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显示最容易被“割韭菜”的四种行为,你占了几个?

小时候觉得我们都是祖国的花朵,长大后才明白,我们其实都是韭菜……

大数据显示最容易被“割韭菜”的四种行为,你占了几个?

在中国的股市中,韭菜是出了名的多,很多人把这个现象归咎于A股的“牛短熊长”。

然而,牛市就没有韭菜了吗?就说这段时间3000点附近的震荡,不知道又有多少韭菜被割。

韭菜之所以是韭菜,更多的还是和你的投资行为有关。

A股市场中,中小投资者超过了9成,而这个群体往往具备多种非理性投资的特点。

近日,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就联合发布了《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理性指数研究报告》。

通过大数据分析,报告总结出了投资者容易被割韭菜的四大原因,一起来看看你占了几个。

大数据显示最容易被“割韭菜”的四种行为,你占了几个?

1、处置效应作祟

大量的中小投资者在抛售股票时,优先选择的是实现盈利的“好股票”,然后持有亏损的“坏股票”等翻身。

而这种行为往往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一方面资金遭坏股票占用,无法发掘更多的好股票,另一方面,清淡的交易只能让坏股票变得更坏。

2、高换手交易

数据显示,与机构相比,中小投资者的交易换手率要高出不少。

也许是出于过度自信,股市中很多人都缺乏稳健明确的投资逻辑,反而更崇尚诸如追涨杀跌、跟风操作等不成熟行为。

也许有人会说,部分私募的换手率也不低,但这是也基于他们具有上市公司信息的获取优势,中小投资者自然无法相提并论。

大数据显示最容易被“割韭菜”的四种行为,你占了几个?

3、持股分散化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频繁的交易并未给中小投资者带来持股的分散化,持股集中度反而居高不下。

数据显示,中小投资者的平均持股数为1.6,远低于社保、QFII等投资机构动辄30-40个持股数。

这就导致一旦个股大幅下滑,中小投资者的损失也会被无限放大。

4、投机偏好浓厚

有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中小投资者热衷与四炒:新股、小市值股、高送转股和业绩差的重组股。

但这类股票的涨与跌来的同样猛烈,如果你没把握好进出场时机,就容易成为接盘侠,高位站岗。

事实上,除了2013年中小市值股票表现好于蓝筹外,其余年份里持有绩优股的投资者,投资回报率都要高于那些“四炒”的投资者。

最后总结一句,理性投资的道理大家其实都懂,愿不愿意去做,至于能不能做到,那就因人而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