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經七路、濼源大街、和平路是三條路也是一條路

濟南經七路、濼源大街、和平路是三條路也是一條路

經七路、濼源大街、和平路,對不熟悉濟南的人來說,還以為這是獨立的三條路,但其實它們是首尾相連的“一條路”。其中,從經十路與經七路交叉口向東一直到杆石橋這一段是經七路,從杆石橋向東一直到歷山路這一段是濼源大街,從歷山路往東這一段是和平路。

可能你會納悶,既然是一條路,何必分為三段起三個名字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

我們需要回顧一下這三條路的歷史


濟南經七路、濼源大街、和平路是三條路也是一條路


經七路與經十路交叉口。

我們首先從經七路說起。經七路的歷史比較久,明代就有了,不過當時名為“西南孔道”,直到1930年前後才被命名為經七路。此時,這還是一條西起緯十二路東至緯二路的泥巴路。1980年開始,經七路延長,向西延長至南辛莊街東口與經十路相接,向東延長至緯一路路口。1991年12月20日,濼源大街開通後,以杆石橋為界,以西被命名為經七路,以東是濼源大街。

現在的濼源大街,最早這裡是一條小巷子連著另一條小巷子,彎彎曲曲被分為好幾段。20世紀七八十年代,經七路以東,從緯一路到杆石橋是杆石橋街,從杆石橋到趵突泉南門是西青龍街,從趵突泉南門到剪子巷南口是趵突泉前街,再往東是正覺寺街、岳廟前街、仁裡街、紅牆街、三義街。到1991年,道路拓寬,這些小街巷才被統一稱為濼源大街。


濟南經七路、濼源大街、和平路是三條路也是一條路


濼源大街與和平路相接處。

和平路相比之下年代較新,70年前這裡是一條無名泥巴路,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第一輛輕騎摩托車在這條路上的濟南輕騎摩托車廠生產出來,這條路才有了名字。1978年的濟南市老地圖都標上了和平路,只是那時的和平路向東才到山大路,而1994年的濟南地圖上和平路已經東延到二環東路。最近,隨著和平路東延工程的再度推進,和平路已與東邊的漿水泉路連接。


濟南經七路、濼源大街、和平路是三條路也是一條路


和平路東延路段。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經七路、濼源大街、和平路最開始還是比較獨立的,只是隨著濟南的發展,才慢慢地被貫通,成為濟南一條重要的東西通道。


濟南經七路、濼源大街、和平路是三條路也是一條路


經七路

至於將這三條道路合而為一,其實濟南曾規劃過,當年濼源大街與和平路都差點被經七路“吞併”。

資料顯示,1959年,濟南城市規劃總圖誕生,當時,規劃中的經七路作為濟南的東西大通道,從南辛莊經十路路口向東一直延伸到二環東路,包括了當時的經七路、杆石橋街、西青龍街、趵突泉街、紅牆街等一系列老街老巷。不過,由於當時特殊的時代原因,這一計劃被擱置,由此濼源大街、和平路才得以“倖存”。

林彥銀整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