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走訪歷程(十五)——時樓鎮棗莊集村

據縣誌記載:1942年12月,日軍對湖西地區抗日根據地進行了萬人大掃蕩後,在單城東棗莊集增設了大據點,派漢奸團長陳萬福和張傑玉先後坐陣,還派一小隊日軍盤踞,控制著單東和曹芳地區的所有據點。

棗莊集是日軍在單縣的一個重要據點,不知道當時情況如何?這村的老人都經歷了什麼?棗莊集位於去往縣城的公路邊上,離得不遠,騎車十幾分鍾即到,在村東邊的公路旁,有兩位大爺正在放羊,我停下來向他們打問。

一位大爺說:棗莊集有一位百歲老人叫郭東靈,盛莊的盛延科也90多歲了,他還幹過八路軍的通訊員呢!我一聽很高興,決定先去盛莊拜訪盛延科老人,再去棗莊集拜訪郭東靈老人。兩個村是一個行政村,相隔很近。

我的走訪歷程(十五)——時樓鎮棗莊集村

大爺告訴我:盛延科在他兒子家,在大坑邊上。從小路走比較近。我於是下了公路,走田間小道,直通盛莊村。來到村裡,很快就看到一個大坑,問了坑邊一位剝棉花的婦女,找到盛老人家。

我推著自行車來到門口,大門開著,院內沒有人,我站在大門口喊了一聲:這是盛延科大爺家嗎?出來一位大哥,說:是是,我是他兒子,你有啥事啊?我說明了情況,他表示很歡迎。大嫂也從屋裡出來了,笑著說:他爺爺腿不好,一會把他架出來說吧!盛大哥進屋對老人說:人家來問問您以前打仗的事,您出來說說吧?老人的身體不太好,二人左右攙扶著走出來,讓他坐在門口一個椅子上。我說:大爺,您以前當過八路軍通訊員對嗎?當時什麼情況?您參加了哪些戰鬥?您都說說,我給您拍下來,留個紀念!

盛老人頭髮鬍鬚都白了,皮膚較白,身體很虛弱,說話也沒有力氣,但思維很清晰。

他是1925年生人,那年(1942年)李專員(李貞乾)被鬼子打死了,專所新來了一個郭專員(郭影秋),專所向區裡要人,他首先報名去了。為保衛郭專員又成立了一個連(二連),連長是朱法團(音譯)。他為朱連長當通訊員。攻打曹縣勝利後,在大劉集打了敗仗,朱連長受處分轉業了。又換了個連長叫劉曉仁(音譯)。打單縣東關時,打得日偽軍躲在城內不敢露頭,日偽軍把像屋樑一樣粗的木頭,從城牆上往下滾,把他們攻城的梯子砸斷了,傷亡不小。攻打金縣城後,打垮了中央的三個軍,中央軍一個團往南跑要過黃河。領導派去兩個團追打,結果這兩個團鬧誤會了,上去打得太猛了,兩個團打到一起了,一要口令,是自己人!當官的領著他們向北攆,跑了一百多里地。不知從哪裡上來的敵人,把他們這個連給包圍了,整個連打散了,劉連長被打死了。當兵的死的死了,跑的跑了。他一看沒人了,只好回家了。他反正是不死心,又去找部隊,結果被鬼子逮住了,帶他到了碭山,要他跟著搭車去開封。

老人指著自己的心口說:我跟著共產黨幹,死了也心甘,不能當亡國奴!說著他哽咽起來,眼淚止不住往下掉。大嫂站在旁邊勸說:別難過了!

他平靜一會,接著說:鬼子讓我給他們刷飯盒,我把飯盒往井邊上一扔,就偷跑回來了。回來上專所跟著時念忠當通訊員。後來又到分局當通訊員。有一次去黃河北送信,差點被國民黨在油樓逮住,他順著抗日溝跑,十幾條槍在後面沒打中他,一口氣跑到韓莊西門,累癱了。

盛延科老人回憶起往事,幾次抑制不住傷心,哽咽得不能言語。他兒子站在旁邊也淚水滿眶。

解放後,盛延科成為一名本本分分的農民,結婚生子,守著二畝地,踏實過日子。他從未向孩子們提過他的過去。組織上的證明材料,也在翻蓋土屋時沒注意扔掉了。

抗日老兵參軍前多數是農民,復員後也大多回原地務農,他們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在國家危難之時,他們挺身而出,不惜犧牲生命。在和平年代,他們安貧樂道,從不怨天尤人,他們身上具有老一代農民的木訥寡言、淳樸厚道的品質。

我的走訪歷程(十五)——時樓鎮棗莊集村

從盛延科老人家出來,往南不遠就是棗莊集村。我打問了路口的一位大哥,找到了郭東靈老人家。老人今年101歲了,記憶還挺清晰。他6歲沒媽,16歲沒有父親。他被日本兵抓去當民工,挖河,抬擔架,從張集抬到碭山。他瞅著敵人不注意,偷跑了,那時剛打完前雙樓(1942年5月,國民黨高、米軍與日軍戰鬥),地裡死了不少人,挖的都是大溝,也沒有路,他從死人身上邁過去,爬了幾道溝,跑回家了。後來國民黨抓壯丁,有四個人,就他自己偷跑回來了,那三人都當兵戰死了。日本鬼子進村,他領著村裡幾個姑娘到處躲藏,生怕被日本抓住。(現在大家都說他心眼好,活得歲數大。)後來在單縣給八路軍抬擔架,挖路,沒有一天閒著。解放單城後,扒城牆也去了。解放後做屠宰生意,賣過魚,困難時期在碭山南北集逃荒有2.3年,在生產隊當隊長,領著社員幹活。

郭老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他的兒媳過來給他做飯,向我提供了一個信息,這村有個烈士叫時念恕,他兒子叫時坤,他家裡好幾個人都幹革命。

我通過拜訪時坤大叔瞭解到:他的父親時念恕是在曹縣上的學,初中文化,1937參加地方革命,1946年跟著縣大隊北撤,在河南柳河縣遇到國民黨部隊,在戰鬥中犧牲。曾任縣宣傳部長,發動群眾抗日,在張寨待過。母親朱靜淑當過樊廟鄉鄉長和婦女主任、支部書記,解放後一直在村裡當幹部,曾經被邀請到處做報告,講她被日本抓去蹲監獄,又被七路抓去,帶著五歲兒子時坤,坐水牢的事蹟。堂姐時允祥是抗聯婦女主任,47年在成武遭遇土匪圍攻犧牲在沙河前。時坤本人當過民兵連長和大隊支書。

棗莊集86歲的時念升老人回憶說:日本在棗莊集正月修的炮樓,過完年放的白旗,兩道封鎖溝,三米寬四米深,棗枝籬笆。便衣隊有500多人,鬼子也就幾個人。便衣隊的家眷在這裡住著偷百姓的麥子,百姓向八路彙報,八路派人蹲在麥子地逮住了幾次,不敢再來了。日本鬼子走後,小孩子們在坑裡玩,挖出一顆沒有爆炸的炸彈,不知道危險,還用磚頭敲打,別人敲沒事,一個孩子敲的地方和別人不一樣,炸彈爆炸了,當場被炸死了。

我的走訪歷程(十五)——時樓鎮棗莊集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