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扬州丨朱元璋在扬州小东门桥赐他百亩宅院,如今还留有一口四眼大井

在扬州老城区的甘泉路,路南西到粉妆巷、东到小东门桥、南到育才小学本部古运河岸边,有一大片建筑群。这些有些破败的砖瓦木结构老式平房不怎么起眼,但从穿梭其间的巷子却能看出点不同:常府巷、卸甲桥、粉妆巷、实惠巷,似乎这里曾经住过一户大户人家。不错,地地道道的扬州人都有些耳闻,常府巷这一代曾是明朝大将军常遇春的常府。但奇怪的是,史书上从没有过常遇春到过扬州的记载,那么这处大片的田宅又属于谁呢?


打卡扬州丨朱元璋在扬州小东门桥赐他百亩宅院,如今还留有一口四眼大井


从甘泉路进入粉妆巷,往南走不到百米会看见一条实惠巷,进去后往东走三四十米右手边有一条没名字的小巷,走进去很快便能见到一方天井。这个天井与传统人家的不同,这里有一口四个眼的井,没有石砌的井栏,四个井口就在地面上。当地老人说实惠巷是常府的伙房,水井在此处正是用于打水做饭的。而来时的粉妆巷正是常府女眷的住处,靠近井水也是便于梳妆。


打卡扬州丨朱元璋在扬州小东门桥赐他百亩宅院,如今还留有一口四眼大井

找到清乾隆年间的《江都县志·卷三》,这本县志有关于这口井的记载——“明鄂国公世袭长子茂,洪武元年赐宅于扬州小东门内榆柳巷,今俗称粉妆巷,巷南有常府左巷、常府右巷,巷内有四眼大井一口。”鄂国公,是中国古代公爵第一等,历朝封鄂国公者仅六人,其中著名者有尉迟恭、常遇春。在这里有长子名茂的,就只有常遇春了。原来扬州小东门桥这一带,是常遇春和长子常茂的封宅。


打卡扬州丨朱元璋在扬州小东门桥赐他百亩宅院,如今还留有一口四眼大井

话说常茂和他老爸常遇春一样,也是一员猛将,打仗足智多谋,人称无敌大将,纵横天下,少有对手,跟随朱元璋征战多年,立下赫赫战功,完成统一后,封孝义永安王。后跟随燕王朱棣挂孝征南,保燕王当了永乐皇帝。常茂在扬州有没有住过已经不得而知,但是扬州民间仍流传着常家人的传说,明清时期扬州战争频仍,举城被毁不计其数,据说常家人这一系早就搬出了扬州城,去了现在的扬州主城东边的江都区一带。


打卡扬州丨朱元璋在扬州小东门桥赐他百亩宅院,如今还留有一口四眼大井

从资料可以看出,常家父子被赐宅是洪武元年的事情,也就是说赐宅的皇帝是朱元璋无疑。朱元璋这个经常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给常遇春和儿子赐宅,却也有古代文献说,朱元璋曾把常遇春的结发妻子烹煮成了肉羹。


打卡扬州丨朱元璋在扬州小东门桥赐他百亩宅院,如今还留有一口四眼大井


(朱元璋)


跟随朱元璋打下江山的明代名将常遇春体貌奇伟,自谓能以十万之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但常遇春有个弱点,就是“妻管严”。朱元璋看常遇春没有子嗣,就赐给常遇春两个宫女,有一次,常遇春无心赞赏了一个宫女的手好看,结果被其夫人知道了,于是宫女的双手被砍掉送到了常遇春面前。常大将军那个害怕,以至于只敢到朱元璋那里吐露悲惨的遭遇。朱元璋是什么人啊,趁常遇春出门,叫人把常夫人大卸八块,小部分做了汤,大部分赏给了功臣。这“妒妇汤”还让不知情的常遇春尝了一碗。回家后,常遇春向夫人报到,这才得知夫人的肉已经被自己吃下去了。


当然这只是古人记录的故事,作者觉得几乎没有可信度。因为故事中说,朱元璋赐宫女是看常遇春没有子嗣。而根据史书,常遇春娶定远人蓝氏(名将蓝玉的妹妹)为妻,生有三男三女,长子常茂,次子常升,三子常森,还都是朱元璋起的名,长女常氏还被册封给太子朱标为妃,史称元妃。如果是因为蓝玉案牵连到常夫人,但常遇春洪武二年就死了,时间也投不上。

其实不管故事怎么离奇,历史留下的物件都是真实的,比如这口四眼大井,时间过去了数百年,但它仍能证明,常家人也曾是扬州城的市民。

作者 张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