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又一場半馬

王一 漢中真跑團

最初的夢想來自漢中真跑團

又到了報名的時候,這一次,他猶豫了。

猶豫的原因很簡單,自兩年前在冰城完成首個全馬後,他說自己以後比賽只參加全馬,但對於已經錯過去年首屆家門口比賽的這場半馬,確實可以參加一下並找回久違的賽場感覺。

於是,兩個簡單的想法,在他腦海中鬥法了一天一夜後,他最終妥協了,還是選擇了比賽。2月27日,他完成了報名,這時距離報名通道正式啟動,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天二十二個小時。

十多天後,當他看到自己依舊能在比賽中盡興奔跑,他一定會很開心。當然,這是後話。

他的又一場半馬

因為是家門口的比賽,所以跑團好多跑友都會參加,這對於久疏團體活動的他來說已經有些不適應了。他開始在記憶中努力搜尋跑團活動的畫面,最後還是用照片來定格,他最近的一次團跑,已經是兩年前的2017年3月19日。

那一天是2017無錫馬拉松比賽日,而他和跑團一起團跑。早在2016年12月底錫馬報名的時候,他就選擇了全馬,他很想把自己的首個全馬記憶留在美麗的粉紅花海、太湖之濱。無奈運氣不在他這邊,算上2019年,他已經是連續三年與無錫失之交臂了(同樣連續三年錯過的,還有蘭州和廣州)。

他的又一場半馬
他的又一場半馬

接下來的日子,他的生活充實依舊,時光在鍵盤和腳步下流淌,不經意間到了領參賽包的日子。以往的比賽,他都出徵在外,以跑馬的名義問候新去的每一座城市,而這次,他將在一座熟悉而又陌生的體育場,去領取自己的參賽裝。

3月15日,他的梁哥帶他去了體育場,他經歷了參加比賽以來最簡單直接的一次賽前領物,什麼馬博會、賽事展覽等等活動,權且被一張芯片驗證的結果所替代,充分展示了組委會的務實高效。

他的又一場半馬

到了晚上,沒有定妝照,甚至沒有定下來參賽服。已經有四個月沒有踏上賽場的他顯得有些久疏戰陣,缺乏昔日的嚴肅認真。其實,他只是想淡化明天的情緒,把一切當作一場普通的半馬、就像他平日裡一個人抬腿就跑的那樣。

3月16日,第二天清晨,他按平時上班的時間醒來準備。經過了一晚上的選擇,破除了隨機性的壁壘,他最終還是穿上了去年在武漢跑全馬的那一身戰袍,以此來紀念他今年以來兩次向2019武漢馬拉松表白被拒,從而完美地失去了連續三屆的第三屆參加機會。

出門,共享單車到火車站,轉擺渡車至比賽起點,銜接得非常到位,幾乎一點兒時間都沒浪費,他也對自己賽前這樣順利感到驚喜,但願這能給他一個好心情和狀態。

這時離比賽開始還有一個小時多,到了跑團固定動作時間,每次團跑前後大家都要合影,比賽日更不會例外。但這些,對於兩年多沒有參加團跑的他來說,真的已經很生疏了,生疏到他自己都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感,連選一個位置都顯得彆扭和尷尬,於是就像以前一樣在最後一排,迎著鏡頭一起喊著加油的口號。

他的又一場半馬

與大團合完影,還有小分隊,比賽對於來自單位同事來說是另一種方式的聚會,沐浴在春天裡的油菜花海,強烈的畫面感,很美很活力。

他的又一場半馬

最後就是自選動作了,大家和各自關係好的團友留念。他和團草又一次在檢錄口合影,同樣的畫面,出現在去年的成都和武漢,對,武漢。

他的又一場半馬

他在進入檢錄口繼續發現驚喜,顧哥也在,他隨即上前同他寒暄,他們去年因北馬相識,一起征戰過北京、西安和杭州,家鄉遇故知,心裡更加溫暖。

其實早上出發後,一路都是熟悉的面龐,對他來說有認識的,但大多他叫不上名字,因為他缺席活動太久了。

他的又一場半馬

比賽在默默等待鳴槍的那一刻,跑友們也屏住呼吸、蓄勢待發。這是他第16次站在比賽起點前,作為一名跑馬的老司機,他應該不會有任何的不適應,但這是他受傷痊癒後的第一場比賽,他又像一個學走路的孩子要重新學會融入周遭的氣氛,無論是呼吸還是步伐。

他的又一場半馬

好在這些對他來說都不算難,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好好享受下來的比賽。

上午9時30分,比賽正式鳴槍。起點到一公里多的這段賽道很窄,大部隊很難跑開,他重新在人群中穿梭來追尋比賽的感覺,雙腳在不斷調整節奏頻率重新撿拾起肌肉的記憶,他告訴自己,慢慢來,等轉到大道上,一切都會好起來。

轉到漢武路,賽道瞬間變寬了兩倍多,跑友們也不再擁擠在一塊,變得鬆散起來。他開始踏著帽簷上夾的小風車的呼呼聲一路向前。期間還遇到了叫他名字的小姐姐,他回頭向她致意。這時候,他對比賽的節奏也越來越熟悉。

如同科學上從來沒有平坦的大道一樣,馬拉松的賽道也不盡坦途,高低起伏的路面盡顯人生百態。如何面對上坡和轉彎,是馬拉松運動的永久命題,對於逐漸熟悉比賽節奏的他來說,就是要把坡道和彎道看做追趕超越的機會,用小碎步堅持向前。

不知不覺已經跑過10公里,現場來到了武鄉鎮,賽道重新變窄,但跑友們早已分散開來,倒是小鎮街道兩邊的觀眾密集了起來。他再一次聽到了觀眾的加油聲。他一直覺得,體育和音樂在某種程度上擁有改變這個世界的力量,也一再認為,人生相識就是難得的緣分,何況又是跑者和觀眾之間的素昧平生,正是堅持、拼搏、超越的馬拉松精神,讓這些和跑者毫無血緣關係的人們能自發在賽道兩邊加油,哪怕他們和跑者的人生軌跡只在一個眼神間交匯、只在一次擊掌時相融、只在一次吶喊中共鳴。

所以他堅持認為,是比賽就應該嚴肅對待,就應該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充分發揮自己,否則是對現場觀眾和志願者的不尊敬,即使賽道連坡帶彎,他也一定會堅持這樣做。哪怕,拼盡全力上坡時面對鏡頭露出了近乎猙獰般的微笑。

他的又一場半馬

就是這樣一種認知、一種信仰、一種力量,推動他一直向前。原本他這次沒打算要跑得多麼好,當然這個好與不好是對他自己而言,他的心底裡終究還有去年年底受傷的陰影,甚至還在對自己沒能保護好自己而自責。直到他慢慢找回節奏,直到他一路前行,直到他看到前面這塊牌子,那一刻,他心裡明白,以前那個愛奔跑的他,從來沒有遠去。

期間,他和跑團145的兔子相遇並互相加油,追上了雙姐和盼盼、並相互鼓勵。時間很快,20多公里已經在身後,這條略顯調皮的賽道在最後,用一段緩上坡勉勵所有跑友堅持到底。

他的又一場半馬

久違的衝過終點的感覺,時間定格在1小時37分57秒(組委會成績1小時38分2秒)。這不過是他的第63場半馬,但這卻是他自去年教師節以來,時隔187天,首次將半馬跑進140,這是同樣久違的暢快。

他的又一場半馬

在這場家門口的比賽中,讓他重新做回了自己。

他的又一場半馬

是的,他從來不算是一名合格的跑團成員,他缺席了加入跑團以來絕大多數的活動,各種苛求讓他有時只能在自己的世界裡探索和冥想,但他感激他所在的跑團對他的包容和接納,感恩跑團一直以來給予他源源不斷的正能量,感謝跑團裡的每一個人、無論是否相識相知。正是因為擁有“我們跑不過時間,但可以超越昨天的自己”的強大共識,所以無論他走在哪裡,或是獨自出徵、或是單槍匹馬,他的內心深處永遠會有一處最溫暖的守候,來自這個陽光的團隊。

他的又一場半馬

這一次他跑過金色花海、跑到春暖花開,但願在未來數不清的下一次比賽中,他的堅持能夠幫助他進一步實現自己的光榮與夢想。

他的又一場半馬

他,叫王一,一個簡單的如跑步一樣的名字,一個偏執的熱愛奔跑的跑者,一個堅持於努力前行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