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称帝后,为何只花三个月就逼得老对手崇祯帝上吊?

明朝从万历帝朱翊钧晚年开始,随着后金政权的出现,东北边境开始不太平;到了天启帝朱由校时期,天灾人祸造成的民变四起,明军不得不进行两面作战,腹背受敌。

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是一个转折点,因为李自成率领的反明军队,已经有了与明朝争夺天下的野心和实力。


李自成称帝后,为何只花三个月就逼得老对手崇祯帝上吊?


就在这一年的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并且宣布东征明朝京师。

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二月,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渡过黄河,迅速攻克山西重镇汾州、阳城、蒲州等地,三月初五攻下太原。

几天后,李自成继续率部前进,忻州军民投降,代州、宁武关等地被强行攻下,大同、宣府等重镇投降,“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

崇桢帝朱由检急忙收缩兵力,要求边将勤王,同时号召文武百官捐资助饷,但已经回天无力。

同年三月十五日,居庸关、真定、保定等地投降,十七日大顺军进至京师外城,李自成派之前投降的太监与崇祯帝谈判,但双方要求差距太大,谈判宣告破裂。

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在内应带领下,骑着高头大马进入明朝京师内城,崇祯帝则在无望中选择了自缢,大臣们纷纷来到李自成和大顺军将领门下,祈求在大顺政权里继续谋得一个好职位。

就这样,李自成和他率领的大顺军,在短短的三个月里,一路攻城略地,迅速拿下了原本属于明朝的大片疆土,包括整个黄河流域和部分长江流域,相当于现在的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全境以及湖北、江苏、安徽的部分地方,这中间固然有大顺军作战勇猛、战术得当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明朝军民已经抛弃了朝廷,绝大多数都认为明朝气数已尽,转而寄希望于大顺政权。


李自成称帝后,为何只花三个月就逼得老对手崇祯帝上吊?


李自成占领明朝京师后,立即派出使者,把崇祯帝驾崩的消息告诉了明朝平西伯吴三桂、辽东巡抚黎玉田、山海关总兵高第等人,并要求他们投靠大顺政权,吴三桂等人没有选择,只好率领山海关外的明军撤入关内,准备前往京师面见新主李自成。

之前与吴三桂等人对峙的清军,在发现明军撤退的情况后,也由和硕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等人率领,攻占了山海关外的大片领土。

清朝这一年的年号是顺治元年,山海关附近的局势,就由明朝与清朝的对峙,换成了大顺政权和清朝的对峙。

当然,这并不是说明朝已经灭亡了,因为以崇祯帝为首的中央朝廷虽然被李自成瓦解,张献忠领导的大西军正在进军四川途中,但明朝残余势力还掌控着江淮以南的半壁江山,他们奉行的年号仍然是“明朝崇祯十七年”,大顺政权和清朝都是他们的敌人。


李自成称帝后,为何只花三个月就逼得老对手崇祯帝上吊?


不过,由于江淮以北大片国土被大顺政权占领,崇祯帝已经驾崩的消息,并没有及时传递到南方,明朝残余势力实际上处于没有皇帝的状态。

这时候,李自成虽然是最幸运和最有实力的胜利者,但原明朝境内还存在着三个互相敌对的政权,为了逐鹿中原,自然要展开更残酷的斗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