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战道”

据史书上的记载,项羽此人好战,年少从项梁时,项梁请师傅教他习文,他不学。教他习武,他嫌请来的师傅不注重实战。遂与项梁说他想学“万人敌”,项梁无奈只得教其兵法。其实,项羽想学习如何打仗,或者说他喜于用战争解决一些问题这一点无可厚非,因为项羽自己身为楚国后裔,背负国仇家恨,他认为需要通过战争来打垮暴秦,所以客观上来讲并没有太大的问题。项羽生来力大无穷,果断,勇敢,确实又是打仗的好手。从主观评价,大将军这一角色确实与其很符合。项羽想通过战争途径来解决问题,可是打到后来确实不知道为什么而打仗,或者说已经失去了目标,就算再能打的将军也会疲于“战道”。

以战灭暴秦足矣

在暴秦没有覆灭之前,项羽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灭秦。而且项羽善战,手下的将士更是勇猛无比。反观秦朝,那时的秦朝在赵高的把玩之下,已经形同累卵,皇帝几乎不理政事,民怨四起,秦朝已经如同快要坠落的夕阳。这时候,只需要一把锋利的剑就能将它击碎,这把剑就是项羽和他的项家军。其实从大体上看,秦朝的覆灭已经如同定局,项羽用战争颠覆了秦的统治,其实应该是情理之中。至于运用何种形式,当然,战争确实是当时最为恰当直接的一种形式。

以战难以战刘邦 以战难以平天下

其实客观分析项羽运用的“战道”,可以发现确实手法过于单一,而且到楚汉战争后期项羽慢慢不知道为何而战,最后疲于战争而自刎乌江。手法过于单一,暴露出项羽的短板,但是他的手下也没有能够补充他短板的人才,大多都是和他一样能征善战的将军。反观刘邦,以他人之力补己之短板,手下能人辈出。其实从这一层面上来说,项羽以一个优势确实难以战胜刘邦的团队。


在覆灭暴秦以后,项羽的想法是各自回各国的封地,维持六国的基本形态。但是,他这一想法已经与当时的形势不相符合。刘邦的想法是一统天下,所以做出了积极地态势。其实从刘邦出兵的那一刻,项羽其实是被动的。刘邦目标明确,项羽却总是跟着打仗,虽然项羽常常胜利,但是总归是被动的战争。以至于到后来,疲于战争。

其实,到乌江自刎时,项羽还说到并不是自己不会打仗,他临终前还是将焦点集中在打仗上面。不肯认输。

作为一名读者,这样评论项羽,确实也比较片面,要客观评价也真的很难,也只能一斑窥豹,一叶知秋了。也只能学学历史经验,就算是一家之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