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战火纷飞,英雄辈出,为何最后是司马家统一了三国?

矫瑞


大臣篡位,取代原来皇帝,这在历史上屡有发生。司马氏取代曹魏,是其中之一。这个中原因,是此消彼长。曹魏势力逐渐削弱,司马势力逐斜增长,最终取而代之。

汉末,天下纷争,群雄逐鹿。曹操雄才大略,执锐披坚,南征北战,翦灭了袁绍,吕布,马腾等北方诸侯,统一了北方,建立强大的曹魏政权。孙权父子三代前仆后继,占据了东南,建立了东吴政权。刘备和诸葛亮发奋图强,砥励奋斗,建立了蜀汉政权。当此时,三国鼎立,天下大势已经分明。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司马懿本是曹操手下一名谋士。曹操能力大,光芒太强,那时司马懿谨言慎行,轻易不敢出头露面,更别说耀武扬威了。曹丕曹睿也颇英明有为,司马懿仍不敢张牙爪。但因前期重臣多有逝去,司马懿逐渐统军出征,笼络人才,势力逐渐增大。曹睿死后,曹芳继位。由于大将军曹爽昏庸无能,玩忽职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杀掉曹爽,一举掌控了曹魏的军政大权。鸡变成了凤凰。

但当时朝中,曹魏势力和影响依然很大,故司马懿父子至死也未实现篡位,篡位的任务是由第三代,司马炎完成的。其时,蜀国已灭,东吴又出了个昏君孙皓,胡作非为,自挖墙角。于是,公元280年,晋主司马炎以五十万大军五路出兵,一举灭吴。三国统一于晋朝。

如果论能力,司马炎远不如曹操,孙权,刘备和诸葛亮,但曹,孙,刘,诸葛都未能统一天下,而司马炎却完成了统一。为什么呢?时势不同而已

欢迎点评。。


WM晓奇


这条题,简单、通俗、精确回答:

(就拿一家私营企业来做比喻)

老曹经过三十多年努力拼搏,在北方办起一家大型企业;当时老马是老曹手下的一名策划经理,很有才干,足智多谋,办事周到。但老曹总认为老马此人心术不正,不能重用,但又不能辞退。

等到老曹死后,他儿子大曹接管企业,他与老马关系不错,聊得来,就提拔重用,让老马担任主管销售副总经理。

大曹短命,没几年死了,他临死前托付几名高管好好协助儿子中曹经营企业。老马是其中一名高管。

中曹做老板,开始重用老马。但几名高管中,有两人是中曹的堂叔,他们排挤不是姓曹的老马。当时四川一家大企业是曹氏企业的竞争对手,他们使了个离间计,说老马吃里扒外,想自己另起炉灶单干!中曹的两名堂叔趁机排挤老马,要求炒掉他。中曹起疑心,就辞退老马,让他回家种田。

后来,因为曹氏企业与四川刘氏企业恶性竞争激烈,互相攻击,没完没了,几名高管都搞不定对手!中曹就起用老马,任命他为副总经理兼西北区总监,全面主管销售,专门对付刘氏企业。

老马这回大显身手,在街亭端掉刘氏企业一个大型原料仓库,搞得刘氏企业不能正常生产,工人全部回家休息一年。

老马为曹氏企业建立功绩,中曹很欣赏他,给他加工资,让他做全国销售总监。

中曹也短命,临终前托付堂弟阿爽和老马好好协助儿子小曹管理企业。老马答应了。

当时阿爽做企业总经理,他排挤老马,对小曹说:老板,老马年纪大了,他功劳大,有名望,不能让他操劳,我们应该提升他做企业总顾问,给他加50%工资。

小曹年轻啥都不懂,全听堂叔阿爽的,就免去老马副总经理和销售总监职务,让他做企业总顾问,不用天天上班了。

老马知道阿爽使坏,被迫离开权力部门,去做个没权的空头总顾问。他不上班,装病,长期在家闲着。

后来,阿爽带着小曹出去旅游,老马不甘心,就抓住这个机会,联络以前的部下,联络所有反对阿爽的企业干部、职工,全面控制曹氏企业总部,把行政、保卫、财务、销售、后勤、车队、几个车间统统管起来,并把“独立法人营业执照”也拿到手。

有个员工跟阿爽关系好,偷偷拿了企业公章去找阿爽,紧急报告:老马进入企业造反夺权!

小曹惊慌。阿爽惶恐无计。

此时老马派人来谈判:已经取得小曹母亲同意,全面接管企业总部;请小曹回去继续做老板,企业永远永远永远都是曹家的,老马只不过是想做总经理和销售总监,没其他意思;阿爽严重失职,不适宜继续做老总了,只要他辞职,交还公章,就免于追究责任,以后工资照发!

阿爽觉得自己斗不过老马,思虑再三,竟然答应了。

就这样,小曹回去总部继续做董事长,老马做总经理、销售总监、财物总监和保卫部长,全权负责经营运作。

老马年纪老迈,没干几年就死了。接着,由老马大儿子二马做曹氏企业总经理、销售总监、财务总监和保卫部长,完全掌握企业经营权,小曹只是个不管事、挂名的董事长。

老马是通过“窃取”手段,掌控了曹氏企业经营权!他两个儿子接手后,已经把整个企业侵吞了,所有干部、职工都换上自己人,并派三百保安天天监视小曹生活起居。这个曹氏企业实际上变成马氏企业了。

等到老马孙子小马接手,就不客气了,强迫小曹签下转让协议,把曹氏企业全盘转让给小马!于是,小马就把曹氏企业改名为马氏企业,他做老板、董事长兼总经理了。

司马懿就是老马,二马是司马师和司马昭,小马就是司马炎。

曹操就是老曹,曹丕是大曹,曹睿是中曹,曹芳是小曹。

曹爽就是阿爽。

把人物名字对应上,上面文中内容情节就是当时三国时代魏国改晋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司马懿是魏国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大老元臣,他发动政变夺权,架空了皇帝曹芳,全面掌权。

司马懿走的是阴谋窃取的路子,不是真刀真枪打来的天下!所以他一掌握魏国军政大权之后,皇帝曹芳没权,成了空架子。

当时魏国的国力是三国中最强大的,曹操、曹丕、曹睿三代经营有方,企业发展很好!司马懿夺权后,也善于经营,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都能稳稳当当经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财政收入很多。而蜀国、吴国后来的皇帝都不行,企业走下坡路。最后都被马氏企业吞并了!

所以,三国称雄,政权归晋。司马炎建立大一统晋朝,就是这么来的。

大城公

在报刊发表文章原用笔名:东山尹,庄满,鸣白,营种。

1996~2005年在全国畅销杂志包括

广东省《共鸣》《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艺》《江门文艺》《惠州文学》《同舟共进》《炎黄春秋》《家家乐》《金桥》

河北省《文史精华》

河南省《名人传记》《人生与伴侣》《时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纵横》《知音》《警笛》《今古传奇》

湖南省《康乐园》

广西《西江月》《灵水》

海南省《青年时代》

四川省《龙门阵》《分忧》《成都商报》

云南省《女性大世界》

陕西省《家庭之友》

内蒙古《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汇报》

安徽省《恋爱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

黑龙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杂志报纸发表各类文章160多篇;

创作

123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谁主天下》

60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还我河山》

39万字名人传记《北洋军阀列传》

武侠小说在《江门文艺》连载;

撰写《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17篇;

创作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医药和肿瘤学科20年











大城公


司马家一统三国实际上就是曹魏一统三国,只是当家人换了。曹魏早期稳定中原,恢复经济,发展教育,改革弊政,把残破不堪的中原恢复到了国泰民安的稳定局面,但可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最后便宜了司马家,让司马家坐收渔利,但是司马家的后代却把这一手好牌打成了炸胡,这也就是网上常说的曹家和司马家同样是篡夺政权,为什么对司马家评价那么低的原因。

关于为什么最终司马家统一的三国,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曹魏国策问题;二是曹魏宗亲势弱;三是司马懿寿命太长。

一.曹魏国策问题

曹魏的国策注定让司马家篡权有了可乘之机,曹操时代实行是唯才是举,但到了曹丕时代,由于曹丕没有曹操那么强的威信,因此曹丕继位后政权并不稳定,手下不服的人众多,在权衡利弊之后,曹魏实行了著名的“九品中正制”,使得世家大族紧紧的围绕着曹魏政权为中心,但是弊端在于世家大族容易专权做大。司马家就是这样。

二.曹氏宗亲势弱

曹丕时代由于争权原因,因此曹家直系子孙几乎没有任何权利,造成了司马家在政变以后,曹家毫无力量与之对抗,只能是死的死降的降,而有权曹氏宗亲要么寿命太短要么能力太弱,比起曹丕曹睿曹真曹休,若有一人多活10年,司马家也翻不起怎么浪,而活着的人比如曹爽兄弟犹如蠢猪,又比如夏侯霸夏侯玄明显能力不足。

三.司马懿寿命太长

司马懿是关键人物,他活到了251年,寿命71岁,在古代真是一个奇迹,熬到了曹家四代,活过了曹家三代,也正是寿命那么长,才使得其势力范围如此稳固,门生故吏越来越多,导致高平陵政变之时,大部分人都支持司马家,中间派我落入了司马家的欺骗之中。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曹家也许命中注定如此,无可奈何。


曹小翔xixi


曹家是种树的,眼看果实成熟可以享用了,却被司马家一伸手给摘了。曹魏的大好局面是曹操开创的,成为三国势力最强的一方。可是天不假年,曹操于220年去世,把江山交给了曹丕。

其实曹操生前也提防着司马懿,并且也曾就此警告过曹丕。而司马懿城府极深,时机不到是不会轻易下手的,一直非常的隐忍低调,夹着尾巴做人。他在曹丕没有登位时,辅佐过他,也是有师生之谊的。另外曹操临终托付之人除了司马懿,还有大将军曹真,也是个厉害角色,这也使司马懿有所顾忌。



曹丕也是一位很有作为,很有才能的君主,一方面欣赏司马懿的才能,另一方面也自信能够控制住他。也确实如此,曹丕在位期间,司马懿也能尽心尽力,获取曹丕的信任。

可能是曹家人不长寿,曹丕只执政七载,寿只四十。临终前将儿子曹叡托付给曹真、曹休和司马懿等人。而曹叡死时更为年轻,只三十六岁病逝,这一年是239年,此时曹真已死,其长子曹爽任大将军,与司马懿同为托孤大臣。司马懿在曹叡托孤时,痛哭流涕,连连磕头,答应了魏明帝的嘱托。



曹叡被葬于高平陵,因曹叡亲子全部夭折,新任魏帝曹芳是其养子,只七岁继位。249年,曹芳前往高平陵祭奠曹睿,大将军曹爽跟从。司马懿父子开始闪亮登场,先夺取京城洛阳控制权,将曹爽一行拦在城外,并起誓绝不伤其性命,保其富贵。



曹爽同乡桓范连夜至曹爽处献计,挟持曹芳去许昌,组织力量平定司马懿。而曹爽犹豫不决,从初更想到五更,然后将刀扔在地上说:“即使投降,仍能保住富贵!”桓范长叹道:“曹真这样有才能的人,却生下你们这些如猪如牛的兄弟!今日受你们连累,要被灭族了!”



果不其然,司马懿远未那般善良,将曹爽一党尽皆诛灭三族。自此,司马父子在朝中大权独揽,改朝换代只是时间的问题了。直到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于265年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以晋代魏,自此曹操家业彻底被司马家所得。


百味乾坤


很多人觉得曹操若是及早把司马懿杀掉,就不会有后来篡权之事了。其实不然,主昏才有奸臣现,曹丕还算享受到了曹操的余荫,文帝之后的掌舵人却再也没有人有曹操的文韬武略和胸襟抱负,而能够制衡司马氏的重臣却先后凋零。

纵观历史可以知道,主少臣疑,权柄旁落,国家必有变乱,即使除掉了司马懿还有别的人觊觎大位。别忘了司马懿并没有篡位,司马师,司马昭也没有,直到司马炎才夺了位。即使曹操再英明神武,也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魏蜀吴的接班人问题都解决得不好。这也是三个国家都没能统一天下,而便宜了司马氏的主要原因。

魏末帝是年少傀儡,蜀二世阿斗昏庸无能,吴末帝孙皓残暴不仁。因此三家归晋也算是大势所趋。

有趣的是几百年前韩赵魏三家分晋,几百年后魏蜀吴三家归晋,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天意自有安排。


风神翼龙12


为什么最后是司马家统一了三国?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员新老更迭快,特别是三国这种随时都有可能丢了性命的时代,人员可谓是巨减。蜀国刘备及五虎上将的相继死去,留下一个阿斗;吴国富不过三代,孙权以后一代不如一代;魏国曹操去世,后人再没有曹操这般雄才大略之人。



一、司马懿成了一方神人,奠定基础。 我们说的三国,其实诸葛亮死后就没多少人记得后面的历史了,也不愿意去了解,这应该就是一种情怀吧! 为什么说司马懿是一方神人?曹操死后,诸葛亮六出祁山,只要魏国不启用司马懿就一定打败仗。魏国君主深知司马懿的重要性和威胁,但是不能杀。魏军谁都不想死,他们知道只有拥护司马懿,只有在司马懿的带领下,他们才能活命。所以,司马懿在魏国被许多人视为救星,是神一般的存在。



二、自己的儿子跟别人的就是不一样。 上面说了,老将们战的战死,老的老死,新一辈根本看不到很出色的人。但是,不论在哪个时代,总有人要脱颖而出,最出色的应该就是司马懿的儿子了。 司马懿不像其他人,他一直被打压,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地位。所以每次打仗都带着自己的孩子,他的儿子耳濡目染,学习他的打仗策略,处事方法,变得越来越出色。

三、司马懿后人一个比一个狠。 司马懿儿子如司马昭等人,目睹了父亲被曹氏打压,需要就启用,不需要就让他辞官回家,每天都担心被杀头。心中积怨已深,一个比一个狠毒。



所以说,最后三国的归属朝着司马家发展了。


你眼中的三国


这个问题问的比较好。司马家之所以可以夺得政权,最大的功臣就是司马懿。司马懿之所以得到天下,主要是对手太弱了。司马懿夺得政权是在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三个大人物死后发生的事情了,这个时候整个三国鼎立的大英雄基本都死了,所以能和司马懿这样的人对抗的人基本没有了。

司马懿在曹魏政权统治时期历经了四代君主,所以曹魏对司马懿很放心,但是正是因为如此,司马懿才会如此了解曹魏政权的弱点。而当司马懿得到曹魏政权后,吴国和蜀国早已经不是魏国的对手了,所以司马家可以轻松的统一中国。

曹魏的实力本来就比其他两国强,再在司马家手中发展和其他两国的自甘堕落,司马家毫不费力气就把天下统一了。


历史老吃鸡


就成功而言,实力只是一部分,有句话叫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前面的司马懿被曹操压得死死的,到了曹丕还是被打压,之后是因为诸葛亮伐魏的原因才崛起,到此时才占到人和。

魏国之前多年的积累,可谓是兵强马壮,境内人民安定,丰衣足食,虽说三国之间征战不休,但没有动摇根基,地处北方,水草丰茂,占尽地利。

三国之前的名将谋士都已经随着时间而凋零,可用之人无几,一个见惯了江山起落的谋士此时能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加上多年的韬光养晦,可谓是纵横天下,莫有能敌者。这一份天时,被司马家占完了。


三江纵饮


司马家的根,扎在曹魏,并不需要说成一个单独的事物。

曹魏是怎么死的,曹爽让权,皇帝把持不了朝政。

蜀汉怎么死的,先天营养不良,刘关一波操作送了绝佳跳板荆州。诸葛亮累死也没出祁山,姜维还在想着对策,刘禅见到邓艾的小股部队投降了。

东吴是自己主动投降的,从陆逊死,到羊枯坐镇,后期没啥大动作。


为she着迷


关键是曹丕以后曹家就没有出人才了,后代又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什么事都靠司马家完成,本来司马家就包藏祸心,只是碍于曹操太过强大,不敢于表现出来而已。曹丕过后,大权在握原来那颗祸心就膨胀了,三国之中魏国实力最为强大,他就用借刀杀人之计灭掉了蜀吴二国。然后父子齐心借机接管了魏国后建立了自己晋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