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曾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一年之久,它是经典爱情片!

在一家染着纯白漆面的疗养院里。

有一位老先生,每天孜孜不倦地为一位老太太,讲着一个来自上世纪40年代的爱情故事。


原著曾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一年之久,它是经典爱情片!


他动作迟缓,手里总是抬着一本褪色的笔记,一遍又一遍地娓娓道来。

尽管老太太记性不太好,但老先生依然充满耐心,会为她复述每一个细节。

相信你已经猜到了,今天想跟大家聊的,正是诞生于2004年的经典爱情片——

《恋恋笔记本》


原著曾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一年之久,它是经典爱情片!


爱情片很多,但能挺进豆瓣top250并常年保持不掉线的,永远都只有那么几部。

而《恋恋笔记本》,正是那部以超过33万人打出的8.5的高分、常年占据着豆瓣top250榜单的作品之一。

影片改编自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同名小说,原著曾占据《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一年之久。

后来耗时七年终于被搬上大荧幕。


原著曾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一年之久,它是经典爱情片!


制片人马克·约翰逊曾参与制作过夺得奥斯卡小金人的《雨人》,同样也是豆瓣top250的作品之一。

之所以选择《恋恋笔记本》这部小说来改编电影,马克·约翰逊曾坦言是因为:

偏爱这个爱情故事不仅轰轰烈烈,而且绵长持久。

而这个绵长持久的爱情故事,正发生于开篇提过的老先生口中的上世纪40年代。


原著曾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一年之久,它是经典爱情片!


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期,一个平常的夏天,艾丽跟随家人,来到了南卡罗莱那州的海边小镇度假。

17岁的美丽年纪,艾丽和所有青春大好的女孩一样,每天都与朋友们相聚狂欢。

他们去游乐园、开碰碰车、坐摩天轮;日子过得快乐而平静。

直到一个男孩的出现,艾丽的生活被掀起无限水花。

他叫诺亚,一个勇敢积极的大男孩。


原著曾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一年之久,它是经典爱情片!


或许是因为太年轻,在这位富家千金面前,诺亚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穷工人”的身份,也从不去想未来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总之诺亚心动了,他开始对艾丽展开疯狂追求。

在游乐园拦住去路问对方能不能和自己约会;或爬上摩天轮“以性命要挟”对方答应自己。

他当然知道艾丽也和自己看对眼了,否则不会这般“无耻”。

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地,在展示自己年少的轻狂、热血,以及对爱情的孜孜渴求。


原著曾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一年之久,它是经典爱情片!


很快,在诺亚的“威逼利诱”之下,艾丽无奈而又欣喜地和这个大男孩date了。

他们一起看电影:那是每天都有钢琴课、绘画课和各种课的千金艾丽许多年都没有做过的事。

一起“压”马路:这次不是走哦,而是真的“压”。

躺在马路中央,艾丽问诺亚如果被车碾死怎么办;结果当一辆车按着喇叭疯狂驶过,她自己是笑得最开心的那个。


原著曾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一年之久,它是经典爱情片!


一起游泳、一起骑自行车、一起吃冰淇淋。

总之在那个永恒而炙热的夏天,他们一起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

就算到了夜晚也难舍难分,哪怕道上100遍晚安、行了1000次晚安吻也还是不够。

他们沉溺、疯狂、无所保留,和每一对相信自己遇到了真爱的情侣一样。


原著曾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一年之久,它是经典爱情片!


但夏天总会过去,富家千金和穷工人的爱情故事总会结束。

艾丽的父母很快就成为了这场爱情的绊脚石。

为了找回夜不归家的艾丽,他们甚至不惜惊动警署,然后提早启程,离开了这个绊住女儿的小镇。

在离开的前一夜,诺亚和艾丽大吵了一架。

他们烦恼、焦躁、不知所措,看不见未来在何处。

分离的恐惧包裹着两个热恋的少年,他们需要把这份不安赶在最后一刻“一吐为快”,哪怕是以破罐破摔的方式。

尽管到了第二天早上,痛苦和思念依然还是会如影随形,一分不少。


原著曾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一年之久,它是经典爱情片!


所以艾丽飞奔去见诺亚了,在离开的最后一刻,如同诺亚也毫不犹豫地去追艾丽了一样。

但我们都明白这是无解的。

千金小姐总要回去读大学,穷工人也总得为了维持生计继续在家乡打工。

时间不会停下,生活重新开始。

渐渐地,艾丽会再遇到追求他的公子。

他们一个娇俏高贵、一个风度翩翩,门当户对万事完美。


原著曾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一年之久,它是经典爱情片!


诺亚身边也多了陪伴的人儿,是诺亚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遇到的女孩。

女孩和诺亚一样孤独:

躺在诺亚为艾丽建造的这所白房子里时,她猜不透诺亚的心思,也不知道诺亚每每对自己说话时,眼睛都在看向何方。

但她从不勉强,因为她自己也曾深爱过,并失去挚爱。


原著曾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一年之久,它是经典爱情片!


有人说《恋恋笔记本》是一部童话,它炙热、痛苦,也现实,但它让我们相信了真爱最后总会在一起的。

如同七年之后,诺亚还会再追求艾丽一次一样。

什么时过境迁、什么人生遗憾,如果结局本可以完美,为什么非要给自己编造退缩的理由。

如果相爱的人最后没在一起,那只能说明爱得不够。

所以诺亚行动了,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挽回,但他明白自己想做什么。

比如为艾丽准备一场俗套的烛光晚餐,就在他们曾经热恋的白房子里;比如为艾丽念一首诗,只为了能在夜晚多留她一会儿。


原著曾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一年之久,它是经典爱情片!


比如带艾丽去看“天鹅湖”奇观,只为了明天依然有借口把你找来,让你看看,这七年我到底藏了多少想跟你一起看、却还未看的东西。

在从“天鹅湖”回来的路上,下起了大雨,艾丽迈着急快的步伐向车子走去。

彼时有一个帅气多金的未婚夫,正在旅馆等着她。

但她转身了。

气急败坏、几近崩溃地,质问诺亚为何一封信都没有给她写过!她明明等了他七年。

但我们都知道,诺亚写了。

一天一封绵绵爱意的情书,一年365封,全部都到了艾丽母亲的手里。


原著曾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一年之久,它是经典爱情片!


一份毫无保留的真爱,还是一个对自己还不错的富家公子?

在艾丽做出选择的最后关头,母亲带她来到了一家旧采石场,在那堆弯腰干活的狼狈工人里,母亲指向了其中一位系着脏兮兮围裙的中年男人。


原著曾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一年之久,它是经典爱情片!


婚后的许多年里,她路过这个采石场,都会停下来看一看他。

她常常想,如果当初嫁给了他,现在的生活会是怎样?

如今她在轿车里,而那个人在沙堆之下,两个人甚至无法用“平视”的眼神去看对方。

这是母亲的选择,事实证明这场选择为她赢得了许多,甚至说半个人生。

但回去之后,母亲把那365封信还给了艾丽。

因为或许连她自己也想不明白,如艾丽所说的,当富家公子向她求婚时,她是真心答应的,自己也是真心爱着他。

但为什么,婚后的这么多年里,她还会在路过采石场的时候停下看一看?


原著曾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一年之久,它是经典爱情片!


童话的最后,诺亚和艾丽当然是在一起了,否则他不会在多年过后,在艾丽患上阿尔茨海默病之后,陪她住进了疗养院。

并日复一日地为其讲述这个只属于他们的爱情故事。

爱情电影里涉及阿尔茨海默病的故事有许多,但我最爱这部。

因为它不仅在探讨真爱,还在探讨真爱与阶级金钱的关系。

当今社会我们已经过多地把爱情和金钱联系在一起,甚至划上等号。

而现实是,许多时候我们所面临的选择,却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不是一个情深专一的穷小子,一定会对应一个滥情无德的富家少爷。

如同电影里的艾丽一样,人们往往会遇到两个好人,只是一个有钱、一个没钱而已。

这就是现实,所以选择才会变得更加艰难。


原著曾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一年之久,它是经典爱情片!


按照如今我们的价值观,大多会选择有钱的那个,而不是更爱的那个。

但美好的童话告诉我们,真爱永恒。

我这样说并不是想夸大爱情的力量,削弱金钱的作用,毕竟爱情总有摩擦,金钱总能买到满足。

“贫贱夫妻百事哀”是老祖宗早就告诉过我们的真理,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总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消磨你的耐心。

但我只是想说,如果对方是优秀的、积极的、努力奋斗的,始终想要给你最好的,并且还是在你们可以衣食无忧的条件下,那他值得一次被你相信的机会。

多年的生活经验让我懂得了一个“不成熟”的小道理:

只要活在幸福之中,生活总不会变得太差。

简而言之,幸福促使人进步。如果你曾经1天挣150,幸福可能会让你更快地到达1天200。


原著曾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一年之久,它是经典爱情片!


当然以上想法均建立在没有温饱问题的条件下,但我们现代人,却往往在“衣食无忧”和“大富大贵”之间纠结。

我见过许多过了一辈子平凡生活的美满夫妻,到了老年依然觉得自己很幸福。却极少见到兜里揣着大钱的失和夫妇,晚年还能露出多少真正幸福的笑容。


原著曾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一年之久,它是经典爱情片!


如同《恋恋笔记本》里的诺亚与艾丽,片尾当他们的儿女们来到疗养院看望他们时,我们发现这一家人是体面的。

他们并没有像艾丽母亲错过的那个采石工一样狼狈。

他们过得很好。

新年伊始推荐这样一部美好又温暖的童话,也祝愿大家2019一切都好。

始终被爱包围着,也始终相信爱。


原著曾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一年之久,它是经典爱情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