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式輕機槍在歷史上的出鏡率高麼?

qzuser253476633



捷克製造的ZB26是世界武器發展史上出現時間比較早,並且是性能卓越的一種輕機槍,這型機槍從1920年就開始生產製造,它出現的時候德國大名鼎鼎的MG34、美軍的M1919、蘇軍的捷格加廖夫大盤機槍還沒有問世,整個1920~1930年代初,十年間ZB26趁著機會沒有其它輕機槍的年代出口了13萬挺至多,而我國在這個期間也進口了幾萬挺,由於該槍性能穩定、射擊精度高、重量輕的特點…我國在1927年開始全面仿製,到全面抗戰前已經制造了約10萬挺的ZB26機槍 裝備到了營連級部隊…這也使得它成為抗戰時期我軍出鏡率第二的槍械(第一是大名鼎鼎的“盒子炮”!)
ZB26這型輕機槍哪都不錯,就是火力持續性太低了,20發子彈的彈匣4~5個點射就打空了!頻繁的更換彈匣不但降低了火力密度也會貽誤戰機,抗戰時期我軍主力部隊與日寇對抗時,連排級輕武器在性能上要領先日寇,機槍對比上ZB26顯然要好於日寇的“歪把子”,但就是火力持續性太差的原因,加上沒啥迫擊炮一類的進攻/防禦型支援火力,陣地屢次被日寇突破…。

到了1942年美國參戰之後,美英為了讓我國拖住200多萬的日軍,開始向我國大量援助武器裝備,其中輕機槍類的就是英制“布倫”機槍,而“布倫輕機槍”就是英國看到了ZB26的優越性,而加以仿製再提高的,“布倫輕機槍”總體設計與ZB26基本一致,但是為了提高火力的持續性將20發直板彈匣改成了弧形的30發彈匣,多出的10子彈可以增加2~3次的射擊次數,火力持續性略有所增加。

圖片裡的“七九勃然”
是加拿大製造的“布倫輕機槍”,抗戰時期我軍輕武器的口徑是德制7.92㎜,但“布倫輕機槍”是7.62㎜口徑,輕機槍與步槍子彈不能互換使用這在戰場上是非常尷尬的!輕機槍沒有了子彈就如同“燒火棍”,班排級作戰小隊沒有輕機槍的火力支援會很快的敗下陣來…為了適應中國軍隊的口徑制式,英國委託加拿大兵工廠製造了一大批7.92㎜的輕機槍援助到了我國。
白洋淀上的“雁翎隊”也使用ZB26輕機槍,那個時候,我抗日武裝力量裝備太差,連隊有一挺機槍就會高興的不得了,因為有它的存在部隊的進攻/防禦就會從容一些,戰士們心裡也會比較踏實,更主要的是有了它會減少傷亡和大量的殲滅敵人!


皇家橡樹1972


抗戰國軍的火力支柱--捷克式輕機槍

捷克式輕機槍是抗戰名槍,該槍造型特殊,稜角分明,極有立體感。一般看過抗戰影片的網友,都應該非常熟悉這款武器。

和其他的抗戰武器有所不同,捷克式輕機槍也是八路軍和新四軍大量使用的一款武器。

從反圍剿時期開始,到抗戰和解放戰爭期間,紅軍八路軍解放軍都大量使用這款武器,其中在抗戰期間使用這款武器的數量最多。

該槍是一種性能優異、裝備國家眾多,在世界槍械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輕機槍。其是利用發射藥燃燒後產生的氣體,推動槍機進行半自動或自動擊發。該槍初速830米/秒,表尺射程1500米,射速550發/分。

歷史

一戰之前,捷克是強大的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奧匈帝國的一部分.在奧匈帝國中,捷克的地位非常重要。捷克貴族充斥著奧匈帝國的貴族階層,捷克的文化也深深的影響了奧地利文化。二國程度之親密,甚至連希特勒在自傳中也怒斥奧匈帝國是捷克化的帝國。

當時的捷克軍隊是奧匈帝國的裝備,總體是比較精良的。

但是好景不長,一戰中奧匈帝國慘敗,哈布斯堡家族徹底衰敗,帝國也宣佈解體。捷克也在法國的幫助下脫離了奧匈帝國的控制,宣佈獨立。

之後捷克很快和英法建立友好的關係,尤其是在大陸上有重要利益關係的法國。法國很快對捷克進行全面的援助,其中援助的重點必然是軍事援助。

但是法國人很快感覺到了難處,此時捷克剛剛獨立不久,由於軍事底子薄弱,捷克軍隊的現有武器五花八門。除了大量一戰時期遺留的德奧軍隊的制式裝備,還有相當數量的英法援助裝備,除了這些裝備以外,還有從美國甚至從日本進口的部分步槍和各種彈藥,幾乎稱得上世界軍火博覽會。

這些武器不但口徑各不相同,之間零件無法互用,捷克本國也缺乏這些維護這些武器的相關軍工企業。捷克軍方認為,武器本土化是必然的趨勢。

捷克在當時歐洲大陸第一軍事強國法國的幫助下,在二十年得時間內建立了自己一套完整的軍工體系,其中捷克式輕機槍就是其中得一個經典之作。

在1920年, 捷克槍械設計師 哈力克在捷克著名的布拉格軍械廠開始設計一種全新的輕機槍。 哈力克是一個出色的設計大師,他以自己得天才思維造出一把樣槍,取名為布拉格一式。這把樣槍 的特點是和重機槍一樣,使用馬克沁機槍的帆布彈帶供彈。當時輕機槍得概念還沒有成熟,這種設計也是可以理解得。

不過捷克國防部對這把機槍並沒有太好的影響,也沒有過多得重視。但是出於他們意外的是,布拉格一式在測試中得成績和當時著名的白朗寧,麥迪生和維克斯都不相上下,部分性能甚至超過這些已經大名鼎鼎得槍械。

捷克國防部立即要求布拉格軍械廠繼續在布拉格一式的基礎上研發出正式款,哈力克隨即在樣槍得基礎上繼續研發。

1923年, 捷克國防部向國內國外軍工企業徵集 自動步槍或輕機槍,以供未來捷克陸軍使用,各國得輕機槍都參與了這次競標。

布拉格一式的改進型布拉格二式也參加了此項測試, 結果成績僅次於當時大名鼎鼎的麥迪生輕機槍。 哈力克繼續改進他的設計, 終於研製出了布拉格I-23型輕機槍, 這個型號採用伸縮式槍托,並且可以迅速更換的槍管,二腳架等功能,已經具備了現代輕機槍的全部要素。其性能極為優秀,不但射擊精確,而且具有非常優良的持 續射擊性能,曾經在測試中連續射擊數千發後,其精度沒有大的變化,讓各國得槍械大師大為震驚。加上又是捷克本土設計,很快被捷克國防部選中,成為捷克軍隊 的制式武器。

不過此時布拉格軍械廠的經營出現了嚴重問題,無力大量生產這款武器,所以 1925年11月, 布拉格軍械廠與國營兵工廠 勃諾合作生產。產生出來的產品就是布拉格26型輕機槍(lehky kulomet praga vzor 26), 該槍在1926年4月為捷克國防部驗收合格, 同年開始正式大量生產,並且定名為國營勃諾兵工廠26型(zbrojovka brno vzor 26 - zb-26),建成ZB-26。

值得一說得是,由於捷克國內經濟並不發達,維持軍工企業得正常運作較為困難。所以ZB-26除了裝備捷克軍隊以外,還大量出口到國外換取外匯。整個 三十年代,捷克式一共出口12萬挺 ,除了出口到中國之外, 還大量出口到伊朗、 伊拉克、 埃及、 智利、 瑞典、 土耳其等十多個國家。

性能特點

結構簡單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捷克式是比較複雜的武器,其部件較多,而且部分部件需要較細緻的加工。

它比起二戰時期蘇聯的轉盤槍和後來輕機槍,結構要複雜的多。

但是,如果從三十年代的眼光來看,捷克式的結構非常簡單,而且加工也不需要高深的工藝,只要有相關得詳細圖紙,一般的受過基本訓練的技工利用較少得機器就可以製造。

最好的例子就是捷克式在中國的大量仿製。

三十年代的中國幾乎沒有什麼工業,能夠大量生產的武器也都是簡單和容易製造的武器。

八年抗戰前,捷克式在中國的仿造和購買數超過12萬挺(和捷克外銷總量相等),其中八年抗戰中,中國的兵工廠大約生產了39744挺捷克式輕機槍,單單重慶的21兵工廠抗戰期間就生產了1萬多挺。

不但老蔣的中央軍大量仿製,地方軍閥控制的軍工廠也仿製了不少,甚至抗戰時期的中共土製兵工廠也仿製過不少。

同時,聰明得中國人根據自己的國情,在原來結構簡單的捷克式的基礎上又做了簡化,使得其很大程度的減少了原材料的消耗並且縮短了製造工時,改進了捷克式的一些缺陷,甚至還出現側面供彈的捷克式。

使用維護方便

捷克式是非常堅固的武器,即使在激烈的戰爭中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下也很難損壞,二戰期間日軍甚至為他們仿造得類似捷克式機槍上安上刺刀,作為拼刺得武器,可見其槍體得堅固。

不容易損壞,自然對維護的要求就要小得多。

而抗戰戰場的日軍歪把子機槍則沒有捷克式得這個鐵電,它結構複雜,非常容易卡殼或者損壞。抗戰期間,日軍曾經大量使用繳獲的捷克式機槍,看來日軍和國軍對捷克式的滿意度都是狠高的。

中國自從 1927年開始仿製和進口捷克式以來,製造時間到抗戰時期已經超過十年。軍工系統積累了大量的製造修理該槍的經驗和相關人才。生產過捷克式輕機槍的兵工廠 或者修理所, 遠遠超過三十所,至於能夠維修的工廠更是十倍於前者。連中共的敵後遊擊部隊的簡陋軍工廠也可以熟練修理該機槍。

至於維護所需的零件,除了中國自己生產的以外,從二十年代末期到三十年代末期的十年時間,中國從捷克進口了大量的零件。這些零件質量參差不齊,但是尺寸相同,能夠滿足中國方面得需要。

優秀的射擊性能

可以說,捷克式和它的同胞兄弟布倫機槍,在二戰中絕對是射擊最為精確的輕機槍。

捷克式具有極為精確的精度,根據當時的國軍老兵回憶,捷克式在有效射程內(900米),基本做到瞄準哪兒打到哪兒。國軍老兵經常進行一些捷克式機槍 射擊得比試,一些國軍老兵可以擊中數百米外的電線杆上的瓷壺,一槍擊落遠處得飛鳥。由於捷克式得彈道極佳,練成一個出色得射手並不困難。

在東史郎的回憶錄中,對捷克式一直心有餘悸。東史郎的目睹的戰友死於捷克式的人數就超過二十人,其中一次對國軍佔領得一個小山得衝鋒中,捷克式一個20發彈夾得射擊,就擊斃了數個衝鋒得日軍士兵。東史郎由於及時躲進一個彈坑保住了性命!

除了射擊精確以外,捷克式還具有令人驚歎的持續射擊性能。

由於捷克式可以迅速更換槍管,實戰中捷克式只要更換槍管就可以持續不停的射擊。

而且即使持續射擊一二個小時,也很難出現卡殼和炸膛等現象。

和美軍不同,美軍裝備得伯朗寧輕機槍由單兵佩戴,而捷克式為了有效保持火力得延續性,一般有一個射手和一個射擊副手(彈藥手)。

實戰中,捷克式得彈藥日消耗量大約1000發左右。而捷克式機槍本身重量有二十斤,射手不可能再攜帶多少彈藥,大量彈藥和備用槍管都有射擊副手攜帶。二人機槍組,大大提高了機槍實戰性能。

在東史郎的回憶中,在從上海到南京的一路戰鬥中,經常徹夜不停的遭遇捷克式的掃射,一般二挺機槍交替射擊就可以保持持續不斷的火力。

這些都是缺乏重武器的國軍所需要的。在沒有重機槍的情況下,捷克式勉強可以作為重機槍使用。

不錯的殺傷力

捷克式使用7.92MM彈藥,該彈藥有著非常不錯的殺傷力。

實戰中,中彈者非死既是重傷,尤其是該槍射擊以二三發連射為主,中彈者基本都是身中數彈,基本做到槍響人倒,中彈部位會是一個大的可怕的傷口,很難治療。

捷克式的殺傷力比起日軍5毫米口徑的歪把子機槍要強的太多,日軍在實戰中吃盡了捷克式的苦頭,在一線士兵的強烈不滿和要求下,日軍很快模仿捷克式其 造出了自己的7.7MM口徑的96式和99式輕機槍,它的外形基本和捷克式一樣,性能則要相差一些。它逐步淘汰了莫名其妙的歪把子機槍,成為太平洋上和美 軍作戰的主要武器。

可以速成的射擊訓練

捷克式的射擊訓練十分簡單,即使沒有受過任何機槍射擊訓練的士兵,只需要簡單的接受幾個小時的指導,就可以使用該槍作戰(當然實際作戰效果就比較差了)。

抗戰中的桂軍川軍等士兵都是戰前倉促領導捷克式,在短短數日的培訓後就上陣殺敵。而這些士兵使用機槍的戰績卻非常不差,很好的說明了捷克式的特點。

相反,日軍的歪把子機槍,由於其極為怪異的漏斗式供彈方式,沒有受過長練的士兵,根本無法做連發射擊。

在實戰中,一個國軍機槍手中彈犧牲,很快會有另一個老兵接過機槍繼續射擊。而日軍歪把子機槍手如果中彈斃命,往往無人能夠接替他射擊,造成步兵班的火力的大為減弱,這在戰鬥中是極為致命的。

更換槍管的快捷性

對於輕機槍來說,更換槍管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捷克式更換槍管的步驟極為簡單, 只要將槍管上的固定環向上轉, 脫離閉鎖的凹槽, 即可向前脫出。 之後反操作把新槍管換入,固定即可。

熟練的射手在射擊副手的幫助下,整個步驟只需要不到十秒鐘的時間,和同類機槍上這個也是極短的。

一般每射擊200發,需要更換一次槍管。如果射擊頻率慢,這個數字可以達到250發。

如此迅速的更換槍管,使得槍火力中斷的時間要短的多。

缺陷

現在看來,捷克式的缺陷也是很明顯的

他的裝彈量過小

二十發直彈夾對於機槍來說顯然過小。二十發的裝彈量就意味著,即使是二三發短點射,七八次點射就會射光彈夾,而更換時候必然造成火力的中斷。在激烈得戰鬥中,作為主力支柱得機槍火力是不能中斷得。即使必須中斷,中斷時間也要越短越好。

客觀來說,當時各國主力的輕機槍裝彈量也並不大。美國的伯朗寧是二十發的裝彈,德國傘兵的FG42也是二十發,蘇聯的轉盤槍雖然是四十七發裝彈,但是槍的重量要重的多,不利用機動作戰。

輕機槍的設計思路也並不是長期持續射擊,而是通過短點射和長點射來殺傷敵人有生力量,或者對敵人輕機槍進行壓制。

至於持續不斷的射擊,或者對集團敵軍進行火力壓制都是重機槍的事情(水冷式重機槍可以持續射擊數小時)。

裝彈量小在當時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由於捷克式更換彈夾過於頻繁,造成火力的中斷次數顯然過高。有經驗的老兵往往會乘機衝鋒用手榴彈等武器打掉機槍。針對這點,有經驗的機槍射手經常在還有三四發子彈時,突然更換彈夾,讓日軍無法估計更換彈夾的時間。

不過作為機槍來說,裝彈量自然是越大越好,英軍後期根據捷克式改進的布倫機槍就採用了三十發彎彈夾供彈,火力的持續性強了很多。當然,代價是整槍重量大了很多。

採用上方裝彈

主要是影響了射手的視線,我使用過捷克式的改進型布倫機槍。

其瞄準裝置不同於一般的槍械,而是斜出槍體的瞄準方式。

雖然並不影響射擊的精確性,但是終究影響了射手的視線。

對於機槍手來說,射擊視線是非常重要得,因為它直接關係到射擊得範圍。

實戰中,機槍的主要威脅除了迫擊炮和擲彈筒以外,主要就是對手機槍的壓制和隱藏的狙擊手。

良好的視線對於輕機槍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國的使用

自從中國二十年代開始購買和仿製捷克式以後,捷克式很快成為從中央軍到各派軍閥的制式裝備,中國步兵班中的捷克式都是絕對的火力支柱。

國軍的甲種師,一個師一般裝備捷克式274挺,平均每團60多挺。

而精銳部隊,比如中央軍部隊德械88師,張自忠將軍的老虎師三十八師,他們的 編制是一連三排九班, 一個班一挺輕機槍。一個整編師裝備近700挺捷克式,不過這樣的部隊在國軍中屈指可數。

一般來說,地方雜牌軍一個排甚至一個連才有一挺捷克式。

而八路軍一般配置還要更差一些。

如此大量得裝備並不是偶然的。

大家都知道,中國除了自身軍工實力極差以外(只能勉強造一些老式步槍和手榴彈),由於軍閥混戰,還受到西方世界長期的軍事制裁和禁運(1919年美國為推動和平解決中國內戰,故倡議對中國武器與軍火禁運,自1919 年開始直至1929年長達十年之久)。

二戰期間的普遍觀點是,只有多人操縱的武器才是基層步兵火力的支柱,所謂多人操縱的武器就是重機槍或者通用機槍。

這些機槍使用數百發的彈鏈或者近百發的彈箱供彈,加上多使用水冷或者氣冷,一般可以持續射擊數個小時。在一戰中,重機槍有過一天擊斃數萬人的記錄(索姆河)。在非洲,殖民地幾十個警察,使用二挺重機槍擊斃了三千祖魯土著武士。火力支柱可見一斑。

而對於中國來說,重機槍是極少的。

當時國軍主力師每師平均兵員九千六百人,步槍二千多支,子彈每人二十發,輕重機槍只有六十挺,其中重機槍一般只有不到五挺(一個重機槍連)。

如果是雜牌師或者新編師,甚至連一挺重機槍也沒有。

由於武器禁運,步槍手槍這些可以通過奸商走私,重機槍火炮之類國外小的兵工廠無法生產,而大的兵工廠考慮到國際公約,是不會參與走私的。

如果自己製造,當時的中國可以勉強產生一些步槍和手槍,而對於重機槍等武器的生產,中國的軍工企業是無能為力的。現代作戰不同於一戰以前,單靠步槍和少量自動手槍形成的火力是根本無法滿足實戰的需要的。

至於重機槍的機構複雜,與其說是槍,不如說是一臺精密的機器,中國落後的工業是無力大量仿造的。

捷克式輕機槍一誕生,立即就被目光敏銳的中國人發現。捷克式的可靠性極強,在各種複雜的環境下也可以從容使用。加上只要及時更換槍管,可以保持射擊的連續性,幾乎可以作為重機槍使用。

而它的價格較低(比重機槍低多了),仿製比較容易,彈藥又可以通用,可以大量生產,有效的彌補了中國軍隊對火力的極端需求。

在實戰中,防守時,捷克式是中國步兵班排的絕對火力支柱。中國軍隊有句老話,叫做老兵怕機槍。這句話其實就是針對捷克式而言,一般的重機槍的掃射, 老兵並不在乎,因為是重機槍概略射擊,老兵憑藉經驗有躲閃的餘地。但是對於捷克式精準的二三長短點射,只要被瞄準射擊,無論有多高的軍事素質也無法躲閃。

進攻時,捷克式可以隨著步兵迅速前進,不斷提供及時火力支援。實戰中,機槍還可以由射手平端著一邊衝鋒一邊射擊。

它是進攻和防守難得的利器。

加上捷克式可以使用普通步槍子彈,彈藥方面也不成問題。

對於中國軍隊來說,簡直是完美的武器。

各派軍閥和中央軍八路軍都把其視為珍寶,一把捷克式經常使用很多年,即使槍身和二腳架損壞,也捨不得丟棄。

在抗日戰場,由於國軍在重武器方面和日軍有著天壤之別,幾乎可以說是裝備炮兵的西部牛仔和手持弓箭印第安人的戰爭。

國軍雖然也裝備少量重機槍,但是日軍配有很多步兵炮和擲彈筒等輕型火炮,一般國軍的少量重機槍在戰鬥中很快就會被日軍摧毀。

而國軍輕便可以迅速轉移陣地的捷克式就成為中國士兵手中的法寶。

在實戰中,捷克式在和日軍歪把子機槍對射中佔盡上風。即使是裝備差勁的八路軍或者國軍敵後游擊隊的捷克式,也讓日軍十分提防。如果不能確定將國軍的輕機槍摧毀,日軍一般是不會衝鋒的,因為如果此時衝鋒,會承受重大的傷亡。

可笑的是,日軍士兵在實戰中,很快認識到捷克式的優勢。日軍基層部隊很多士兵都使用繳獲的捷克式。

東史郎在日記中,有一次在夜裡執勤,由於兵力不足,他們就使用了二挺繳獲的捷克式機槍,但是由於國軍繳獲的戰術。東史郎班裡的士兵不但沒有制止國軍的夜襲,還誤傷了自己的一名士兵(此人還是日軍著名大學的學生)。


薩沙


抗戰連續劇《亮劍》中,面對孤軍深入我抗日根據地的日軍山崎大隊,李雲龍獨立團採用掘土推進方式,投擲出3600顆手榴彈,全團官兵趁機集體衝鋒,就連馬伕和廚子都壓上去了。

數十名機槍手,懷抱輕機槍率先衝在前面打頭陣,憑藉機槍噴出的密集火力,突破了日軍苦心經營的防禦陣地,最終用白刃格鬥解決了負隅頑抗的日軍,劇中八路軍在戰鬥中無處不在的輕機槍,就是那挺大名鼎鼎的捷克式輕機槍。

在捷克第二大城市布爾諾,早已找不到當年生產捷克輕機槍的國營兵工廠,但那裡的BUDVOR啤酒,不僅特別口感特別好,而且價格是所有飲料裡最便宜的,比礦泉水和可樂都要低,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給我這個資深軍迷留下了印象深刻。

捷克輕機槍,給軍迷的第一印象就是全槍很長,彈匣裝在機匣上方,是當年中國軍隊的主力自動武器,除了重機槍以外,中國軍隊極少裝備衝鋒槍,能自動射擊的德國造20響駁殼槍頂多算是一把衝鋒手槍。

就是這挺全稱捷克ZB-26的輕機槍,自上世紀20年代起,就被引進到了中國,且在中國多家兵工廠仿製,國造捷克輕機槍產量要遠超進口的捷克輕機槍,並當仁不讓地成了缺乏重機槍的中國軍隊最主要的步兵火力輸出單元,班排連甚至營團級最主要的自動槍械。

因此,在反映中國國內近代軍事鬥爭題材的小說、散文、話劇、戲曲、電影、電視劇等文藝作品中,不僅國軍而且我黨領導的工農紅軍、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抗日遊擊隊等武裝力量中,捷克ZB-26輕機槍是上述軍隊中最主要的武器裝備。


在中華民族艱難困苦的抗日戰場上,採用20發彈匣供彈,似有火力不足之嫌的捷克ZB-26的輕機槍,卻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中國軍隊最主要的步兵支援武器,對侵華日軍預以了沉重打擊。

此槍1000米的有效射程,能有效地壓制日本軍隊的歪把子輕機槍,給缺乏衝鋒槍和半自動步槍火力的中國軍隊,提供了寶貴的火力支撐。

據不完全統計,死於捷克ZB-26輕機槍槍口下的日軍不下10萬人之眾,據戰後日軍的回憶錄中,都有描述能夠二、三發精準點射的捷克ZB-26輕機槍對日軍造成的巨大殺傷,並給官兵造成的心理壓力。


綜上,捷克ZB-26輕機槍,可以說和整個中國國內近代軍事鬥爭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對戰勝日本法西斯,最終建立新中國,都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因此捷克ZB-26輕機槍至少在中國軍隊裝備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是出鏡率最高的一挺外來引進,卻在中國大放異彩的輕機槍。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捷克式輕機槍在抗戰電影中似乎出場鏡頭極高,一旦涉及中國軍隊就必然會出現捷克式輕機槍的鏡頭,那麼這款槍在歷史上的出鏡率真的這麼高麼?實戰效果如何?

捷克式輕機槍是捷克造的ZB26輕機槍,彈匣是20發彈容的直彈匣,這是款在歷史上聲譽不錯的槍,是一戰戰後法國幫助捷克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軍工體系後捷克自己搞出來的一種輕機槍。

這種槍結構簡單,在戰場上經過持續射擊後更換槍管也只需要不到十秒鐘就可以解決。在抗戰中的出鏡率確實很高,當年中國在外面採購外加自己仿製了一共最少十萬挺捷克式輕機槍。除去其性能上和設計上的強勁之外,最主要的是該槍的配用彈型也是7.92*57,正好是我國當時大量使用且能自己製造的毛瑟步槍彈。也正是如此,英國軍隊也自己製造了ZB26的改型之一,就是後來的布倫式輕機槍。

捷克式在抗戰時期可以說是我國排級部隊的火力支柱,而且也是當時我們手上少有的超過了日軍的武器。畢竟相比於日本的歪把子輕機槍,ZB26實在是太可愛了。在射速上他比歪把子強,在可靠性上歪把子在戰鬥中還得給彈板刷油以保證正常供彈,而且ZB26甚至可以在進攻當中一手拎著把手另一隻手握著槍握把進行概略射擊和火力壓制,我承認這個射擊方法精準度沒有保障,但相比於只能雙手抱著跑的歪把子這絕對是一個極大的優勢。所以當時的部隊只要是有捷克式用一般都不會撿日軍的歪把子用。


浩漢防務論壇


捷克式輕機槍全稱ZB-26式7.92毫米捷克式輕機槍。是捷克斯洛伐克於1926年研製的新型輕機槍。該槍全長1161毫米,全槍重9.6千克,槍管長672毫米。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標尺射程1500米,有限射程1000米。射速每分鐘500發,氣管冷卻方式為氣冷式,供彈方式為20發彈匣供彈。使用直插傾斜式彈匣。使用7.92毫米毛瑟步槍彈。威力巨大。捷克式輕機槍除了裝備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軍隊以外,還大量出口中國,土耳其等十幾個國家。頗受歡迎。中國首次購買捷克式輕機槍的記錄是1927年,當時的大沽兵工廠首先研製出捷克式輕機槍,而且當時的各派軍閥都購買了捷克式輕機槍。而捷克式輕機槍真正大規模地全方位的進入中國是在1935年,主要裝備當時的國民黨新式軍隊—德械師,目的是要加強中國軍隊的輕火力。一個標準的德械師裝備的捷克式輕機槍數量是700挺,這已經在當時是很不錯的裝備了。而中華民國政府從捷克斯洛伐克購買的捷克式輕機槍數量是3萬挺,國內仿造是10萬挺。成為當時中國軍隊裝備數量最多的輕機槍。捷克式輕機槍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當時死於捷克式輕機槍的日軍士兵不計其數。而被捷克式輕機槍打傷的日軍更是數不清。而且日軍每次看到捷克式輕機槍就頭疼,他們認為捷克式輕機槍是他們的死神。而捷克式輕機槍發出的聲音更是令他們感到恐懼,害怕。而當時日軍使用的歪把子輕機槍根本不是捷克式輕機槍的對手,捷克式輕機槍製造精良,歪把子輕機槍製造粗糙,故障較多,根本沒法用。兩者簡直是天壤之別。所以導致日軍每次都要想盡辦法去搞一挺中國軍隊使用的捷克式輕機槍。在解放戰爭中捷克式輕機槍仍然是國共兩黨軍隊普遍使用的輕機槍,抗美援朝戰爭中捷克式輕機槍是志願軍各部隊裝備數量最多的輕機槍,為志願軍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捷克式輕機槍在近代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手機用戶62731673090


捷克式輕機槍以及其深度改進型布侖機槍在二戰中使用的非常多。捷克式輕機槍由捷克國家兵工廠榮譽出品,工廠的編號ZB-26,後來捷克兵工廠根據ZB-26,又改進出ZB-27,ZB-30等型號,27,30和26之間外形差別不大,只是內部的結構有所改進。

ZB-26在二十世紀20,30年代中,是世界上最優秀的2種輕機槍之一,另一種是蘇聯的DP-28。捷克式以精度射擊聞名,而且結構簡單,堅固,使用7.92毛瑟步槍彈,毛瑟步槍彈可以說是歐洲標準步槍彈,使用的國家很多。由於性能優秀,除了捷克以外,還有很多國家購買了生產許可證進行生產,包括中國,南斯拉夫等國,英國通過機槍選型,在ZB-30的基礎上還用英國的7.7步槍彈,這就是布侖輕機槍,而在抗戰中,加拿大還曾經為中國生產過一批使用7.9子彈的布侖機槍,這批被叫做7.9勃然的機槍還有一個外號叫做加拿大機槍。

英國的布侖機槍在1957年之後換用7.62北約彈,一直使用到80年代,在馬島戰爭中還有使用,而在印度的準軍事部隊中,現在還有使用。

捷克式在中國可以說是出鏡率最高的老式機槍,尤其是各種反映革命戰爭的影視劇中,只要有戰爭場面,肯定有捷克式,不止是中國,在南斯拉夫的老電影中也大量的出現捷克式,就是南斯拉夫生產的ZB-30j,不止是南斯拉夫游擊隊,在南斯拉夫作戰的德軍也大量使用ZB-30,可以說無論是中外捷克式的出鏡率極高,尤其是中國。

在中國軍隊中,捷克式輕機槍作為步兵連的火力支柱使用,有句順口溜新兵怕炮,老兵怕機槍,這裡的機槍就是捷克式,在抗戰中,由於日軍佔有絕對的火力優勢,本來作為步兵支援火力的重機槍由於移動不便,大部分情況沒打一會就被日軍的炮火摧毀,而移動方便的輕機槍就成為了中國步兵可以依賴的支援火力。

陳誠曾經就如何使用輕機槍做過一個講話,可以說是很明白的說出了捷克式輕機槍的使用方法,陳誠說,日軍是欺軟怕硬的,每次進攻都會找新兵欺負,他怎麼知道哪裡是新兵呢?日軍用三發點射打過來問,啪啪啪,這就是在問怕不怕。現在咱們的新兵回擊都是長點射,啪啪啪啪啪,日軍一聽就知道,這是怕怕怕,這肯定就是新兵,就欺負他們了。要是不想被欺負,就也要用短點射回答,啪啪,這就是說不怕,日軍就明白了,這是老兵,得繞著走。

不過由於誕生在20年代,捷克式肯定也有一些時代的侷限性,一個是彈匣容量小隻有20發,在進行火力壓制的時候,火力容易間斷,這一點不如DP,那東西怎麼也是47發,能打一會。還有就是佈滿冷卻槽的槍管加工起來費時費力,而且增加的這點散熱面積對於槍管的散熱幫助有限,不過那個時代的輕機槍都是那個樣子,日軍的歪把子和96、99輕機槍上邊的散熱環更誇張。

捷克式輕機槍在中國大受歡迎,同時也受到侵華日軍的歡迎,日軍繳獲後,借鑑捷克式研製了96,99式輕機槍,但是這兩種輕機槍性能還是不如捷克式。




這些都是日軍使用捷克式的照片,從網上找的。

和日軍的歪把子相比,雖然捷克式的彈匣容量少,但是換彈匣方便,現在被傳的神乎其神的單手換彈匣,捷克式也可以。在老電影紅色娘子軍裡邊,洪常青被俘以前的阻擊戰就來過這麼一手。

中國在抗戰中一共生產了不到4萬挺捷克式,一共有大大小小30個兵工廠,修械所生產過,包括八路軍新四軍那些用銼刀一點一點銼出來的捷克式。這些捷克式在成就了中國抗戰的偉大勝利的同時,也為自己在中國書寫下一代傳奇。


有痰


捷克式機槍是機槍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成員,而其影響力極為深遠,在歷史上的出鏡率也很高。

我們常說的捷克式機槍主要是指ZB26式輕機槍,外觀上的最大特點就是採用了上供彈設計,整體外觀簡潔硬朗,十分優美,ZB26式輕機槍在一戰後被研製出來,開始向海外出口,其中就有中國。

中國當時引進了不少的ZB26輕機槍,其使用的彈藥也和當時中國最常見的漢陽造步槍一致,都是7.92毫米槍彈。當時的很多中國軍隊都裝備有這款武器,但是由於軍費等問題,裝備數量不是很多,但是即使這樣已然是很多部隊的火力核心。

而抗戰中的日軍,也繳獲了很多中國軍隊的ZB26機槍,並將這款機槍裝備給自己的部隊使用。後來日本也根據捷克式機槍,研發了自己的99/96式輕機槍,採用日軍的制式槍彈,並且還能加掛刺刀進行拼刺。

除了亞洲戰場,歐洲戰場上這款機槍也很常見。德國在吞併捷克之後,ZB26輕機槍並沒有停產,而是繼續生產來補充德軍不足的武器裝備,很多二線部隊、警衛部門等非一線作戰部隊,就裝備了不少ZB26機槍,不過名字有所變化,變成了MG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