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牛的民族车企:一年收入8800亿,光纳税就近千亿

卓越完善的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而汽车制造无疑是现代工业体系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2018年,《财富》杂志公布了世界500强,中国上汽集团以1288亿美元(约8800亿人民币)的营业收入,位列第36名,比2017年提升5名。上汽在全球汽车行业中名列第7,位列中国车企第一。 而在12月12日,上汽集团又成功入选了2018年CCTV中国十佳上市公司,这也是上汽连续三年入选十佳,能做到如此成绩的,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不超过4家。

中国最牛的民族车企:一年收入8800亿,光纳税就近千亿

一年纳税近千亿:很多人对上汽的印象还是停留在上汽大众,诚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外合作的一个成功典范,上海大众很早就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但上汽真正想要的是打造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自主品牌,目前,业内公认,上汽自主品牌是中国民族汽车集团中做得最好的自主品牌之一,2017年,上汽新增的44万辆销量中,自主品牌增量贡献比例超过50%,自主品牌整车业务开始成为上汽增长的“新引擎”。近日,上汽集团公布了2018年11月集团汽车销量成绩,2018年1-11月上汽集团已累计销量6392038辆,同比增长3.1%,实现了逆势增长。上汽业绩的蒸蒸日上也让它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上汽在2015年——2017年纳税额分别是802.16亿元、912.52亿元和997.89亿元。

虽然如今的上汽已成为世界级的汽车巨头,但它也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见证了中国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1958年9月28日,上海汽车在缺乏技术、设备、生产经验和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凭着艰苦创业的精神,由上海汽车工人靠着榔头敲打车壳,自行设计制造出第一俩凤凰牌汽车,实现上海汽车工业轿车制造“零”的突破。但此时的中国汽车工业普遍落后,直到1984年,德国人与时任中汽公司董事长饶斌签署上海大众合资协议,上汽才真正崛起,而在此之前,美国通用、法国雷诺、雪铁龙、日本日产等一些汽车厂家都婉拒来中国投资。

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开始批量生产上海大众桑塔纳。到1997年5月上海大众第80万辆桑塔纳下线,上海大众在12年里几乎是凭着桑塔纳一款车型打遍天下无敌手。 但如此单一的产品和合作伙伴让上汽集团的高层意识到未来风险所在。于是在1997年,上汽和美国通用汽车联姻后成立了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2005年,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分别以32.5万辆和28.7万辆的战绩包揽了中国乘用车企业销售榜的冠亚军。 也是在这一年,面对世界汽车界的各大巨头,上汽掌门人胡茂元毫不掩饰自己对创立自主品牌的野心,“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汽车产业走到了一个新转折点,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发展自主品牌!”

中国最牛的民族车企:一年收入8800亿,光纳税就近千亿

虽然在探索发展自主品牌产品的道路上遭遇到无数挫折,但在2006年,上海汽车还是推出了第一款荣威750,之后又有了MG。事实上,对于世界汽车工业的后来者中国自主品牌,虽然在品牌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根源却依然出在技术开发和品质打造的经验之中。虽然荣威和MG的打造一开始就是站在高起点上,但这并不足以让其掉以轻心。在认识到最大的差距在哪儿之后,剩下要做的,也就是尽量去弥补和缩小差距。

为此,上汽集团为乘用车公司的发展配备了足够强的人马体系,先前与大众和通用长久而良好的合作关系,也让上汽收获了一大批人才,这批对于上汽来说最为珍贵的资源,上汽全部放在了乘用车公司。除了自主品牌,近些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崛起,上汽作为传统汽车行业的巨头也在积极发展创新,谋求在新兴技术领域继续保持优势。早在2015年,上汽就在美国的科技中心--硅谷创建了研发中心。 这些年上汽在研发上的投入是巨大的,上汽集团2015年的研发费用为83.71亿元;2016年为94.09亿元;2017年为110.62亿元,2018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达到了61.65亿元,在中国民族车企中遥遥领先。

中国最牛的民族车企:一年收入8800亿,光纳税就近千亿

实际上,上汽的注意力已经不再聚焦在传统汽车上,上汽董事长陈虹多个场合中都承认,尽管作为国内车企“老大”,但上汽仍然大而不强,特别是汽车业面临百年未见的剧烈动荡,包括大众、奔驰等跨国车企都已发出向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号召。上汽的转型刻不容缓,陈虹强调,要抓住转型机遇,上汽的目标是不做“追随者”,要成为“领导者”。

而在如今汽车行业逐步步入寒冬时,更需要努力,打铁还需自身硬,躺在合资品牌利润上的巨婴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对此,上汽上上下下都有着清醒认识:“危机感必须长存,就算达到了更高的目标,还是要讲困难,成功还远远不够。”

中国最牛的民族车企:一年收入8800亿,光纳税就近千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