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闢謠:末代皇帝溥儀真的曾在故宮內指出光緒帝畫像的紕漏嗎

相信大家都曾聽過與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有關的這麼一則小故事:

溥儀在勞動改造後,有一天和杜聿明等人前往故宮參觀,卻被門口的檢票員攔住,告知進宮必須得買票。無奈的溥儀買好票後,一路來到了以前光緒帝的住處,卻發現殿內牆上掛的竟不是光緒帝的畫像。

溥儀馬上叫來工作人員指出錯誤,工作人員得知立馬請來了專家。

溥儀對專家說道:“同志,這牆上掛的畫像不是光緒帝,而是醇親王載灃。”

誰知專家一臉不屑,不耐煩地說:“我是專家,我會不知道這畫像是誰?”

溥儀說:“載灃是我爹,我會不認識他?”

專家啞口無言,趕緊讓人把畫像換了。

故事的內容可能會有出入,但大致如此,並已經流傳了好幾年。為了增加可信度,很多人通常會在故事末加上“摘自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等字樣。

可實際上,這個故事完全是謠傳,歷史上根本沒有發生這樣一起對話。

歷史闢謠:末代皇帝溥儀真的曾在故宮內指出光緒帝畫像的紕漏嗎

我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是從史料上找出處。我們可以先看看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裡記載他去故宮的一段話:

北京市民政局為了幫助我們瞭解北京,熟悉生活,組織了特赦後住北京的一些人,包括從前的國民黨將軍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等人,進行了一系列的參觀。我們看了一些新建的工廠。擴建的各種公用事業以及城市的人民公社等單位,歷時約兩個月。最後,經同伴們的請求,遊了故宮,由我臨時充當了一次解說員。

令我驚異的是,我臨離開故宮時的那副陳舊、衰敗的景象不見了。到處都油繕得煥然一新,連門簾、窗簾以及床慢、褥墊、桌圍等等都是新的。打聽了之後才知道,這都是故宮的自設工廠仿照原樣重新織造的。故宮的玉器、瓷器、字畫等等古文物,歷經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以及包括我在內的監守自盜,殘剩下來的是很少了,但是,我在這裡發現了不少解放後又經博物院買回來或是收藏家獻出來的東西。例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經我和溥傑盜運出去的,現在又買回來了。

這是《我的前半生》中溥儀唯一描述到故宮的地方,僅記載了北京市民政局帶領溥儀一行人參觀故宮,對於溥儀和“專家”的對話隻字未提。

唯一可能扯得上邊的,那就是在沈醉的回憶錄《我這三十年》裡記載道,當初北京市民政局派一行人拉上溥儀要去故宮參觀時,溥儀一開始是一臉的不情願,尤其是在沈醉將買好的故宮門票遞給溥儀時,溥儀驚訝地說:“我來到這還要買票?”於是杜聿明立即解釋說:“現在故宮對外開放,所有來的人都得買門票,拿這筆收入作管理、維修故宮之用。”溥儀這才作罷。

是不是覺得與文章開頭的故事還是有些出入?輕輕地一筆改動,變成了檢票口的工作人員攔住溥儀,可是整體的意思卻完全不同。

再者,史料上關於溥儀遊故宮的記載,除了上述這次應民政局之邀外,還有一次是和妻子李淑賢的出遊,也沒有提到畫像的事。除此二次,別無記載。

其次,我們從情理上來分析。

北京市民政局既然安排了這批“特殊”的客人去參觀故宮,會讓他們在故宮門口被區區檢票人員攔住嗎?溥儀先不說了,就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這些戰犯,哪怕赦免了都還是需要在國家級別上進行監視的存在,會被安排這麼一出忘記買票的戲嗎?用腳趾頭想都知道不可能。

歷史闢謠:末代皇帝溥儀真的曾在故宮內指出光緒帝畫像的紕漏嗎

溥儀在故宮門口買票——出自電影《末代皇帝》

最後,我們再結合史實來分析。

醇親王載灃的去世時間,歷史上是明確記載的,1951年2月3日,並留下若干後代在北京生活。也就是說,這麼一個直到建國後才去世的人,不僅留下了生活照,也留下了影像資料,可卻被一個故宮搞文物的專家弄錯畫像,說起來難道不可笑嗎?

當然了,造謠者的靈感可能來自貝納爾多·貝託魯奇的那部電影《末代皇帝》。電影的末尾,溥儀獨自一人在故宮門口買了門票,還在太和殿的皇位底下摸出了自己當年偷偷藏起來的蛐蛐罐,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歷史闢謠:末代皇帝溥儀真的曾在故宮內指出光緒帝畫像的紕漏嗎

溥儀在太和殿龍椅底下掏出了蛐蛐罐——出自電影《末代皇帝》

綜上所述,溥儀逛故宮,指正了宮內關於光緒帝畫像的紕漏這個故事,完全是個謠傳。造謠者巧妙地利用了末代皇帝這一悲情人物的感染力,和大眾意識裡對“專家”的不信任編撰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