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泉縣駿馬北吳村的社火

童年記憶當中,在我們老家每年正月去看北吳村的社火真的是熱火朝天,令人難以忘記。

那高高的“柳木腿”(高蹺的俗稱)在最後邊,社火前邊提著金箍棒打東指西的孫悟空,好不威風;那萌萌的“大頭娃”,晃來晃去,憨態可掬,牽驢的鼻子抹白的丑角,太搞笑了;看著那非常神氣的柳木腿走過來,我們小孩子們不由得跟著柳木腿的隊伍跑,好大一群孩子圍著的場面,那些手持“灰耙”(農村人燒炕時,撥火的用具)的柳木腿護衛者就開始恐嚇了,兇巴巴的手持長灰耙的人,是我們小孩子的尅星,我們便離得遠遠地看著。

看著走柳木腿的人解開遞過去綁在灰耙上的“麻花”,有滋有味地吃著,我們只能是眼巴巴地看著,這些威武的走柳木腿人還有好吃的。

禮泉縣駿馬北吳村的社火

——網絡圖片,北吳村的柳木腿比這個高多了

一會功夫,柳木腿走到一排2-3米高的土牆跟前,他們手扶住土牆,坐在上邊休息,好吃的麻花他們每個人都拿著,有的甚至也翹起二郎腿,長長的柳木腿蹬得老遠,後來我們找到有枝杈的樹枝,自己的腳踩在杈處,玩起了矮矮的微縮版柳木腿,每年去看北吳村的社火留給我們一整年的回憶。

慢慢的長大後,多種原因的並存再沒有去看柳木腿的機會。直到我做農民了,打聽北吳村的社火才知道,已經有幾年沒有舉辦了。當我成為村委會成員,去鄉政府開會,與北吳村的張志道書記討論時,從老人口中得知,生產隊解散了,責任制各顧各的局面,讓群眾集體活動冷落了,社火也就那樣的沒有人參加了。一種非常有趣的年俗就那樣煙消雲散般地失去了

郝景望 陝西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見《陝西日報》《陝西農民報》《西安晚報》《咸陽日報》《新聞知識》《農友》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陝西人民廣播電臺”,中宣部編輯出版的全國讀書徵文集《攀登書山的歡歌》《書海暢遊》“魅西安”;頭條號認證“原創作者”,“青雲計劃”獲獎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