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原副部長廖曉淇答每經記者問:跨境電商國際爭端解決機制還在討論 通行規則尚未制定

每經記者:周程程 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星

“乘行業發展之東風,把握跨境電商新商機”已成為當前許多中小外貿企業主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3月26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跨境電商如何跨越全球化中的新挑戰”分論壇上提問商務部原副部長廖曉淇:“今年1月份正式實施《電子商務法》對跨境電商有一些規定,目前來看,國際社會還沒有形成通行跨境電商國際爭端解決機制,這方面您有什麼看法?”

廖曉淇表示,世界上只有中國出臺了《電子商務法》,從一項部門規定逐步上升為國家法律。“規則制定總是滯後於實踐的,國際貿易規則我們還在談,現在還很難說什麼時候會形成一個明確的規則。”

《電子商務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作為中國電商領域首部綜合性法律,該法明確規定了電子商務各方主體的合法權益,規範了電子商務行為,為網購消費者撐起了法律的“保護傘”。

商务部原副部长廖晓淇答每经记者问:跨境电商国际争端解决机制还在讨论 通行规则尚未制定

跨境電商促進全球化進程

廖曉淇表示,全球化是跨境電商的基礎,沒有全球化就沒有跨境電子商務。同時,沒有科技的發展、沒有互聯網,也就沒有跨境電商。所以,跨境電商是經濟全球化與科學技術、互聯網融合發展的結果。

與此同時,廖曉淇也表示,跨境電商的發展一定會促進全球化進程。“現在全球化有一些挑戰,有些人講在退潮、停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擴大電子商務的規模、促進它的發展,使經濟全球化不要退潮。”

儘管2018年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際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我國跨境電商發展仍然交出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據海關總署統計,2018年全年,我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總額達到1347億元,同比增長50%。2018年,我國與俄羅斯、阿根廷等9個國家新建電子商務合作機制,通過召開電子商務工作促進會與企業對接會等,幫助相關國家企業利用電子商務開拓國際市場。我國與柬埔寨、科威特、阿聯酋、奧地利等國跨境電商交易額同比增速均超過100%。

Club Factory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樓雲在分論壇上同樣指出,跨境電商本質上是一個更高效的供應鏈模式,這種模式邏輯上會讓所有參與人獲得好處。跨境電商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一步助力全球化。“首先,以前在印度、中東、東南亞購買的很多商品都是中國商品,但當時的消費者並沒有形成認知,所以要讓他們意識到通過跨境電商平臺,能夠買到更便宜、更好的商品,讓幾億甚至幾十億人更深刻感受到全球化的好處。”

另一個方面,樓雲表示,跨境電商能夠很好的幫助企業實現跨國合作。跨境電商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讓海外商家通過這個平臺採購商品或轉賣商品。“無論是從讓消費者受益的角度還是提高行業效率的角度,都可以讓更多的人從全球化中受益。”

降低中小企業進入國際貿易門檻

在廖曉淇看來,跨境電商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大企業的優勢可能首先會在電商方面體現出來。“但我想強調的是,跨境電商同樣也會為中小企業進入國際貿易降低門檻和難度。許多中小企業主過去根本想不到自己的產品能夠賣到國外,或者從國外直接進口商品,現在都可以做到了。”

跨境電商的平臺效應在數據層面也得到充分顯現。廖曉淇透露,2018年,中國的B2C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200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了50%。其中,出口80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67%,進口約為120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近40%。

儘管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給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發展過程中的挑戰也逐步凸顯。廖曉淇指出,電子商務的發展既需要數據的流動,也需要數據的保護。“但如果過度保護數據,一定不利於發展電子商務。”

PayPal副總裁、全球政府關係主管查德·納什也表示,我們在世界上200多個國家有運營,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要求,所以經營難度並不小。跨境電商的運行,有一些裨益來源於數據流動,這使得我們的服務更加人性化,但客觀上也存在風險。

“比如說反欺詐、反洗錢方面,如果數據只留在本地,反欺詐、反洗錢就會遇到困難。所以,我們需要制定一些貿易協定,特別是電子商務方面的協定。”查德·納什說。

廖曉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答覆,就當前來看,跨境電商國際爭端解決機制還沒有形成國際通行規則,“還在談,很難說什麼時候才有這樣的規則。”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