,不管有没有埋伏,自己那么多人,派一部人把城围起来,围个几天,不也有结果了吗?再怎么也不至于掉头就走呀。

除了空城计子虚乌有,另外像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等等都是编的。最奇葩的就是借东风,且不说违反自然规律,毕竟有人善识天文地理。从实际上来说“借”东风火烧连营的也是人家周瑜,跟咱们的孔明先生没有太多关系。

把多智的诸葛亮从神还原成人之后应该是什么样子?

那么,是不是诸葛亮就很菜了呢?当然也不是。首先说赤壁之战,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会同鲁肃促成了孙刘联盟,而这一步对于赤壁之战的胜利也是至关重要的,具有相当高的政治高度。如果孙刘没有联盟,恐怕就会被曹操各个击破,当然也不会有后来的三分天下,历史也将被改写了。

除了促成孙刘联盟,诸葛亮更大的才能是在26岁的时候便给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逐鹿中原的“隆中对策”,并且一直作为刘备军事集团发展的总路线。这在当时的通讯条件下,在信息那样闭塞的时代,能够有如此灵敏的政治嗅觉,有如此清晰的判断,绝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想想我们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26岁,甚至36、46岁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就知道难度了。

把多智的诸葛亮从神还原成人之后应该是什么样子?

即使在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禅的时候,虽然有那么些“穷兵黩武”,但也不影响他在其他方面的杰出表现。无论是在用人方面,为刘禅留下了费祎、董允、姜维等能臣武将,还是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策略制定,都展现出他不俗的才干。在制定北伐策略的同时,还制定、完善国内的法律法规,并且开拓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为了后来蜀中数十年的安定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像一些堰渠、冬水田之类的,至今还在延用。

或许诸葛亮并不是像三国演义中那样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但是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甚至是伟大的政治家。饶是如此,他依然留下的《南征》、《北伐》、《北出》等颇有影响力的军事著作,而他推演出来的八阵图,直到唐代还备受军神李靖的推崇。

把多智的诸葛亮从神还原成人之后应该是什么样子?

后世由于一些原因,抬高了刘备军事集团,神话了诸葛亮,以至于鲁迅评价为“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当诸葛亮走下神坛的时候,我们发现其实他也是像大多数人那样,有对有错,有他做得好的,也有做得不好的。但即使如此,也依然当得起“优秀的军事家、杰出的政治家”的称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