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掌權時明朝朝政腐敗不堪,為何努爾哈赤的軍隊就是打不進來?

老和尚888


自從1616年,也就是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以後,明朝在東北的控制就收到了嚴重的威脅。為了重新拿回東北的控制權,消滅後金主力,1619年(萬曆四十七年),萬曆皇帝集結了十幾萬大軍和努爾哈赤在遼寧撫順的薩爾滸決戰,明軍被殲滅5萬多人,鎩羽而歸。從此在遼東只能採取守勢,此時遼東還有瀋陽、遼陽等城市在明朝手裡,但是已經岌岌可危。

萬曆皇帝去世後,15歲的朱由校繼位,就是天啟皇帝。上臺的第二年,遼陽、瀋陽相繼被努爾哈赤攻破,失去了這兩個大城市(當時是遼東的主要城市),對明朝而言,山海關之外就沒有什麼價值了,反而會成為拖累。朝廷圍繞這個問題形成兩派意見:

一是兵部尚書高第、遼東經略王世貞等人的意見,主張明朝軍民全線撤回山海關,主動放棄山海關之外的地盤,收縮防線,將僅有的兵力和財力用來守住長城一線。

二是孫承宗、袁崇煥等人的意見,主張堅守寧遠-錦州一線,構築軍事堡壘,據城而守。

哪一派意見佔上風?當然不可能是放棄土地的那一派,而是主張堅守的這一派佔據了上風。天啟皇帝和魏忠賢(朕與廠臣)同意守。怎麼守?構築兩個防線:

一是寧錦防線。即山海關--寧遠--錦州防線,守住這個東北進北京的沿海大通道(平原),加固城池,增派兵力。這個防線每年花費240萬兩銀子,相當於明末中央財政一年百分之六十的收入,相當於隆慶年間整個長城防線的開支。

二是皮島防線。在鴨綠江口,後金的大後方,挨著朝鮮的一個小島(皮島)屯兵十萬,由毛文龍駐守,以便牽制後金。要多少錢?每年60萬兩銀子左右。

這樣大的開支,無疑是吸血機,會讓明朝這個瘦弱的病人加速死亡。

這兩個措施有效果嗎?有。後金果然不敢大舉入侵北京,天啟皇帝去世後第二年,1628年,東北遭遇極端天氣,沒有飯吃,皇太極乞求崇禎皇帝給點糧食救命,崇禎皇帝不答應。餓成這樣了,皇太極也不敢率部入侵。

次年,袁崇煥這個愣頭青擅自殺了毛文龍,皮島軍心瓦解,這下皇太極就沒有後顧之憂了,皇太極率部繞開袁崇煥的寧錦防線,從蒙古殺到北京城下,在周邊大肆搶掠,來去自如。直到明朝滅亡,來了六次,搶走了幾千萬兩銀子,完成財政原始積累。

客觀地說,天啟皇帝這兩個防線短時間是很有作用的,但是不管是寧錦還是皮島,遠離明朝內地,後勤保障十分困難,花費太高,不可持久。即便袁崇煥不殺毛文龍,這樣的防線最終也會因為後勤跟不上、財力無法維持導致全面崩潰。

理想的做法就是高第和王世貞他們的做法,以退為進,先放棄山海關外的地盤,壯士斷腕,節省財力,以待時機收復。


坐看東南了


努爾哈赤打不進大明,並不是魏忠賢做對了什麼,而是崇禎做錯了好多事。

就好像在學校裡,前任校長吃喝嫖賭抽五毒俱全,結果新校長上任以後學校拆遷了,沒了。我們不能說,前校長對學校做的貢獻是對的。

所以有必要先討論一下崇禎。

我們知道,崇禎是一個只做正確的事的人。不管什麼事,見榮譽就上,見黑鍋就讓大臣背。比如之前提過的陳新甲、孫傳庭,他們都是一代名臣/名將。但是就因為被黑鍋,該有的錢的待遇跟不上,名譽甚至也跟不上。

所以崇禎真的做到了“愛他的時候叫人家小甜心,不愛的時候叫人牛夫人”。

袁崇煥被信任的時候,殺掉重臣名將毛文龍,沒事;不被信任的時候,凌遲。

所以在崇禎治下,官員為自己打算的前提,就是不給崇禎幹活,大不了改朝換代就是了,即便為了理想,也不是為了崇禎的理想。然後大家消極怠工,愣把明朝拖死的。

但是,魏忠賢不一樣。

魏忠賢本質上就是天啟的狗奴才。

天啟沒了,魏忠賢也就沒了。同時,魏忠賢的主要對手,是以周宗鍵、左光斗為首的東林黨人。

這幫人都是文人,魏忠賢不管多麼飛揚跋扈,針對的也都是他們。

至於武將?愛怎麼著就怎麼著唄。反正和九千歲的關係也不大。

於是:毛文龍等武將愣是稀裡糊塗的躲過了朝堂上的黨爭。大家都是忠君愛國的武將,工作就是和努爾哈赤打架,那按自己想法打唄。順利開闢了敵後戰場,打的有聲有色。

但是,毛文龍也的確是天才,董其昌這麼評論毛文龍的:

“毛文龍以二百人奪鎮江,擒逆賊,獻之闕下,不費國家一把鐵、一束草、一斗糧。立此奇功,真奇俠絕倫,可以寄邊事者!如此膽略,夫豈易得?使今有三文龍,奴可擄,遼可復,永芳、養性可坐縛而釁之鼓下矣。”

結合前面的內容翻譯一下就是:

魏忠賢和東林黨鬧他倆的黨爭,毛文龍打他的後金。反正不花國家的錢,一切自給自足,豐衣足食。

真的是既要馬兒跑,馬兒主動不吃草……

不得不感慨一下:真不是魏忠賢能力多高,實在是天啟皇帝命好啊!


酒騎風


近來駁斥岳飛、袁崇煥,褒揚秦檜、魏忠賢的大有人在。或是因別出心裁博人眼球,或是對歷史記載有所混淆。善惡是非要搞清楚,何為“善”?為國為民即為善,雖有瑕而不掩瑜,何為“惡”?只顧一己私慾,將國家民眾置之腦後,做盡壞事,雖偶行好事,不能消抵其惡之本質。



人是複雜的結合體,魏忠賢(1568~1627)獨掌朝政幾十年,不能說一件好事沒做過,但不能無限誇大。他所做下的惡事、酷刑,比行的這點“善”,如螢燭之光與日月爭輝。我們先來看看在他掌權時,努爾哈赤(1559~1626)的情況:



努爾哈赤年少時,鎮守遼東的是李成梁,當時的邊境形勢是大明欺負女真,其時女真各部尚未統一,力量分散弱小。李成梁善用“以夷制夷”的策略,挑動女真各部互相爭奪攻擊。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當時都是依附明朝的,在給明軍帶路攻打女真其他部落時,在混亂中被明軍誤殺,這也給努爾哈赤留下了仇恨明朝的種子。



可見,當時的女真還很弱小,根本對大明形不成威脅。努爾哈赤於1518年征服建州五部,逐步統一女真部落,1616年建立後金政權,1618年告天誓師,率兩萬兵攻下撫順,直到此時才引起明朝廷重視,又在1619年薩爾滸戰役中大敗明軍,成為明朝在遼東控制權的轉折點。可見女真力量是在努爾哈赤帶領下,經過二十多年,才由小而大,逐步對明朝形成威脅。



魏忠賢是1620年,明熹宗朱由校登位後,因為與熹宗乳母“對食”的關係,愛屋及烏受到重用。直到1627年,崇禎登位誅殺魏忠賢為止,也不過七八年時間,那麼我們看看這期間的後金。

1621年,後金遷都遼陽,1622年大敗熊廷弼、王化貞,1625年遷都瀋陽,1626年,努爾哈赤被袁崇煥敗於寧遠,同年去世。由此看出,在這幾年中,後金是步步進逼,始終處於攻勢,明朝是處於守勢劣勢的。



在1626~1627年,袁崇煥與魏忠賢倒是有過兩次交集。“寧遠大捷”後,魏忠賢派親信劉應坤、紀用前來軍中鎮守,袁崇煥上書請求將其調離,被拒。再一次是“寧錦大捷”後,論功行賞,袁的部將滿桂等都獲重賞,唯獨袁崇煥因魏黨彈劾不救援錦州,只給升了一級官階。由此看,魏忠賢於袁崇煥抗金力量,是對立的,不僅沒有幫助,還都是掣肘之事,也看不出魏於明朝守邊有何正能量。



至於後來的清軍入關,實因崇禎繼位後,李闖、天災、黨爭、腐吏,大廈將傾,滿清抓住時機於1644年入關,魏忠賢此時已死17年。


百味乾坤


歷史的問題都不是一面的,而是幾種力量匯合的結果。

1、明朝內部執政力量不同。天啟皇帝喜好木工,不理朝政。魏忠賢的閹黨控制朝政,所有成員都以魏忠賢唯命是從。而魏忠賢此人是個實用主義者,也不知道為什麼魏忠賢此人一直很重視東北的後金問題。所以,明朝朝堂上鬥爭如何白熱化,在對付後金這件事上魏忠賢從未懈怠,無論你是哪派的文官,只要能對付後金那我就用你。等到魏忠賢倒臺,東林黨上臺。天朝上國思想覺得後金不過是小癢,內部鬥爭才是重點,國家工作重心遷移。所以,當時的明朝黨爭不斷,任人用人關注的是你的出身,而不是你的能力。


2、後金內部的轉變。我一直強調,努爾哈赤這個人其實就是一個流寇。他當政時期,後金基本一直在打仗。而且,採取的是民族隔離政策,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缺乏大局意識,沒有明確的政治目標。在我看來此時的後金政權其實就是一夥賊寇,所依仗全是軍事力量的強盛。只要一次大的軍事失敗可能就會讓這個脆弱的政權覆滅。但是,這樣的情況在皇太極當政時期發生了轉變。他改後金為大清,確立了與大明對抗的決心跟政治目標。建立蒙八旗、漢八旗,緩和民族矛盾。配合明朝內部農民起義軍,每當陝西農民起義軍遭受挫折,清軍總是進攻明朝京城附近,逼迫各軍回援,延續起義軍生存。


3、外部環境的改變。這點原因主要分為兩點,魏忠賢執政時期陝西各地農民雖然生活困難,但是還不至於鋌而走險殺官造反。東林黨執政時期,小冰河期效應加強,整個北方糧食顆粒不收。而明朝為了對抗後金賑災不力,造成整個北方的農民起義,耗費大量有生力量。另一方面,自從隆慶皇帝與蒙古和解,雙方一直保持良好關係。當時韃靼的首領林丹汗傾向於明朝,成為當時對抗後金的一支重要力量。等到林丹汗去世,他的兒子上臺。此人傾向於後金,並且與皇太極交好。自從那之後蒙古的軍隊成為了皇太極的幫手。這也就是為什麼努爾哈赤時代後金只能在東北行動,而皇太極時期卻可以繞過山海關,從宣大或者雁門入寇明朝。就如同擴散的癌細胞,已經無法堵住。

這是這些原因造成了魏忠賢時期壓著後金打,魏忠賢死後形勢逆轉的表像。唉,王朝的興替總有太多的無奈和巧合。


歷史的拐點


金國滅遼從1114年到1125年,用了十一年時間就完成了。蒙古滅金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到1234年金國滅亡,用了28年的時間。蒙古滅宋呢?如果從金國滅亡就算起的到1279年崖山海戰一共用了45年的時間,如果從忽必烈1268年發起的滅宋之戰到1279年也有11年時間。清朝入關,如果從努爾汗吃建立後斤1616年,到1644年明朝滅亡,之後清軍入關用了28年的時間。

上面說這些數據的意思就是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滿清在萬曆,天啟年間才開始崛起,到崇禎壯大,最後入關這個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而大明呢立國兩百多年了,滿清是一個上升的民族,而大明一直是一個下降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後金在努爾哈赤建立之後,實力一步一步在壯大的,在萬曆,天啟的時候,就依然成為了大明非常重要的一個外患了。

並不要說什麼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的謬論,如果沒有魏忠賢大明不會亡那麼快,我們要知道大明是被農民軍打亡的,並不是滿清,如果不是魏忠賢專權,把大明國內搞得烏煙瘴氣,老百姓民不聊生,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反呢?

而且在萬曆年間的時候後金就打進來過,最遠的地方達到了徐州附近,怎麼沒有入關呢?1619年薩爾滸之戰,這個就是在萬曆的時候,也是直接導致後金壯大做起來的原因,此戰明軍數十萬被後金打敗。1621年,後金又南下佔領了瀋陽,遼陽,直接把都城遷到了遼陽,之後又遷到了瀋陽,並且改名為盛京。之後寧遠戰役努爾哈赤就是在這場戰役之後死掉,皇太極繼位,皇太極用了不到十年時間,就統治了整個東北,當時山海關外除了錦州,寧遠,松山三個根據地之外其餘的全部在滿清的手裡了,而且當時蒙古,朝鮮很多地方都被滿清佔領了。

我們可以看到真正遼東局勢變得一發不可收拾的就是在天啟年間,也就是魏忠賢專權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後金佔領了瀋陽,遼陽等地,直接把矛頭指向了山海關。整個東北大部分落入後金手中,到了崇禎的時候,這個時候雖然還有機會翻盤,但是可能性已經很小了,或者說想把滿清的勢力壓下去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滿清的策略也是非常正確的,一開始對於大明採取的措施只是騷擾,雖然多次進入關內,但是每次打了就跑了,因為這個時候他知道憑藉自己的實力是不可能滅掉大明的,但是對於蒙古,朝鮮這些地區基本上就是征服,佔領,滿清正是有了蒙古人的幫助才能一步一步壯大起來的。而且在崇禎十年的時候又降服了朝鮮。之後才把整個重心轉到了大明的身上。崇禎十三年松錦之戰爆發洪承疇,祖大壽都相繼被俘,這次戰役標誌著大明在關外的防禦體系徹底崩潰。之後崇禎十七年李自成闖入北京城,之後吳三桂投降滿清,帶領清軍入關。


中國歷史研究所


做為歷史級別的權監,魏忠賢一下子從奸賊小人上升到國家棟梁抵禦外侮中流砥柱的地位,如果賢賢泉下有知,恐怕都能隔著棺材板笑醒吧,但不得不說惡就是惡,奸就是奸,尤其是在這種民族大義面前,容不得半點投機耍滑!(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要說魏忠賢當權,努爾哈赤不敢入關,在歷史面前把一個人這沒當回事,實在沒有道理,更何況沒有任何歷史事實證明魏忠賢曾經在抗金的鬥爭在盡過心出過力,就魏忠賢生活的年代――1568年到1627年,的確與努爾哈赤生活的年代1559年到1626年有交集。

一個是明朝權奸,一個是後金領袖,做為兩個對立陣營的代表人物,把兩個人放在一塊說的確有一定的道理,魏忠賢上位是因為紫禁城當年流行對食,就是太監和宮女搭夥過日子,互相取安慰,與魏忠賢搭夥過日子的宮女是明熹宗朱由校的乳孃,同時也是地下情人,朱由校愛屋及烏,把魏忠賢當自己人用。


1620年前後魏忠賢上位,到1627年崇禎帝繼位弄死他,前後七年,努爾哈赤1598年統一建州五部,1616年建立後金,1619年贏得關鍵的薩爾滸之戰,到了1621年定都遼陽,後遷都瀋陽,直到1626年敗於袁崇煥之手,同年病死。

也就說在魏忠賢大紅大紫的幾年時間裡,努爾哈赤領導的女真部落正處在實力急速膨脹期,一點沒給魏忠賢面子,在關外該打打,該擴地盤擴地盤,在這一過程中魏忠賢為了排除打擊異己,甚至安排不懂軍事的太監到前線監軍。

最後把軍隊也是搞得烏煙瘴氣,這恐怕是魏忠賢對於抗金的唯一“貢獻”了,指望這麼一個負能量的人,把努爾哈赤的軍隊堵在關外,這不睜眼說瞎話,努爾哈赤不入關只不過是條件不成熟,等到天災饑荒人禍李自成農民起義爆發時,清軍不就順利入關了嘛!


歷史三日談


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有三個:

一、經過數次戰役,明朝已經把基本把整個遼東地區拱手相讓給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當時並沒有實施佔領,只是搶完就走,雖然明朝損失了關外幾十萬軍民,但不得不說這是努爾哈赤戰略失誤。

二、薊遼督師出場,收復遼東大片失地,構建山海關-寧遠-錦州防線,堅不可摧,直至明朝滅亡,這條防線都沒有被突破。另外,這裡的督師當然是明朝偉大的戰略家、愛國主義者孫承宗,而不是袁崇煥。

三、當時雖然明朝在遼東地區慘敗,國內也是天災不斷,但是動搖國本的農民起義問題還沒有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明金實力對比仍懸殊。


掩埋的真相


題主什麼意思,是想用這個命題來給魏忠賢翻案麼!

魏忠賢時期,明朝朝政並沒有那麼糟糕,最重要的是這個時候農民起義還沒有大規模開始,這時候的明朝政府還能夠順利對抗來自北方的威脅。最關鍵的是,孫承宗當時是負責遼東戰場的將領,他的能力很強。

魏忠賢此人,實乃人渣至極,可是現在偏偏有人說魏忠賢控制了東林黨,從而還能讓明朝政局順利維繫。黑白顛倒從未有如此。東林黨固然有很多缺陷,但是東林黨中多數人是愛國愛人民的,這是他們本質屬性,這和魏忠賢完全不是一個層面。


張傑談史


魏忠賢是有一定功勞的,勝者王,敗者寇,魏忠賢死後,所有的書和傳記都是東林黨人所寫的,終觀各朝各代都是國家沒有錢了所造成的,魏忠賢執政期間江南的做生意是要上稅的,魏忠賢死後,東林黨人的經商人群全部不上稅,國家這臺機器這麼龐大,日常的行政開支的無法保證,還有人去幹活呀,所有稅賦加在農民身上,又天災,又人禍,不減免,李自成是為了吃飯生存而挺而走險,居然這麼多麼人擁護,跟隨還不是為了吃飯,甚至地方政府官員都歡迎李自成開倉放糧,隊伍越來越大為了吃飯,崇禎皇帝調盧象升等去平判,卻被自己明朝部下出賣,什麼原因,部下的沒飯吃,叫部下去死,人比你傻一半呀,都歡迎李自成開倉放糧,崇禎在位,各個大官還不是留點錢保住自己一家上下有飯吃,誰會去賣命呀,現在淘寶上的產品賣出的要上稅了,還不是要加強國家的財政收入,崇禎又聽不見意見,哥哥臨死前叫他不要殺魏忠賢,結果被東南商賈利用,可惜沒在外面看看,只在皇宮裡面長大,袁崇煥也被冤死,祖大壽被逼降皇太極,還有誰為你保家衛國,所以李自成來北京不用打仗,所有百姓,當兵的歡迎,有誰會崇禎賣命,當然明朝要亡,李自成本身為了生存而戰,其實最開始的沒想當皇帝


田二40


二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明朝雖然衰落了,而且被閹黨和東林黨折騰的夠嗆,但是作為一個立國二百多年的王朝,還有著相當的實力,不是說滅就可以滅的。

問題本身問的就有問題,既然魏忠賢把明朝弄得腐朽不堪,那麼只會導致清軍相對實力增強,會更早入關,又怎麼會和清軍打不進來有關係?!簡直了,按著這個邏輯,應該是魏忠賢不倒臺,清軍應該更早進入中原,李自成也早就佔領北京了。這就是事物發展的正常邏輯!

崇禎皇帝水平不咋地,但至少還有一件事做對了,剷除閹黨,怎麼也延長明朝國祚十年吧,不然任由閹黨折騰下去,還用得著努爾哈赤他們打嗎,自己都完蛋了。

為魏忠賢這樣的惡棍翻案,還是要看看天上的湛湛青天不可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