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中華之說詞解字詳解“老師”

我們今天繼續說詞解字。前幾天,孩子突然問我一個問題,說:“爸爸,老師為什麼被稱為‘老師’呢”?當時真心說不出來呀,為了解答孩子的這個問題,我專門對這個詞的起源研究了一下,今天就把老師為何稱為“老師”好好說一說。

老師一詞是現在我們對所有教書育人者的通用尊稱。老師一詞是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蔡元培、何子淵等人將西學(西式教育)引入中國後,在創辦的西式學校中,開始在《學生操行規範》裡面明確將教師稱謂定義為“老師”。但絕大部分學生約定俗成將“先生”改稱為“老師”,則是從國民政府時代開始,並一直沿用至今。


錦繡中華之說詞解字詳解“老師”

蔡元培先生的北京大學校長任命狀,國家博物館館藏,展於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



錦繡中華之說詞解字詳解“老師”

北京大學正門,北京大學匾額為毛澤東主席親筆提寫

如果深入研究一下老師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春秋時期,據《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後來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如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一詩:“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兒,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 我國有悠久的尊師重道的傳統,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師”的說法。《呂氏春秋·尊師》雲:“生則謹養,死則敬祭,此尊師之道也。” 古人席地而坐,以西邊為尊,故尊稱家庭教師為“西席”和“西賓”。韓愈在《師說》中把“師者”解釋的非常清楚,“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錦繡中華之說詞解字詳解“老師”

山東曲府孔廟大成殿(圖片來源於網絡)

所以說,蔡元培、何子淵等人只是在研究中國古代教育理論的基礎上,結合了西方的教育特點,把對老師的尊稱由過去的“先生”、“師者”、“西席”和“西賓”等改為“老師”,才逐漸形成了現在對老師的稱呼。

關於老師的起源,僅是個人的一點看法,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今天的錦繡中華就說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