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浮生六記》中芸孃的悲劇,源自一個人男人的懦弱逃避!

《浮生六記》是古文中經典的悼亡佳作,其間的纏綿悱惻、痴語深情往往令人心生嚮往,而後的各自凋零、生離死別又叫人不忍卒讀。但其實《浮生六記》中沈復玉芸孃的悲劇,很大程度上其實是源於他的懦弱與逃避。這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上:

【文化】《浮生六記》中芸孃的悲劇,源自一個人男人的懦弱逃避!

一、逃避科舉考試,無一技之長

沈復出生於“衣冠之家”,他的父親是一名幕僚,在古代科舉是文人改變自身命運唯一的道路,可是沈復卻並沒有參加科舉考試。這並不是因為沈復性格爽直,不貪慕宦官的生活,只是因為他對自己不自信,缺乏一種認真的精神。如若沈復有功名傍身或是學得一技之長養家餬口,夫妻倆便不會為生計發愁,芸娘也不會在病重之時堅持繡《心經》。

【文化】《浮生六記》中芸孃的悲劇,源自一個人男人的懦弱逃避!

二、處理人際關係時懦弱無能,不能替妻子出頭


芸娘是沈復的舅氏女,二人青梅竹馬,沈復與之親暱,十三就與其母相約"若兒擇婦,非淑姊不娶。“沈母亦"愛其柔和,即脫金約指締姻焉。”二人原屬親姻,加之芸娘知書識禮、奉養得宜,本因多得婆母憐愛,但結果卻幾次三番與公婆失和,大半皆是因為沈復。

【文化】《浮生六記》中芸孃的悲劇,源自一個人男人的懦弱逃避!


先說代筆一事,沈父知芸娘通曉文墨,故囑託沈復讓芸娘日後代沈母執筆家書。從這一步起,沈復就開始顯示出毫無主見和擔當的性格缺陷。他竟去信讓芸娘照辦,從未考慮過沈母尚在,何能讓小輩指手畫腳?而後沈母疑心是芸娘用詞不當才引來閒言碎語,遂不讓芸娘繼續代筆,就足以說明沈母對芸娘為其代筆心存不滿。而在事情發生後,沈復並沒有扮演好調停人的中間角色,一味任事態擴大。

【文化】《浮生六記》中芸孃的悲劇,源自一個人男人的懦弱逃避!


後來沈復隨其父親出行,沈父曾對同事提及自己客旅在外想找個家鄉來的體己人服侍自己。那位同事也不知道安的什麼心,竟然轉告給了沈復聽,而沈復的反應更是讓人無語,他居然寫了密信給芸娘,讓她幫忙物色一二。因為這件事,後來芸娘連作為自己孃家人的婆婆的寵愛也一併失去。

【文化】《浮生六記》中芸孃的悲劇,源自一個人男人的懦弱逃避!


緊接著因為沈復堂弟的汙衊,芸娘被受了矇蔽的沈父驅逐出家門。沈復沒有替芸娘辯解過一句,明明一句話就可以解釋清楚的事,明明拿出往來書信就可以為芸娘洗刷冤屈,沈復偏偏就沒有,足以說明沈復並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即使是與自己最親近的人。

【文化】《浮生六記》中芸孃的悲劇,源自一個人男人的懦弱逃避!

三、逃避做父親應負的責任

芸娘積病身故後,只留下沈復與一雙兒女。他們的女兒所嫁之人並非良配,兒子尚且年幼,在外漂泊,沈復對此卻並不關心,乃至於收到女兒的信時才知道自己的兒子已經去世了,讓人不禁感嘆親情涼薄。可以說沈復就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芸娘若是在天有靈該是何等地悲痛。

【文化】《浮生六記》中芸孃的悲劇,源自一個人男人的懦弱逃避!

最為可笑的是,沈復於《浮生六記》卷三《坎坷記愁》的第一段總結箇中緣由,竟說出了這樣一番道理:"女子無才便是德,真千古至言也!"虛偽不虛偽?那先前夫妻二人閨房之樂中的紅袖添香、吟詩作對又算什麼?沈復固然沒有棄芸娘於不顧,但人在時不能盡力維護,人死後長情追悼於逝者又有何益?只能說男子痴情而無能,於女子而言,是禍非福。

【文化】《浮生六記》中芸孃的悲劇,源自一個人男人的懦弱逃避!

【文化】《浮生六記》中芸孃的悲劇,源自一個人男人的懦弱逃避!

【文化】《浮生六記》中芸孃的悲劇,源自一個人男人的懦弱逃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