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和张掖

乌镇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5A级旅游景区,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属典型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1991年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2014年11月19日被确定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

乌镇和张掖

这样一个江南名镇,却是因张掖人乌赞而得名。

古诗云:“从祠日暮鸦呼群,访古人说乌将军。将军遗迹不可见,一棵大树撑青云。”“大树前朝庙,将军战骨存。灯红嘶鬼马,潭里聚神鼋。风雨孤忠壮,须眉万古尊。当年功勒石,御寇此乌墩。” 这两首诗中所写的乌将军,就是张掖人乌赞。

乌镇和张掖

“安史之乱”以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封疆大吏拥兵自重,割据称王。镇海节度使李锜即是一例。唐宪宗命令时在乌镇的乌赞将军同副将吴起率兵讨伐,由于乌军军纪严明,士卒英勇善战,叛军节节败退,望风而逃。

官兵追至乌镇镇东车溪河畔时,李锜高挂免战牌。乌将军原地扎营,待机再战。当天深夜,叛军偷袭营地,将军匆忙迎战。李锜从一座石桥上飞快逃过,退到车溪河边。乌将军紧追不舍,过桥时陷于桥堍下陷阱,中乱箭身亡。吴起赶来杀退叛军,把乌将军埋葬在乌镇车溪河西,筑坟立碑,并种下银杏树一株。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热爱国家的将军,就在乌镇建造了一座乌将军庙,并悬挂匾额,题写“大树属将军”五个大字。乌将军也从此成为保佑当地百姓的地方神。

这个传说广为流传,是乌镇由来的民间说法,即河西以乌将军而得名为乌镇,河东以乌将军的青龙驹得名为青镇。

乌镇和张掖

乌镇原来有一座古庙,叫做“乌将军庙”。庙内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如今庙已不存,银杏仍然巍然矗立。这棵树要三个人手拉手才能合抱,古朴苍劲,远在十里之外也可以望见树顶。乌将军庙最早的建筑毁于清咸丰年间,同治年间重修。据《乌镇志》(2001年3月版)记载:“乌赞,甘肃张掖人,授左司马,为湖州镇将,戍兵乌墩。唐元和二年(807),镇海节度使李锜反叛,兵犯乌墩。乌赞与副将吴起率兵抵御,因寡不敌众,乌赞战殁。副将吴起奉葬于上智潭北(原康慈医院址),并在葬地种植银杏一棵。镇人感其德,在葬地建乌将军庙,祀为土地神。今庙已圮,而银杏树尚在,已列为古树名木重点保护。”今天我们看到的将军庙是后来新建,分前后殿,两侧有耳房偏殿、园林假山。庙门前的两个石狮子是明朝保留下来的,正殿正中供奉的就是家喻户晓的乌将军,两边则分别是将军的副将吴起和书童。

乌镇得名由来的说法尽管很多,但乌镇百姓更多人还是认同为了纪念乌将军。乌赞在乌镇百姓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虽已时过千年,百姓依然崇敬有加,并把他作为乌镇平安的保护神。

乌镇和张掖

为了考证乌镇和张掖的关系,我再次来到乌镇。出行前,我做了功课,查阅了张掖市户籍资料。张掖市乌姓共7人,1男6女,均为少数民族,蒙古族6人,藏族1人,分布在肃南县和甘州区。肃南县4人,甘州区3人(甘浚镇1人,平山湖蒙古族乡2人)。

乌镇和张掖

他们和乌将军有关系吗?因出发匆忙,没有来得及深入考证。

乌镇还是茅盾、木心两位先生的故乡。茅盾先生1940年4月离开新疆,前往延安,曾途经张掖。看时间尚早,便前往二先生艺术馆、纪念馆拜谒。

及归,已是黄昏。漫步在乌镇的青石板路上,难抑的激情在胸膺澎湃,因属诗四句:

古镇千年誉九州,因缘几度谒兜鍪。

无独有偶乌江渡,可立诗碑弱水头。(张玉林)

乌镇和张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