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帝国享国210年,历15帝,其中12帝都由三个出身卑微的女人主宰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以男性活动为中心的,往往把女人排斥于政治领域之外,几乎听不到女人的声音,女人只是历史舞台剧的配角或听众。但我国历史上的这个帝国,享国210年,历15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帝国之一,从开国到灭亡,其国家命运却与这三个女人息息相关,她们掌握着国家大权,凌驾于男权社会之上,主宰或深刻影响着帝国的命运。

西汉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强盛的帝国。在西汉统治二百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但西汉帝国从开国到兴盛,再到王莽篡汉灭亡共经历了从高祖刘邦到汉惠帝刘盈,然后少帝刘恭、刘弘,再到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少帝刘贺、宣帝刘询,到最后元帝刘奭、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箕子、汉孺子刘婴共15帝历国210年。在西汉享国的210年中,我们不得不提这三个女人,她们影响甚至把持西汉皇帝总数就达12位,时间达130年之久,从这一角度来说,西汉不是他刘邦的刘氏江山,而是这三个女人的帝国。

她们分别是吕氏吕雉、窦氏窦漪房和王氏王政君。

此帝国享国210年,历15帝,其中12帝都由三个出身卑微的女人主宰

第一个女人:吕雉——佐高祖定天下

吕后,名雉,字娥姁,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皇后。生于秦王政六年(前241 年),崩于汉高后八年(前 180 年),史书中常称“高后”,又称“吕后”。汉高祖元年被立为王后,后被立为皇后,汉惠帝继位,被尊为皇太后。吕雉从西汉开国的公元前206年到其崩逝的公元180年,从高祖到少帝刘弘,其共经历4帝,影响西汉帝国达26年。

吕雉出身于布衣之家,原籍在单父。父吕公为躲避仇人举家投奔到沛县县令处作客。沛中的豪杰、官吏们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祝贺,刘邦恰恰也出现在这次欢迎吕公的宴会上。吕公初次见刘邦便“大惊,起,迎之门”,断定刘邦以后必然会有大富大贵,便把女儿吕雉许配给刘邦。从以后的历史来看,吕公的眼光非比寻常,他为女儿吕雉成就了一条光明大道。

高帝五年,刘邦称帝,以一介平民的身份登上九五至尊之位,开创了平民天子、布衣将相的时代。自古妻随夫荣,吕雉也平步青云,被册封为皇后,并从幕后走向了前台,进入了正式的政治漩涡中,从而直接参与刘邦处理国家大事,显示出其干练的政治家才能。

此帝国享国210年,历15帝,其中12帝都由三个出身卑微的女人主宰

此帝国享国210年,历15帝,其中12帝都由三个出身卑微的女人主宰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争取同盟军,笼络一些有实力的将领,共同击灭项羽,曾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在刘邦正式称帝以后定封爵,大者王,小者侯,其中封功臣者达百余人。汉初分封功臣,本意是吸取亡秦教训。分封异姓诸侯,企图以示与之世代同享富贵保证刘汉天下永固,但是这种分封制存在着它自己的弊端,譬如诸侯王在封地内拥有极高的权力,俨然成为独立王国,威胁中央对地方控制,所以刘邦不得不时刻对他们加以戒备并伺机予以铲除。汉朝建立后,当刘邦为翦灭异姓诸侯王而奔走在前线战争中时,吕后的政治才能便显示出来。

一方面她与萧何留守关中,稳定后方,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输送粮草兵员;另一方面她也积极策划并展开诛杀异姓诸侯王的行动,于是杀韩信,诛彭越,灭英布等等。但其实对于诛杀韩信、彭越、英布等三位开国重臣的态度上,刘邦是很犹豫的,而吕后则不然,丝毫没有妇人之仁,表现的远比刘邦果断、坚决。司马迁所谓“佐高祖定天下”并不是虚话,正是因为吕后积极协助刘邦果断出击,采取措施剪除了威胁性很大的异姓王,消除了隐患,排除了危机,从而稳定了西汉前期的政权。

高祖十二年刘邦死后,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惠帝。但实际朝政大权则掌握在皇太后吕后手中。后惠帝死后,吕后又立少帝刘恭、刘弘,继续把持朝政。吕后听政时期,对全国继续推行刘邦休养生息的政策,继承了刘邦的做法,以无为为治,“从民之欲,而不扰乱”,西汉政权基本上维持着稳定的局面,史称“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

第二个女人:窦漪房—帝国兴盛的“文景之治”

窦后名“猗房”,是清河观津人。汉文帝前元元年三月立为皇后,后元七年立为皇太后,景帝后元三年汉武帝继位被尊为太皇太后,崩于汉武帝建元六年,时年约七十一岁。她经历了文帝皇后、景帝太后、武帝太皇太后三朝三帝,影响西汉帝国时间达45年。

窦猗房和西汉很多的后妃一样出生卑微。惠帝二年窦猗房以“吕太后时以良家子选入宫”。良家子入选标准是以:非医、巫、商贾、百工也,由这可看出窦猗房出生很卑微。由于一次偶然机会,窦猗房命运改变了。吕后把持朝政后,把惠帝未曾临幸过的良家子分赐给各个诸侯王,每诸侯王五人,窦猗房也在这被赐的人员名单中。因窦猗房家在赵地清河附近,为了求家近的便利,于是她便求主事的官员:“必置我籍赵之伍中”。

此帝国享国210年,历15帝,其中12帝都由三个出身卑微的女人主宰

对于这样一个小小的宫女,主事的官员并没有留意,造册名单时随便地把她分到代国。谁知这随便分配竟改变了窦猗房一生的命运。窦猗房被分到代国后,一段时间“代王独幸窦姬”。窦猗房先后生了一个女儿刘嫖,两个儿子刘启、刘武。即后来的汉景帝和梁孝王。吕后死后,周勃、陈平等诛吕扶汉,尽杀诸吕又废了少帝刘弘,于是迎代王刘恒继帝位,刘恒就是汉文帝。

自古封建宗法原则就是“母以子贵”,由于窦猗房生有二子,于是被册封为皇后。至此窦猗房的命运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一跃从诸侯王宠姬变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从此便一步一步踏上了参政的道路。窦后在文帝时期以后宫身份参与了政治,如对窦氏家族地位的提升。

文帝死后,窦后的儿子刘启继位是为景帝,尊母窦后为皇太后,这时作为西汉王朝的窦太后全面地参与了朝政,把女政治家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她开始广泛的干预政治。先是干涉立太子,并坚持尊奉黄老思想,这套统治策略对除秦苛政之弊、休养生息、恢复和发展生产、安定封建社会秩序,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到武帝建元元年(前 140 年)汉武帝继位以后,西汉王朝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社会呈现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这一切是包括窦后在内的西汉前期政治家们始终坚持休养生息、富国强国的治国方略的结果,可以肯定地说窦后是一位有战略目光的女政治家。

第三个女人:元后王政君——帝国衰亡

元后,姓王名政君,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生于宣帝本始三年(前 71 年),卒于王莽始建国五年(13年),享年八十四岁,这在中国历代后妃中是罕见的高寿。她历经元、成、哀、平和汉孺子刘婴(即王莽新朝前期)五朝,先后以皇太后、太皇太后的身份掌持朝政,并于平帝时临朝称制俯视四海,影响西汉帝国达55年之久。

宣帝甘露三年,王政君生成帝,“宣帝爱之,自名曰骜,字太孙,常置左右。”自古母凭子贵是不二法则,而生下宣帝嫡长孙、元帝嫡长子是王政君命运转机最大的筹码。黄龙元年十二月,汉宣帝崩,太子刘奭继位,是为元帝。立刘骜为太子,其母王政君为婕妤,封王政君的父亲王禁为阳平侯,叔父王弘为长乐卫尉。三天后,王政君被立为皇后。在元帝一朝,作为元帝的皇后,元后只是以后宫身份小范围的参与了朝政。竟宁元年五月,元帝崩,太子刘骜继位,是为成帝,尊元后为皇太后。从此王氏掌持朝政,外戚专权的帷幕渐渐拉开。

绥和二年。成帝死哀帝刘欣继位。因哀帝不是成帝之子,而是他的庶侄,所以与元后无任何关系。因此,在哀帝一朝,元后的尊贵地位虽然没有改变,但她的权利受到了诸多限制,不能再像成帝在位时那样的随心所欲。这样,以元后为首的王氏家族的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哀帝死后,王政君为了继续把持朝政,召回被哀帝下贬的侄儿王莽,举为大司马。

此帝国享国210年,历15帝,其中12帝都由三个出身卑微的女人主宰

此帝国享国210年,历15帝,其中12帝都由三个出身卑微的女人主宰

元寿元年9月,中山孝王的儿子刘衎被推上帝位,是为平帝。平帝年仅九岁,又体弱多病,72岁的元后临朝称制,代行天子之职。但时年元后已是高龄老妇人,于是其便更多的依赖王莽,使得王莽凭借着和元后的姑侄关系掌握了实权,一步步走向政治的最前沿,并因此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元始五年(公元5年)十二月,平帝崩,膝下无子,王莽就从刘氏宗族中找到广戚侯刘显只有两岁的儿子婴,被称为孺子婴。王舜等又请元后下诏,令王莽 “如周公故事”居摄,代行皇帝之权。元后这时才发现王莽的真实用意,可是国家大权在平帝时就已经由她亲自转交给了王莽,她再怎么反对都不能禁止王莽的做法。初始元年,王莽在未央宫继位,改国号曰“新”。

强大的西汉帝国就此断送在了第三个女人手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