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怎樣才能做到業績出色的同時,還人際關係良好,避免別人背後嫉恨、使壞?

華玉漢亭


俗話說,不遭人妒是庸才。老好人,往往是對業績平常、原則模糊的職場中人的評價。

身在職場,追求、努力、做出業績,是絕大多數職業人的正向追求,是應該鼓勵和激勵的!

在幾十年的職場生涯中,能夠比較順暢、順心的渡過,不那麼輕鬆。筆者從三方面思考和說明。

一、職場中,我們應該追求什麼?

二、職場中,我們應該注意什麼?

三、職場與人生如何鏈接?

下面分述。



一、職場中,我們應該追求什麼?

初期,追求存在感——專業對口、學有所用。當下高等教育比較普及的情境下,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大多希望將四年所學的專業知識、技能得以使用,發揮個人特長,將學有所長轉化為用其所長。實現這個初期目標,職業安全感基本建立。

中期,追求職業成就感——文化契合,績效突出。自己的工作成果與部門、企業或者上級組織的任務、經營目標、戰略達成有關聯。個人選擇偏好(特別是三觀)與企業使命和願景契合度高、結合緊密,企業文化有吸引力,個人優勢發揮充分,工作節奏緊張、工作氛圍良好,工作績效明顯,職業成就感得以建立和強化。

中後期,追求個人價值感——要事有序,收放自如。不少人憑藉個人努力、抓住機遇,在職業生涯的中後期,業已成為組織內、業界的專家、骨幹或一定級別的管理者、決策者。個人影響力彰顯,目標與戰略結合、資源整合與分派得當、人員組合與使用恰當,個人價值得以充分實現。

後期,追求平衡平和感——榮辱不驚,進退自如。有些人在職業生涯高峰期(基本上也就是中、後期)感到“高處不勝寒”。精力、體力不可避免的下降,維持較高的能力、技術和專業水準,在VUCA時代保有較高的決策質量,都是不容易的。對新知識、新事物的敏感度和學習速度下降,理解力、掌握度也慢了下來。保持平和心態,保持對新事物的興趣、保持對新人的包容,對自身、對組織都是有利而雙贏的。

特別是在職業生涯中、後期,有意識地逐漸淡出一線,有意識地物色、評估、發現和培養新人,要逐漸成為職場人的工作重心。換一個角度看,退出和培養同樣是對組織的奉獻和貢獻。

當然,上面是一個完整職業生涯不同階段的主要特徵,不一定適合每位職場人。換言之,不是每位職場人都會完整地走下來,或者按照這個次序走。有的人會跳躍式前進,有的停步不前,還有倒退的情況發生。

誠然,筆者是希望職場人都能夠順利、順心地走完職場生涯之路的。



二、職場中,我們應該注意什麼?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若干年”。

筆者刻意將“……數百年”改成了“……若干年”。大家都懂的!

一是多突出團隊、弱化自身。

業績突出者、身居要位者,建議淡化“佔著位子、拿著票子”的思維模式;相反,多一點兒“讓利與人、讓譽與人”的胸懷,把成績、榮譽、利益適當地放出去一些,適當地縮小一些自身的作用和價值。不妨時不時幽默地調侃和自嘲一下,那麼背後遭記恨、非議的機會就會少一些。

“熙熙攘攘,多為利來、多為利往”。

這個“利”和“財”,既指“利益和財物”,也可指“榮譽和名聲”。

我們通常說的“財聚人散,財散人聚”,出自《禮記·大學》,原文是“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古人在當時就意識到兩者間的辯證關係了。

老子的《道德經》僅5千言,世人研究了多少代,還在挖掘其後的哲理和深意。其中有一節講到“水之性”,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夫唯不爭,故無尤”。

“爭有時不如讓”,細細一想,不無道理。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往往講“君子之交淡如水”,期間蘊含的思想是一樣的。

二是要知己知彼,知曉進退。

職場天花板(career ceiling),我們早晚都要遇到。

管理學中的有一個“彼得原理”,是根據千百個在組織中出現的不勝任職場實例分析歸納得出的。彼得原理講,“在一個有等級制度的組織中,每個員工最終都會晉升到他所不勝任的職位”——員工因為在原崗位上業績好,被提升到更高一級職位;之後,如果繼續表現出色,則將被進一步提升,直至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按照該原理,如果一個員工在能夠勝任的位置上任職,說明他還在“晉升的過程中”,還沒達到“最終”。

當我們到達不能充分勝任(the level of imcompentency)的時候,如何應對,這是本事。

我們見過這種現象,有一些人在位時風光無限,退位時黯然失色。擔任過管理崗位的人,恐怕多少都有所體會。

筆者希望,更多的職場人練就成熟、理性的心態——“在其位,謀其政”、“盡人力,知天命”、“得之欣然,失之坦然”。

在位的風光,更多是位子給你的權和利,是有定數的,是有時限的;退職後的人緣,是我們不能迴避、應該考慮到的。理性的各位看官,都不希望退休後碰到以前單位的同事時,人家躲著你走吧;若是見到你帶搭不理的,那是何種心情。


三、職場與人生的鏈接?

這裡涉及追求何種終極目標和價值。

職場是人生的一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職場在人生中,要有一個恰當的定位。

順境時找一條退路,逆境時尋一條出路。這是筆者大學同學在畢業時的贈言,轉贈給大家。

按我國目前的規定,絕大多數人到60歲就要退休。不必過於依戀位置,趁著“人生第二春”的來臨,好好享受一下人生、發展一下個人愛好,享受天倫之樂,都是過好一生,使人生充實、豐盈不可或缺的成分。當然,讓“第二春”展現出應有的風采,同樣需要提前規劃、提前著手、提前行動。

我們,都有年輕的韶華時光,都要經歷爬坡的中年歲月,也要面對繁華後的寂寥。寂寥,不等於落寞,也不應該是落寞。

按聯合國的最新發布,人到60歲算是中年人。按照中國國情,也只是年輕老人,剛剛步入老齡的門檻。活成什麼樣子,很大程度在“我”。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關鍵之關鍵,在於早一點兒規劃、早一點兒準備、早一點兒行動。

只要開始,就不晚。


山海客99


古人云“靜坐當思自己過,閒談莫論他人非”。也就是說,能控制住自己,背後不議論別人,不向別人使壞,基本就快接近聖人了;你竟然還要求別人不要議論你,嫉恨你,那你這要求實在太高了。管得了自己已經很難,還想管別人是怎麼想的,難上加難!


我問你一個問題,如果整個公司的人都說你好,你是好人嗎?兩千年前的孔夫子回答過這個問題,他說的非常明確,那就是整個公司都說你好,你一定是壞人!那什麼樣的人是好人呢?只有好人都說你好,壞人恨得你牙癢癢的人,才算好人!


孔夫子又說過,天天不幹活,對人唯唯諾諾,四處討好別人,想讓別人說自己好,不肯得罪人,這樣的人就是道德的賊!(請參考《論語》)


以我近二十年在職場的經驗,凡是在職場想幹事的人,背後都會有人嫉妒,有人使壞的,因為你得罪了既得利益者;你做的越好,背後嫉妒和使壞就越多;有人說,那我什麼都不做好了,你什麼都不做,照樣會有人在背後使壞的,他們會跟老闆打小報告!


在職場,你努力做事,會得罪既得利益者;你什麼都不做,會得罪老闆。而掌管你升職加薪的恰恰是你的老闆。那你該怎麼抉擇呢?我的建議是,得罪誰也不要得罪老闆,在保證不得罪老闆的前提下,再來談如何和其他人搞好關係。


做事優秀不代表就要盛氣凌人,儘量控制情緒,和顏悅色溝通就可以了,多參加一些團隊活動。至於做到這些能不能緩和同事關係,天知道!這東西就跟戀愛一樣,你覺得你使盡渾身解數,小姑娘就愛你了嗎?那要看命!

世界500強全國培訓經理,資深管理與職場專家,每天分享職場乾貨,請點擊【關注】,歡迎留言交流討論。

職場再出發


這一點根本很難做到。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選擇做一個汲汲營營的自己,你就要忍受許多的比較,達不到的不安,表面看起來虛偽的社會標準,幾乎得時時刻刻要求自己,卻還要讓別人背地裡奚落你的企圖心。 選擇隨性度日,你得放下榮譽和驕傲,不眼紅別人的成就,不停的應付那些期許或失望的話語,也許還會因為能力問題錯事一些你想要的機會。這樣的人所忍受的壓力,又會比較輕鬆簡單嗎?

問問自己想要一個怎樣的生活吧。人生從來就沒有兩全其美的。你沒辦法讓自己讓所有人滿意。或者就用絕對實力說話吧,實力差別不遠的人才會嫉妒,實力差別很遠的人就會羨慕。


正能量的Ehime


針對你的問題,建議如下:

1. “高處不勝寒”:

職場其實也是個小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競爭,面上的暗裡的競爭都會存在,特別是當你業績特別突出,成為“出頭鳥”時,往往會成為大家關注的目標,特別是個別好強,嫉妒心強,急功近利者,也許會將你樹為目標。

所以越是業績突出,越是做的好的時候,越是要低調,不張揚,不炫耀和居功自傲。有句話叫“高處不勝寒”,越在高處,越要平和淡定,其實很有道理。

2.“別人嫉妒你,是因為你們之間的差距小:

業績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這些成績要經得起考驗,是實打實的能力展現,這樣的成績才更有說服力,經得周邊人的認可。

如果業績好只是幸運得來,或者通過別人幫助或某種裙帶關係得來,不是能力的最高體現,這樣往往會引起周邊人的不認可,進而產生嫉妒,不便於以後工作的開展。

所以,工作中要不斷的修煉內功,提升專業能力,拉大與周邊人能力上的差距,當別人說起你的時候,以高專業能力來評價,這就是最好的狀態。有句話叫“別人只所以嫉妒你,因為你們之間的差距小”,是很有道理的。

3.日常積累友好的人際關係:

如果平常只埋頭做業績,不是在見客戶,就是在見客戶的路上,不跟周邊人員過多交流,甚至覺得跟周邊人交流無關事情,是浪費時間,於是拒絕之,時間久了,大家會覺得你不好相處,甚至看不上他們等等。這無形中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就不太好,同在一個公司屋簷下,該有的人情來往,溝通還是要有的,平常多注意積累友好關係,才不至於當自己異軍突起時,遭嫉妒圍攻等。

所以,當業績特別突出時,又能保良好的人際關係,最好平常不張揚,持續性的提升自我,平常注重人際關係的處理等,做一個大家都喜歡的NO1。





第1季


做好自己就行了



浪裡小翹嘴


你永遠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只要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對你有善意就是你的成功。而做人,也需要正氣和優秀的品質可以令人信服,更需要謙虛圓滑,靈活應變。


銅錢一文



欣然閱色


我就一直幹啥不行,沒人會嫉妒我。


請叫我多肉767


多做事,多做實事,少說話!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康3446


從最開始就和他們操好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