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功爵是秦國一統天下的祕密嗎?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軍功爵是秦國一統天下的秘密嗎?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長期以來,我們都認為秦國的軍功爵制度是商鞅的獨家首創,是秦國擊敗山東六國的核心關鍵和秘密法寶。但是任何複雜的歷史事件都不應當歸功於某個單一的歷史現象,包括軍功爵制度。這項制度並不是十分先進的制度,卻被眾多歷史小說和網絡文學過度神化,在人們的歷史認知中發揮著神奇的顛覆性作用。

商鞅的經歷和變法前的秦國

軍功爵是秦國一統天下的秘密嗎?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商鞅之前的秦國就一直在變法



商鞅變法之前,秦國已經有過了一系列緩慢的改革。和諸夏各國一樣,秦國也歷經了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到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的變革。在權利下移中,大貴族可以隨意廢立國君,導致了秦國的長期衰敗。

國君也並非毫無反應。到了秦簡公時代,他下令官吏佩劍。之前佩劍是貴族們的特權,而現在秦簡公讓官吏佩劍。既是對晉國頻繁入侵的回應,也是加強國君直屬官吏的權利,防止大貴族們隨便廢立秦國國君。


軍功爵是秦國一統天下的秘密嗎?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秦獻公親眼見識過魏國的變法成果



到了秦孝公的父親秦獻公的時代,變法的步伐進一步加大。他本人在魏國流亡過,見識過魏國變法後的強盛。於是回國後部分推行縣制,縮小貴族的直屬封地,並將國都遷徙到靠近魏國邊境的櫟陽。一面表示對抗魏國,一面是脫離老貴族的核心統治區,加強自己的權威。

公元前366-362年,有墨家子弟幫助的秦軍,河西地區三次連續擊敗魏國。從而扭轉了秦晉戰爭的不利態勢,也宣告著秦獻公的改革已經初步生效。


軍功爵是秦國一統天下的秘密嗎?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河西之戰的勝利 難道也是商鞅功勞?



到了秦孝公時代,他深刻意識到變法的不徹底,所以針對六國發出了求賢令。這才有了後來的衛鞅入秦。作為一個外來士人,秦公嬴渠梁的權力還不算特別強,能給商鞅提供的支持和保護暫時比較有限。操之過急的強硬政策有可能引發秦國內戰。同樣是面對封建貴族,楚國有吳起身死變法失敗的例子在前,商鞅就更要謹慎了。

而且以商鞅機警狡詐的性格,之前就精準地預料到魏王不會殺害他。所以為秦孝公準備了儒-道-法家三家的學說和政策,供秦公選擇。可見這不是一個堅持理想和底線的人,和春秋時代的士人相比有很大的投機性。在秦孝公選擇法家之後他公開表示,秦國要在短期內稱霸崛起,就不要走幾百年的積累性路線。所以秦國即使強大,德性上也是比不過鼎盛時代的西周的。整個秦國的變法其實走得是低標路線,這個和商鞅本人的性格是相通的。商鞅要做的,就是根據秦國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限的調整與改革。然後再因時而動,推行變法的深入。


軍功爵是秦國一統天下的秘密嗎?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歷史上的變法 只是商鞅準備中的最次級方案



在商鞅變法前的秦獻公時代,以新國都櫟陽為中心的地帶初步推行了縣制。但是以雍城為中心的舊首都地區,還是大夫封地制度。所以商鞅入秦變法時,大夫勢力本身勢力還是比較強大。

商鞅明白麵對老舊貴族勢力需要徐徐圖之,不能操之過急。他制定的軍功爵制度版本,大致還是以封建制度為依託。分為士-大夫-卿-侯四等,對應封建諸侯的諸侯-大夫-士的階層。對於下層平民,商鞅採取的是比較容易的晉升措施。為自己的變革積累民望和廣大的輿論支持,給秦國普通民眾以希望。就算是畫餅充飢,望梅止渴也是一種安慰。

變法的阻力主要來自於以甘龍杜摯為代表的的封建大夫。這些人是秦國地方上的實際管理者,也是之前國政的干預者,在封建傳統的秦國中有較大的權力。所以面對這部分人,商鞅只能以貌似公正的升遷形式,鼓勵他們一步步升級成五大夫。但是實際上他們升級困難受罰易,所以商鞅的做法是以隱形的形式打擊了他們。


軍功爵是秦國一統天下的秘密嗎?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舊的封建大夫是商鞅的重點針對對象



升遷無望


軍功爵是秦國一統天下的秘密嗎?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商鞅版本的軍功爵制度層級



按照秦制,公士到不更這四等是“士爵”,普通人可以用一顆砍首級升一級的上限。相當於封建時代士農工商裡的士。也就是說,一個普通戰士斬首四級,就可以升級到屯長了。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這個標準其實很難達到。一個1-2級小兵,必須與其他戰友協同作戰。如果私自出擊擾亂了軍隊秩序,按照秦國軍法是有罪的。每伍若有1人陣亡,其他4人就會有罪。如果每人殺死1個敵兵就能免罪。因此,普通戰士必須先考慮如何保護戰友,防止戰友們的受傷。


軍功爵是秦國一統天下的秘密嗎?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普通士兵很難有單獨收取人頭的機會



實戰中,除非是營地遭對手襲擊或者破城後陷入巷戰,或者是雙方陣型都被完全打散,士兵們是沒有單挑機會的。所有人都需要堅守在自己所在的單位之中,固守自己的戰術位置。所以想要在單挑之中斬首開無雙,機會其實非常有限。

最後,根據戰國時代的兵法,每次只有一部分的軍隊需要上前廝殺,剩下的戰士主要是是作為後援或者預備隊使用的。所以一場戰鬥中,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與敵軍肉搏殺敵的。


軍功爵是秦國一統天下的秘密嗎?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大部分秦軍部隊甚至很難有機會參與大戰



從實戰的角度看,除了歷史上危及到秦國存亡的五次合縱攻秦戰爭,秦楚藍田之戰和秦趙長平之戰之外,秦國不存在全國範圍內的大動員。一般是從戰場附近郡縣徵調更卒和戍卒作戰。對楚、對韓魏、對義渠,其實都是調集熟悉本地情況的邊境駐軍和邊民就近作戰。或者直接將被征服國家的遺民組成部隊就地調遣。除了少數特別精銳的部隊有常備軍屬性外,大多數更卒和戍卒是戰後領賞或者受罰,然後回到原籍繼續耕作。如果不是國家面臨巨大挑戰,或者是進入滅六國的最後階段,不是所有秦人都有均等的機會參戰,並立功獲得爵位。

戰士升級到四級的不更,也就是屯長職位的軍官的位置時,要求又變嚴格了:如果屯長自己不得到敵兵首級,就要被斬。首屯長指揮的50人隊必須擊敗敵軍並斬首33人以上,才能獲得獎勵,進入士大夫級別的爵位。


軍功爵是秦國一統天下的秘密嗎?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成為屯長之後 普通人就難以升遷上去



事實上,從平民戰士升級到大夫爵,要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實在是非常困難。很多平民出身的戰士會被卡在第四季不更而難以繼續升級。因為作為沒有系統軍事教育的平民,他們的指揮素質和文化水平其實很有限,不能支持他們勝任指揮官角色。

在士爵過後,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這四級是“大夫爵”。基本上是為封建時代的大夫所準備。他們通過軍功可以成為縣一級別的官僚和將領。可在獲得方式上,士爵位只需要個人斬首記功就可以獲得。但大夫爵位的升級,則需要計算集體戰功。大夫爵位的軍官,需要指揮所在單位斬首33級,而且己方單位的傷亡要小於33人。

這樣的制度其實是懲罰容易升級難。因為指揮團隊作戰,顯然比個人的橫衝猛打要難得多。根據秦代爵位升級難而犯罪易的特點,其實封建大夫們想繼續升級非常困難。而完不成指標,受到處罰卻非常容易。所以在這套制度中,從上到下的跌落比從下往上的晉升容易。


軍功爵是秦國一統天下的秘密嗎?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舊貴族出生的軍官 很容易遭到處罰而降級



這正是商鞅的用心險惡之處:用明升暗貶的方式懲治,打擊被他視為變革阻力的封建大夫階層。

此外,大夫們擁有一定的食邑,而且貌似有機會擔任縣一級的官員。但是商鞅變法的同時,還“集小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秦國已經逐步出現了縣丞之類的國君任免的官吏,大夫們的地方民事治理權就被架空了。他們只剩下過去的軍事義務和財政收入。

換而言之,平民就算升到了五大夫,這也是他們的最大造化。他們再也不能繼續升級的。因為更高的爵位不是留給他們的。

如果說士爵尚且有機會升級到大夫機會,只不過是機會渺茫,那麼作為大夫爵位頂級的五大夫,他的最高獎勵是沒有繼續升級的。僅僅是增加食邑數量和納賓客,並沒有提到如何升級到卿爵。

也就是說,傳統的封建大夫不能繼續升級,只能努力保住大夫的爵位。升級做到五大夫就是他們的人生天花板,一般僅僅是出任縣一級的官吏。一旦作戰不利,所在單位傷亡過於慘重,就要降級受罰。


軍功爵是秦國一統天下的秘密嗎?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封建大夫在軍功爵制度下的起點還是高於普通人



關東人才和王族弟子的庇護所

軍功爵是秦國一統天下的秘密嗎?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具有王室血統的貴族 在變法後還擁有綠色通道



在封建大夫階層之上,是幾個級別的卿爵和侯爵。在商鞅的設計中,這個兩個爵位體系是給王族的特權,也是關東人才的升職綠色通道。

比如根據《史記•蒙恬列傳》的記載,蒙恬因家世得為秦將。他的祖父蒙驁,在秦昭王時代從齊國來到秦國,官拜上卿。所以說,蒙家是一個典型的山東人才的外來家族。這才讓蒙恬跳過了軍功爵制度,從一個刀筆吏成為了秦國的列將。這個與一級級的升級原則是相違背的。


軍功爵是秦國一統天下的秘密嗎?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蒙恬就是依靠關東出生 跳過了軍功爵制度


張儀來到秦國後,以財富賄賂秦國大臣,獲得了引薦併成為秦國客卿。隨後張儀成為了秦國的大良造乃至相邦。也就是說,張儀是以卿的身份在秦國不斷升級的。而秦惠王的同父異母弟弟樗裡疾,在初步成年時就有右更的爵位。

在歷史架空小說《大秦帝國》中,需要從一級士兵升級的秦國王公子弟們,其實在歷史上也有不低的起點。比如“昭王十六年,封公子市宛,公子悝鄧,魏冉陶,為諸侯”。他們在歷史上多數時候是以封建貴族的身份出現。


軍功爵是秦國一統天下的秘密嗎?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張儀也是軍功爵制度的“漏洞”受益者


按照《史記》的敘述,宗室貴族們是“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有軍功固然榮耀,但沒有軍功也是有財富保證的。相比於對封建大夫們的態度,這已經算是很仁慈了。至於那些為秦國建立了功勳的山東人才和寵臣們,不僅不用從士爵做起,而且還可以獲得封地,兌現了之前秦孝公與強秦功臣共分秦地的諾言。

比如商鞅“既破魏還,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他在受到追殺之後想到的,是前往封地舉兵造反。可見他的封地是如同國中之國般的封地。後來的張儀欺楚,也是用他的六里封地搪塞楚國使者。而范雎也是因為有功,被秦昭襄王封為應侯。以魏冉為代表的的楚系外戚貴族,也有如陶這樣的封國供他們養老。在秦滅六國的階段,為了向秦國示好,也為了遏制趙國侵略燕國的勢頭,燕國將燕趙之間的河間之地送給了呂不韋當封國。還有性功能強大的嫪毐,也一度得到了屬於自己的封國--位於太原郡的嫪國。


軍功爵是秦國一統天下的秘密嗎?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商鞅自己就有類似國中國的大片封地



由此可見,秦國並沒有完全消滅封君。按照商鞅的設計,位高權重的秦國公子都有自己的大塊封地。秦國並沒有絕對的將全部國土郡縣化。和商鞅對待秦國傳統的封建貴族的政策相比,商鞅僅僅是用山東士人、秦國王族公子和被秦國遷來定居的外族封君,取代了舊的封君。在傳統的封君因為各種原因沒落後,新的封君開始出人頭地。從這一點上看,秦國的地方管理制度和有著大量封君的山東六國並沒有代差。魏趙楚在此之前已經有這樣的制度了。

這同時也說明了一點,在整個軍功爵體系中,王族是既得利益者。他們還是會因為高貴的血統站在很高的起點上。少部分平民的地位可能略有提升,但是多數人沒有根本性的改變。以前主導秦國政治的封建大夫們,是商鞅的政敵,是需要分化打壓的對象。受益比較大的還是有才華的山東六國的入秦士人,乃至被很多後人視為蠻夷的戎翟君公。這也算是老謀深算的商鞅為自己的後來者留了一條路。

其實優待山東人才和戎狄貴族也不是商鞅或者秦孝公的獨創,而是自秦穆公以來的古老傳統。秦穆公自己就任用百里奚、蹇叔等山東人才,後來任用戎狄出身的謀士尤餘稱霸西戎。和秦武王一起去周都洛陽舉鼎的兄貴力士烏獲,很可能就出自西戎的古國烏氏國。到了秦王嬴政的時代,烏氏國的後裔烏氏倮因為能在西戎和秦地之間進行馬匹貿易,引進西戎的戰馬與金玉,而被秦王封為封君。秦國對這些西戎從,來從來都是打擊和利用同步進行的。


軍功爵是秦國一統天下的秘密嗎?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軍功爵的最大受益人還是王族



總結

軍功爵是秦國一統天下的秘密嗎?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本國人在軍功爵制度下 不如外來客卿



軍功爵體系最歡迎的其實不是本國平民,而是山東六國的人才。從秦穆公開始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段時間,秦軍對外作戰總數大約是 130 次。除去國君親自率兵和沒有記載的情況外,在留下統帥名字的 80 次戰爭中,任命客卿為主將的情況多達 56 次。從秦惠文王四年(公元前 334 年)設立丞相一職開始,直到秦二世亡國長達百多年時間中,有 24 人擔任過秦國丞相,其中 16 人都是客卿出身。

所以就制度本身而言,軍功爵制度是商鞅引入秦國的三晉式制度。它的本質,還是對封建制度的部分改良。從各種封君的存在不難看出,秦國的軍功爵制度與地方治理制度和山東六國沒有本質性的代差。而出土文獻也有顯示,秦國封君的封地裡也有各種家臣。說明這些封地有獨立的運行體系。


軍功爵是秦國一統天下的秘密嗎?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願意合作的戎狄也比老秦人待遇高



表面上靠軍功爵制度造就勇武善戰的秦軍,其真實動力源自西戎屬性和長期“保西垂”的使命。這讓他們堅持與戎狄作戰,直到秦昭襄王時代,將最有威脅的義渠消滅。而牧馬傳統和騎兵優勢,也是很多諸侯難以比擬的。

雖然燕趙也靠近塞北,也有類似抗擊戎狄並學習外族軍事技術的經歷,但是秦國繼承西周的地緣優勢是很多國家所沒有的。加上六國人才帶來的軍事情報和有效策略,放大了秦人的善戰優勢,加速了秦國統一天下的歷程。無論是商鞅和張儀主張的東進掠奪魏國土地,還是范雎的遠交近攻策略,又或是韓非子對於進攻六國次序的分析,都是秦國善於用外來人才的結果。

在具體的軍事實力上,魏國、楚國、趙國和齊國都曾有過與變法後的秦軍正面對抗的實力。軍功爵制度本身也是一個改良封建制的制度,它僅僅是秦國取勝的諸多因子中的一個,而不應凌駕於其他所有因子之上!


軍功爵是秦國一統天下的秘密嗎?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秦國的強勢基礎 是地緣政治帶來的安全形勢問題



當代人對於軍功爵制度的憧憬原因

軍功爵是秦國一統天下的秘密嗎?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多少人對秦國的想象 源自小說?



現今網絡上對於秦國制度的想象,來源於創作於2008年的小說《大秦帝國》。作者孫皓暉本身就是陝西人。因為受故鄉風土文化的薰陶,讓他對秦文化有特殊的深厚情感本身無可厚非。

無論是1974年的秦兵馬俑的出土,還是上世紀80年代,中國文壇繼傷痕文學和反思文學之後出現的尋根文學浪潮,都促使作者開始關注五四以來傳統文化斷層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全盤學習西方和極端立足本土的聲音紛紛出現。部分作家以發掘傳統文化的方式,試圖急功近利地彌補中國文壇和世界文學的差距。


軍功爵是秦國一統天下的秘密嗎?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崇秦就和商鞅變法一樣其實是 急功近利



進入新世紀之後,經濟的飛速發展並沒有帶來文化心態方面的成熟。透著受害者潛意識和自卑心理,以及明顯迎合這種心理活動的《大秦帝國》系列也就閃亮登場!

歷史和文學終究是兩碼事。將投機取巧且不重德行之人,包裝成偉大的理想主義者,本身就是誤人子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