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降价就消失,救命药为何频遭“降价死”?

执著的淡顶

商家逐利,让药品遭遇“降价死”

救命药遭遇“降价死”,这却是一项我们不得不认真对待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医疗领域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其中的一项就是:药品降价。

国家发改委制定基本药物全国零售指导价格,其目的是:在保持企业合理盈利的基础上,压缩药品价格的虚高。可是,很多药品却遭遇了“降价死”,穷其背后的原因:无非是商家逐利而已。

曾经虚高的药价降下来了,商家拿到手里的利润必将减少。因此,出现了原料商不愿意生产原料,药厂不愿意加工,药店不愿意卖的局面。因为,差不多功效的替代药品的利润远远高于降价药。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降价药都死了,有些降价药以同样的成分、同样的功效,换了包装、换了名字,穿了个“马甲”,重新上市了,从而避免了国家指导价格,重新把药价拉回了虚高。据有关媒体报道,曾出现过每年批1万多种“新药”,都是同一成分“死而复生”的闹剧。

那么,如何避免出现“降价死”现象呢?我认为可以从一下两个方面试一试。

二是惩戒查处。对换“马甲”重新上市的药品要加大打击力度,将屡教不改的药品企业拉入“黑名单”,进一步提高其违法成本,让药品企业心存戒畏,从源头上控制换“马甲”上市的现象。

当然,要解决“降价死”的现象,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努力,还需要药品企业的自律,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只要全社会都关心、关注这个问题了,他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