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要放弃性价比了?或许它还需要一个“金米”

2月20日下午,小米发布会如期举行;3个小时的发布会,雷军再次创造了集团史上最长的发布会记录。

小米要放弃性价比了?或许它还需要一个“金米”

对于这场发布会,不同领域的人有着不同的视角和观点:来自米粉的追捧,来自同业的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来自发烧友的吐槽和来自自媒体的评头论足,好不热闹。

不过,这些都不是本文关注的焦点。在这次发布会上,“雷布斯”宣布今后的小米将专注于“创新和极致”,而将性价比的使命交给了红米(Redmi)。

除了小米9产品的本身亮点以外,小米背后的品牌战略才是值得关注的地方。

一.小米9的那些亮点

本人非手机发烧友,对手机的各种参数和性能,基本处于一个文盲的水平。因此这一部分,更多是对小米9特点的一个简要概括:

外观:据说是全曲面全息幻彩设计,7.61mm的机身厚度;正面的屏幕采用的是水滴屏,据悉该产品的外观由小米6团队操刀设计。

硬件:

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能打”,全球首发晓龙855与晓龙845相比,单核性能提升45%,GPU 性能提升20%,Aututu 跑分达到 38万多分。不仅如此,还采用了Game Turbo 技术,能够带来更好地游戏体验。

相机:这个是此次发布会的重点,所谓的AI三摄。对于技术小白而言,这无异于天书,还是引用雷军的原话来感受一下吧。

雷军宣布经 DxOMark 权威评测,小米 9 后置相机综合评分为 107 分,仅次于华为的 Mate 20 Pro 和 P20 Pro 的 109 分,排名全球第三。其中视频评分 99 分,排名全球第一。

小米要放弃性价比了?或许它还需要一个“金米”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快充、NFC等等性能都有了较大的提升(米粉勿喷)。不过说一千道一万,此次小米9的定价才是最关心的地方。从2999的96+128GB版到尊享版的3999,这一款最低价格不超过3000,顶配也没有超过4000。

定价背后,藏着小米的品牌雄心和战略。

二.小米的两大问题

去年,小米集团成功在香港上市;然而表面风光的背后,是暗流涌动。伴随着流动性的收紧、宏观经济的下行和互联网行业的增长乏力;小米也越来越有些力不从心,从其股价走势图就能看出。

第一个问题:手机市场高速增长已经成为了过去时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国产手机的黄金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整个手机市场越来越呈现出“头部效应”,也就是华米OV(华为、小米、OPPO、VIVO)和苹果,其他品牌早已沦为二线。反观小米,在18年最后一个季度仅仅录得不到2%的增长;面对新的形势,小米似乎有些慢人一步。

第二个问题:性价比的束缚,这是一直束缚小米的一个“枷锁”。在国内,小米的销量日渐处于停滞,海外市场也面临着OV华为等品牌的挤压。

因此,小米才需要升级,需要品类战略。

三.定位是小米品类战略的最大障碍

如果说小米品类升级的最大障碍是什么?答案就是小米“性价比”的定位。

红米的使命

去年,小米成立了新的品牌-红米(Redmi)。而红米的使命,就是接过小米“性价比”的旗帜,按照小米集团的部署,未来小米将死磕性价比,而小米则主打极致体验,从而承接不同的任务。从数据上来看,Redmi Note 7发布不到一个月销量就超过100万。数据上,似乎还说的过去。

小米要放弃性价比了?或许它还需要一个“金米”


深陷定位陷阱的小米

所谓定位,就是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的一个词汇。对于小米而言,这个词汇就是性价比。性价比是小米成立之初,用来攻城略地的武器和法宝。这么多年过去了,小米在消费者心中始终是性价比的代表。

这是好事么?不一定。

正是由于小米过去的成功,让小米在消费者心智中牢牢占据着“性价比”则个词汇,而消费者的心智一旦形成,是很难更改的。

举个例子,当我们谈论手机的高端品牌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苹果和华为,而不是其他任何品牌(鉴于三星手机基本淡出中国,这里不再提及)。而一提到小米手机,性价比三个字可谓是脱口而出。这就是定位的魅力,同样的这对于品牌而言是一种束缚。就像香飘飘一样,深陷过去的“杯装奶茶的领导者”的定位。

也正是如此,所以才有了红米的诞生。按照小米集团的规划,红米负责极致性价比,而小米则负责创新,未来将进入手机高端市场,与华为、苹果竞争。

但是,事实从来没有那么简单。

或许小米还需要一个“金米”

所以红米的出生,的确是有必要。但是,仅仅一个红米还远远不够。

对于品牌而言,存在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高端往下走比较容易,从低端往上则比较困难。类似于经济学中的“棘轮效应”,也说明了品牌延伸存在的规律。即高端品牌向低端品牌延伸,往往会被视为识时务者;而低端往高端品牌走,往往被看做是不自量力。

红米致力于极致性价比,但小米依然难以完全摆脱性价比的标签。而且,尽管红米开局不错,但是红米也面临着来自其他OV(OPPO VIVO等品牌)低端产品的竞争。更何况,低端市场本身盈利能力就不,更不利于提升品牌价值。

而在高端市场,小米则面对的是华为和苹果两个巨头。面对高端手机市场领导者的苹果和华为,小米在产品体系、品牌运营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定位理论告诉我们,面对领导者,跟随者要采取不一样的定位;正面对决是注定会失败的。

小米要放弃性价比了?或许它还需要一个“金米”

反观这次小米9,绝对配得上高端手机的称号。但是,产品定价依然传递出了性价比的信息。这是应该极力避免的,正如很多网友留言。看了小米觉得华为5000元的机子不值这个钱;小米相对于他们,依然赢在了性价比上。你看,这就是性价比定位对于小米的束缚。

高端手机品牌,谈什么性价比啊,不存在的。就像奢侈品包包一样,几个购买者会在意其性价比?

如何破局?再成立一个独立的品牌,或许是一个可选的方法。要知道,华为和荣耀已经分家,小米完全可以成立一个类似于“金米”的品牌。主打高端市场,并且可以摆脱性价比的束缚。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

写在最后

小米9的发布,向人们展示了积极的姿态。

面对不确定性的2019,小米依然任重道远。在“性价比”的定位牢牢占据消费者心智的情况下,成立新品牌是一条路子。走或不走,都取决于小米自身。

正如一篇文章所说的那样“小米手机需要第二次奇迹”,奇迹发生在哪里?让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