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要被歷史上這個“門神”騙了,其實他是一個自私的偽君子

大家不要被歷史上這個“門神”騙了,其實他是一個自私的偽君子

海瑞是歷來被標榜的清官,是百姓敬仰的青天大老爺。大家對海瑞先生的評價大抵是:他是個道德楷模,卻沒有能力,並不會做事,不知人情世故,不圓滑處世,經常好心辦錯事。所以海瑞先生是一個努力卻不得好的可憐人。

海瑞真的是沒有頭腦的人嗎?大家都被他騙了!史料也證明海瑞先生並非腦子有什麼問題,智商也並不低。如果他智商低,能中舉人嗎?真的認為海瑞呆呆傻傻,是個只知按聖賢書上所說僵化行事的書呆子,那這麼想的人恐怕就是最大的呆子。

大家不要被歷史上這個“門神”騙了,其實他是一個自私的偽君子

海瑞最大的名聲就是“清廉”,而且清廉到不可思議。我們知道,雖然明代官員傣祿較低,但官員們依靠基本工資明明也可以過上強於一般人生活,這個沒問題吧?海瑞家裡除了母親、妻子女兒外,只有一個老僕,開支並不大。按說他的生活水平不會比一般老百姓的樣過得差吧?但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清廉形象,他就是要往窮里過,不但自己過這樣的日子,也不讓自己的老婆孩子過得幸福。海瑞的母親過生日,海瑞才去買了兩斤肉,以致於賣肉的都驚呆了,喊出了“想不到我這輩子也能做海縣令的生意啊”這樣的感嘆。這說明海瑞平時是不買肉的。我不認為海瑞家的人不愛吃肉,但有一點很明顯,老母生日才有二斤肉,平時大家想吃肉那簡直是夢想。大家想想,一個縣令靠傣祿,真的是一年到頭兩斤肉都吃不起嗎?這就又引起了另一起事故:海瑞的女兒在飢餓之時,接受了一個男僕人給予的一塊餅,恰巧被父親海瑞看見了。海青天不由怒向膽邊生,破口便罵:“一個好女子怎能隨便地接受男人的東西呢?只有你餓死了,才是我海瑞的女兒!”在此番羞辱之下,小女孩竟然鐵下心絕食七天,直至死去! 海青天在此期間也是不管不問,任憑女兒絕食七日,這是一個正常的父親的表現嗎?這是沒有人性的表現啊!

大家不要被歷史上這個“門神”騙了,其實他是一個自私的偽君子

海青天還是一個典型的媽寶。什麼是媽寶?就是一輩子都躺在媽媽懷抱裡,唯母親命令是從,自己沒有任何主見,讓他往東不敢往西。海家三代單傳,海瑞從小就沒了父親,由母親一個人撫養長大,強勢的母親將自己的思想灌輸給了兒子,兒子性格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影響。母親還要求海瑞從小就要跟自己一起睡,海瑞一直到40歲了還同海母一起同床而眠,以盡孝道,卻讓妻妾日夜獨守空房。這件事細思極恐,反正我是不敢往下想。

說起海瑞的老婆,海瑞一生娶過三個老婆,納過兩個妾。但作為海瑞的女人實在是倒了八輩子黴。 第一任老婆因為和海母不合而被海瑞休了;第二任老婆進門不到一個月,又因為和海母不和被休了;第三任老婆直接被逼暴死。他的一個妾也因在家過不下去自殺身亡。另據史書記載,海瑞70歲時,還在娶納小妾打算為自己傳宗接代。

大家不要被歷史上這個“門神”騙了,其實他是一個自私的偽君子

歷代不斷地讚揚海瑞“愛民如子”,把海瑞裝扮成堅定地站在貧苦農民的一邊。到底海瑞愛的是什麼“民”呢?

海瑞為了自己的廉潔之名,視百姓的疾苦而不顧海瑞的廉潔之劍,首先是指向了自己,所謂不能正己,何以正人?他因為對自己的苛刻和對同僚的不依不饒,很快成就了自己在朝野之間的“清廉”之名。但接下來,海瑞卻為了發揚光大這個“名”,讓自己所管轄的人民吃盡了苦頭。他任應天巡撫之時,為了“揚善懲惡,移風易俗”,搞得蘇州城裡好像家家都在辦喪事一樣:大戶人家紛紛將硃紅的大門改成黑色,坐轎服飾皆避喜慶之色,以示家中之樸素。但海瑞仍不滿意,甚至干涉官民的私生活,甚至佩戴首飾和吃甜美的零食,也在禁止之列。試想,一個不希望百姓過上好日子,甚至看別人過好人子就不開心的人,不是自私又是什麼呢?海瑞的做法已經違背了人們生活的本來目的,他嚴於律己、嚴於律人的處世哲學中,有著明顯的自虐和他虐傾向,甚至嚴重的道德潔癖。

海瑞愛民嗎?愛,但他只愛富民。海瑞說:“官民界限凜不可越。可知“民”只是與“官”相對稱的一個概念。他在《勸賑貸告示》中更明確地說“貧民富民,均一天地所生之民也。”因此,升斗小民是民,沒有做官的地主富農,海瑞也稱之為“民”

為了富民的根本利益,為了保證富民的剝削地位的封建王朝的根本利益,海瑞看出“竭澤而漁,非不得魚,明年無魚”(《興革條例》),所以就主張採取“放長線釣大魚”的辦法,給窮民們以維持最低生活水準的條件,使他們不謀反作亂。他一生的退田、丈田、召募逃民、賑濟窮民等等,無非是些釣餌。而且這些釣餌,連他自己也承認是“小民之肉”。海瑞的“明智”之處,就在於他為了挽救朱明王朝於既倒,實施了某些改良措施。其前提是依舊保持封建政權,而不是推翻它;其目的是為了防止、削弱或撲滅農民的革命烈火;其限度是地主階級所允許的,而不是窮民要求的滿足。

大家不要被歷史上這個“門神”騙了,其實他是一個自私的偽君子

海瑞對窮民,特別是對農民的態度怎樣,可以從他中舉時作的那篇《治黎策》中去找解答,這是他討伐黎族人民起義的第一篇檄文。他中舉之後又接連寫了《平黎疏》、《上兵部圖說》,進一步發揮了他的反革命的策略思想。他反對跟善於與封建軍隊周旋鬥爭的黎族起義軍講和,說什麼“誤宋者在一和字”,主張乘大軍之勢,平定“首惡”之後,馬上在瓊州開通十字路,以便互相呼應,進剿“黎寇”。在任淳安知縣時,為了加強軍事力量,保住印把子,他一方面很善於治兵,辦法有二,一是“寓兵於農”,強化“保甲法”,“覺察各戶動靜”,即建立特務系統,一是練兵於官,即抓軍隊的訓練,包括軍事訓練和灌輸反革命思想;另一方面又很會向農民進行反革命宣傳,教育農民“毋鬥爭,毋作強賊,毋毆殺人,毋從白蓮教自事負其生”(《勸農文》)。在罷官後瓊山閒居時期,他還喋喋不休地進行說教:“做百姓不可做刁頑不聽法度的百姓。”一絲不苟地執行“三尺王法”的海瑞,根本不是他們的窮人的“救星”,而是他們的“公敵”。

大家不要被歷史上這個“門神”騙了,其實他是一個自私的偽君子

海瑞為人處事也有很大的的問題。他以“天下第一直人”為目標,以反腐敗的名義,不惜與所有的同僚為敵,看誰都不順眼。甚至要求皇帝減少嬪妃太監,要求大官們也和他一樣開荒種白菜,每一次上疏進諫都以死相拼,把一些本來可以團結的力量,甚至皇上,都推到另一邊去了,而自己變成了孤家寡人,官罷了一次又一次,說是憤然,其實無奈!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海瑞還的確是一個不懂得“和諧”這兩個字的含義的人,也是一個為了“名”而不懂什麼是政治的“直人”!海瑞雖然作為一股清流反對貪腐,為人剛正不阿,確實值得敬佩,身後留名一個“窮”字,哦,是一個“廉”字。雖然人無完人,但是在家庭教育和個人性格上,海瑞是出了嚴重問題的。同時,也令後人懷疑,如果連自己最親近的人都不去愛惜,苛刻至極,這樣的人如何用包容之心去愛自己的百姓?

做為當時比較賞識海瑞的徐階、張居正,也只把他供起來,不敢用他。為什麼呢?因為海瑞本人作為政治上的不安定分子,容易被人當槍使,二是因為治國方略實在是不相同不融洽,所以張居正終生不用海瑞。

大家不要被歷史上這個“門神”騙了,其實他是一個自私的偽君子

就是這樣一個只愛自己,自私的官僚,居然在百年後被神話了,不免感覺可笑。

一家之言,請看官們指教。歡迎關注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