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日本新年号「令和」?

迷路的安然


中国对日本天皇的年号调侃由来已久了,日本天皇的年号也经常采用中国古籍的记载来定年号,估计这次是让中国网友怼怕了,新天皇年号的拟定需要日本专家们来选取,以供天皇等人决定年号,并且一定要在日本的古籍中寻找年号,要“去中国化”。

2019年4月1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宣布了新的天皇年号为“令和”。采用的是日本类似《诗经》地位的《万叶集》内的内容:“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依据这个典籍做的年号选择。

“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的出处

公元八世纪初,日本学习大唐王朝的做法,仿照唐朝的西安和洛阳建设了藤原京,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史书编纂了《日本书纪》,地方方志《风土记》,文学方面汇编了《万叶集》,一切向大唐学习看齐。

“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出自于《万叶集》大伴旅人的《梅花歌并序》,序的全文如下:

天平二年正月十三日,萃于帅老之宅,申宴会也。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熏佩后之香。加以曙岭移云,松挂罗而倾盖;夕岫结雾,鸟封谷而迷林。庭舞新蝶,空归故雁。于是盖天坐地,促膝飞觞。忘言一室之里,开衿烟霞之外。淡然自放,快然自足。若非翰宛,何以摅情?诗纪落梅之篇,古今夫何异矣!宜赋诗园梅,聊成短咏。

大家注意这篇序文,是不是和《兰亭集序》有很多相似之处,再看下《兰亭序集》的前半部分大家就清楚了。(兰亭集序书法图)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好多人看了之后,都认为《梅花歌并序》是模仿《兰亭集序》写的一篇序文,是一篇模仿的文章!

“令月”指的是那个月?

令月也是中国古籍记载的有两层意思:第一,令月是指农历的二月。

“二月曰仲阳,曰令月。”

第二,令月就是吉月的意思了。《仪礼·士冠礼》记载: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郑玄 注:“令、吉,皆善也。”

这两层意思都出自中国古籍。

虽然日本的专家们极力“去中国化”,无奈日本的古典文化都是学习中国的古典文化,在骨子里还是保留了中国文化的影子,“令和”这两个都是汉字啊!
<strong>


穿越再现彼岸


今天,日本新年号被正式公布了。新的年号被定为“令和”,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启用。新年号的公布,不仅意味着明仁天皇将在本月内退位,也标志着日本30年平成时代的结束。



围绕着日本新年号展开的讨论立即在中日网络上引发了热议。据日本官方的说法,新的年号出自日本古典诗集《万叶集》中的《梅花歌二首》的序言。其中有“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一句,即取其中二字。

按照日本年号的定名规则,一般来说都是出自中国的儒家古籍里。例如平成年号就出自《尚书‧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然而,此次以日本古籍来定名,还属头一次。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少数还在以年号纪年的国家之一。日本的年号纪年效仿的是中国古代的年号,因此,日本在大化革新之后才开始了年号的启用,此后一直是以中国古籍为其定名规则。

即便是此次的令和年号,虽然取自《万叶集》,但中国学者依然找到了其中国典籍的出处,即《文选》中汉代张衡的《归田赋》。其中有“仲春令月,时和气清”一句,可看做是《梅花歌序》的借用。


当然,“和”字是日本76%的国民最为喜欢的第一汉字。日本人大多愿意以和来为平成时代划上句号。这也象征着一个新的和平时代的到来,是一个寄予了全体日本国民希望的年号。


傅斯鸿


跟咱中国有屁关系哦?人家门口贴副对联,人家没咋地,你这整天堵人家门口,研究来研究去。最后惊呼狂叫,这幅对联我家以前贴过!然后恨不得让全小区的人都知道,咱小区有头有脸的人家贴着的对联我家以前就贴过!我他妈的脸上真有光!别傻逼了!中国人的脸都快让你们这群人渣丢光了!你分析个屁呀!说穿了不就是想嘛玩意儿都往中国文化这里圈呗!他日本要是连口饭都吃不起,又有多少人会关注他用啥年号呢!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不是文化自信,而是文化自卑和意淫。中国典籍有多少?恐怕只要是人嘴里说出来的话你都能找到出处吧?不要生拉硬拽了!谁造的,谁解释,跟你么关系!


夜雨老巷


今天是2019年4月1日愚人节,日本政府在这天公布了新的年号——令和。

鄙人才疏学浅,不懂这两个字的读音,只知道这两个字是汉字。即使官方声明出自日本的诗经,鄙人还是认为这是中国字。姑且分析一下这两个字的含义。

令,意思是政令。

和,打麻将的时候“和了”就是赢了。

大约日本政府希望政府的命令一出就赢了。

日本人不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可以当赢讲,还可以当huo和稀泥来讲。这样一来“令和”这个年号的意思就是“政令就是和稀泥”。🤭

中国字“和”是多音字,有“糊”音。那么年号“令和”就是政令,命令糊涂了。

“糊”还指做饭炒菜没做好,锅底部分焦黑。糊了,就是失败了。例如,考试烤糊了。就是考试考砸了,失败了。“令和”,岂不是政令糊了,失败了!

中国有句话叫“树倒猢狲散”!日本不会改朝换代后树倒猢狲散了吧!



润杨阆苑


2019年4月1日,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宣布,“令和”被选为日本新年号。2019年5月1日正式启用“令和”为日本的年号。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也说明了出处,新年号出自,日本古典文集《万叶集》:“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万叶集》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本,用日本片假名写成的诗歌总集,其地位相当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日本采用《万叶集》的内容来命名日本天皇的新年号,其中包含了什么含义呢?

其实, 日本采用《万叶集》意在摆脱对汉文化的影响力,以此彰显本国文化的历史地位。日本历代新天皇继位的年号都来自于中国古典文学,比如日本裕仁天皇的年号“昭和”来源于《尚书》当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明仁天皇的年号“平成”来源于《史记》当中的“内平外成”和《书经》当中的“地平天成”。而现在日本直接跳过中国古典文化,采用日本用片假名写成的《万叶集》,说明汉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力已经在降低。他们采用《万叶集》意在摆脱对汉文化的依赖,强调日本文化优先的态度。

日本最早的文字是从中国传入朝鲜,再由朝鲜传入日本。朝鲜人最开始将中国文学带入日本,日本天皇看不懂,所以就学习了汉字。但是,汉字传入日本,也遭遇了水土不服。汉语和日语本来不是同一个语系,其差异之大不亚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的差别,按日语的发音和语法体系,最合理的文字应该是拼音文字。所以,用表意的中国字在日本却被用来当作拼音文字,一部分还被直接当作词汇,这就造成了日语书写体系的复杂和混乱。这样发展下去,日本根本写不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出来。

其实,日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书写本民族的诗歌总集《万叶集》时,日本人就只用汉字的发音表示日语的音,这被后人称作“万叶假名”。而后日本又创造出了真正的日语文字,这就是被称为“平假名”的日语字母。平假名是从中国的草书转化出来的,对日本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后来日本人又创造了“片假名”的字母,其使用的是汉字的偏旁或一部分,现在则用来标识外来语。不过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在近代才定型。当片假名出现以后,一个叫紫式部的宫廷贵族妇女正用平假名写下了一部不朽的文学著作《源氏物语》。所以,日本的《万叶集》又叫“万叶片假名”,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用日本文字写成的古典文学典籍。《万叶集》在日本的历史地位,和中国《诗经》在国内的地位差不多。不过,《万叶集》受到唐诗的影响也很大,里面也深刻的包含了唐朝文化的影子在里面。不过,日本未来的新天皇继位,多半会采用本国的历史典籍,来命名,毕竟开了一个头就难以停下来了。


谋士说


日本官方说法取自《万叶集》:初春令月,气淑风和。

说起来,就是风和日丽的意思。我们小时候写文章,第一句话往往就是,今天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万里无云……

看来,日本也开始走小清新的风气了。

说起来,日本人对年号还是很看重的,毕竟年号经跟着一代天皇,日本天皇都比较长寿,基本都能用上个二十多年甚至更长。比如大家最熟悉的民治年号后,只用了数个。

明治之后是大正,这算是日本的盛世了。日本就有年号跟中国重合的,比如日本也有贞观,也是一个盛世。

大正朝时没有明治时的暗斗,军国主义也没有后面那么疯狂,总体是比较自由的。

“大正”两字取自《易经》卦辞: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大正之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昭和了,这个年号取自中国《尚书·尧典》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昭和年代,日本算是坐了一把过山车,有疯狂的侵略时代,也有二战结束后,要承担责任的时候,但比较走运,日本很快经济复苏,迎来了一个黄金期。

昭和之后就是平成,出自《史记·五帝本纪》中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日本人认为平成年代是最灰色的年代,经济繁荣的泡沫被挤破,这一代的日本人常常背负经济上的重压以及精神上的迷茫。

现在他们取名令和,可能就是希望过点小确幸的日子了。

说回这个令和,他们说取自《万叶集》,《万叶集》差不多相当于日本人的诗经。大概是中国晚唐时期编写的。那这些诗歌难免受到中国的影响。比如这一句很可能受中国东汉张衡的《归田赋》影响。

《归田赋》是如下的句子: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前些日子,日本人说要跟我们收二维码使用费,部分网友说,那要向日本收汉字偏旁使用费,这偏旁不说,这个年号使用费,咱们是不是商量一下?


脑洞历史观


这一次的日本年号,应该是日本历史上的首次“去中国化”的年号。之前的日本年号,不仅全部脱胎于中国古籍,甚至很多直接就跟中国的年号撞了车。

最恶心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贞观”。一代天可汗,伟大的唐太宗李世民使用的年号,居然在唐朝还没灭亡的时候就被日本清和天皇偷了过去,还美其名曰日本的“贞观之治”。

还有汉光武帝的“建武”和明孝宗的“弘治”,全部被日本人拿去用了一遍。前者恰逢日本南北朝,使用者旨在学习汉光武帝,结果除了学了个年号啥也没学着;后者更是在中国的弘治帝死后不到五十年就拿过去用,似乎也有想要“弘治中兴”的意思。

比如著名的“永和”,既是东汉顺帝的年号,也是东晋穆帝的年号,然而在日本人自己的南北朝里面,“永和”这个已经被中国用了两次的年号又被拿过去,再用一遍。

纵使是明治维新以后,四位天皇的年号,也全部出自汉家经典:

明治: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周易》

大正: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周易》

昭和: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

平成: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史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尚书》

125代天皇,247个年号,几乎无一不出自中国典籍,甚至还有几个和中国年号撞车,这实在是贻笑大方。因此,新天皇德仁的年号的选取,就有如下规定:

硬规定:1、符合国民理想的良善意义;2、2个汉字;3、至今未曾使用为年号或谥号

软要求:1、常用汉字;2、每一个字笔划最多12到15划;3、开头的罗马拼音不使用M(明治)T(大正)S(昭和)H(平成);4、尽可能避免使用民间自办票选的前几个年号;5、避免使用广泛被使用在人名上的文字;6、不使用和大企业相同的名称等。

最后,令和横空而出。据说,这两个字出自日本古诗集《万叶集》:“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只不过,早在《万叶集》出世以前,地动仪之父就已经写下了如下句子: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说到底,倭奴永远也逃不脱受汉文化支配的宿命。



青言论史


“令和”出自日本古籍《万叶集》,的确有点出乎意料,毕竟过去247个天皇年号均出自中国古籍,比如“明治”取自《易经》的“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比如“昭和”取自《尚书·尧典》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而“令和”则出自《万叶集》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对于现在的日本大和民族来说,用这个年号也很是应景。多年来,日本国内一直有人呼吁用日本古籍来给天皇取年号,这次新年号的评选让这种发声更为强烈。

2019年4月1日,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宣布:“令和”被定为新年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年号有着更鲜明的日本气质,其中“和”有着指代日本的意思,比如“和魂”指的是“日本精神”。

新的年号,将于2019年5月1日新天皇即位时进行更换,现在使用的“平成”年号还有1个月使用时间。

如果将年号“去中国化”视为革新的话,那么这次改元还出现3个新变动。很多媒体对此有着重点,我在这里在简单提一下:1、日本宪政史上,天皇因“生前退位”而变革年号;2、新天皇即位之前,公布新年号在历史上无先例;3、改元年号的现场,第一次采用网络现场直播。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新年号公布前,对记者们表示“希望听从各方意见后,再进行决定”。话虽然有些扯,但不是没道理,安倍晋升的谨慎没有错。

寄希望新年号带来新气象,日本人这种心情还是能够被理解的,而众多观察员认为新年号也确实会给日本朝野带来新转机。

日本天皇不像选总统、总理,他在日本有着特殊性的地位,你可以把日本史就看为是天皇史。天皇的存在本身就是“国民意志”的表现,不需要国民来投票选举,万世一系的天皇就是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最好人物。

总而言之,日本天皇家是奇迹般的存在,地球上已经找不出第二家。新的年号“令和”已出,1个月后新天皇将即位,我们拭目以待日本的新变化……


子屠龙


2019年4月1日,日本公布了新年号-令和,但仔细分析,实在不是什么好年号,因为日本新年号犯了三个大忌讳。第一;年内改元。在以前的中国,改元一般不发生在年内,不论是皇帝驾崩还是让位,新皇帝继位后只宣布新年号,但当年仍使用旧年号,新的年号要等到明年的正月初一才使用。这样做既是为了表示对旧皇帝的尊重与还念,也是为了减少年号突然更替对社会的影响。而年内改元,同一年双年号,往往都是伴随着叛变与窜位等中大事变而出现的,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后来成了大忌。日本这次年内改元,实在是没文化。最好的做法应该是天皇5月1日退位后新天皇登基后再公布新年号,当年仍然使用老天皇的年号,等到2020年1月1日在实施新年号纪元。第二;三代重字。我们知道,新天皇年号叫令和,与他爷爷昭和重了个和字,这也犯了忌讳。因为新天皇是昭和时代出生的,与他爷爷同处过一段昭和的时间。而他即位后使用的年号也有个和字,比如说,令和天皇出生于昭和三十五年,这句话感觉两个和子天皇像兄弟俩,这样就犯了字的忌讳,实在有碍观瞻。第三;出处不对。我们都知道,年号出现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是华夏文化的产物。最好的正统年号应该出自四书五经。退一步来说也应该是出自先秦时代的古籍中。再退一步也应该是两汉两晋时代,南北朝时代的南朝古籍已经是最后底线了。包括隋朝之后的古籍是绝对不能用作年号的,因为隋唐大统一后,华夏文化就进入了全面的民族融合文化时期,虽然文化更加多元了丰富了,但也不那么纯粹了,不是纯粹的华夏文化了,像年号这种关乎国运的事,正统性与纯粹性是至关重要的,绝不可儿戏。而日本的新年号出自日本古籍万叶集,也就是奈良时代(相当于唐朝中期)的日本古籍,这已经完全丧失了年号的精髓。这就像一群中国人用汉语演绎哈姆雷特一样,故事差不多,但精髓已经完全没了。此们一开,以后的日本年号就完全随意了,就是个记年工具而已,以后它可以出自漫画,也可以出自其他小说,什么阿猫阿狗,小K,贝吉塔,弗利萨,都能成为日本年号了,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王城179164645


日本的新年号是“令和”,是其第248个年号。这个年号同时也开创了日本历史上的多个首次:

第一,是首次出自日本古籍的年号,过去日本的247个年号都出自中国古籍,而此次则出自日本自己的古籍《万叶集》,其去中国化意图还是比较明显的。



第二,是首次在新天皇即位前,即由现任天皇签署政令公布新年号。

第三,是首次因天皇“生前退位”而进行的改元。

第四,则是首先通过网络进行现场直播……



虽然,日本的新年号似乎富含了更多的日本本土气息。但这年号的意境却是很一般,毕竟日本古籍本身就是中国古籍的山寨,其水平自然也不高,所以得出这样的年号也就不奇怪了。

因此,“令和”这年号,听起来的质感,其实和我们过去的一些农民军政权所取的年号差不多,比如唐中期的农民军政权年号“宝胜”、宋初农民军政权年号“应运”等等



再说,“令和”这年号读起来也非常不好,和“零和”的读音一样,这就相当的不吉利了。而且还是选在愚人节那天公布,这就尴尬了。

须知道,年号往往关系着国运,应该要换成一些比较吉祥如意,比较富含底蕴的年号才好。比如我国过去的:延康、天佑、靖康、祥兴、至正、崇祯、永历、宣统、洪宪……这些年都是非常好的嘛,日本可以从中挑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