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文具、印刷和樂器——《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筆記八

新石器時期的彩陶花紋,有的能看出筆鋒,是用毛筆描繪的。商代甲骨有已書寫而未契刻的七十多片。

已發現最早的毛筆實物是戰國時期。

講究的筆毛用秋冬季老野兔背上的紫毛,叫“紫霜毫”,漢墓中出土的“白馬作”筆頭應該是這類紫毫製作的。


古代的文具、印刷和樂器——《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筆記八


席坐時代人們懸臂而書,需要毛筆頭硬。唐代的筆頭短而硬,對書法大有影響,杜甫說“書貴瘦硬方通神”。


古代的文具、印刷和樂器——《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筆記八


北宋後高桌椅普及,寫字姿勢逐漸改變。元代浙江湖州筆工馮應科用山羊毫製作羊毫或兼毫筆,比較柔韌,適合伏案書寫,湖筆流行開來。

商代用的墨以碳黑為主要成分,是粉狀的,所以要“舔筆和墨”。漢代時和膠技術逐步成熟,製成墨錠。

五代時奚廷珪制墨精良,受南唐後主的賞識,賜姓李氏,李廷珪墨被書法家蔡襄稱為天下第一品,“宣和間,黃金可得,而李墨不可得也”,目前沒有真品存世。宋代時“李墨”的產地歙[shè]州改名徽州,徽墨(今安徽歙[shè]縣)天下聞名。


古代的文具、印刷和樂器——《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筆記八


我國早期的墨用松煙製作,明代時用桐油燒煙製成了油煙墨,為書法家喜愛。高級的墨還會加入珍貴的藥材和香料。

原始的硯只是比較平整的河光石,由於原始的墨為粉末狀,無法握持,因此要用“硯子”壓住研磨。


古代的文具、印刷和樂器——《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筆記八


晉代流行瓷硯,已經不用“硯子”,南北朝時下部附一圈柱足,稱作“辟雍硯”。


古代的文具、印刷和樂器——《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筆記八


唐代墨錠堅實,從而要求硯石硬度高、細膩、易發墨,開始選擇廣東肇慶所產的端溪石制硯,李賀的詩稱讚端硯說:“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


古代的文具、印刷和樂器——《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筆記八


此外山西新絳的澄泥硯,甘肅洮河硯、安徽歙[shè]縣的歙硯與端硯稱四大名硯。

宋代時米芾撰寫了我國最早的一部《硯史》。

商代開始的書寫材料主要是竹木簡牘,竹簡修制好還要烤乾,以防蠹並防止變形,叫“汗青”或“殺青”。多隻竹木簡寫長文時要用麻繩編聯成冊,孔子讀《易》,韋編三絕。


古代的文具、印刷和樂器——《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筆記八


根據書寫內容不同,簡的長度不同,最長的三尺簡是書寫法律的,故漢人稱“三尺律令”。


古代的文具、印刷和樂器——《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筆記八


普通的簡長23cm,合一漢尺,我國最早的兩封書信出土於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戰國時期),故稱書札為“尺牘”。


古代的文具、印刷和樂器——《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筆記八


簡牘上出現誤筆,則用書刀颳去。《史記∙孔子世家》說:“至於《春秋》,筆則筆,削則削。”


古代的文具、印刷和樂器——《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筆記八


使用簡牘的時代,為保密還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緘封制度,用木版蓋上,封以泥,題書其上再壓泥封。


古代的文具、印刷和樂器——《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筆記八


簡牘笨重,帛價昂貴,中國人開始造紙。西漢時確已有紙,用麻絮麻布繩頭等原料製造。

東漢蔡倫造紙術飛躍,原料中加入了樹皮和漁網,開木漿紙的先河。

天寶十年(公元751年),唐與大食戰,被俘唐軍把中國的造紙術傳入撒馬爾罕,後傳播到世界各地。

唐代在安徽宣州涇縣生產高級書法用紙——宣紙,純以檀樹皮為原料,清代加入少量的沙田稻草,所謂“紙壽千年”指的是宣紙。


古代的文具、印刷和樂器——《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筆記八


竹紙原料便宜,元代成為主流,清代福建造的“連史紙”“毛邊紙”行銷全國。

印刷

印刷起源於印章,隋代已經有了雕版印刷,唐玄奘每年印普賢像施眾。

宋慶曆年間畢昇創活字印刷術,活字用膠泥刻制,火燒令堅,排在鐵板上,用松脂、蠟、紙灰混合物予以固定,壓平後便可付印。

清雍正時用銅活字印刷的《古今圖書集成》,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百科全書。


古代的文具、印刷和樂器——《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筆記八


樂器

我國最早的樂器是河南舞陽賈湖出土的骨笛,距今八千年。


古代的文具、印刷和樂器——《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筆記八


第一階段:從商到漢,各種樂器不斷創制出來,管樂如簫、笙等,打擊樂器如磬、鼓、鍾等,絃樂較晚,周代出現瑟和琴。

湖北隨州出土的曾侯乙編鐘,由65件青銅鐘構成,氣勢恢宏。


古代的文具、印刷和樂器——《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筆記八


第二階段,從魏晉到唐代。少數民族的碰撞融合,帶來了多種樂器,影響最大的是琵琶,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東漢末傳入我國,音域寬廣,表現力強。打擊樂添了許多小型鼓類,一些節奏樂器如拍板、銅鈸出現。


古代的文具、印刷和樂器——《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筆記八


唐琴眾多,但不用於合奏,琴指法複雜,泛音、滑音隨心而動,記譜法也不標明具體音高時值,可以自由發揮,彈琴成為雍容儒雅的小眾藝術。


古代的文具、印刷和樂器——《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筆記八


第三階段宋元明清,此時與戲曲、說唱音樂關係密切,弓擦樂器繁榮起來。

唐代出現的奚琴,兩根弦,用竹片摩擦發音,宋代改用馬尾弓,又稱為馬尾胡琴。用來襯托人聲更合適,後世的四胡、京胡等都由胡琴發展而來。


古代的文具、印刷和樂器——《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筆記八


管樂明代從波斯傳入嗩吶,打擊樂出現板鼓、梆子、竹板等,都用於戲曲說唱藝術。還傳入了一些西洋樂器。

總之,我國古代樂器即善於創造,又樂於吸收。


古代的文具、印刷和樂器——《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筆記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