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奉陪了”!不堪英國“脫歐”變“拖歐”,在英銀行“大撤退”

“不奉陪了”!不堪英國“脫歐”變“拖歐”,在英銀行“大撤退”

英國“脫歐”不易,硬生生地“拖”出了電視連續劇的長度。

兩年時間,一波三折,道不盡英國和歐盟的愛恨情仇、英國各黨派間的勾心鬥角以及特雷莎·梅和她那些年投過的票。

在3月29日前,英國“脫歐”大戲還有幾幕值得關注:

3月19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計劃將“脫歐”協議交由議會第三次投票表決,爭取在21日的歐洲峰會前完成“脫歐”協議。有分析認為,這次投票中,“脫歐”協議通過的可能性比前兩次大幅上升。但如果再遭否決,或將導致英國“永遠困在歐盟”。

3月21日至22日,在歐盟峰會上,特雷莎·梅或需要向歐盟提出短暫技術性延遲“脫歐”的要求,而這首先取決於19日的投票結果。

距離3月29日的最終期限還有兩週,但英國與歐盟漫長的“離婚”過程,已經讓在英金融機構感受到了坐過山車般的刺激。英鎊匯率漲漲跌跌,股票市場起起伏伏,前景像霧像雨又像風。

“傷不起”的在英金融機構表示:我走!走還不行嗎?

連夜撤離

你知道的金融企業,都準備走了。你不知道的,可能正想走。

據英國《衛報》3月17日報道,來自摩根大通(JP Morgan)的近400位、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的幾十位銀行人士都表示,無論英國“脫歐”結果如何,他們都將於3月29日“脫歐”大限後從英國“出走”,搬遷到位於歐盟國家的辦事處。

摩根大通將向法蘭克福、盧森堡和都柏林在內的競爭性金融中心轉移;

摩根士丹利準備將150名英國員工調往法蘭克福、巴黎和都柏林等地;

美國銀行準備在29日前就把近200名後勤人員從英國辦事處調到巴黎;

而高盛集團則做好了“連夜撤離”的準備……

3月12日,智庫機構新金融(New Financial)發佈的報告《英國“脫歐”與倫敦金融城——迄今影響》(Brexit & the City - the impact so far)顯示,有275家金融機構為應對英國“脫歐”,已經或正在將其部分業務、員工、資產或法律實體從英國轉移到歐盟其他國家。

其中,約250家機構已擇定其英國“脫歐”後的歐盟業務中心,而200多家機構已經或正在歐盟設立新的實體來管理業務。

不僅外來的銀行想走,連英國自己的銀行都想離開這“是非之地”。

今年1月,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英國第二大銀行巴克萊(Barclays Bank)獲得高等法院批准,將5000名客戶和1900億歐元(1620億英鎊)的資產從英國轉移到都柏林,都柏林將在英國“脫歐”後成為巴克萊在歐盟的中心。與此同時,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也正在計劃將價值130億英鎊的資產(60億英鎊的客戶資產和70億英鎊的負債)從英國轉移到阿姆斯特丹。

三個原因

是什麼讓這些金融機構和金融工作者想要“逃走”?

首先,英國“脫歐”時間過長,不確定性因素過多。“脫歐”協議議了又議、投了再投,各種“大喜大悲”輪番轟炸,讓英國的金融企業不得不為自己做好最壞打算,準備應急措施。更何況,不少金融企業已經因英國“脫歐”拉鋸戰“大出血”,為了及時止損,不得不走。

其次,英國金融市場如今缺乏明確指引,動盪不安。在“脫歐”過程中的每一天,英鎊如同坐過山車,起起伏伏。2016年6月23日英國“脫歐”公投後當天,英鎊暴跌(對人民幣匯率從9.8650跌至8.7479),金融資產也受到不小影響。上週,英國“脫歐”協議被否決,英鎊雖然沒有出現暴跌,但英鎊對美元匯率也出現300點振幅。據彭博統計,上週二是英鎊對美元匯率在即期市場自2018年11月15日以來波動最劇烈的一個交易日。英鎊市場的表現如迷霧一般,讓在英金融企業感受到了迷茫的滋味。

最後,正常的工作時間也是不少在英金融工作者希望轉移到歐洲其他城市的重要原因。據美國國際金融服務業人才諮詢公司eFinancialCareers(eFC)調查結果顯示,47%的歐洲金融行業工作者表示,除工作外還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生活時間,而在倫敦,僅有35%的金融從業者有私人時間,倫敦的金融從業者比他們在歐洲其他國家的同行更經常抱怨工作疲勞和缺乏社交。

但,如果降工資......

銀行家撤離倫敦,或讓英國金融業“大失血”。

《英國“脫歐”與倫敦金融城——迄今影響》一文中保守估計,在英銀行和投資銀行的資產轉移高達約8000億英鎊,資產管理機構已轉移超過650億英鎊資本,保險公司也已轉移350億英鎊資產,這些金融機構的“出走”,將使英國總稅收減少1%,英國央行估計,英國金融行業的工作崗位將減少5000個。

該報告還指出,這些金融企業的遷移將大大削弱倫敦作為歐洲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增加歐洲金融服務的成本、複雜性及風險。英國的金融影響力將會在歐洲以及全球範圍內被大大降低,英國金融服務稅收和出口將遭受打擊。

但《華爾街日報》認為,對於倫敦這種規模的金融中心而言,已知的金融機構遷移情況僅能傷其皮毛,影響甚至小於一些分析師的預期。

3月18日,倫敦金融城市長彼得·埃斯特林(Peter Estlin)在倫敦接受新華社採訪時也認為,這次金融機構出走潮,並不會對倫敦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有什麼影響。他認為,倫敦仍是極具吸引力的市場,在英國投資也是安全的、受保護的。英國整個金融服務業僱傭的人數達到220萬人,但失去的崗位至多1萬個,比例很小。

離開倫敦也要付出代價,比如高額薪資。

美國CNBC發現,高額薪資或讓金融從業者選擇留在倫敦。英國人力資源公司Emolument分析了4475名在倫敦、巴黎、法蘭克福和米蘭工作的前臺銀行家(交易員)的薪酬和獎金,然後發現,由於英國是傳統金融中心,英國資本在薪酬方面的回報最高,當金融機構轉移到其他歐洲城市後,員工的工資將會受影響而下跌。

“不奉陪了”!不堪英國“脫歐”變“拖歐”,在英銀行“大撤退”

倫敦、巴黎、法蘭克福及米蘭的各領域金融從業者薪資和獎金對比 來源:Emolument

(國際金融報見習記者 張者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