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袁紹不挾天子以令諸侯?與身份、性格有關,與實力無關

拿曹操相比,袁紹是令人氣憤的角色。他硬是在握了一手好牌的情況下,被曹操逆襲了。豪門敗給屌絲,這就是歷史給我們結局。袁紹錯失了很多戰略機遇,尤其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戰略武器,本來袁紹可以早曹操十個月迎接漢獻帝,最終卻被他否決了。

為什麼袁紹不挾天子以令諸侯?與身份、性格有關,與實力無關

那為什麼袁紹不挾天子以令諸侯呢?小編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因素制約:

一、袁紹心胸和視野的侷限。袁紹是豪門沒有錯,但是他沒有放眼天下的心胸和視野,也不願承擔謀天下的風險和辛勞,只想做一個土霸王。也說明袁紹沒有做中央代理人的自信。

為什麼袁紹不挾天子以令諸侯?與身份、性格有關,與實力無關

二、袁紹和漢獻帝有過節。當年董卓霸京師,袁紹認為之所以大家拿董卓沒有辦法,是因為皇帝在他手裡。於是他想出了一個釜底抽薪的辦法,就是否定漢獻帝是漢靈帝的兒子,另立他人為帝。他選擇擁立宗室劉虞為皇帝,但是劉虞知道其中厲害關係,堅決不從。袁紹的行為還沒有實施,就遭到很多人的反對。連他的弟弟袁術,密友曹操都強烈反對。結果袁紹的動議成了一場沒有成型的鬧劇。

為什麼袁紹不挾天子以令諸侯?與身份、性格有關,與實力無關

三、袁紹用不好“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戰略武器。人們看待這一戰略武器時,常常說的最多的是它的好處,卻忽略了它的反作用。因為要挾天子以令諸侯,你必須有執行力,同時要建立一整套政策與之配套,否則你就會成為靶心。而這一點恰恰是袁紹最沒有做好的。粗放的發展,袁紹做的很好,甚至做到了極致,但是當他要把事業切換到統一全國的高度時,就力不從心了。

為什麼袁紹不挾天子以令諸侯?與身份、性格有關,與實力無關

還有就是漢獻帝的翻盤行動,在曹操這裡都以失敗告終,在袁紹那裡就另當別論。因為袁紹是豪門,豪門的地位來自王朝,皇帝一來,袁紹怕官員們轉投皇帝,那他不是落了個空。

所以,袁紹放棄“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戰略武器,尤其必然性,與實力無關,與他的身份、性格密切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