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乐队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怎么样?

明天坏女人


这部传记影片《波西米亚狂想曲》可以算得上是我看过最好看的传记电影了。

我看了两遍,第一次看的时候无比的想穿越到1975年代,那个音乐年代,想去听queen的现场,我想如果真的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国外,我一定是追着皇后乐队到处乱跑的小青年。

第二次看是和一群朋友在电影院,每个人都专心地盯着大屏幕,沉浸在那个音乐世界,被弗莱迪,被queen的故事所吸引。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听过他们的音乐,却从未了解过他们。

这部电影给了我们一个机会,真正的意识到世界上有一个这么优秀的乐队,叫做:Queen


有雨爱电影


《波西米亚狂想曲》为何会让你热泪盈眶?

正在热映的《波西米亚狂想曲》,让英国的老牌摇滚组合——皇后乐队,成为了当前国内乐迷、影迷谈论的焦点。

对于皇后乐队,在中国的知名度或许不是很高。但是当那句“妈妈”响起时,很多人会惊讶:原来这首歌是他们唱的,原来这首歌就是《Bohemian Rhapsody》(波西米亚狂想曲)!

还有一部分人是通过央视体育频道知道了他们,就是因为那一首《We Are The Champions》(我们是冠军)。

还有一首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是谁唱的,甚至不知道歌名,但是当那几句耳熟能详的歌词响起时,大部分70后、80后、90后,甚至00后都会唱,那就是:“ We will, we will rock you”。

听到这些旋律,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就是皇后乐队。


1

《波西米亚狂想曲》主要讲述了皇后乐队主唱佛莱迪·摩克瑞短暂而辉煌的音乐生涯。整部影片几乎串起了佛莱迪整个音乐生涯中所有重要的事件。

佛莱迪可谓是屌丝逆袭的代表。出生在普通家庭,卖过二手衣服,当过机场搬运工,组建和参与过两个乐队,结果都失败了,直到加入微笑乐队(后改名为皇后乐队)。

皇后乐队这个名称是佛莱迪起的。

即使不是乐迷,一听到这个名字,隐约就能感受到其带有强烈的女性色彩。佛莱迪也毫不避讳:乐队名存在同性恋的意味。

“不面对真实的自己,将会一事无成”,佛莱迪勇敢面对自己内心的声音,也坚持了自己的追求,最终实现了人生梦想,走向了人生巅峰。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如此励志,你不为之感动吗?

2

佛莱迪对于音乐的热爱和自信,毋庸置疑。影片中有几个细节表现的特别明显:

一是自荐。当乐队其他成员质疑时,佛莱迪当场亮嗓,一鸣惊人;

二是登台。首次登台,随性而歌,完全不照着歌词唱;

三是卖车。为录专辑,将乐队唯一的一辆车卖掉;

四是录音。在录音棚录一句高腔,录了将近30次。

佛莱迪对于音乐的痴迷和专注,到了几近疯狂的地步。

他为音乐而生,天生就是一个艺术家。唱片公司让他们“套用公式”,他们断然拒绝,他们要做不一样的音乐;当与唱片公司意见相左时,宁愿不做,也不愿违背自己的艺术追求。

佛莱迪也是一位表演者,他在舞台上恣意释放着激情,感染力无与伦比。

如此执着,你不为之赞叹吗?


3

佛莱迪说“钱买不来开心,但钱可以让别人开心”。

但是,在别人开心过后,是自己内心更加的孤独。

佛莱迪是孤独的。

深爱他的女人离开了他,因为他已经不再爱女人。两个曾经深爱的人,只能通过电话约会,通过电话相互敬酒,只能看着对方灯光闪烁的窗户。

佛莱迪是孤独的。

他离开了让他功成名就的乐队,因为他感觉到了乏味。有人说过,一个人红了以后,一定会膨胀,这个时候需要有个能约束他的人。可惜佛莱迪太过强势,没人能约束他,原本是“一家人”的乐队成员也分道扬镳。

内心的孤独,让佛莱迪肆无忌惮的开始了放纵的生活,饮酒、吸毒、乱性,最终导致感染艾滋。

如此放纵,你不为之痛心吗?

4

当看到最后“Live Aid”演唱会,佛莱迪唱起“妈妈”时,许多观众的眼泪开始在眼眶打转。

特别是听到佛莱迪撕心裂肺的唱着:

“妈妈,不是故意要惹你伤心落泪

如果明天这个时候我没有回来

你要活下去

装做什么事都没发生

太迟了,我的死期到了

脊椎开始颤抖

全身痛苦不堪

再见了,各位!我要走了

我得离开你们,去面对现实”

如果是一个健康的人这么唱,或许还不会有多么深的感触。

但是当时佛莱迪已经知道自己身患艾滋。他虽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去,但是知道死期已经非常临近。

歌声中的那种嘶吼,带有不甘、带有宣泄,带有落寞,甚至带有绝望(这一情节应该是影片故意为之,进行了戏剧化的改编。“Live Aid”演唱会是1985年,而佛莱迪是1987年查出艾滋病)。

“太迟了,命运的审判已经到来”,正如歌词里唱的那样。

这份不舍,你不为之伤心吗?

5

整部影片,穿插了很多歌曲,特别是最后的高潮部分,多首经典歌曲逐一唱响,影院里歌声哭声夹杂,回荡在黑暗的空间里,这一刻观众是幸福的,观众也是伤感的。

这份情怀,早已使你热泪盈眶。


最后,说说佛莱迪的扮演者拉米·马雷克。他在本片的表演非常出色,除了还原佛莱迪的肢体动作,还有很多细微的面部表情,充分展现了佛莱迪的心理变化,特别是最后“Live Aid”演唱会上的眼神和表情。

拉米的精彩演出,也为他赢得了今年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更重要的是还收获了一份甜蜜的爱情。


燃情影视


在影院看《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时候感觉像看了一场Queen的现场演唱会一般。

电影中加入了很多皇后乐队的经典歌曲,以主唱佛莱迪·摩克瑞这个人物为主线讲述了皇后乐队从成军到爆红的事迹。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相当于一部皇后乐队的传记电影,它再现了三四十年前的皇后乐队辉煌。

电影的主演拉米·马雷克成功的演绎了莱迪·摩克瑞的故事,也凭借此部电影拿下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对于想了解皇后乐队的伙伴来说,这部电影是必看之选。

而对于喜爱皇后乐队的人来说,这部电影会使他们热泪盈眶。

致敬经典!



娛樂二姐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皇后乐队的音乐传记片,能引进到大陆上映实在是实属罕见。在记忆中还很少见到过如此历史性的时刻,因为皇后乐队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皇后乐队的魅力在于无论你是否是粉丝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热情与摇滚精神。这次,《波西米亚狂想曲》给了我们圆梦的机会,终于能走进电影院近距离接触传奇了,上次有这种体验还是2016年的《星球大战7》在大陆上映的时刻。

《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故事从一个具有普通的机场搬货工人弗莱迪·摩克瑞的日常工作展开,然而弗莱迪并没有被繁重的工作所拖累,他在业余时间非常喜欢唱歌,有一次到酒吧喝酒,他展露了自己惊人的音乐天赋,从此踏上了自己的乐队之旅,而他也顺理成章成为了乐队主唱,并取名为皇后乐队。

好事成双,弗莱迪在酒吧不光是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还邂逅到了自己喜欢的人。可谓是一见钟情,弗莱迪看到她就不顾一切的上去搭讪,结果意外的了解到对方是一名服装店服务员。于是弗莱迪便经常去店里光顾,也邀请她看自己的乐队演出,一来二去,两人便成为恋人,而这个人就是弗兰迪一生唯一的挚爱----玛莉·奥斯汀。

随着一次次的表演,皇后乐队的名声越传越远,一次弗莱迪在家庭聚会时,接到了百代唱片的电话,经纪人要签约他们。从此他们的演艺事业便蒸蒸日上,巡演越开越多。

与此同时,弗莱迪也变得越来越自大,常常在歌曲创作中占据强势地位,主导乐队风格。对其它人也是严格要求,近乎于独裁。

祸不单行,由于常年在外巡演,弗莱迪和妻子的见面机会越来越少,逐渐地两人开始疏远。虽然两个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过错,但现实让他们渐行渐远了,两个人眼中已是不同的天空。一次见面后,玛丽对弗莱迪说:“我爱你,可是我们无法在一起了”,于是玛丽摘下了曾经许诺永不摘下的订婚戒指,至此两个人劳燕分飞。

弗莱迪备受打击,人生仿佛跌入了低谷,于是他在私人生活上变得放纵,在事业上更加偏执独裁,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给的建议,把所有的信任全部托付给自己的同性伴侣吉姆。

弗莱迪不堪重负,选择了单飞,不想与之前的人产生联系,想要找他都必须通过吉姆。一次拯救生命的公益演出的邀请电话打到了弗莱迪家中,但却被吉姆接到了,然而并没有告诉弗莱迪这件事。

一次玛丽突然来看弗莱迪,弗莱迪非常感动。玛丽在闲聊时询问他是否参加了公益演出的事,弗莱迪这时才发现自己一直被蒙在鼓里。弗莱迪顿时惊醒了,于是一见面便让其滚蛋,永远不要再出现在他面前。

弗莱迪决定出席这场名为“LIVE AID”的公益演出,回归皇后乐队。同时他选择了勇敢面对自己的人生,坦白了自己患上艾滋病的事实,但弗莱迪并没有因此失落,而是说自己的生命只属于音乐,其它事情无暇顾及,至此便有了这名垂青史的20分钟精彩LIVE演出。

皇后乐队影响了二十世纪后期几乎所有的重金属乐队,它独特的歌剧式摇滚为后来的前卫金属指引了方向。他们华丽的舞台表演方式也常为后人所效仿。尊贵与不朽的乐坛地位犹如他们超长待机的女王,几十年音乐生涯锻造的非凡荣誉与国际影响,已非更多奖项所能承载与描述!

饰演弗莱迪的拉米·马雷克同样也是亚裔出身,演员经历可谓和弗莱迪早期一样不温不火。记得看过他演的第一部作品是喜剧电影《博物馆奇妙夜》,在电影里扮演法老的角色,可谓是本色出演,得益于他自己本身是埃及人,并没有过多的发挥空间。

拉米·马雷克并没有安于现状,寻求了多重戏路发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黑客军团》中以精彩的表演塑造出一个充满天赋、精神不稳定的科技天才。他是该剧的门面,他毫不费力地将他如同远光灯般的目光在脆弱和自信之间自由转化。

在《波西米亚狂想曲》中,拉米·马雷克的外表与肢体动作表演传神逼真,真实捕捉弗莱迪极度戏剧化、感染力十足的舞台魅力,因此他也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奥斯卡影帝。

导演布莱恩·辛格是个不折不扣的科幻电影专业户,多部《X战警》作品都是出自他手。然而早期的布莱恩·辛格也是多面手,尝试过悬疑电影和奇幻电影,也都赞誉颇多。所以并不难理解这次为什么想要拍《波西米亚狂想曲》,导演在这些过往作品中体现出的深刻挖掘人物内心的本领很适合传记片,加上巧合的是导演也是皇后乐队的粉丝。

剧情方面故事的起承转合十分有看点,弗莱迪的内心戏也刻画地入木三分。弗莱迪的经历可以说是色彩斑斓的传奇人生。他经历过事业的光辉时刻,也经历过爱情的甜蜜,更经历过人生的孤独时刻。他既心比天高、自负自大,又孤独傲娇,却对爱人和伙伴爱得深沉。

作为一部音乐传记片,本片的音效自然是做的非常出众,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响效果和最佳音效剪辑两项音效大奖。

笔者是在杜比影院观看的,《波西米亚狂想曲》中高低不同的乐器声和人声都能得到层次分明的展现,配合顶级的杜比全景声音响所传递出来的沉浸感和临场感令人心醉神迷,甚至会恍惚间觉得自己身处演唱会现场一般,非常推荐大家选择杜比影院去聆听《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完美音乐表现。

最后20分钟是著名的LIVE AID演唱会表演,可谓是弗莱迪一生的高光时刻,在这20分钟里注入了弗莱迪对生命的热情和亲人爱人朋友的热爱。他的声音铿锵有力,语调高昂,感动了全场所有人。人群也齐刷刷地跟着摇动和跟唱,这场演出堪称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演出之一。


浮梦电影


在我还没看过这部电影的时候,他的一句“ma ma”俘获了我的耳朵。
在我听到第二句“ma ma”的时候,我流下了眼泪。
在我听到第三句“ma ma”的时候,我决定去看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就是最近上映的热门影片《波西米亚狂想曲》,刷了两遍,还是不喜欢。
这部电影不好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故事讲得不流畅。
其实故事结构很清晰。讲了一个年轻的机场搬运工弗雷迪,因为爱好音乐,一次偶然加入乐队,凭借天才的创作力以及独特的舞台爆发力,征服了观众,他在的乐队火了。后来,他发现了自己是同性恋,结交多名同性伴侣,不幸染上艾滋病。但病魔缠身的他,依然全身心投入到音乐的创作和演唱中,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听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影片最大的问题是结构衔接不流畅。电影中一段一段的人物经历叠加,如同百度百科上的人物简介一样:他叫什么名字,哪年出生,父母是谁,家住那里,什么时候参加工作,最突出的工作业绩有哪些。整部电影就是这么流水账,甚至感觉枯燥。之所以看下去全为了等待最后20分钟的高潮时刻。
另一原因是男主角“演”得太用力。
尽管拉米·马雷克凭借此角色获得了本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但影片中他还是“演”得太过了。
尤其是他每次唱歌得时候,仔细看发线他的脖子上两边的青筋暴突,要知道人只有大声呼叫的时候,才会这样。还有他每次挥出的手臂都是直挺挺的,肌肉紧绷。
整个感觉就是拉米·马雷克太紧绷了。他当然也很投入,甚至完全进入了状态,但他进入了一个演员的状态,而不是剧中歌手的状态,他所有的力气好像要用来征服观众,而不是作为一个歌手享受在舞台上全然的释放以及和通过音乐和听众交流的过程。
尽管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不好看,但我还是感谢它。
因为这部影片,很多人第一次认识了“皇后乐队“,成了“皇后”新粉儿。当大家看完电影像捡到宝一样反复观看“皇后”的原版视频,沉迷在妙不可言的音乐中时,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为这部影片,打开了很多老粉儿的记忆匣子。当一遍遍单曲循环“皇后”的歌曲时,仿佛回到了往日的摇滚岁月,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看看网友们的评论,你就知道,如果不是这部电影,大家将错过什么。
新粉儿
大荧幕让我这个晚出生十几年的人,能听到Queen的live show!感动的一塌糊涂
—— 豆瓣网友 @ Christy
两天看了三遍电影,然后成了皇后分粉,可是我是一个听粤语抒情歌曲的人。
—— 云村网友 @ 请叫我耳朵东-此大调-alivae
今年我18岁,喜欢上波西米亚狂想曲。
—— 云村网友 @ 小阳子123
刚看完波西米亚狂想曲,又看了晓说高晓松评价,感觉他说的不对,像我这种打工族没有这部电影我是不会知道牙叔和皇后乐队的。
—— 微信网友 @ leeSimpson
老粉儿
坐在几百个白发的叔叔阿姨中间观影,感觉我们虽隔了二十多年但共享了一段青春。
—— 豆瓣网友 @ 赵贾森
外公83岁 ,最近迷上了玩手机,刚刚推开门,他竟然在听皇后乐队的波西米亚狂想曲。
—— 云村网友 @ 赤x小刀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这部电影让他们知道了皇后,意义不仅是让老乐迷怀念,更是皇后乐队辉煌的延续,摇滚不死。
—— 微信网友 @ 无厘头
刚去香港看完了波西米亚狂想曲 坐在后排一个观众和我一样呆到了影片黑幕,突然,他开始鼓掌。
—— 云村网友 @ Timothevan
不可否认的是皇后乐队是一支伟大的摇滚乐队,背后的真实故事也许比电影本身更有趣儿,那又能怎样?电影看了一遍,故事读了一遍,也许第二天就忘了。但是音乐,却可以一直陪伴我们,这就是音乐的魅力,不也是音乐人最大的愿望吗。
时光流逝,音乐永存。

音外之音


狂删3分钟重要镜头,前所未见的世界级炸片,只适合在电影院看?

距离奥斯卡颁奖还有五天时,我专门为它写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的结尾,我说:

一部必将在奥斯卡占据一席之地的电影,一部复刻「英国有史以来最伟大乐队」辉煌的电影,一部世界级的年度爆款奇迹,一部最适合在大银幕观看的电影。

尽管在13个国家成为年度票房冠军,但因为同性元素,我打赌,绝对不会在中国上映。

就在它拿下奥斯卡最佳男主、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音效剪辑的第三天,我被打了脸。

是的,我们终于不用通过电脑屏幕,不用通过网盘和迅雷,而是在大屏幕上,这我们离这段气势恢弘,热泪盈眶的记忆,更近一点。

今天,我夹杂着私心和偏爱,看完了它的内地独享版本,阉割3分钟,狂删多处重要剧情,以这样的方式进入中国内地院线,不知道该为它高兴,还是替它难过。

《波西米亚狂想曲

导演:布莱恩·辛格

主演:拉米·马雷克 / 本·哈迪 / 约瑟夫·梅泽罗

豆瓣:8.7分

1946年,赞兹巴尔岛的一个普通的印度波斯族家庭,诞生了一个男孩,父亲传统而保守,为他取名:法罗克·布勒撒拉。

17岁那年,为了躲避战乱,他随父母移居伦敦,之后便开启白天在机场做搬运,晚上去酒吧玩音乐的生活,他为自己改名:弗莱迪·默克里

因为自小学习音乐,再加上比常人多出的四颗牙令他的口腔音域更宽,他近乎传奇的音乐天赋展露无疑。

这一天,弗莱迪与一个落迫乐队的成员布莱恩·梅、罗杰·泰勒相遇,重新成立乐队,开启了他改变自己,同时也改变世界的艺术征程。

之后不久,他们的首张同名专辑就一炮走红,每一首单曲都完全颠覆了当时听众的认知,在全球总共卖出2亿张唱片,至今仍霸占着英国史上专辑销售排行榜第一的纪录。

这个乐队,成为摇滚时代真正的巨星,在摇滚圈乃至音乐界都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而作为乐队灵魂人物和传奇主唱的弗莱迪,用华丽夸张的舞台表现,稳定的现场发挥,自信饱满的走位,强烈的舞台感染力,随意切换的音域,绝无仅有的现场表演,在整个英国甚至整个世界,都独树一帜。

这个乐队,就是:皇后乐队。

弗莱迪,被粉丝亲切地称为:牙叔。

或许你不了解他,但你一定听过皇后乐队的某首歌,某一段旋律。

比如这首《Bohemian Rhapsody》。

Bohemian RhapsodyQueen - Wayne's World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作为他们最负盛名的一首歌,同时也是当时制作成本最贵的歌曲,仅仅「伽利略」三个字,就被重复到把录音带的磁粉近乎磨灭。

这全部源于弗莱迪的灵光乍现,用歌剧的形式,分为5章,有4种曲风。

它糅杂了硬核摇滚、歌剧、重金属、吉他独奏、清唱等风格,从结构到形式再到内容都异常繁复,既有古典元素,又有癫狂和诗意,各个部分风格差异巨大,歌词更是晦涩难懂,具有浓郁的神秘主义分倾向。

由于这首歌长达6 分钟,让至多接受3分钟时长的唱片公司不能接受,双方在交谈时崩盘,乐队炒了唱片公司,而这首歌也由此被雪藏。

你看弗莱迪作何反应。

谁规定一首歌只能禁锢在三分钟的模式里?谁说摇滚不能混搭歌剧?谁说男人不能穿女装?

你要我活在划定好区域,泾渭分明的圆圈里,我偏不。

后来的故事,你都知道了,1975年,这首歌一经发行,便霸占英国榜单第一之位长达9周。

16年后,再次发行,依旧登上英国圣诞排行榜榜首,维持了5周之久。

比如这首《Love Of My Life》。

Love of My Life (2011 Remaster)Queen - Queen Forever

它更像走下舞台的弗莱迪,敏感而孤独。

这首写给他一生挚爱的歌,也可以看成是他精准的性格注脚:看似时时昂首挺胸,目空一切;实则自卑恐惧,患得患失。

他爱自己的未婚妻玛丽,那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却又不可避免地辜负并且伤害她,在各地巡演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

没有人比玛丽更懂他,但拥有一段开放奢靡的私生活,当媒体都在关注他狂欢淫乱的感情生活时,他却总是徘徊于孤独的边缘。

就像这首歌的歌词:而今你又要离我而去。

收起所有的狂妄和骄傲,他是舞台上的神,也是走下舞台独自徘徊,渴望陪伴和应许的凡人。

比如这首《We Will Rock You》,堪称皇后乐队最著名也是最经典的一首歌。

We Will Rock YouQueen - News Of The World

什么叫经典?

经典,必须有穿越时间,超越作品本身的力量。

无论你何时,何地,何境,听到这首歌,都有热泪盈眶的感动和震撼。

比如这首《Radio Ga Ga》,整首曲子是迪斯科风格,同时也是Lady Gaga的名字灵感来源,恰巧Lady Gaga也提名了本届奥斯卡影后。

Radio Ga GaQueen - T2 Trainspotting(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所以说到这里,想必你应该已经明白这个「殿堂级乐队」的分量。

就像那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弗莱迪曾经对很多人说自己有朝一日要成为流行巨星。

后来有一天,他突然开始闷闷不乐,别人问他原因,他回答:

我可能成不了流行巨星了,我将成为一个传奇!

而传奇,就离不开那首《We Are The Champions》,离不开那场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演出」。

We Are The ChampionsQueen - The Platinum Collection

1985年,一场「Live Aid慈善演唱会」,伴随着夕阳余晖,皇后乐队用了25分钟,成就了它的最高光时刻,被称「史上最伟大的摇滚现场」

无论你是否是皇后乐队的粉丝,无论你是否摇滚曲脑残粉,当那些不朽的音乐前奏响起,当全场万人合唱《We Are the Champion》的时候,你一定会被震撼得热泪盈眶。

它能被拍出来,就是一场胜利。

这撩拨心弦又震撼灵魂的25分钟,这万众沸腾又光芒四射的一段传奇,是只有大屏幕,才能盛得下的华丽与感动。

毕竟,对于一部触碰着内地影院禁忌的电影来说,能够进入中国院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波西米亚狂想曲》这般前所未见,让人血脉喷张的电影,能够在大屏幕上被呈现,就足以令人沉浸、癫狂、狂欢。

这是再高清的资源,也感受不到的震撼。

可惜的是,这部电影中国公映版有比较多的删减。

虽然删减的时间不长,但大多数关于弗莱迪的性向感情戏,激吻、撩拔、摸臀都被删掉了,把他刻画成一个直男…

我必须说,这部分的删减对观影体验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尤其是没有看过原版的观众,能够明显感受到某些段落的突兀。

比如,上一秒还在开派对狂欢的弗莱迪,下一秒就切换到服务生吉姆和他谈心,并留下一句,「等你想清楚再来找我」 。

实际上,在原版中,弗莱迪先是摸了吉姆的屁股,再是激吻了他,轻佻,狂放,这才是完整又孤独的弗莱迪。

缺少了这些调剂和铺垫,也成了特供版《波西米亚狂想曲》的两大硬伤:

某些段落过于紧凑,铺陈乏力,感觉像是戏赶戏。

人物动机残缺,逻辑混乱,形象缺乏弧光。

所以无论你看的是可以在影院唱歌的卡拉OK厅,还是音效震撼的IMAX厅,无论是杜比还是ScreenX,依然不算真正完整看过这部电影。

更更难以接受的是,这部筹备了9年的电影,还必须在电影不完整的状态下,接受公众对它的点评。

别误会,我不想否认它的缺点,也不想为它辩驳,老实说,整部电影叙事结构几乎平铺直叙,配角情感单薄刻板,故事模式乏善可陈。

虽然有混音,但几乎全部凭借着皇后乐队的音乐硬撑,公式化和模式化的传记套路,有意识地避免了任何叙事上的复杂性。

而当国内影院不动声乐地将弗莱迪在性向上的纠结迷茫裁剪掉之后,不仅剧情被分解得支离破碎,被稀释得千疮百孔,主角内心世界的探究更是难以共情。

除了被删减至一闪而过的镜头,还有一种令人大开眼界的和谐,翻译

专门欺负英语没到专八的观众,是通过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把外语台词中隐含的敏感词过滤掉。

比如,记者在向弗莱迪提部时,国内上映版把「性取向」被翻译成了「性生活」,试问,记者怎么会知道弗莱迪的性生活出现了什么问题?

实在找不到模糊的关键词替代的,索性装傻消音,嘴在动,字幕没了,反正观众发现不了。

但即便是去掉同性的敏感词,删掉了弗莱迪的同性片段,观众依旧能很明显得看出他在性向上的晕头转向。

何必呢?

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正以更大的包容性,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电影,但在某些「不可抗力」面前,无论是制片方还是观众,都是弱势群体,不得不接受。

可这部电影,皇后乐队,不仅仅只是如此,正如牙叔在电影中而言。

「我不需要同情和忏悔,我就是要活成我自己,活成他妈的弗莱迪」。

「除了我自己,没有人能左右我、评价我、困扰我、定义我。」

所以,我既希望你去影院,因为只有那里,才能装下皇后乐队璀璨辉煌又传奇震撼的传奇一生。

我更希望你先看完原版,因为在那里,才是完整又充满魅力的弗莱迪。


一碑电影


这部影片还没有在国内上映,确实没看过。

不过可以扒一下资料。豆瓣评分8.9,而最近上映的《毒液》豆瓣之后7.3评分,《海王》则只有8.0.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一首歌颂皇后乐队与其传奇主唱佛莱迪·摩克瑞的励志电影。以皇后乐队充满革命性的单曲《波西米亚狂想曲》作为影片的名称,可以看出这不电影的主题也就是在讲皇帝乐队的奋斗历程。

从海报上来看也“摇滚味”十足。

皇后乐队来自英国,1970年出道至今,唱片销超过三亿张,是乐坛史上销量最高的超级乐队之一,他们对音乐的贡献可以从他们获得的奖项上表现出来:

1990年获得全英音乐奖杰出贡献奖

2001年入驻摇滚名人堂

2003年入驻创作名人堂

2018年获得格莱美终身成就奖

皇后乐队一步步走上神坛,可以说是凭借他们传奇的经历与杰出的音乐,"We Will Rock You"与 "We Are the Champions”这样的流行摇滚经典中的经典,如今依旧被无数人翻唱,每一次听到这些歌都让人感到热血沸腾,充满力量。

所以我认为这一定是一部不错的影片,上映时一定要去看看。


娱乐圈十大盘点


性取向男女不是重点,我只触摸到了自己的眼泪。

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故事,讲的是一代音乐传奇皇后乐队。

叶秋臣没有生在他们最辉煌的时代,也不是皇后迷,更不是为了情怀就不顾一切的狂热粉丝。因为皇后乐队的代表作太火,所以平日里在各种场合里总会偶然听到,所以能够简单哼唱几句。但对于皇后乐队在音乐旋律上的震撼,以及传达情感上的力量,却是深有所感。

他们的主唱,是佛莱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

Freddie出生于非洲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在英国伦敦组建了这支摇滚乐队,最后死于艾滋病引发的肺炎。

一代传奇,就此陨落。

而《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部电影,只是将他人生中的几个阶段艺术化地拼在一起,不能说完全还原了当时发生的一切,但却实实在在做到了大部分的重现。

尤其在选择演员时,几乎做到了造型上尽量的相似性和一致性。

故事是非常传统的人物传记类型,但总体来说节奏很快。从自我欣赏,到组建乐队,到首次演出失利,再到被发掘成为巨星,然后不断循环发专辑巡演发专辑巡演的过程,前期铺垫和心理建设的时间很短,可以说这属于“小人物”迅速逆袭的人生。

影片更多是将重点放在了人物角色的人生选择上,对于Freddie的传奇人生,有许多细节化的描写。

他有极强的创作天赋,在Freddie与乐队成员们的第一次和声,以及同女友躺下时反手弹钢琴,再到一遍又一遍地创新音乐体验时,我们都能透过银幕去感受这个“天才”的魅力,感受到Freddie在唱歌和创作上天赋碾压的技能。

同时他也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例如在家庭聚餐中为自己弹唱生日歌, 不顾父亲的反对坚持走上音乐的道路,不在意旁人意见而坚持要将专辑作品趋向于完美,还有他改变了自己的性取向从女人变换到了男人。

天才的人生注定是难以理解的。

影片中的Freddie并不完美,他犯过错。

因为迫于主办方的要求,他们只能服从去假唱;太过狂傲地为了《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推出与资本方强硬对峙甚至砸了对方的玻璃;在很快走到巅峰并火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受小人挑唆而离开了关心和珍爱自己的妻子和战友;想通一切后从单飞再到重归原来的团队,结果却因曾沉迷于某种类型的聚会进而不小心惹上了艾滋……

他有艺术家的追求和坚持,也有艺术家的痴狂和疯癫。

叶秋臣在写这篇文章时,看了许多网络上的评论,尤其是翻看了差评。

在豆瓣上,点赞量最高的前五条差评,也没有一人打一颗星;13w+的观众评价,综合也有8.6的高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上《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部电影共提名5项,获奖的就有4项,除了最佳影片被《绿皮书》摘走之外,一举拿下最佳男主角(获奖者拉米·马雷克)、最佳音响效果、最佳音效剪辑和最佳剪辑。

不论是专业评价还是观众缘,这部《波西米亚狂想曲》都是值得一看的经典。

叶秋臣为这部作品打了五颗星。

为了那些全美甚至全球的震撼巡演,结尾处那些数量惊人的听众,还有粉丝们接近疯狂的嘶吼与大合唱。

最让我震撼的,就是影片重现了1985年那次温布利体育场Live Aid 援助非洲义演。因为Freddie的生命源于非洲这片土地,这场Show的意义就更是非同凡响。

有那么一刻,我就像是坐在台下听歌一样。

面前的舞台上是令人拍手叫绝的演出,我在音乐副歌的部分甚至忍不住想要鼓掌的欲望而紧紧攥着拳头,然后发现自己触摸到了从眼眶中流下的泪水。

即便没有奥斯卡,没有皇后迷的情怀,依旧还是会令观众们泣下沾襟。

就像电影传达的主旨一样,Freddie性取向是喜欢男人还是女人并不重要,生活里多么令人难以理解和认可的行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听到他音乐时的那份感觉。

叶秋臣想起了某部电视剧里的某句话。

一个人一生中第一次接触音乐,是什么时候?

是在母亲的肚子里,听到的第一次心跳声。

所以你问我音乐是什么,我会告诉你。

音乐,就是生命。

———————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

<strong>

叶秋臣


龅牙差点让 他与皇后乐队失之交臂。但又给他一个大口腔,天生比别人有发音优势。

上帝总干这种事:一个地方关闭一扇窗户,另一个地方又打开一个。。

所以,有缺陷或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得赶紧想,上帝大哥给我开的另一扇窗户在哪里?

一上舞台就是另一个人,专注而迷人,这就是天生艺术家!

“义欧。。哎欧。。。”,与歌迷的合唱互动,让人无法不激动。巨星闪光,永载史册。

能在现场该多好。。

点击“关注”按钮,关注“吃瓜影视通”头条号,推荐精彩电影美剧~


吃瓜影视通


《波西米亚狂想曲》出来的时候,真没当回事。歌舞音乐传记片,从来不感冒,甚至包括当年那部奥斯卡最佳影片《爱乐之城》。

一直认为,好电影的标准,并不是高深莫测、晦涩难懂,而是让所有人都能看得懂,被感动,收获感悟和力量。

本以为,音乐传记片是有门槛的,至少是粉丝向的,没成想,有种而来的震撼人心、感同身受,这样的观影感受,也能出自我这样的音乐小白。豆瓣8.8分的神片评价,毫无争议,实至名归。

对皇后乐队的了解,不过是听过《We Will Rock You》和《We Are The Champions》,至于它在全球流行音乐的殿堂级地位,以及主唱弗雷迪·默丘里的真实人生,都是看完电影后,如饥似渴恶补来的。

对《波西米亚狂想曲》本身的理解,开始是套着奥斯卡颁奖标准来的。文化多元化和坚守政治正确,让更多名不见经传的电影,有机会与豪华阵容大制作影片同场竞技。

对比着略显稚嫩、优劣分明的GAGA版《一个明星的诞生》,《波西米亚狂想曲》在剧本、选角、表演、节奏、氛围上,几乎触碰了好莱坞歌舞类电影的天花板。

这是一部剧本特别扎实、情节丝般润滑的传记片。

以往的传记片,要么为了成就牺牲真实性,要么为了真实还原,而变得刻板做作。

《波西米亚狂想曲》在真实与剧情上,找到了几近完美的统一。细节到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表情,是否真实发生,是否符合那个时代、那个人,这种严谨而不失艺术性的考究,令人难以想象。

从《太平洋》,认识了拉米·马雷克。除了那口标志性的牙,收放自如、细腻多变的演技,让我无法忘怀,前阵子的2018版《巴比龙》,再次没让我失望。此番,拉米的神似,几乎做到了极致,将弗雷迪澎湃又迷失的内心世界,迷茫又坚定的感情生活,以冷静、直接又不乏温度和幽默感的方式展现出来。

前途无量,拉米·马雷克堪称完美的演技,配得上皇后乐队殿堂级的评价,配得上弗雷迪改变世界的努力,更配得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虽说音乐无国界,但音乐永远是时代的产物。音乐作品一定会带有时代性,那是一代人特有的记忆与情怀,而把这种被时代局限的记忆与情怀,以艺术性、通俗性的方式表现出来,从来都是一门技术活。

音乐传记片逃不开的话题,就是卖情怀,这也是起初,我对《波西米亚狂想曲》最担心的地方。惯常的做法,把经典安插进电影里,就万事大吉、情怀满满了,最后呈现出剧情、歌曲“两层皮”——听歌和看剧情被撕裂开来,歌迷与观众各取所需。

但本片中,将曲子与故事融为一体的用心,将歌词与情节巧妙结合的用意,连对音乐一窍不通的我,都被深深的感动了。特别是,影片最后“拯救生命”演唱会的“昨日重现”,成功的跨越了时代、背景,引发观众的共鸣。

流行音乐的伟大,在于创造性的代表和解读时代,感染了一代人。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以视觉化的语言,给出了一个堪称伟大的答案。这,就是音乐的侵沉魔力,就是电影的造梦魔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