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我海疆——六十年代对台反袭扰作战中的人民海军舰艇们

“衡阳”号护卫舰

卫我海疆——六十年代对台反袭扰作战中的人民海军舰艇们

衡阳号护卫舰

“衡阳”舰属于苏联“里加”级护卫舰。1953年6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签订《六四协定》,其中约定苏联向中国提供建造4艘“里加”级护卫舰所需的全部技术资料和舰材、技术装备,此后苏联派出由“里加”级总设计师为首的6人技术顾问团队抵达中国,协助培训舰船工程技术人员,和协助指导建造,以苏联提供的4艘“里加”级材料而建造的即本级军舰,中国称为“6601”型,或简称“01”型,北约代号为“成都”级。

该舰从1956年3月15日上海沪东造船厂开工建造,生产代号01-Б4,1957年5月29日下水,建成交付后命名为“衡阳”,舷号“208”,装备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编为护卫舰18大队,隶属护航舰6支队,由于火力较强、电子装备先进,是20世纪5、60年代东海舰队的主力舰。1964年7月11日,该舰作为指挥舰,在江苏吕泗港以东海域击伤俘虏了台湾当局的特务输送船“满庆盛”(因受伤过重,12日清晨于拖航中沉没),并指挥僚舰“沙家店”击沉了另一艘输送船“满庆升”。

排 水 量:1226吨(正常)

主 尺 度:91.58米×10.2米×2.93米(全长、型宽、吃水)

动 力:2座TB9透平蒸汽机、2座KBГ57/28锅炉,20000马力

航 速:28节

续 航 力:2000海里/14节

武 备:苏制Б-34-УСМА型100毫米炮3门,B-11M型37毫米双联装机关炮2座,TTA-53-50三联装鱼雷发射管1具,MБУ-600二十四联深弹发射炮1具、БMБ-2大型深弹发射炮4座,450型深弹发射装置4座,深弹抛射架2座

6604型反潜护卫艇

卫我海疆——六十年代对台反袭扰作战中的人民海军舰艇们

泸州号护卫艇

本型艇属于苏联海军122БИС型大型猎潜艇的授权生产型。1953年中苏两国签订的《六四协定》中约定苏联向中国转让本型艇的全套技术资料和部分装备,并派出专家团到中国具体培训、指导建造,1955年至1956年,由上海求新造船厂和大连造船厂驻广州404工程处分别建造,共建成14艘,是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装备的第一代反潜护卫艇。

其中,大连造船厂驻广州404工程处建成6艘,即“锦州”“扬州”“苏州”“泸州”“赣州”“株州”,编为猎潜艇73大队,舷号“271”“272”“273”“274”“275”“276”(前4艘艇原曾使用舷号“3-103”“3-113”“3-123”“3-153”),20世纪70年代后改舷号“651”“652”“653”“654”“655”“656”。

因为数量较多,火力强,且巡逻区域较炮艇更大,本型艇在20世纪50至70年代,是人民解放军海军海上巡防的主力之一,表现相当活跃。1962年11月29日,南海舰队所属“扬州”号猎潜艇与其他舰艇配合,在上川岛附近海面击沉了台湾地区“协进8”号特工运输船。1964年7月12日,“扬州”号击沉了特务输送船“大金l”号,“泸州”号击沉了特务输送船“大金2”号。

排 水 量:319.6吨(正常)

主 尺 度:49.5米×6.2米×2.2米(全长、最大宽、吃水)

动 力:3座9Д型柴油机、3300马力

航 速:18.8-19节(最大)

续 航 力:3000海里/12节

武 备:苏制90-K85毫米炮1门,70-K37毫米炮2门,12.7毫米双联装机枪2座,RBU-1200型五联装火箭深弹发射炮2座、大型深弹发射炮2座、深弹抛射架2座、水雷布设轨道2条

62型护卫艇

卫我海疆——六十年代对台反袭扰作战中的人民海军舰艇们

本型艇是1959年4月于上海召开的、总参、海军和各舰队都派人参加的“高速护卫艇设计建造现场经验交流会”后根据海军和有关院所提供的设计方案,同年9月由大连造船厂完成施工图纸的产物。本型艇吸取了各舰队基地自行研制的护卫艇特点(旅顺的0105艇、青岛的0108艇,上海的0109艇,广州的0110艇),取长补短最终成为一款深受海军喜爱的小型舰艇,本型新艇被命名为“0111型”护卫艇。“0111型”试验艇于1960年在大连造船厂建造,1961年11月建成。经过一年的试航,并由708所改进,提高航速和增强火力后,于1962年被海军选中开始批量生产,定型为“0111甲”代号“062型”高速护卫艇。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代大型高速护卫艇,北约代号称为“上海”级。

1962年11月2日,南海舰队所属504艇、587艇击沉台“M1545F”船武装特务输送船。12月4日,汕头水警区所属508艇、518艇、517艇、527艇在靖海、甲子海域击沉特务输送船“祥顺1”号。1964年3月5日,559艇、560艇、561艇全歼国民党“成功4”号特务输送艇及冲锋舟各1艘。4月9日,556艇击毁一艘挂机特务冲锋舟。4月15日,565艇、566艇俘获“华兴2”号挂机冲锋舟,击伤“华兴l”号。5月1日,544艇、546艇击伤并俘获“海狼”艇104号;

排 水 量:“0111甲”“0111乙”115吨(正常)

主 尺 度:38.78米×5.3米×1.43米(全长、型宽、吃水)

动 力:“0111甲”型:4座轻M50Ф3/轻12V-180柴油机,4轴,4800马力

航 速:“0111甲”型:30节(最大)

续 航 力:600海里/17节

武 备:苏制B-11型/国产61式37毫米双联装机关炮2座,苏制2M3型/国产61式25毫米双联装机关炮2座,75毫米双联装无后坐力炮2座,深水炸弹8枚。

0109型护卫艇

卫我海疆——六十年代对台反袭扰作战中的人民海军舰艇们

1019型护卫艇

本型艇是海军舰艇设计、制造权下方期间,海军东海舰队修造部联合101工厂设计、建造的高速炮艇,共建成10艘,代号“0109”,舷号570-579,全部装备东海舰队部队。本型艇是当时海军各部队自行设计、建造的炮艇中最先建成的一型,综合性能也最为优秀,首创的圆舭平底线型,对此后人民解放军海军小型作战舰艇的设计有很大影响。本型艇的火力、航速等性能,均优于“55甲”炮艇。

1964年5月1日,577艇只身迎战“丹阳”号驱逐舰3分钟,迫使敌舰规避。572艇击沉“海狼”艇107号、109号。11月18日,57l艇、572艇在闽江口击沉一艘“海狼”艇。1966年10月15日,574艇、575艇在龙牙石海域击伤敌“海狼”艇2艘。在龙牙石以东4海里处俘获失去机动能力的M一6型艇l艘,在南竿扩以西4.2海里处击沉一艘M-5型特务艇。

排 水 量:111.2吨(满载)

主 尺 度:35.66米×5.2米×1.6米(长、宽、吃水)

动 力:4座M50Ф3柴油机,4800马力

航 速:30节

续 航 力:640海里/18.63节

武 备:苏制57毫米双联机关炮1座,苏制B-11型37毫米双联机关炮1座(初期装备有450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2具,不久拆除),苏制德什卡43型12.7毫米重机枪2挺,深水炸弹4枚。

6605型基地扫雷舰

卫我海疆——六十年代对台反袭扰作战中的人民海军舰艇们

沙家店号扫雷舰

,本型扫雷舰属于苏联海军的“254K”型,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考德国“M”型扫雷舰而研发的“254”型(西方称为“T43”级)的升级型,加装了导航雷达和新式扫雷具,于1948年定型。

1953年中苏两国签订《六四协定》时从苏联引进,共购买建造4艘军舰用的材料、设备,由武昌造船厂建造,1956至1957年陆续交付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分别命名为“长辛店”“清风店”“周口店”“沙家店”,舷号“1”“2”“3”“4”,隶属东海舰队扫雷舰9大队,后舷号曾改为“531”“532”“533”“534”,最终定为“825”“826”“827”“828”。

除此外,1954年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协定》,苏联将其海军驻泊旅顺口的2艘“254K”型扫雷舰无偿移交给人民解放军海军,称为“43”“45”,后被命名为“石家庄”、“台儿庄”号,列编北海舰队扫雷舰5大队(后调整至扫雷舰11大队)。

本型扫雷舰除了执行扫雷任务外,还曾参加执行海上巡逻等任务。1964年7月11日,本型的“长辛店”“沙家店”舰与护卫舰“长沙”“衡阳”配合,在江苏吕泗港以东海域截击台湾地区特务输送船,“沙家店”舰进行两轮射击后,击沉了“满庆升”号,创造了扫雷舰获得海战战果的历史。

排 水 量:569吨(满载)

主 尺 度:58米×8.5米×2.24米(全长、型宽、吃水)

动 力:2座9Д柴油机,双轴,2200马力

航 速:14节(最大)

武 备:苏制B11型37毫米双联机关炮2座,12.7毫米双联装机枪4座,深弹发射炮2座,大型深弹10枚。

附录:人民海军近海反袭扰作战作战背景

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连续遭受灾害、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中国大陆国民经济正处于严重困难时期,加之中苏关系又日趋恶化。台湾国民党当局错误估计形势,认为“反攻大陆”的时机已经到来。遂于1962年春加紧进行战争动员和军事部署,专门成立了以蒋介石、陈诚为首的“反攻行动委员会”,下达了“征兵动员令”,提前开始征兵,还无限期地延长服役期限。4月30日,蒋介石命令征收相当于6000多万美元的“国防临时特别捐”。设在台湾北投的国民党政工干校开设了“战地政务班”,培训准备在大陆沿海登陆后建立伪政权的党政干部。与此同时,国民党军队大量购买新式武器,加强对大陆沿海地区的侦察窜犯活动,在美国军队参与下多次进行以进犯大陆沿海地区为目标的各种军事演习。种种迹象表明,台湾当局极有可能对大陆沿海地区发动军事进攻。

针对台湾当局的“反攻”企图,中央军委于1962年5月向全军发出紧急战备指示。5月31日,罗瑞卿总参谋长在上海作了战备动员报告。6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准备粉碎国民党军窜犯东南沿海地区的指示,要求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提高警惕,从各方面做好准备。为了贯彻上述指示,在总参谋部的统一部署下,海军召开作战会议确定以东海舰队兵力为主,南海舰队协同配合,抽调北海舰队部分兵力参加东南沿海地区作战。海军入闽参战部队于6月20日前先后到达福建三都、沙埕和浙江路桥、宁波等地区展开,25日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作战部署。参战兵力共有水面舰艇19个大队,各型水面舰艇180艘,潜艇6艘,航空兵18个大队、各型飞机156架,海岸炮兵16个连,高炮1个团另7个营。参战部队深入进行思想政治动员和抓好各项战备工作的落实,掀起了群众性的杀敌练兵热潮。东南沿海地区的人民群众和民兵也在地方党委领导下积极行动起来,投入了支援前线的备战活动。

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广大民兵严阵以待,中国政府对台湾当局的的阴谋作了公开的彻底的揭露,美国政府出于战略上的考虑,从自身利益出发,肯尼迪总统不得不于8月发表声明:“国军如对大陆采取军事行动,那等于自杀。”得不到美国的支持,台湾方面不敢轻举妄动,“反攻大陆”的计划无法付诸实施,就此胎死腹中。鉴于国民党军队进行大规模军事冒险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人民海军南下参战部队于11月北撤归建。

台湾当局大规模窜犯大陆沿海地区的企图破产后,立即又出台一个“政治登陆”的方案,即派遣小股武装特务长时间、多批次、多方向对沿海地区进行袭扰破坏,1962年下半年,小股武装特务袭扰掀起了高潮,制造台湾海峡紧张局势。其目的是造成“反攻大陆”声势,扩大其政治影响,以鼓舞台湾民心士气,稳定内部。这种方式所需的人力、物力不多,即使失败多次,也不会影响大局,如果成功一次,就可以对内对外大肆宣传捞取政治资本。所以国民党对这种袭扰活动寄予很大的希望,甚至称之为“反攻之当前目标”,是对大陆“进行军政斗争重要形式”,是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一着”。这一活动,由台湾“国防部”情报局特种军事情报室、陆军情报署特种军事情报队和金门防卫部两栖侦察队等特务机构共同策划和指挥。他们制定了名目繁多的诸如“班超”、“海威”、“长风”、“太武”等等小股武装特务袭扰计划,井先后开办了“海威”、“长风”、“昌明”等训练班和“神斧”、“曙光”、“太武”等训练队,进行“游击作战”和“特种作战”训练。还购置了大批渔轮、机帆船、胶舟、橡皮舟、舢船、竹筏等偷渡登陆工具,以后又制造了用于攻击人民海军舰艇、武装机帆船的塑料胶舟(又称“海狼艇”)、爆破艇等。

台湾当局转而采取这种“游击方式”的袭扰活动,不仅可以缓和同美国的矛盾,而且可以试探大陆的稳定性,从而直接为美国的战略利益服务,以便于美国从战略上牵制大陆。因此,美国不仅给予资助,而且指示美军驻台湾军事顾问团专门成立“游击小组”,积极参与小股武装特务袭扰活动的策划、指导和训练。如1963年8月23日在海南岛陵水县山区被歼灭的8名空投武装特务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驻台湾“海军辅助中心”(NACC)帮助训练的。

从1962年下半年起,打击国民党小股武装特务的袭扰活动成为中国沿海地区军民的共同任务。在海上消灭小股武袭特务成为人民海军当时作战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从1962年下半年至1966年年底,人民海军舰艇部队共歼灭海上小股武装特务35股,毙敌128名,俘敌294名,击沉各种特务输送船、登陆工具15艘(只),俘获26艘,击伤l艘。在此后的十年间,台湾地区在福建沿海还进行了10余次袭扰活动,均被我舰艇部队歼灭在海上。人民海军取得了反敌袭扰作战的彻底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