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联重庆江北店突然关门 13年曲终人散

北京华联重庆江北店突然关门 13年曲终人散华联闭店似乎没引起年轻人注意

昨日,国内知名大型零售企业北京华联重庆江北店宣布闭店!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顾客消费习惯不断变化的当下,北京华联的这一决定令人关注!

在加快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内贸企业应该怎样拥抱互联网+?又该怎样实现自身改革转型发展?重庆晚报今日特别推出两个整版的报道,以北京华联江北店为主线,通过还原该店的前世今生,采访有关职能部门和专家学者,希望能为你尤其是传统内贸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建议。

购物吃到闭门羹

昨日上午10时,北城天街。一纸闭店公告贴在北京华联江北店的门口,吸引众多路人关注。

“……由于集团发展战略调整,决定自2016年8月29日正式闭店,停止经营。……”公告的内容让不少兴冲冲前来购物的顾客感到很突然,不少人为此围观拍照发朋友圈。

“昨天我还来店里买过东西,一切都很正常,没想到过了一个晚上,就发生这样的事。”今年65岁、家住海怡花园小区读者仇婆婆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这家店是离她家最近的超市,在此购物已成习惯,现在突然关门,让人有些不适应。“我又不会在网上买东西,现在一些超市和商店都陆续关门了,以后买东西还真不方便了。”

“商场关门了,请大家不要来了。”华联超市位于北城天街负一楼,超市的另一个入口正对着远东百货,有不知情的消费者直接乘电动扶梯从远东百货下到店里购物。北京华联江北店工作人员守在扶梯口,一遍又一遍地对消费者解释。

供应商称有征兆

“华联关店是迟早的事,之前也给大家打过招呼。”在华联超市办公区,还有不少前来办理退货或结账手续的供应商。一位供应商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超市之前已对进货量进行控制,所以供应商们都有心理准备。

“毕竟是上市公司,不会乱来。”供应商们都很平静地与店方办理着相关手续。据了解,北京华联江北店与供应商一般是一月一结,超市差的货款都不大。

透过超市大门,重庆晚报记者看到货架上的商品还比较充足,只有少数货架被清空。

13年曲终人难散

北京华联江北店不少员工也聚在门口,与店方签订解除劳动合同后的相关补偿协议,签完字后平静地离开。

“之前每个月15日发工资,都很正常。”一位年轻的收银员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自己来超市一年多,每个月收入2000多元,按照协议,闭店后自己会得到一个月收入的补偿。

“我在这个店里坚持了13年,对这个店很有感情。”一位老员工告诉重庆晚报记者,2003年8月华联江北店开业时,他就来到店里工作,包括中间有过暂时撤场,都没有离开华联。

重庆晚报记者看到,面对曲终人散的结局,几位老员工还在相约下次相聚。

重庆晚报记者 陈富勇 范圣卿 毕克勤 摄影报道

北京华联重庆江北店突然关门 13年曲终人散

老顾客们在看华联闭店公告调查

1、华联何方神圣?

北京华联集团是商务部重点扶持的十五家全国大型零售企业之一,也是国际百货协会唯一的中国零售企业会员,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和多家控股公司。截至2007年,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35个重点城市拥有80多家大型店铺。

2003年北城天街开街,北京华联作为第一批入住的商家曾经辉煌无比。“从负一楼到4楼,3万多平方米的大卖场都属华联旗下。”华联江北店一位老员工称,到北城天街休闲购物的人几乎都要光顾华联。其中负一楼是超市,属华联综超业务,LG至4楼属于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

然而,华联的辉煌并没有与北城天街的成长同步。2009年,华联商厦先行与物业方解除租赁合约撤离重庆,只留下负一层的超市业态,LG至4楼交由龙湖自营。华联沙坪坝店也在同年撤离,留下江北店这支独苗。

2、全面告别重庆?

华联江北店为何现在退出重庆?关门后下一步动作是什么?重庆晚报记者在关注此事的群体中听到许多说法。有人说,超市将重新装修,调整业态后再开业。也有人说,店铺已转手给永辉经营。

华联重庆江北分公司负责人回复称,华联关店是出于华联战略调整的考虑,重庆华联本来只剩江北一家店,关店后意味着华联全面撤离重庆市场,公司百多号员工将按照劳动法得到妥善安置。

至于未来华联会不会再回重庆?该负责人称,这是集团层面考虑的事。

3、谁来接手物业?

北城天街负一楼业主是龙湖地产。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证实,龙湖确已和北京华联提前解除江北店的租赁合约,但属于友好分手,因为双方都有解约意向。

当重庆晚报记者问及此物业未来走向时,龙湖方面表示,将按照北城天街的潮流定位统一打造,不会考虑再引进新的超市。

有知情人士透露,考虑到北城天街缺乏体验型业态,未来该物业有可能弥补这样的短板,招商侧重文化创意方面的业态。

北京华联为何败走山城?

消费群体多是老年顾客

北京华联综合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最新财报分析认为,2015年全年CPI同比上涨1.4%,创6年来新低。在宏观经济全面放缓背景下,在电子商务侵蚀部分零售市场现状下,公司不可避免迎来极具挑战一年。

8月25日,华联综超发布半年报显示,继一季报每股亏损0.07元之后,上半年每股亏损0.11元,业绩下滑未见扭转。

北京华联为何败走山城?北京华联重庆店一名老员工表示,既有电商对传统零售冲击,也有经济下滑大环境影响。单店经营成本加大,也是连锁超市大忌。

一位食品供应商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华联刚入驻北城天街时,他的产品每月能卖上万元。随着周边超市兴起,每月只能卖7000元。“没有自己的供应基地,尤其暴露其短板。”

“去北城天街的年轻人,很少逛华联。”一位商家表示,华联消费群体相当比例来自周边老年顾客,和社区店差不多,与北城天街形象构成较大反差。

重庆晚报记者 陈富勇 范圣卿

北京华联重庆江北店突然关门 13年曲终人散

小区网络超市重庆晚报记者 王渝凤 摄

年轻人喜欢网上购物

北京华联超市关店,家住九龙坡区谢家湾正街25栋5单元6楼的陈舒婷女士深有感触。

“说真的,以前那种和家人开着车去超市购物的时代,还是非常开心的。”陈舒婷所住小区位于大公馆附近。以前袁家岗没开大型超市,夫妻俩经常周末开车到杨家坪沃尔玛购物。“去一次绝对会买很多东西,卫生纸都会买两袋以上。后来不仅袁家岗有了超市,连我们这栋楼里也开了一家网络超市,柴米油盐酱醋茶啥都有,买基本生活品就不去超市了。”

住在杨家坪动物园附近广厦经典小区8栋22楼的吕宏伟,刚退休时喜欢在超市消费,“我们住在沃尔玛旁边,买啥子东西都方便。”然而,儿子和媳妇喜欢网购,家里几乎不缺生活必需品。“除了买菜,我几乎不去超市了。”

吕宏伟的儿子吕前进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以前爸爸买菜,还会和一同买菜的叔叔阿姨有些交流。现在,小区里开了3家网络超市,可以提前一天配菜,超市也就越去越少了。”

重庆晚报记者在石桥铺周边调查发现,前些年当地有永辉、新世纪和人人乐超市,后来彩电中心附近新开了一家超市,下一步科园路龙湖新壹城也要开超市,陈家坪汽车站对面机电市场也会开一家超市。“走不到一公里,就能找到一家大型超市。”

家住渝州路珠江华轩小区B8栋5楼的王淑媛婆婆说,超市越开越多,生活越来越方便了,开在商圈的超市因为地理因素失去了优势。

重庆晚报记者 王渝凤

今年关门商场都曾红极一时

3月,开张近20年的百盛百货大坪店关闭。公开信息显示,百盛百货大坪店关闭时,百盛重庆方面相关人士表示,百盛大坪店是租用的物业,今年3月租期到期,按照集团方面要求不再续租。关店还与业绩有关,“按照集团战略,百盛将关掉那些呈现亏损状态的门店,继续做好持续盈利的门店。”

5月,位于解放碑核心位置、开业18年的大都会广场开始整体调整。公开信息显示,环艺电影城关门退场、溜冰场关门、室内保龄球馆关门,大时代停业……

6月份,在重庆红极一时的立丹百货毅然转型。公开信息显示,立丹百货更名为立丹时尚街。原来的一楼是化妆品、黄金珠宝楼层,现在类似女人街,修指甲、餐饮、鞋、包、童装、翡翠等。

商场关门或转型在其他城市已成常态……

重庆晚报记者 范圣卿

北京华联重庆江北店突然关门 13年曲终人散

传统商贸怎样突出重围?

引进体验式业态租户

“百货市场都在经历来自电商和其他模式商业项目的冲击。传统百货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导致百货闭店情况频繁出现。”仲量联行重庆分公司董事总经理苏仲礼表示。

苏仲礼称,消费者购物方式正在发生极大改变:对价格敏感度日趋提升,针对非品牌商品转向网购,以获得更多选择;针对金额较大品牌商品,倾向于海购;针对单次购买商品数量较多的需求,倾向于驱车前往1-2小时车程郊外大卖场或奥特莱斯……

“中国零售地产市场经历国有百货、购物中心发展趋势,未来,生活体验式消费中心更受消费者青睐。”苏仲礼建议,步行街商圈及购物中心应积极引进体验式业态租户提振人气,促进包括餐饮、娱乐以及服务等业态品牌积极开设新店。

重庆晚报记者 陈富勇 范圣卿

网购不可能完全取代实体店

重庆市工商局微企处处长聂刚表示,重庆创业热情和氛围非常浓厚,从数据看,截止8月底我市微型企业累积发展50.75万户,比年初增长11.67%。这类创业者选择的项目多数集中在第三产业,也就是传统商贸业。由此可见,传统商贸业在消费领域仍具充分吸引力和商机。未来我市创业氛围将会越加浓厚,尤其是微型企业创业数量会呈现递增趋势,小餐饮、干洗店、超市、小面店等实体店不会因为网购的便捷性而被取代。相反,这类实体店会更多出现在街道或社区内。

传统企业和商场如何乘风破浪?聂刚建议,首先调整创业心态,梳理业态优势,找回自信心。其次,不能保守接受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要熟练运用互联网和电商销售手段。第三,伴随消费者需求变化,提升管理和服务。

“北京华联江北店停业,属于正常的行业优胜劣汰现象。”聂刚分析认为,商场面临业态调整或升级,停业或许只是暂时现象。

重庆晚报记者 李琅

实体商店断崖式关门非好事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曾国平表示,就目前整体状况看,重庆实体商场遇到的经营困境主要有3方面原因:首先,全国经济大环境影响;其次,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来势汹汹;第三,商场经营理念、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和完善。

曾国平建议,实体店要抽出部分精力研究并引进电子化经营模式,顺应发展趋势。要从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多元化经营和个性化服务入手,完善服务水平。要提供集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式、一体式购物环境,发挥实体商店独有优势。

曾国平表示,实体商店断崖式倒闭和关门并非好事,希望政府尽早出台相关对策。

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周小平 实习生 贾艳霞

记者手记

长个子更要动脑子

前天,人民日报以《中国500强,长个子也要长脑子》为题指出:大企业要长个子,更要长脑子,成为实现重大基础创新突破的主力军。努力突破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其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不断增强高端供给能力。

当一个又一个知名的大型传统商超传出关门时,人民日报这则报道,不由让人想起类似一句话:重庆传统商贸服务业,长个子更要动脑子。

怎样动脑子?可能有这样几点:一是优化业态升级,结合区域实际情况,转型到政府鼓励发展的分享经济、协同经济,建设众创空间、文创空间、社区仓储配送中心等;二是大力降低流通成本,选择更加符合自己的城乡物流配送方式;三是紧跟市场步伐,紧跟《重庆市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前进。

传统商贸服务企业动脑子,真能取得意想不到效果。重庆一家上市商贸企业最新半年报显示,“转变促销方式,严格控制和减少用券比例,促销费用同比大幅降低,毛利率同比提升……”

张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