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精神在身边」14岁被上将看中,晚年为2470名战友守墓34年,死后儿孙继续守

在很多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都有这样一幕:上战场前几个士兵围在一起互相承诺,活着的人明年清明别忘了来扫墓。实际上这样的事情在现实中也很多,比如说为战友守了34年幕的抗战老兵欧兴田。

他是安徽省固镇县清凉村人,1925年出生,14岁那年还在学校读书的欧兴田被张爱萍上将看中,成了他的贴身文书,从此欧兴田就投身革命战斗中,成为新四军中一名小战士,长大点后他成为一名侦查员战士。

「英烈精神在身边」14岁被上将看中,晚年为2470名战友守墓34年,死后儿孙继续守

当时欧兴田所在的清凉村是苏皖边区唯一没有沦陷的根据地,也是当时我党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因此非常重要,日寇经常到这一带扫荡。为保护这条重要通道,新四军在清凉村一带和日军发生多次激烈战斗,最惨烈一次是60名战士为掩护群众和大部队撤离,在此阻挡数百鬼子和伪军最终绝大数英勇牺牲,鲜血流进附近溪流,把水都染红了。

欧兴田当时因为年纪小,没有被允许上前线,一直呆在后方相对安全的地方,但饶是如此他也多次受伤,有一次他的左腿被鬼子子弹打穿,差点死在战场上,是战友把他拖了回来,他才捡回一条命。


「英烈精神在身边」14岁被上将看中,晚年为2470名战友守墓34年,死后儿孙继续守

在和鬼子的战斗中随时可能丧命,所以欧兴田和班上另外8名战友约定:活着的人为战死的人收尸。欧兴田运气不错,在战斗中虽然多次遇险,身负重伤,但都有惊无险,最后活着赶走了日寇,迎来了新中国,但他那8名战友却有7人先后战死沙场。

战争结束后,欧兴田先后担任少校参谋长、行政科长等职务,但他心里一直没忘记当年和战友们的约定。上世纪80年代曾经在清凉村战斗过的老兵们提议重新修建在解放战争中被摧毁的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欧兴田得知消息后主动提出愿意负责此事。

「英烈精神在身边」14岁被上将看中,晚年为2470名战友守墓34年,死后儿孙继续守

之后欧兴田在全国各地来回奔波,核对在清凉村一带阵亡的英烈名单,并且得到张爱萍老将军全力支持,终于重新修建了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新陵园占地约1.5万平方多米,安葬着2470多名在此战斗牺牲的英烈,张爱萍上将还为烈士纪念碑写下“抗战英烈万古长青八个大字”,目前这里已经成为皖北地区著名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陵园修建完成后,欧兴田老人就自发承担了扫墓工作,整天陪在老战友身边,直到2016年因病去世。从1982年到2016年欧兴田老人共为战友守墓34年,只为完成自己当初的一个承诺。

「英烈精神在身边」14岁被上将看中,晚年为2470名战友守墓34年,死后儿孙继续守

为重建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新陵园,欧兴田老人花费100多万元积蓄,但他在弥留之际却表示,陵园里埋葬的都是为国捐躯的英烈,他没能战死沙场所有没资格埋进去,不过为了和战友们在一起,他嘱咐儿子将他的骨灰扫在这里,永远陪伴战友。

生为战友扫墓,死与战友同眠,这是欧兴田老人晚年最真实的写照,很多人说他傻,这样做不值得,但老人家却义无反顾,不仅如此他还交代儿子、孙子接手陵园,负责打扫陵园不至于让这里荒废,让英雄事迹无人得知。

温馨提示:投稿请通过“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官方网站

(http://2019qm.mva.gov.cn),点击【我要投稿】、【素材征集】等活动链接,或

关注“中华英烈网”今日头条号,私信发送“投稿”,按要求填写征集作品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