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医院取消事业编制,对于教师、医生来说有什么好处?

演绎yj


说起来可能招人不满。

事实上不管什么改革从来都不是已某一个职业发展的好坏来做决定的。

也就是说事业编改革是现有国情下,求发展都一条可行的道路。

而改革一定有利有弊,只不过事业编改革利大于弊。而对教师或者医生来说也是有利有弊,势必一部分得到更好的待遇,发挥更好的才能。一部分人则更早的被淘汰。

就像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而之前那些明明是个石头镀了一层金,也该变成石头该有的模样。

第一,为什么事业编改革,改的是高校和医院。而不是义务教育学校和乡镇卫生院?因为中国是人口大国,贫富差距很大。把高校和医院转为市场管理,能减少财政负担,而财政省下来的钱就可以投入到基础教育和基础医疗上。一来让人们享受到更好的基础保障,二来提高待遇鼓励优秀大学生返回基层从教从医。基层的人才队伍充实后,才能发展。

第二,高校和医生转入市场后,会自动调整现有情况,拿医生做例子,以前医生有编制,不管差额全额还是自收自支,到月底总有保底工资,不管有能力无能力只要不犯大错误也丢不了工作。机构发展有政府在后兜底,也不怕什么。但引入社会资本后就不一样了,工资绩效由你能力影响,能力强,有水平,受患者欢迎,那么你的收益就好,而高收益又促进医生发展。而那些没水平,混日子的工作人员就会逐渐被淘汰。并且医患关系会缓解,以前是公立医院时,患者总觉得的政府在坑钱,医生又绝对政府管的严。交给市场后,就可以交由市场调节,你花什么的钱享受什么样的服务。百姓也不用担心小灾小病有基础医疗解决,甚至可能免费解决。

回到问题,高校和医院改革,对医生和老师来说,就是你有能力就可以发光发亮,待遇什么的也不会亏待你。没能力也不用瞎混,终将被淘汰。

但弊端也是有的,最明显的就是工作不在稳定,对专业能力要求更高,服务性质更突出,工作压力更大等等。


话匣子红追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了关于国家要在逐步取消高校和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编制这则消息了吧,在过去的2018年算是一件大新闻事件。

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不再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但是仍会保留高校和公立医院的事业单位属性”,前句意思就是取消编制啦,但是后一句就值得商榷了,都没有编制了还能说是事业单位?答案是当然的因为考虑到高校和医院本身对社会的公益贡献,所以保留事业单位属性是为了让国家财政继续对高校和医院进行差额补贴,避免让它过度市场化。<strong>


对于国家这样取消高校和医院的事业编制的做法,最直接的效果当然是减少财政压力,但是另一方面的也是为了让这两者摆脱原先的编制束缚,增强灵活性。对于取消高校教师和医院教师的编制后采取应对措施是全部改为合同聘任制录用。

那么对于这样一种取消编制会给教师和医生只会带来好处或坏处?当然不是,塞翁失马还焉知非福呢.

首先从高校教师开始

好处(我认为是比较少的)

出于对高校教学质量上的考虑,这样一种铁饭碗的打破,教师失去体制内的保护,会比以前更加注重对教学能力和成果的考核,每隔一段时间对教师能力的检验,能够让高校认识到哪些是可用之才,哪些又是在尸位素餐。这样能够让那些有能力的教师更有途径去开拓自己的事业,发展前景也会更加的广阔,同时也能借此将那些尸位素餐的教师赶出队伍。

然后在提高教师战斗力和积极性上看,取消编制的保护能够让在任教师能够时刻感受到危机感,这样一种来自工作不稳定性的压力和危机能够让老师更加努力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补充知识储备量。那么在教师队伍中也能够形成一种竞争前进的氛围,这对学生来来说是很好的。

下面说说坏处(我觉得会多一些)

失去编制对于人才的流失想必是难以避免的,人本身都是既得利益体,没有编制的光环,那么选择当然会回到出价高低上。加上现在很多民办高校的兴起,对很多优秀的教师提供更高的待遇和福利,必然会导致优秀教师另择东家。这样一来又会让师资力量下滑,同时也会导致不平衡。一方面有实力的教师选择待遇更好高校,而能力较差的还在原单位继续留任。长期以往容易形成两极分化。

再者就是对年轻教师的吸引力方面,大家知道高校教师这个工作待遇在当前薪资水平只能说是中等吧,但是同时它科研压力是比较大的。而且很多选择高校教师很大原因都是冲者编制而来的,现在高校不再提供编制了,肯定会这些原本冲着编制的年轻人重新考虑待遇更好的其他工作。这样必然会降低高校教师岗位对应聘者的吸引力。<strong>

所以对高校来说我觉得可能负面的影响的会比较多一些,虽然说高校聘用教师会更加的灵活,但是也意味着教师队伍的流动性也会更高。对高校原先的在编人员也需要重新进行调整和布局,可能会经历一段时间才能重新形成平衡的局面。


然后是对于公立医院,这个优缺点于高校教师大抵性质是差不多的,只是换了个说法而已。

首先是优点

这其一可能是会让医生的收入提高很多,我们参考下深圳在2012年新建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它就是运行一种不具行政级别和编制的管理模式,但是它医院里面的医生起步年薪就已经有40万,有些医生甚至是可以达到近百万。至于说为什么取消编制和行政化,医生的收入反而会高?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当前公立医院的医疗运行体系比较的复杂,比较难能够解放医生,导致医生的积极性不高。

这样一种的去行政化和取消编制的是做法可以说是目前我国医改的重要部分吧,能够极一定程度的释放医生的双手,不被编制和行政束缚太多。成为一个靠技术生活的自由职业人员会让医生更加注重自己的能力和声名,增强自己医疗行为的责任感。

再者对于医院对于人才的引进会更加灵活和具有主动性(这个和高校差不多),因为在以前医院要想招聘一位医生,它是需要考虑自己的编制名额情况的,所以很容易导致医院需要的人才进不来的现象。但是现在不用顾虑这个了,无疑是可以收到优化人才的配置的效果的.

然后是缺点

还是和高校差不多,虽然更加灵活,但是失去编制的束缚也会让优秀的医生更容易跳槽到其他医院(以私立医院为主),然后这些私立医院会以更高的价格去提供优质的服务。但是一些公立医院因为优秀医生的出走会导致综合实力的下降,可能会在竞争优势上有些下滑但是话说回来,公立医院因为凭借着事业单位属性,国家财政的差额补贴还是会让其保证竞争优势,不至于形成两级分化太严重的,所以这点大家还是不用太过于担心。


总的来说,国家首先对高校和医院这两类事业单位开刀,可以说是一种探索式的改革吧。既然是一种探索就必然会遇到一些挑战,总会是有利有弊的,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现在还不能下定论,还是需要交还给时间。但是我相信既然国家敢于开刀,就必然已经预料到可能引发的风险和应对方法,大家拭目以待吧.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骨子里的谦卑


高校和医院一直都在说取消编制的事情,但是取消高校教师和医生的编制,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因为取消编制会带来很多影响,主要影响有:


1,教师医生人员大流动,公立大学和公立医院由于没有编制这种象征“铁饭碗”的大杀器来吸引人才,会有很多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被私立医院和私立学校以高价格挖走,学校与学校之间,医院与医院之间,今后跳槽将成为家常便饭的事。

2,公立学校和公立医院日益平庸化,随着人才都被外面的私立学校和医院以高价挖走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平庸之辈,公立学校和公立医院的服务水准会大打折扣,越来越失去竞争性。

3,享受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成本更高,随着取消编制,医疗和教育会私有化,但私有化的重要属性就是市场化,好的医生和老师都在私立医院和私立学校,以后你想要看好医生,给孩子找好老师上课,没问题,去收费贵的私人医院和私人学校就行,不然就只有去公立医院和公立学校享受劣质服务。


以上就是取消高校和医院编制带来的主要影响,其实对于教师和医生来说,本质上最大的影响是:营造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就业环境,优秀的人才都会被私人机构高薪挖走,留下的都是平庸之人,优胜劣汰的特征会愈发明显。

但是对于看病和读书的人来说,以后都是用钱来说话了。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发表意见和建议。


娇羞帝老师


取消事业编制,对医生和老师影响不一样,对医院和学校影响也不一样,几者必须分开来说。

对高校来说,负面影响更大。首先是教师的流动性增大,对教学组织、教学次序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其次是老师与学校之间的雇佣关系成为主体,情感的联系逐渐的削弱,不再有“主人翁”感觉。

对老师来说,不管是教学还是科研,反正是挣钱吃饭、养家糊口。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会增加。

对医院来说影响没有学校那么大--找有本事的医生坐台看病,医院只是一个管理者,组织者。创造“产值”才是王道。

对医生来说不是在这个医院就是在那个医院,注册行医,影响小一些。如果非常有本事,还可以增加自己要价的筹码。

医院、学校,是两个非常典型的“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社会机构,其人员流动过大并不太有利,将导致医院、学校的优势和特色逐步弱化。

因为题目是问的有什么好处,所以再补充以下观点:

对医院和学校来说,这一改革的好处是可以推行用人制度的改革一一便于从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激活人员流动,保持机构活力。

对医生和教师来说就是离开原来的医院、学校变得更容易。


嗨8870595


我个人认为高校教师和医院医生全部取消编制是都是好事,要实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一下子取消编制,是很大一部分人不愿意接受的问题,要想根治顽疾,就要大胆尝试,你不改革怎么知道它的利弊呢?打破大锅饭,引入竞争机制,卸下身上的护身符,各高校教师和各医院医生都可以促进交流,能者上庸者下,逐步提高薪金待遇,有能力就多拿钱,真正做到多劳多得,这么多年很多人都已习惯了这种工作环境,一旦触及个人的利益,肯定是不愿意或者强烈反对,为了惠济民生,就要大胆尝试,不管是在医院和高校,就是要在很多领域实行岗位聘任制,打破大锅饭制度,调动积极性,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公平竞争,没有编制就没有了护身符,对一些平平庸庸之人,也是一种促进和激励,使他们在工作中有紧迫感,逐步提高对工作的积极性,改革创新一定有风险,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改革才有发展。


邸建国2


对于那些有干劲,有实力,有真才实学的老师而言,编制的取消,意味着松掉了阻碍他们身上流动的枷锁,更多优秀的高校教师会流向更好的岗位和学校,待遇也会比之前编制固定的待遇更好,更灵活,说白了,半市场化过后,那就是按实力,按能力取酬,一些管理僵化,待遇差的学校,优秀教师将越来越少。

而对于那些混吃等死,依靠体制内的港湾,碌碌无所作为,不思进取,倚老卖老的教师而言,这可能就是一个不好的消息,半市场化后的高校,一旦取消编制,必定会引入竞争机制,优胜略汰的效应会在这些人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而这个状态在医院的改革中其实是一个道理,那些真的业务能力强的医生护士是期盼这些针对编制束缚的改革的。


历史有风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觉得高校医院取消事业编制,对于教师和医生来说利大于弊,而对老百姓来说可能是弊大于利。

既然题主问的是好处,弊端这么不说,好处可列举一下:一是教师和医生自由流动的空间加大,医生和教师与医院、学校之间对等的关系才会形成,就是说双方有相互选择的权利和机会。看不上可以走人,看得上可以留下来。二是有利于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一些优秀的教师和医生可能很多地方抢着要,真正对人才形成正向激励效应,有利于从根本上打破过去平庸与能力、干多与干少、干得差与干得好都是一个样的旧有格局,让医院与学校重视人才的培育,给予不同能力的教师与医生进行不同的职级管理,按能力拿工资,消除大家混日、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激励大家钻石业务的劲头和热情。三是有利从根本上建立起学校与医院用人上的良好生态机制,过去靠关系、走向门、提拔平庸之辈的旧有习气将不再行得通。可以激励学校与医院建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与事业相匹配的激励相容机制,把医院与学校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问题这里就不说了。


开伟观察


取消编制,对于医生而言,弊大于利,合同制医生和编制内医生难以实现真正的同工同酬。如果取消编制同时能取消职称,才会真正解放医生。


桃成蹊医生


我是一名三甲医院的外科医生,我们医院有眼科与口腔科,但水平不高,原来水平高的眼科医生都去了眼科医院(民营)或开了诊所,市里其它医院这两个科的情况也基本如此。我们家老婆,小孩,老人眼睛,牙齿有问题,都不到自己医院看病,都去民营医院。最近我岳父在眼科医院换了一对人工晶体,花了三万多,查看一下明细,人工晶体每只9000元(最贵的每只27000元),手术费每只眼6000元(局部麻醉,手术时间10分钟),吓了一跳(后悔没做眼科医生)。


符合自然


高校取消编制对高校教,优越没有了有点能力教师恳定流失严重,现在高校老师都计划召生时考入高等师范大学后定向必须回本地三流大学任教,本来心里不平恒,如取消这点小框框,留本地还有意思,我儿子大学老师,说如是,他是恳定走,没有编制了,成自由人别高校开条件比现在高,也给交五险一金,他说总一个声音过来吧,过来吧,他说总定有不舍。工资虽少但够花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