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警惕利用基金會等名義的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

據民政部網站消息,民政部29日發佈關於警惕利用基金會等社會組織名義開展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活動的提示。民政部指出,凡涉及民族資產解凍類的項目均為騙局,沒有任何合法社會組織開展此類公益慈善項目。

民政部介紹,近期,公安機關先後偵破了多起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案件,其中不少是犯罪分子打著社會組織的名義如“中華民族愛心基金會”、“中國夢想啟航基金會”、“中華民族扶貧基金會”等,通過偽造政府公文、證件、印章,編造“民族大業”、“精準扶貧”、“慈善富民”等所謂公益慈善項目,利用微信群等方式發展人員、實施詐騙。

民政部:警惕利用基金会等名义的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

資料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傅珊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公安機關通報,在“中華民族愛心基金會”案中,被稱為“會長”的齊某等人利用虛假的“中華民族愛心基金會”、“善德基金會”等基金會為幌子,不斷拉人進入“基金會”,並宣稱只要交了幾元、幾十元不等後,便可成為會員。會員可繼續拉人,拉的人越多職務越高,工資就越高。同時,又在會員微信群裡發佈虛假的國務院和公安部的任命書和授權書,宣揚可領取國家救濟基金幾十萬、上百萬等,使會員們深信不疑,不斷交錢捐款。據不完全統計,其詐騙資金達1000餘萬元,受害群眾遍佈全國各地達3萬餘人。

在“中國夢想起航基金會”案中,犯罪嫌疑人李樹金自稱受民政部部長委託,會同李素文、王向榮等人成立“中國夢想起航基金會”,隨後在網上發佈偽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任命書”和“基金會法人登記書”,聲稱在國務院辦公廳、民政部、公安部的大力支持下籌建的“中國夢想起航基金會”系民族資產扶貧基金會,並以繳納會費返善款的名義誘騙群眾參加。對外宣稱入會的標準有三檔,第一檔為28+1元(該檔會員最終可獲利30萬元);第二檔為98+1元(可獲利100萬元);第三檔為178+1元(可獲利170萬元),還規定“基金會”的每個理事可獲利500萬元,會長可獲利600萬元,聲稱會員達到規定數量後,即在北京召開啟動大會。據不完全統計,該犯罪團伙累計騙取各類資金70餘萬元。

民政部指出,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犯罪活動誘惑能力強、蔓延速度快,嚴重侵害群眾財產權益,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形象,嚴重危害社會穩定。

民政部提醒廣大社會公眾,公安機關偵破案件中涉及的多個“基金會”等組織,均為未在民政部門登記的非法社會組織。凡涉及民族資產解凍類的項目均為騙局,沒有任何合法社會組織開展此類公益慈善項目。請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加強防範,謹防上當受騙。

民政部強調,參加以社會組織名義舉辦的活動之前,請先核實活動舉辦方的合法身份,認真甄別網絡上和微信群裡的各類所謂“基金會”等組織和“公益慈善項目”。可通過“中國社會組織公共服務平臺”(http://www.chinanpo.gov.cn)或者“中國社會組織動態”微信公眾號查詢是否屬於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發現未在民政部門登記的組織打著社會組織旗號開展活動的,可以向當地民政部門舉報,或者通過前述網站和微信公眾號投訴舉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