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思想教你做績效管理

BH實業公司都是在大陸創辦一、二十年的港資企業,人數也有一兩千人。老闆花了很大力氣,推動企業上KPI(關鍵指標考核體系)項目,但結果卻很不理想。請了知名的諮詢公司,設計了很好的KPI指標體系,但企業為什麼卻沒有改變呢?

因為企業沒有考慮員工的內心。推行KPI的第一個關鍵就是確保表單數據的真實。企業的KPI體系推出那麼多表單,員工高興嗎?不高興。不高興就不會認真填,甚至不填。員工不高興、不樂意就會集體抗拒,最後就會使企業的方案付諸東流。

所以,管理實施過程中,突破人心的障礙是最難的,用佛教的說法,突破人心的障礙就是突破員工的“受、想、行、識”這四方面的障礙。

任何事情,我們都要想到員工不執行時的對策,即員工難受(受)時的對策,員工動妄念(想)時的對策,員工壞習性(行)起來時的對策,員工憑經驗(識)自以為是時的對策。這就叫破“受、想、行、識”四關。員工內心的這四關不破,任何事都做不下去。

如果換做其他企業,很可能就會另搞一套方案。我們知道,這不是另一套方案的問題,沒有動妄念,讓企業的人也不要動妄念,然後把工作做得更細。檢查的密度加大,檢查的頻次增加,結果第一次攻關(現場改善)的波峰不良數立刻從三萬多降到了七千多,效果立刻就出來了。

員工感覺難受的時候怎麼辦?我們要查;不交表單怎麼辦?還要查,要死死地查。難受(受),我們也必須做,還要控制妄念(想),然後通過反覆檢查改變人的行為習慣(行)。企業人的習慣改過來了,堅持按新的要求做了,業績就會體現,企業人的觀念(識)就會改變。他們經驗當中許多不可能就會變成可能,員工就會爆發出巨大的潛力。比如,BH公司通過變革採購準交率從56%提高98%,打破了他們認為不可能的判斷(識),企業的人員全身心投入進來,又取得了接二連三的攻關成果。

很多企業不知道推行KPI要改變什麼,推行ERP要改變什麼,推行ISO要改變什麼,所以沒有成功。推行KPI、ERP、ISO要改變我們的行為習慣,改變習慣就要克服內心的障礙,克服“受、想、行、識”的障礙。千萬不要以為KPI就是一套方案,把一套方案丟到企業,會泥牛入海,毫無用處。

解決管理問題要一刀捅向問題的心臟!問題也像個活的東西,也長得奇形怪狀,它也像人一樣長了眼睛,長了鼻子。你打鼻子、打眼睛沒有用。要打哪裡?打心臟。心臟是什麼?就是管理過程中所涉及的每一個人的“受、想、行、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