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丁顺:交上一份份群众满意的“管河治水”答卷

平和县地处闽粤交界的漳州西南部,九龙江西溪上游,是漳江、韩江、南溪、东溪、鹿溪的重要发源地,素有“五江源头”之美称。这样的风水宝地孕育了平和著名的“中国琯溪蜜柚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白芽奇兰茶之乡”三大绿色品牌,也验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也因此,守护好绿水青山,对于平和一县之长、辖区河长的吴丁顺来说,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把流域当“考场”,把治水当“考试”,这里水资源怎样保护?水污染怎样防治?水环境怎样整治?水生态怎样修复?这可不是一张简单的考卷,也不是可以一考了之。吴丁顺认为这不仅是一场每天必须作答、贯穿始终的考试,而且要交上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管河治水”答卷。

(一)

2018年10月24日,是吴丁顺巡河的日子,也是他“答卷”的时候。

山格镇洪濑口河段,是吴丁顺此巡的第一站。几名正在岸边清理垃圾或在河中打捞漂浮物的保洁员看见县长巡河,热情地跟他打了招呼。吴丁顺现场仔细查看河道面貌与保洁状态,并向保洁员了解水域整体情况。

看到河水清澈,河面如镜,几只白鹭悠哉飞翔,吴丁顺非常高兴。“只要坚持不懈抓下去,长期抓、常态抓,我们的河流生态就会越来越好。”他跟身边人员交流着,河对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宣传牌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与亲切。

“全面推行河长制,首先要解决‘谁来管河’的问题。”吴丁顺认识到这一关键问题,提出要创新队伍建设,要求县河长办和各乡镇将河道专管员队伍建设作为解决“谁来管河”的有力抓手。

目前,平和县有县级河长2名、县级副河长7名,分别兼任平和境内河流的河长,乡镇级河长30名、乡镇级副河长39名,聘任河道专管员136名,聘任河道义务监督员34名。河道专管员管理实现“五有”,即:有制度、有待遇、有场所、有装备、有考核。

“人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工作机制,也就是要解决‘怎么管河’的问题。”

按照吴丁顺的工作思路,平和县因地制宜,打破过去“属地管理”各扫门前雪的单一工作模式,创造性地采取“集中式管理”与“分片式负责”的方式安排人员,做到管护“全覆盖”“无死角”。

所谓“集中式管理”,就是各乡镇为河道专管员统一配备服装、打捞设备、救生设备,组建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专管队伍,负责整个乡镇的河道管护工作。

“分片式负责”则是各乡镇按照管护难度情况,分片区进行管理。对于集镇区、人口密度大、管护难度大的河道,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签订承包合同,由社会保洁公司负责管护。其它地区,原则上按照“一村一员”的标准,由河道专管员负责管护,职责基本覆盖各河道。

吴丁顺特别注重从制度建设层面推动河长制落实生效,并为此督促制定了一系列具体规章,压实县、乡、村三级河长履职尽责,要求严格按照省级规定,县级河长、副河长做到每月一巡河,乡镇河长、副河长做到每周一巡河,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整改;县环保局对各乡镇交界断面实行每月“一监测、一通报、一考核”,重点饮用水源监测实行每月“一监测、一通报”,出现异常情况实行加密监测;制定严格的奖惩规定,倒逼主要流域水质提质达标;县河长办、效能办不定时召集环保、农业、建设等部门开展河长制联合督查,对各乡镇辖区内“河长制”实施情况采取平时考核+年终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保持高压态势,着力打造水生态环境“升级版”。

(二)

平和全县河道54条,长度达626公里,河段213条。在吴丁顺眼里,这些河流就像个性不同的孩子,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脾性,各有各的优缺点。

“治理这些河流,就要求‘一河一档’,要摸清它们的基础数据,还要求‘一河一策’,就像一个武术高手对阵一群对手,不能指望一招全部搞定,要施展‘组合拳’。”

边走边聊,不觉来到了花山溪坂仔段,河边竖立着的一块河长公示牌引起了吴丁顺的注意。他趋向前,仔细查看公示牌上的河长姓名、河长职责、治理目标及监督举报电话等内容。这样的河长公示牌,目前在全县各河道河段已经设立了256块。“这就是我们的抓手之一,这样就做到责任更清晰了,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也更直接了。”

在山格镇“智慧河长”管理中心,吴丁顺仔细查看运行情况。这里是漳州市“智慧河长”管理模式的发源地,

“由于下雨,上流冲下来的树枝等杂物堵塞到桥洞了。”这时候,“智慧河长”指挥中心平台收到正在洪径溪白楼村段巡逻的河道专管员林碧圆的报告,在场的山格镇党委书记、河长林英强当场指挥调度,安排人员迅速清理。不到15分钟,“智慧河长”APP平台便收到了处理完毕的照片。

如此高效的处理速度让吴丁顺大为振奋。这正是他下力气推动的平和县河长制工作信息化管理的模式创新,用“互联网+”思维来解决“河怎么管”的问题。

这套“智慧河长”管理平台系统,包含指挥中心、APP、微信公众号等版块,利用了现代地理信息系统、云计算、物联网、全景等先进技术,整合了水利、环保、农业、国土、水文、气象等部门的各类信息资源,可以实现准确、实时了解每个河道、村落监控点动态,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手机上的APP,即可上传图片、接收指令、反馈情况,将河流信息“上报、受理、处理、反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巡河实现了电子化、制度化,河道监管全天候、无死角,反馈“零延迟”。

为加强社会监督,群众可通过各乡镇微信公众号将发现的问题拍摄发送至这个河道管理信息化平台,经过工作人员的处理后,将问题第一时间交办至相关责任人、责任单位进行整改。

“依托现在这种“互联网+”的管理模式,把河湖的信息、巡河的信息以及群众举报的信息汇总,纳入我们中心的管理,这样来巩固治理成效,提升河长制工作水平,达到‘快、准、实、好’的效果。”吴丁顺对“智慧河长”管理模式的运行与成效感到十分满意。

目前,平和县已经在山格镇、小溪镇、坂仔镇、南胜镇等四个重点乡镇建设完成“智慧河长”管理平台并投入运行,其它乡镇的系统建设也正在加快推进中。

为加强水资源生态司法预防、修复、打击作用,筑牢绿色发展法治屏障,有效保护水生态环境,吴丁顺又积极推动河长制工作与公、检、法等机构的衔接协作——

在全县公安机关实行“河道警长制”,聘任河道警长15名;

与县检察院合作设立派驻检察联络室,并在重点乡镇设立“生态检察联络点”,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机制;

与县人民法院合作,成立“河长制生态环境审判巡回法庭”,聘任15名法官为法制副河长,为河长履职提供法律支撑;

联合县新闻中心开设《河长在行动》专栏,在媒体上监督、曝光不法、不良行为,推动社会共同守护母亲河。

(三)

全面推行河长制,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业兴”这个目标,需要做的事不少,但吴丁顺认为第一要做到底细清,“如果连底细都不清楚,我们就连发力点在哪里都不知道,管河就无从谈起。在摸清底细的基础上,着力打好管河治水‘组合拳’”。

为此,吴丁顺要求平和县各部门、各乡镇结合实际,将河道环境、村庄垃圾、农业面源、生猪养殖、工业污水处理等作为治理重点,铁腕推进源头整治和河流生态保护治理,确保全域河流断面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于是,一套管河治水“组合拳”在平和施展开来——

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推广果园留草覆盖栽培技术32.78万亩,建立县、乡、村三级示范基地共245个;

每年投入400万元用于果农施用商品有机肥的补贴,常态化检查农资经营户,仅2017年就抽检化肥130批次。2018年第一季度进行农残快速检测602个样品,合格率100%;

全面拆除禁养区内及可养区250头以下的养猪场;投入3000多万元,治理改造可养区养殖场256家;

2017年以来,全县投入2360多万元,清淤疏浚313.5公里,修复水毁129处,清除侵占河道种植物194.6亩,全县河道专管员打捞河漂垃圾108吨;

2017年,县里投入资金3840万元实施生态水系项目4个,投入5385万元实施2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县政府每年投入400万元,补助各乡镇用于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垃圾“不入河”。2017年全县投入1300多万元,配备垃圾清运机动车192辆,农村保洁员677名,已有7个乡镇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

“就像这取水口,我们在投入1.5亿元改扩建自来水厂的同时,投入1345万元实施自来水厂取水口改造工程,根据国家水质监测网福州监测站出具的检测报告,现在平和自来水厂生产的自来水,各项指标均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县城自来水厂取水口岸边,吴丁顺看到清澈的潺潺流水,终于露出了笑脸。

摸清楚河流家底状况,搞清楚谁来管河治河、怎么管河治河,弄明白发力方向在哪里,大胆探索创新,勇于攻克难点,平和县河湖长制工作得到市里的高度肯定,并以年终考评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脱颖而出。

2017年11月7日,漳州市2017冬春水利建设暨河长制工作现场会在平和召开,市领导对平和经验作了点评,认为“平和县委、县政府把河长制工作作为一项中心工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强力推动,河道监管力度全面加强,河道水系水质明显改善,成效非常明显。”

平和河长制工作经验与做法也引起福建省河长办、省水利厅、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等上级领导的瞩目,纷纷前来现场调研,认为“可为各地同行起到借鉴和示范作用”。

阳光照射在花山溪上,水流激荡起道道涟漪,泛着光亮。领略水韵灵动、水清岸绿、白鹭纷飞的乡野之美,又喜闻现在花山溪水质已经达到三类,有时还能达到二类,吴丁顺顿时忘记了一路巡河调研的汗水与疲累,不禁感慨道:“水清,政就清,心就清,民就亲。” (黄荣才 陈耀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