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東從東晉時期發現的“新大陸”……

掘港這片土地,從東晉時期始,至唐代,建制為掘港亭(庭),屬淮南道廣陵郡。唐開成三年(838),由日本高僧圓仁和尚在《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有“掘港庭"文字記載。清雍正九年(1732),掘港建如皋縣分縣,至1951年掘港鎮定為如東縣城,成為如東首鎮。

如東從東晉時期發現的“新大陸”……

掘港地名先於如東縣名一千多年。遺蹟是凝固的歷史,地名是不朽的見證。如今的老城街區拆遷改造,老街遺蹟已大片鏟去,地名便成了一息尚存的歷史文化!<strong>

“老街”,指掘港三條主要石板街。“北街”、“南街”和連接兩街之間的一條“豎街”。掘港石街所用條石每塊長3尺3寸,寬1尺,厚5寸,計用石料16225塊。

為防滑,古人在石板上還刻有花紋圖案,有古錢、蝙蝠、暗八仙等。石板兩側還鑲有側磚,舊時可供兩乘官轎相向而行。清-胡宗僑詩句:“負載魚鹽分左右,往來車馬任西東 ”。

如東從東晉時期發現的“新大陸”……

老街上的生活,和建築一樣充滿了古樸且精緻的氣息:下雨天,石板上傳來“叩 叩 叩”的雨鞋聲音,人們在家中喝著“天水”泡成的茶,閒聊家常。待到雨停,便一齊走出木門,喊住路過的小販,從葦草覆蓋的“哈籮”裡,挑些紅蝦文蛤,各自回家準備午飯。

吃完飯,桌上的文蛤殼便成了孩子的玩物,和小夥伴蹲在街旁,比誰的殼大,再“啪”的一敲,看哪個更硬些,待玩到手中空空如也,母親喊著吃晚飯的聲音也就飄了過來。<strong>

如東從東晉時期發現的“新大陸”……

詩人汪劍坤有一首詩《七絕·掘港》描寫當時景況:“香彌寺廟柳彌營,碧水串場浮酒痕。魚市花燈疏散後,釘鞋敲雨一街春。”每年的香季,是老街最熱鬧的時候。老街的孩子們都會扎堆在城隍廟,打錢燈、踢毽子......上完香的家長也會忍不住參與其中,愉快的笑聲能從街的這頭,一直傳到那頭。有時候,老街也會憂傷,當“華兒呆子”在街上奔跑、傻笑時,更當他從街上消失時。<strong>

如東從東晉時期發現的“新大陸”……

“掘港”地名就像小孩兒乳名一樣,生下地便有了名,這個名即生命的起點,無論一生是輝煌的歷史,還是屈辱的經歷,全部無形的積澱在這個名字裡。掘港地名的沿襲會讓我們有種一脈相承的感覺。冥冥之中也讓我們感受到這片土地上的歸屬感!這裡的一切,對我們來說,都是神聖而莊嚴的。所以我知道,腳下這片土地曾經叫什麼,發生過什麼,經歷過怎樣的風雨。不管時代如何變遷,老街地名是永恆的。

掘港“據江海之匯,握襟帶之藪",“闢我草萊,勇立潮頭"的掘港精神,已成為千年古鎮的歷史見證。<strong>

如東從東晉時期發現的“新大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