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在歪脖子樹下吊死的時候,身邊的太監說道:“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魏忠賢當時若還活著,大明朝還能延續嗎?

豬十二戒


魏忠賢確實是大貪官。是個弄權的壞人。但同時也是個拿錢辦事的人! 已經腐朽到骨子裡的大明,你改變不了它,那就只能適應它。而魏忠賢就是適應了它的人。如何讓下面的貪官辦事。這是一種學問。


活著丨不易


朱由檢他哥朱由校臨死的時候,就叮囑他,魏忠賢可以大用。但是他不聽,把他殺了,然後重用東林黨。東林黨失去了對手,無法無天。朱由檢累死都沒用,被氣個半死。


古代皇帝信任太監不是沒有理由的。太監去了勢,沒有子嗣,一輩子待在皇宮,只能依靠皇帝。而且明朝的太監雖然權勢熏天,和漢朝、唐朝的宦官還是不一樣。明朝的中央集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制度十分成熟。司禮監掌印太監只是秘書的性質,他始終控制不了皇帝,說拿下也能拿下,像明武宗殺劉瑾也就一句話的事。而漢唐的宦官權力極大,甚至能夠廢立皇帝,這在明朝想都不要想的。明朝,司禮監與內閣是相互制約的,明朝很多皇帝不幹事,國家也不會亂。

到朱由檢的時候,國家內憂外患,在內自然災害頻發,農民起義不斷,在外,遼東努爾哈赤崛起,虎視眈眈。

前任朱由校整天就喜歡研究木匠手藝,很多事都讓魏忠賢處理。魏忠賢沒什麼文化,但很有手段,把那些官僚治的服服帖帖,到處給他建生祠,爭著認他做乾爹。但正直的讀書人也不少,骨頭硬,魏忠賢殺了關了不少,手段殘酷至極。


但就是這樣,明朝穩得很,遼東從來沒出過問題,打仗也沒怎麼缺過錢。魏忠賢這個人很有理財能力,生財有道。做事還是很有原則的。最重要的是對皇帝絕對忠心。而士族官僚就不一定了,自從萬曆時,張居正倒了,各種改革廢除。這些大官僚家族的土地、產業最多,稅卻收不上來,國家怎麼維持。

說到底,魏忠賢的閹黨與東林黨的矛盾,都是利益的衝突,談道德,談為國為民都是假大空。閹黨群體搜刮的那點東西,相對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而絕大部分東林黨人是偽君子。

魏忠賢一死,朱由檢以為可以大幹一場,重振大明王朝。但是國家已經內憂外患,積重難返。有點改革,受多方掣肘,都是無奈的失敗。他自己又剛愎自用,被袁崇煥的牛皮吹的一愣一愣的,結果袁崇煥膽大包天,殺了毛文龍,皇太極沒有了後顧之憂,繞過山海關,圍了北京城。要命啊,這誰受得了。就把袁崇煥剮了,平民憤。袁崇煥一死,明朝在遼東就只有防守的份了。

少了魏忠賢這個手段狠辣的維持會會長,明朝也就走到頭了。當李自成攻打北京的時候,朱由檢求爺爺告奶奶,沒有一個大臣出來幫他。到他上吊煤山的時候,才醒悟過來說“諸臣誤朕”,用頭髮蓋住自己的臉面,以示無顏見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真是可悲!




而當初捐不出餉銀的忠臣良將們,很快投入了李自成的懷抱。李自成就不是良善之輩,一個一個,讓他們把搜刮的民脂民膏都吐出來,光白銀就不知道幾千萬兩。


可以說,有魏忠賢在,明王朝不至於亡的這麼快。而魏忠賢名聲之所以這麼臭,是因為筆桿子都握在讀書人手裡。


hh1185977001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並沒有一個定論,在瞭解東林黨之前,不少人的想法是,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十惡不赦,將大明江山敗光了,等到魏忠賢終於下了臺,大明已經無力迴天,事實如何?不管是閹黨,還是東林黨,都不是什麼好鳥,雙方共同存在的時候,相互牽制,大明的江山還穩固一些,一旦其中一方失去了對手,大明,岌岌可危。

相較而言,閹黨比東林黨要靠譜一點,閹黨主要都是太監,太監可以掌權,卻不能奪權,太監的權力源自於皇權,而太監卻不能將權力傳承下去,就算是大太監魏忠賢,也不過只能做一下皇權的代理人,魏忠賢沒有子嗣,這就意味著,即使是魏忠賢反了,天下還是老朱家的,而東林黨在這一點上就佔據了天然的優勢,這也是為什麼自古至今太監一直都可以掌權的一大原因。

閹黨如何?

在很多文學作品中,閹黨無惡不作,確實如此,閹黨,特別是魏忠賢,的確是無惡不作的,魏忠賢本來就是個地痞流氓,燒殺劫掠才符合他的身份,但魏忠賢對普通百姓的態度又略有些不同,對待那些世家大族,魏忠賢可以虛加罪名,將他們趕盡殺絕,但對待普通百姓,魏忠賢顯然沒那麼殘忍。

東林黨如何?

在閹黨落敗以後,或者說崇禎皇帝上臺以後,崇禎皇帝曾經勵精圖治,試圖營造出一種政治開明的氛圍,只是很可惜,東林黨也都不是什麼好鳥,對崇禎皇帝而言,最大的難題就是缺錢,為了應對北方女真入侵,為了應對內部農民起義,崇禎皇帝甚至不惜像大臣們借錢,借錢的結果如何?比如說大臣可能有萬貫家財,借給崇禎幾百兩就算上天了。

此外,崇禎皇帝也曾試圖將東林黨的某些人拉下馬,給東林黨人一個下馬威,只是,前腳剛把東林黨人的某個高官撤了下去,後腳自己的某個親人就被迫害致死了,崇禎實在是無能為力。

相較而言,儘管閹黨禍亂朝政的時候,朝廷也是逐年衰敗,但明顯比之東林黨強上很多,地位的不同決定了,閹黨只能做走狗,而東林黨卻可能喧賓奪主。

為何魏忠賢的名聲那麼不好?不是因為閹黨掌權不如東林黨掌權,而是因為,歷史的真相往往掌握在文化人手中,毫無疑問,世代傳承的東林黨人,就成為了歷史真相的敘述者,東林黨高風亮節?都是假的。

若是魏忠賢不死,大明王朝繼續由閹黨掌控,難道大明王朝就能翻身了不成?不可能的,其實不管是東林黨還是閹黨,都不是什麼好鳥,但明顯東林黨比之閹黨更加不堪。<strong>

大明滅亡,魏忠賢的搖錢樹就沒有了,所以魏忠賢會拼命救大明,但憑藉一個貪念勝過信念的魏忠賢,大明也支持不了太久。但大明滅亡,對東林黨而言,也不過是換了一個侍奉的王朝,或許東林黨中也有忠於皇室的,但那些人畢竟勢單力孤,無法決定東林黨人大的政治趨向。

即使魏忠賢不死,大明也不過苟延殘喘一段時間而已,兩個派系,都不是什麼好鳥,大明的滅亡是註定的。


魏青衣


大明王朝延續太難了,或許說根本不可能,這根本不是一個魏忠賢能夠決定的事情,要知道大明王朝後期,是從國力上面表現出根本不可能能夠成功逆轉的局面。,根本不是一個小小魏忠賢能翻盤的。

首先來分析小太監說的這句話

可以理解為崇禎皇帝的結局會好一些,崇禎皇帝如果繼續重用魏忠賢,崇禎皇帝的結局會好很多,可能會逃到其他國家避難,畢竟大明的國力遭到嚴重的破壞,魏忠賢可能會暫緩明朝滅亡的一段時間。


魏忠賢知道什麼人可以用,什麼人不能用,這一點就要比崇禎皇帝強很多,要知道魏忠賢的結局非常慘,是崇禎皇帝一手將其殺死的,魏忠賢生前長期打壓東林黨人,使明朝的國庫有一點餘糧。


崇禎上位後,東林黨人大放異彩,將國庫的錢糧消耗的一乾二淨,也沒能制定出一些國策,反到是崇禎皇帝想要強兵時,要求大臣捐款,東林黨人一毛不拔,直接導致大明兵馬頹廢,被滅國。


小太監能說出這樣的話,說明他對九千歲魏忠賢有一個新的瞭解,他知道國家需要強兵時,證明皇帝是有才能的,這個錢是一定要出的,可惜東林黨人只知自己斂財,並不知為國效力,才會導致大明王朝的慘敗。

其次來說崇禎為何一上臺就要扳倒魏忠賢

崇禎簡直是恨透了魏忠賢,從小就被魏忠賢玩弄於鼓掌之中,不過並不是單單崇禎一人,其他皇子依舊是這樣的,上位之前崇禎想要做一些事情,根本不用詢問自己的父皇,直接詢問魏忠賢便可以。


由此可見魏忠賢權利有多麼的大,這樣的權力驅使下,的確使魏忠賢有一種飄飄然的感覺,難怪崇禎皇帝一上臺便將魏忠賢扳倒,崇禎只是在洩恨。

袁崇煥不死,明朝不滅

袁崇煥是大明的將領,他的統兵才能是一流的,與清軍、闖王李自成的部隊多次交手少有敗績,可他擅自帶兵進北京城的事件,直接導致崇禎皇帝暴怒,將其賜死,他死後大明在無可用之將。


滿清貴族最害怕的就是袁崇煥,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所展現出的軍事天賦,是很多人希望能夠得到的,可惜他想要防禦北京時,並沒有像崇禎皇帝請旨,直接導致被殺的結局,令人惋惜。

綜上所述:袁崇煥是有能力的,比魏忠賢強了不是一點半點,崇禎皇帝並沒有識人只能,空有一腔大志,對於小太監說的這句話,我保持的觀點是不可全信、不可不信,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歷史紅塵


個人感覺如果魏忠賢還在,明朝可能真的還能延續個幾年。

魏忠賢的好壞,姑且不論,但如果他把持朝政,他有一個崇禎沒有的情況,就是他不會朝令夕改,變化無常,也不會死要面子。

崇禎派袁崇煥,到殺袁崇煥,先不說袁崇煥這個人到底好壞,崇禎心思變化太快了。

再有李自成、張獻忠之類的起義軍,都曾經被明軍逼得毫無辦法,被迫投降接著就是投降又叛,甚至不止一次。這要是魏忠賢在,投降估計就是死路一條。

所以崇禎最大的問題就是拿不定主意,心思變化太快,魏忠賢不管是好是壞,他可以一條路走到黑,為了維持自己的權威,他可以不擇手段,真要是他在,恐怕起義軍到真有被壓下去或者至少控制在一定範圍的可能。而只要大明自己根基不動搖,吳三桂也不會去開什麼山海關,那麼滿清就只止於騷擾,明估計真可以多延續幾年壽命。


葉飄刀


引言:魏忠賢是明朝乃至古代有名的宦官!自宮進入皇宮後改名李進忠,在出任秉筆太監之後,他改回“魏”姓,被皇帝賜名“魏忠賢”!魏忠賢極受皇帝的寵信,被稱為“九千歲”,可想而知魏忠賢的地位有多高!魏忠賢得寵之後,在朝廷上排除異己、專斷國政、橫行霸道。從而引起一句古話“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帝!

崇禎皇帝即位後,一一列舉出魏忠賢的罪狀,將其處死!魏忠賢被世人稱為“千古第一大宦官”!崇禎皇帝

針對題主您所說的“魏忠賢如果不被處死,是不是能夠拯救大明王朝呢?”每個人對這個問題都會有自己的見解,我想為您分析我個人的看法!我認為:魏忠賢不被處死,能夠暫時延長明朝的滅亡時間!

第一點:魏忠賢是“千古第一宦官”,可有能力有魄力!

魏忠賢雖然的確是“千古第一大宦官”,可是我們不能夠忽視他的能力的確高明!魏忠賢被人認為是老奸巨猾、無惡不作,當時明朝黨派之爭激烈,魏忠賢與東林黨屬於死對頭,東林黨不信服魏忠賢,魏忠賢就處死諸多忠臣良將!

事實上,魏忠賢的確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宦官,卻在明朝末年袁崇煥的一話:從古內臣誰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賞宜也!袁崇煥竟然表示魏忠賢是救世良臣!無形中是肯定魏忠賢雖然奸詐,可是他能力的確強,乃至東林黨一直無法推翻他!

魏忠賢

第二點:魏忠賢專橫期間,百姓能吃上飯,將領抵禦外敵!

固然,我們去了解一個人往往從“壞處”看待!不管一個做了多大的好事,只要辦錯一件事就會被批評!魏忠賢在朝廷上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宦官,可魏忠賢出身貧苦家庭,能夠明白老百姓的不容易!雖然專橫,可至少能夠給老百姓一碗飯吃!魏忠賢專政期間,河南遇到天災,顆粒無收。魏忠賢得知後不僅免去了和河南農民的賦稅,還撥款放糧救濟災民。黃河水患頻發,派人修繕水道,改善兩岸老百姓的生活!

再者,魏忠賢放權給邊疆將領,與袁崇煥共同抵禦皇太極的入侵!想對比而言,東林黨在李自成、吳三桂等人叛變的時候,有過多少的抵禦外敵政策,有過哪些救百姓於水火的事情?

崇禎自盡

固然,我不認為魏忠賢是一個好人,可是他的存在至少能夠暫時緩解明朝的滅亡!每個人都有其兩面性,魏忠賢的代表是“無惡不作、老奸巨猾……”可他也有一絲一毫的“好處”!不是嗎?

明朝的滅亡是必然的的,任何人都無力迴天!魏忠賢最多能夠暫時緩解,可治標不治本!明朝帝王的不作為、老百姓苦不堪言等都是明朝滅亡的因素!

(END)

我是木子,與您談古論今,共暢歷史長河的人與事!歡迎【關注】木子談歷史!

木子談歷史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魏忠賢在與不在,關乎不到大明王朝的滅亡與否。但是如果魏忠賢能夠繼續輔佐明朝最後的崇禎帝時,如果崇禎帝對魏忠賢任用得當的話,單單憑藉魏忠賢當時對於抵禦外侮、鎮壓內亂的手段和能力來看,對於延續大明朝國運還是極有可能性的,不過魏忠賢的存在確實是左右不了明朝滅亡的最終結局的。


論崇禎帝執政作為和以死殉國的表現來看,崇禎帝的確不失為一位令後人敬佩的君王。但是崇禎帝執政時的晚明,在經歷了之前數代帝王的腐化無能後,著實已經千瘡百孔、滿目蒼痍了,所以說即便崇禎帝再怎麼有志向、有作為,對於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晚明來說,已經是迴天無力了。僅此一句:明朝滅亡是時代潮流、滿清入土中原是時代潮流、清朝取代明朝亦是時代潮流。

“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這句話未免有些太過誇大了魏忠賢的作用,此話正是出自當時如日中天的宦官曹化淳之口,曹化淳當初是崇禎帝平定魏忠賢的一把手,更是崇禎帝倍受恩寵的宦官。當李自成兵臨城下,東林黨人打開城門迎其入內那一刻,才讓曹化淳和崇禎帝明白,原來明朝最大的利弊不是宦官擅權,而是文人專政,不過此時此刻,一切都為時已晚。如果當初魏忠賢仍存活著,為何能夠為岌岌可危的大明朝續命增壽?


其一:稅收

經濟是國家命脈,放在歷朝歷代亦或是如今都實用。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魏忠賢在時,長江以南的稅收一年可以收上來百萬兩白銀,但是魏忠賢死後,東林黨人重新上臺後,長江以南稅收僅僅幾萬兩,沒有了經濟,國家秩序怎樣維持?魏忠賢當時針對南方海外貿易和工商業經濟發起了收受稅收的命令,但是繳納賦稅的群體卻不包括農民,由此可見,魏忠賢還是相當明知事理的。

其二:軍事

魏忠賢當政時,雖然一方面面對國內農民起義,一方面面對滿清的異族攻伐,但是卻絲毫沒有使明朝落入不利地位。魏忠賢在軍事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功績:①賞罰分明:寧錦大捷後,魏忠賢獎賞了主戰的滿桂、趙率教,而罷免了畏戰龜縮的袁崇煥,從而激起了將士鬥志;②任用賢能:在針對遼東戰事時,魏忠賢重新先後起用了兵部尚書趙南星、孫承宗和兵部左侍郎袁可立等人,這些人都屬於能人善臣,在對抵抗滿清勢力時起到了很大作用;③魏忠賢利用法律來迫使群臣為遼東軍隊捐獻戰馬,從而緩解了前線戰事吃緊的局面。


其三:自身

在面對遼東軍隊的軍餉困難時,魏忠賢在情急之下毅然決然拿出了自己幾十年的積蓄前去應急,最終換來了遼東大捷,使得皇太極節節敗退,一度將滿清勢力侷限於盛京之中,從而挽救了命懸一線的大明朝。

綜上所述,其實魏忠賢在面對晚明危亡之際時的功勞還是不言而喻的,我們只是太多地瞭解到魏忠賢那些不好的一面,但是卻真正未能將他對大明的竭心盡力看在心裡。我相信:如果崇禎帝當時能夠善用魏忠賢的話,大明朝的確是可以延續天命的。


小鎮月明


"陛下,逆賊李自成已經攻破北京城,不時兵甲就要闖進這金鑾殿了!"宋春恩略顯急促的對著崇禎皇帝說到。

"知道了,你退下吧"崇禎淡淡的回了一句,宋春恩嘆息了一聲躬身道:"老奴告退"。宋春恩服侍崇禎帝也已有15個年頭了,見證了崇禎帝從當初的意氣風發的少年到如今一敗塗地的皇帝,期間也見證到了處置閹黨時的雷厲風行,與獨自面對文官時束手無策!最後一次早朝時上崇禎帝的那句"朕非亡國之君,諸君皆為亡國之臣!"依舊曆歷在目,想到這裡任是再鐵石心腸的人難免也會有惻隱之心。

宋春恩前腳剛邁出大殿門檻,身後的崇禎帝好似想起了什麼在背後呼喊道:再陪朕去後花園走走吧,春恩!宋春恩輕輕拭去眼角的淚痕緩緩扶著一臉憔悴的崇禎帝移步後花園。

盛夏時日的後花園依舊熱鬧,處處繁花錦簇,群蝶亂舞,蟲鳴水戲,宋春恩看到這一派繁華之景又不免落下了幾顆感傷的眼淚,宋春恩不忍讓皇帝陛下因自己徒生傷悲也不去擦拭眼角的淚痕裝作和平時遊覽花園時的輕鬆自在。穿過假山亂石堆砌出青幽的小徑不幾步就到了賞春臺,崇禎帝登上賞春臺望著這一園春色哀嘆道:"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宋春恩少年時讀過幾本詩書知道崇禎帝早已把自己當做亡國君的身份了,是呀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百年王朝於今日分崩離析,作為亡國之君的痛苦也只能李後主與之!

"春恩,朕究竟錯在哪裡?朕除閹黨,治貪官,勵精圖治,恢復生產,吃穿用度一切從簡,朕全心全意為大明朝的強大而努力,到頭來……哈哈哈……空悲切啊!"春恩低頭不語"大明朝的百年基業毀在朕的手上,朕有何臉面去見列祖列宗!""春恩愚見,大明朝如今到即將覆滅的局面實非陛下一人造成的,只不過是長久以來的弊病在今日爆發了而已,陛下不必太過自責!""你到說的輕巧,可偏偏大明朝毀在朕的手中!你讓朕如何有臉面見先人們!""大明朝覆滅是必然的,即便陛下再努力也不過是延緩今天的局面"崇禎看著眼前這個陪伴了自己大半生平庸的老奴似乎有了不一樣的感覺"愛卿何解?"稱呼也不自覺的改了。宋春恩略遲疑之後緩緩開口道"陛下勵精圖治,一心決意匡扶江山社稷,初心雖好可步子一下邁的太大了,明朝自高祖始黨派之爭此起彼伏,東廠與錦衣衛,東廠與西廠,閹黨與東林黨之爭延續了數百年,期間不乏賢明之君但是依舊沒有徹底杜絕黨派之爭,可見黨派之爭根深蒂固,陛下繼位以來只打壓宦官放任東林黨壯大,閹黨亂政縱然可惡,可士子手中的筆才是最可怕的呀,不難想如今國敗定會歸罪於陛下昏庸無道!"崇禎從未像今天這樣被人點的如此透徹,如一股冰流侵入骨髓!

夜色逐漸爬上了樹梢,一眾人手持火把與刀刃來勢洶洶的衝著金鑾殿來,在這群人後面有一人身披鎧甲,手握寶劍,胯下一匹棗紅大馬,馬踢鐵踏在金鑾殿門前的石板上發出"踢踏踢踏"的聲響,眾人立馬讓出一條道出來……


沒尾巴兔子


魏忠賢即使還活著,也未必救得了行將就木的大明王朝了.在所有的歷史文檔裡說,大明朝死於黨爭,死於閹人亂政,死於崇禎剛愎自用,死於連年自然災害,死於農民起義。但是在我心裡,明朝死於氣數將近。

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任你用多少靈丹妙藥都是救不活的。明王朝就是那個快死的老人。身上多個器官衰竭。窮的連兵享都發不出來。連年災害,徵兵也困難,外族入侵又有將領不斷叛出。換誰來主持大局都無力迴天。


一點星光1986


魏忠賢如果活著,明朝就不會滅亡嗎?

千古第一大宦官

魏忠賢年輕的時候,沉迷於酒色並且喜歡賭博,後來因為賭博欠下了一大筆的錢,最後沒有辦法償還,便利用宮中的關係進入宮中當了一名太監。因為他家境貧寒所以又不識字,做了很久的官職位也沒有升遷。


明熹宗是個喜歡做木匠的皇帝,明熹宗繼位後也不理國事,一心他的木匠營造生活。後來魏忠賢靠著溜鬚拍馬和他的小聰明得到了熹宗皇帝的喜愛。便開始了他的平步青雲,一路做到了司禮秉筆太監,拉開了宦官專權的序幕,排除異己,專斷國政,流毒天下。

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魏忠賢仗著有皇帝的寵愛給他撐腰,大肆誣陷迫害忠良,剷除反對他的人,權傾朝野便有了九千歲的稱號,甚至在大多情況下所說的話比皇帝還要有用多,下面的人沒有不懼怕他的。


以他為首的閹黨在朝堂和國內開始胡作非為,貪官汙吏與日俱增,欺壓百姓打壓貧苦。搜刮民脂民膏,加徵各種稅務,使社會的各種弊端日益凸顯出來,橫徵暴斂,導致百姓貧苦紛紛大規模起義。

無力迴天,已成定局

魏忠賢雖然在崇禎即位後被剷除,但閹黨勢力根深蒂固,對國家的影響還在,百姓在水深火熱的生活中已經太久,加之內憂外患“內有農民起義,外有外族侵擾”詬病太多已經是無法再挽回的了,明朝的滅亡也成了必然。所以就算魏忠賢還活著,也改變不了明朝的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