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線上“打冰人”:徒步隧道深夜除冰,洗臉要用洗衣粉

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大同西供電段,茶塢供電車間下莊供電運行工區,是大秦線眾多地處深山的班組之一,管轄著25.98公里正線接觸網設備。其中包括20座隧道,總長15000多米。數九寒天的夜晚,寒風刺骨的結冰隧道,有一群人揹著三十斤重的冰鎬,沿鐵路隧道徒步行走十幾公里,在冰天雪地中除去隧道里的冰柱,天快亮時才能回家。他們被稱為“打冰人”。


大秦線上“打冰人”:徒步隧道深夜除冰,洗臉要用洗衣粉


冰天雪地的結冰隧道,是“打冰人”的“主場”


稍不留神,冰柱就會砸到頭上

張勇是這個檢修隊的工長。

凌晨三時半,室外溫度是零下21度,這是夜間張勇和“打冰人”們的第三次除冰。天冷冰多時,一晚上需要出動兩、三回。為了節省準備工作時間,“打冰人”睡覺僅僅是脫掉厚外套和鞋,為了減輕寒風給面部帶來的不適,“打冰人”通常不洗臉。

厚厚的棉衣、大頭鞋,頭上戴著重達2斤的安全棉帽,“打冰人”的行頭略顯笨重,但工作起來卻相當麻利。張勇先安排兩人對除冰用的冰鎬,進行絕緣狀態遙測。這道工序關係“除冰人”作業安全,不能省略。車子只能開到半山腰,他們需要把三十斤重的冰鎬,從坡下背到隧道口。真正的作業還沒開始,“打冰人”已是氣喘吁吁,滿頭大汗。


大秦線上“打冰人”:徒步隧道深夜除冰,洗臉要用洗衣粉


隧道里的“打冰人”


20分鐘能走完的隧道,每次除冰要用兩個小時

大秦線車流密度大,需要處理好避車與除冰的矛盾。什麼方向避車?曲線處如何防護?除冰行進速度如何把握?都要靠多年的經驗來判斷。

在一次作業時,張勇聽到對講機裡報告說,一列兩萬噸列車在重車線駛近。張勇趕緊讓大家停止作業,抬著冰鎬向最近的空車線避車洞跑去。剛進避車,列車就帶動的強大氣流呼嘯而過。剎那間就像颳起了黑旋風,凜冽刺骨的寒風,夾雜著煤粉煤渣,硬生生打在臉上和身上,讓人睜不開眼。

大秦線上“打冰人”:徒步隧道深夜除冰,洗臉要用洗衣粉


有車駛來,“打冰人”必須及時躲進避車洞

列車通過後,張勇說:“這一列兩萬噸列車就有2.7公里長,每次通過需要近3分鐘。要是碰上會車,整個隧道都會佈滿黑色粉塵,即使用強光手電照,能見度也絕對超不過10米。會給除冰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只有等粉塵落的差不多了,才能繼續工作。”

既要確保人身安全——避車,又要確保設備安全——除冰。作業組成員之間的配合,決定了除冰的速度和效果。走走停停,近兩公里的隧道,平時巡視可能20多分鐘就走完了,但每次除冰卻要用2個小時,工作強度之大、工作環境之惡劣可想而知。

臉與黑夜化為一體,洗臉要用洗衣粉

快要走出隧道,風異常地大,像冰刀一樣,一刀一刀地削在臉上。身上已經溼透的的衣服,寒風一吹像是結了冰,凍的人從皮膚到血液,透心涼。等到走出隧道,已是凌晨五時半,但天仍然沒有要亮的意思。手電光落在張勇和職工們的臉上,除了眼睛在閃著光,整個臉已經與這黑夜化為一體。


大秦線上“打冰人”:徒步隧道深夜除冰,洗臉要用洗衣粉


一夜工作之後,張勇臉上的煤渣煤粉要用洗衣粉才能洗掉

回到工區,張勇和職工們準備洗把臉睡覺。職工們一把把抓起洗衣粉,往手上和臉上搓。“不用洗衣粉不行,煤渣煤粉裡都帶油,而且鼻孔、耳朵裡灌的都是,用肥皂洗不掉。”張勇對此解釋道。

他自1996年來到這裡,24年的隧道除冰工作,讓他的臉總像是沒洗乾淨。每當家人開玩笑時,張勇總是樂呵呵地說:“這是印記,也是回憶。”

每年11月至第二年的3月,是大秦線隧道的冰期。作為西煤東運的主通道,隧道滲水結冰將會嚴重危及供電設備安全。為確保供電安全、運輸暢通,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大同西供電段每年冬季有數以百計的“打冰人”,堅守在隧道除冰崗位。(來源:山西日報)

採寫:王清文

通訊員:王子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