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治療要趁早,不要到了失能才來談康復

冬季來臨,氣溫驟降,晝夜溫差較大,導致心腦血管病變、摔跤等意外發生呈現出季節性的增加。同時,困擾許多慢性病患者,特別是老年人的病症也容易復發。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健康、損傷等問題,治療恢復起來十分的不容易。

很多人還抱有諸如“偏癱了才需要康復”“殘疾了才需要康復”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現代康復理念告訴我們:不能面臨失能或已失能後才談“康復”

為什麼老年人特別需要康復?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各方面功能都會出現衰老和下降,或多或少會存在某些功能障礙,如平衡性差、記憶力下降、肢體靈活性下降,試聽能力下降等。另外,老年人還是各種疾病的高發人群,如老年痴呆症、中風、骨折、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在經過臨床或手術治療度過疾病急性期後,老年患者往往長期處於功能障礙或失能狀態,活動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明顯下降。

老年人常見的功能障礙或失能狀態為肢體功能障礙和認知功能障礙,如吞嚥障礙、認知障礙、心肺功能疾病、平衡能力下降、試聽功能退化等老年退化性疾病。據調查,老年住院患者中可能合併的各種功能障礙高達13項!因此,老年患者在治療或術後出現的功能障礙應得到更大的重視。

康復治療要趁早,不要到了失能才來談康復

老年人功能障礙的一大特點就是疾病與功能障礙相互關聯、相互作用,這給老年人的功能恢復帶來更大的困難。當多種慢性疾病共存時,如腦卒中與骨關節病並存,卒中後的偏癱與骨關節疾病帶來的屈伸障礙會給肢體功能恢復帶來更大的難度。特別是對於少活動及長期臥床的患病老年人,這使得肌少症也多發於這些人群,功能障礙會越來越嚴重。

此外,治療時藥物的不良反應也可造成或加重老年人功能障礙,如抗抑鬱藥可能引起帕金森綜合徵,催眠類藥物可能造成的摔倒、骨折等意外。同樣是腦卒中患者,老年患者卒中後發生抑鬱的概率明顯增高,卒中後抑鬱所導致的能力減退、社會性退縮、興趣喪失、睡眠障礙嚴重心理障礙也難以被治癒。

因此,對於疾病急性期後出現功能障礙的患者,急需康復治療的介入。

對老年人出現的功能障礙進行預防、醫療、功能訓練或補償、調節和適應性處理。這就是老年康復的內容。因康復可以延緩患者功能障礙的出現,保持較好的生活質量,因此老年康復被稱為老年人的“減齡秘籍”。

同樣是骨折手術治療後,年輕人因為沒有老年退化性等問題,可以通過自己較好的恢復能力,得到不錯的治療效果和功能恢復。 而老年人由於存在老年退化性問題,在疼痛、麻醉後往往會出現輕度的認知功能障礙、術後輕度抑鬱等,這些心理障礙會導致老年患者進食差,只敢靜臥休息不敢下床活動;又受到傳統“傷筋動骨一百天”觀念的影響,術後幾乎鮮有活動機會。久而久之則可能出現肌肉萎縮、關節攣縮、下肢深靜脈血栓等症狀,一個簡單的骨折手術後,患者從骨折患者變成了“癱瘓患者”,長期臥床,越臥越下不了床。

康復治療要趁早,不要到了失能才來談康復

在發達國家,康復的觀念深入人心。疾病後的康復受到很高的重視,有的國家甚至提出如果疾病恢復期沒有進行康復治療,在短期內出現跌倒、下肢血栓等情況,保險不予支付。現代康復提倡“康復要從患病後第一天就介入”,因為患病必然使患者的活動量下降,出現肢體無力、萎縮等活動障礙大多與之相隨。

因此,康復治療的第一原則是早期介入。我們必須摒棄傳統的“先出現症狀再康復”或“先臨床治療再康復治療”的錯誤觀念。早期的康復治療和訓練不僅能促進患者功能的保持和恢復,還能有效預防各種臨床治療後的併發症和合並症,如血栓、肺炎、壓瘡、營養不良、關節攣縮等。

康復治療要趁早,不要到了失能才來談康復

康復的早期介入是怎樣的呢?

首先是術前教育。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相關康復知識宣教,使其主動配合完成術前術後康復訓練。

其次是術前評估和術前康復指導。對患者的生理機能及心理狀態進行充分評估,以確定其能否耐受骨科手術及配合完成術後的康復治療。同時,有計劃地進行功能訓練,讓患者適應並學會康復訓練動作,如踝泵、ROM(關節活動度)、股四頭肌、膕繩肌等肌力訓練。讓患者瞭解輔助行走器具(如助行器、柺杖)的使用;進行床上大小便訓練,預防術後尿瀦留等。

康復治療的第二原則是採取綜合措施。臨床上,常結合學科分為神經康復、骨科康復、心肺康復、老年康復等,每一類又細分為不同的技術。有時候我們需要多種措施多管齊下,共同促進患者機體功能恢復。

由於康復進入我國的時間不長,現在不少人對康復的印象還停留在“活動筋骨、簡單的推拿按摩”的觀念上。部分病人及家屬不重視康復或經濟水平有限,不能到醫院康復科、康復醫療機構進行正規有效的康復訓練。

我們所說的康復治療方法主要有中醫康復和西醫康復兩大類。

中醫康復包括針灸治療和推拿按摩治療。

針灸治療是利用針刺和艾灸進行治療。針刺:依據“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辨證原則,進針後通過補、瀉、平補平瀉等手法的配合運動,刺激人體本身的調節反應。艾灸:以火點燃艾柱或艾條,燒灼穴位,將熱力注入肌膚,以溫通氣血。總體上,針灸療法通過刺激體表穴位,疏導全身經絡,調整氣血和臟腑功能,從而達到治病保健的目的。

推拿按摩療法是中醫傳統的一種外治療法,運用推拿手法作用於人體特定部位和穴位,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針灸與推拿強調的都是“治未病”的理念,與現代醫學對早期康復的理念不謀而合。

康復治療要趁早,不要到了失能才來談康復

西醫康復包括運動治療、作業治療、心理治療、言語語言治療、吞嚥障礙治療、物理治療等。

1、運動療法是康復治療的核心治療手段。利用器械患者的自身力量,通過主動和被動運動訓練,使患者獲得全身或局部的運動功能、感覺功能恢復。運動療法著重進行軀幹、四肢的運動、感覺、平衡等功能的訓練,包括關節運動訓練、肌力訓練、有氧訓練、平衡訓練、易化技術訓練、移乘轉移訓練、步行訓練。

2、作業治療(OT)是運用有目的的作業訓練,針對身體上、精神上出現的功能障礙或殘疾而致不同程度喪失生活和勞動能力的患者,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復或提高獨立生活和勞動的能力。

3、心理治療一般由心理康復治療師實施。心理治療是雙方互動的一個過程,其目的是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情感功能和行為功能。

4、言語語言治療(ST)是由言語治療師對各類言語障礙的患者進行治療的方法,其內容包括腦卒中、神經性疾病等引起的言語語言障礙等,促進患者的理解和表達。

6、吞嚥治療,通過間接吞嚥訓練及直接攝食訓練提高吞嚥能力,預防嗆咳,有效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

7、物理治療(PT)是康復治療的主體,它使用聲、電、光、磁、冷、熱、水等物理方法,針對人體局部或全身性的功能障礙或病變,採用非侵入性、非藥物性的治療來恢復身體生理功能。治療方法安全、綠色、環保。

針對不同患者、不同系統疾病,現有觀點提倡採用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方案,使康復的效果更加顯著,絕大部分患者通過康復訓練和治療能夠達到迴歸家庭、迴歸社會的最終目的。

結語

康復的目的就是幫助患者延緩、減少功能障礙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迴歸家庭、迴歸社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出現了疾病發作或慢性病急性發作,我們首先想到的除了治療之外,還應有康復的及早介入。別到了失能,再來談康復,那治療效果就差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