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不合規惹眾怒 恐怕只有這樣才能重回市場

說到滴滴順風車,由於發生了兩起惡性案件直接宣佈停止運營進入整頓,但是時至今日依然在整頓之中,可以想見滴滴順風車依然還沒有想出一個重出市場的萬全之策。

滴滴不合規惹眾怒 恐怕只有這樣才能重回市場

畢竟滴滴作為打車市場的龍頭企業,消費者規模如此龐大,如果連消費者的安全都無法保證,恐怕威脅到了太多人的人身安全。而在事後許多人都在深挖真相,因為許多媒體人都認為,連續發生兩起惡性案件,用偶然性來解釋過於牽強。最終有人發現,滴滴順風車的廣告就帶有強烈的私密暗示。

比如滴滴順風車的總經理在接受採訪時就提到過“這是一個非常私密,非常sexy(性感)的場景”當時的人們或許只是笑笑,而當惡性事件發生後,許多網友就這句話進行了無數討論,甚至認為滴滴順風車平臺有意助推這種不良風氣。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58號)對順風車的定義是:私人小客車合乘,也稱為拼車、順風車,是由合乘服務提供者事先發布出行信息,出行線路相同的人選擇乘坐合乘服務提供者的小客車、分攤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費互助的共享出行方式。

也就是說,合法合規的私人小客車合乘應當具備兩個核心要件:一是以滿足車主自身出行需求為前提;二是分攤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費互助。

這兩個要件既是順風車和快車的本質區別,也是真順風車和打著順風車旗號而行低價運營之實的偽順風車的區別。

歸根結底滴滴順風車在成立的願景時就存在著問題。所謂順風車,其實就是車主自身確實需要前往一個目的地時,尋找同一地點剛好也要去往相同地區的人,讓雙方的出行成本都能降低,從而發揮共享經濟的作用。

比如同樣研究順風車共享經濟的嘀嗒出行,不僅規定了每個順風車司機日接單不得超過四次,平臺最多也只收取5%信息服務費,真正實現了順路司機搭載順路人,共同降低成本的目的。而滴滴順風車的做法截然不同,主打私密甚至性感的模式主題,然後抽取15%甚至更高的高額提成,使得這種模式本身並不符合順路出行分攤油費的順風車導向,而且無限制的接單次數,同樣不合規則,難以體現順風車的特性。以上都造成了在滴滴順風車平臺上存在很多車主專職跑活、並以此為營利手段,而曾經涉事的兩名車主也正是這類專職跑活的司機,可見這種運營模式對於真正順風車用戶安全帶來的危險性與不確定性。

滴滴不合規惹眾怒 恐怕只有這樣才能重回市場

其實無論專車還是順風車,其實都是公眾出行的一種選擇,只要是公眾使用的服務,安全就應該成為首要問題。即便平臺有權利自主選擇抽成費用,但是也有義務監督司機行為,在問題反饋方面更加有效。

據瞭解在惡性案件發生前,部分滴滴順風車平臺甚至公然拒絕了公安的監察要求,拒不透露順風車司機信息。而許多人在這一事件曝光後,認為正常情況下企業雖然有需要保密的商業信息,但是隻要沒有問題,肯定願意接受警方審查。因此推測滴滴之所以斷然回絕,恐怕是怕警方在順風車司機中發現大量不和規章的違規司機,從而影響滴滴順風車的利益。

但是安全和利益到底孰輕孰重?希望滴滴順風車可以認真反思,早日放棄滴滴順私密性與性感特質這樣的賣點,畢竟對於搭乘順風車的人來說,最重要的事僅僅是平安抵達目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