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可以在联合国使用母语?对此你怎么看?

四维山人


这是与大国地位相映衬的,不是随便哪一个国家都可以有这种待遇的。

先看看联合国官方工作语言有什么?

联合国有6种官方工作语言,分别是英语、法语、俄语、汉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之所以选择这几种,分为不同情况。
其中英语、法语、俄语、汉语为官方语言,主要是联合国在二战后成立,当时规定了几大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惯例。美苏英法中为五常。
既然作为核心的安理会中,这些国家是核心国家,他们本国语言当然就要成为联合国的官方语言。

这是对五大国地位的肯定。

而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之所以成为联合国官方语言,是主要考虑代表性。

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他们在全球使用范围很广泛。
整个拉丁美洲除了巴西,都是西班牙语国家。而阿拉伯语在整个中东北非都是通用语言和官方语言。

所以,除了五常使用的语言之外,再加上这两大语种,几乎囊括了亚非拉以及欧美等各个主要国家语言了。

联合国官方工作语言没有日语韩语也是类似。

首先日本韩国不是联合国五常,没有这种本国语言成为官方语言的权力。
其次,它们的语言基本只用于本国或者本民族,使用人口也不太多或者范围太窄。
其他语言也类似,比如葡萄牙语、荷兰语、德语等。
这不是什么歧视,而是国际现实决定的。

木春山谈天下


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每一年大大小小要开的会议不计其数,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会议联合国大会就是各国在国际舞台展现自我风采的一次盛会,可是作为具有重大区域影响力的韩国和日本为何不能在联合国使用他们的母语呢?



因为联合国作为一个国际组织机构也是有自己的工作语言的,联合国目前共有六种官方工作语言,分别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



联合国确定的这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中,汉语、英语、法语和俄语分别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的母语,这是基于五大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内部事务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其政治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远非其他成员国所能比,各自国家的母语成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西班牙语,则是因为其使用范围相当广泛,除了西班牙本土,南美洲也有不少国家使用西班牙语,而且西班牙语早在联合国的前身国联时期就已经是工作语言。鉴于阿拉伯语在中东、北非地区乃至于整个阿拉伯世界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其使用国家众多(共有27个亚非国家使用),阿拉伯语得以在1973年被联合国正式纳入工作语言。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语言(占世界人口的21.8%),早在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就成了官方语言,但直到1971年10月25日中国重返联合国后,其工作语言的定位依然比较模糊,最后还是在1973年的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八届会议通过了第3189号决议,汉语才获得和四种初始正式语言(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同等地位,成为工作语言。可以说过程也是相当的曲折。

相比于以上六种联合国工作语言,韩语和日本就显得小众多了,虽然其使用人口都能挤进世界前十,但其语言影响力依然主要只是局限于本国,不能成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也是正常的事。


大国布衣


世界上有很多种语言,但是在联合国工作语言中,只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及阿拉伯语入围,其他诸如日语、韩语等都被排除在外。那么,汉语为什么能够在联合国使用呢?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存在下列因素:

首先,汉语同英语等其他语种一样,使用范围广。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地域辽阔,加上东南亚一带有不少国家使用汉语,这样就使得汉语波及范围特别广,有一定的区域优势。

其次,说汉语的人特别多。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近13亿人,如果算上全球说汉语的人在内,将不下15亿人在使用汉语,这样蔚为壮观的语言使用者,联合国没有理由不让汉语成为工作语言。

再次,中国是大国,影响力与日俱增。自从新中国诞生以来,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深受世界多国的好评。

反观日语、韩语,由于这两种语言在使用范围、人口上都不占优势,并且日韩两国在国际事务中难以担当大国角色,这样它们的语言也就不被联合国所采纳。


点赞太容易,评论显真情,欢迎关注、留言,等你评论,等你『一鸣惊人』!

江淮圣手


为什么韩国和日本不能在联合国使用自己的母语而中国却可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韩国的母语韩语和日本的母语日语都不是联合国的日常工作语言,而我们的汉语则是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之一。

所以如果读者朋友们谁要去联合国参加会议,不懂外语也不用紧,只要你会说中文,那么你就可以在联合国畅所欲言。
(日语)

目前联合国总共有6种日常工作语言,它们分别是英国、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汉语和阿拉伯语,这六种工作语言都是在全世界使用非常广泛或者使用人口规模非常庞大的语言。我们的汉语是在1973年的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八届会议之后才正式成为联合国的日常工作语言,而汉语联合国工作语言地位的获得也并不容易,这是很多中国驻联合国工作人员积极争取来的结果。

联合国于1971年10月25日正式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政府随后派出官员前往联合国参加工作,但因为当时汉语还不是联合国日常工作语言,所以这给中国官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为了能够减轻中国驻联合国官员工作的负担,并扩大汉语在世界的影响力,中国政府当时做了很多积极的努力争取让汉语成为联合国的日常工作语言,最后我们的努力获得了最好的结果,汉语于1973年在联合国获得了和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俄语相等的地位。
(世界语言分布图)


汉语之所以能够成为联合国的6大工作语言之一,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汉语的使用人口数量非常庞大。在1973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汉语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语言,正如我们驻联合国的官员所说,如果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都不能成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如果联合国抛弃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那么这将是一个不完整的联合国。

汉语跟日语和韩语一样,这三种语言都是使用国家数量比较少的语言,全世界除中国之外也只有新加坡将汉语定为官方语言,所以汉语也是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当中使用国家数量最少的一种语言。但是我们汉语跟日语和韩语存在的一个巨大区别就是汉语的使用人口规模非常庞大,中国拥有14亿人,而日本只有1.26亿人,整个朝鲜半岛的人口更是只有8000万,所以日语和韩语的影响力显然不能跟我们汉语相比。
(联合国安理会)


另外我们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现俄罗斯)的官方语言都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所以我们的汉语也理应获得和其它常任理事国官方语言相等的地位。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在联合国拥有的巨大政治影响力也是汉语成为联合国工作语言的重要原因。汉语是联合国日常工作语言,而日语和韩语都不是,所以中国官员可以在联合国使用自己的母语,但是日本和韩国的官员却不可以。

<strong>


李姓先生


为什么中国可以在联合国使用母语,那是因为中文是联合国官方语言和工作语言(Official languages and working languages)之一呗。联合国工作语言,是指在联合国会议、联合国官方文件以及其他事务中使用的语言,这六种语言主要是指阿拉伯语(现代标准阿拉伯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英语(牛津拼写方式的英国英语)、以及中文(书面语言是简体中文)。

根据联合国议事规则规定,这六种语言主要是在联合国各个机构的会议中使用,特别是根据议事规则第51条,联合国大会;议事规则第41条,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和安全理事会上,任何一国的代表在发言时可以使用这六种工作语言,或者也可以使用任何一种语言,不过需要提供翻译,将其发言翻译成六种工作语言中的任何一种。联合国也提供同声传译,将任何一种工作语言翻译成其他五种工作语言。同时,六种工作语言也用于官方文件的书写,每种语言都具有同等的权威性。

事实上,1945年生效的联合国的宪法性文件,《联合国宪章》并没有规定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但联合国宪章本身具有中文、法语、俄语、英语以及西班牙语五种语言版本,并且联合国宪章第111条规定了这五种语言的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而1946年联合国大会第一届会议通过了适用于“除国际法院以外的联合国所有机构”的语言的议事规则,规定了五种官方语言和两种工作语言。1947年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173(II)号决议,重申了1946年的关于联合国官方语言的的规则,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决议适用于除了大会以外的其他联合国机构。1948年12月11日,联合国大会第262(III)号决议,西班牙语成为第三种工作语言。1968年,俄语成为联合国工作语言。1973年,中文成为工作语言。同时阿拉伯语成为联合国的官方语言和工作语言。自此,联合国的就有了六种官方语言,而所有官方语言都是工作语言。不过阿拉伯语是“大会及其主要委员会”的官方语言和工作语言,而其他五种语言在所有大会委员会和小组委员会中都具有相同的地位。1980年,阿拉伯语取得了与其他五种语言相同的地位。到1983年安全理事会与大会一样,采用六种官方语言和工作语言(中英法俄西阿)。而经济与社会理事会在1992年以前的工作语言是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1992年以后阿拉伯语、中文和俄语也成为了工作语言。

既然中文是联合国各个机构六大官方语言工作语言之一,那么任何一个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的各个机构发言时,就可以采用中文进行发言,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代表在联合国各个机构可以使用中文进行发言,联合国会提供同声传译,将中文同时翻译成其他五种工作语言。

而日语和韩语并非联合国工作语言,因此如果有代表在联合国各个机构中以日语或者韩语进行发言,他们就必须提供日语或者韩语翻译,将日语或者韩语翻译成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中的任何一种。也就是说,并不是日本和韩国的代表在联合国各个机构中发言不能使用母语,全世界各国代表在联合国的各个机构都可以用自己的母语进行发言。只不过是因为除了六大工作语言以外的其他任何语言,由于不具备工作语言地位,联合国也没有提供翻译,因此他们用母语发言,必须将母语翻译成六大工作语言中的一种,才能够与其他人正常交流。由于联合国预算和经费问题,再加上世界上有一百多种官方语言,联合国不可能为每种语言提供同声互译服务——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组织能够提供这样的服务。某种意义上,联合国设立六大工作语言,是为了交流方便,所以才选择了世界上使用最多的六种语言作为工作语言,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相互交流。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以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为母语的国家外的其他国家的代表和工作人员,为了能够更好的履行其职责,在联合国各个机构工作和相互交流时,一般都要学习除了母语以外的六大工作语言中的任何一种。并且,一般各国代表在发言时,除非是在一些需要特别强调或者特别注意的场合,也基本上会采用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中的一种来进行发言。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代表和工作人员在联合国各个机构发言时,不是使用自己本国的语言,而是使用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的一种。这并不是说联合国禁止使用除了六大工作语言以外的其他语言,而是为了交流方便,同时也是为了减少中间翻译这一环节,以便更好的传达自己的意思,所以才不使用母语,而是直接使用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而我们中国的代表,因为中文就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所以我国代表就可以直接使用中文来进行表述。


hording


一国的语言在全世界的通用程度往往是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象征。所以某种语言能不能在联合国使用,也是一国实力的体现。能够成为联合国官方语言,那都是使用人数的规模优势和国际地位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世界上的语言大体有两种成因。一种是本土语言,也可以视为母语,比如中国人说汉语,日本人说日语,英国人说英语,另外一种是因为殖民经历,外来语言成为官方语言,如印度人说英语。

目前,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一共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6种。其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都是有常任理事国代表。而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则是多个国家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印地语,日语的使用人数都比法语多,但是由于当时国际地位不如法国,没能成为联合国官方语言。



在联合国各种会议中,规定只能使用6种官方语言中的一种,所以的文件也都是六种语言版本。韩语和日语使用面有限,不是国际通用语言,也不是联合国官方语言,因而不允许其在联合国开会时使用母语(当然其领导人出席联合国大会除外)。


语言是一国国际影响力的标志。英国虽然风光不再,但英语依然风靡世界。比如中日韩三国人员开会,恐怕最有可能使用英语。什么时候汉语在全世界都能不带翻译,中国肯定就真正崛起啦!

 


凌胜利


联合国(UN)的工作语言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与西班牙语。这六种语言具有同等效力,与会代表们可以选用其中任何一种。

因此,不仅中国可以使用母语,其它国家的人如果愿意,也可以使用汉语。而中国人,也可以使用其它语言。

所谓的“工作语言”,包括UN的所有会议、官方文件、有关记录、事务说明中使用的语言。联合国官方网站有这六大语种各自的网站,重要文件都有所对应的译本,每一场会议,也都有这六种语言的翻译。

这六大“工作语言”的确立,是根据该语种的影响力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通用程度所决定的。

具体来说,这其中,首先包含了五大常任理事国的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

这其中,由于英国和法国悠久的殖民史,使得世界上许多地方都说这两者语言,汉语则是十几亿人口的母语,俄语分布整个前苏联地区。

除了这四个语种之外的地区,还主要包含了同样广阔的西班牙殖民地,以及覆盖了中东北非二十多国的阿拉伯语。

至于说日本与韩国,日语和韩语本身所覆盖的人口就少,辐射的地域范围也仅限他们各自国内,自然很难谈上影响力。在联合国建立成立的二战后期,日本作为法西斯一方、战败国,自然无权力在UN拥有自己的语言,韩国虽然不是战败国,但同样因为语言本身的影响力有限,以及后来的种种事端,一直为被考虑纳入联合国工作语言。


尼基Li



联合国有六种工作语言,其中有英语,法语,华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联合国成立伊始是五大常任理事国的语言,因为美国与英国都是英语,法语是法国的语言,俄语是前苏联的语言,汉语是中国的语言。西班牙语一直是国际通用语言,因此在联合成立时就成为了常用工作语言。阿拉伯语是上个世纪70年代,涉及中东的问题较多,需要阿拉伯语表达清楚,就追加了阿拉伯语作为官方工作语言。


在中国大陆返回联合国前,汉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中的一种小语种。但当大陆恢复常任理事国地位后,明确在联合国表示要抛弃之前的中国代表也使用英语,却不是用汉语的

习惯,这样联合国内汉语使用正常化,需要汉语的笔译,口译,甚至同步翻译增加。台湾方面人员虽然在联合国内,但很多事务委员会内的应该由中国担任的职务都没有担任,这样使用汉语的范围也不多。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增加,中国在国际上的声音越来越引起其他国家的重视,因为汉语人口超过15亿,这样的占全球人口30%左右的人群,需要联合国语言中的汉语代表其地位。韩语人口只有8000万,日语的人口只有1.4亿左右,都不具有广泛性,所以汉语的地位在联合国内非常稳固。最近中国在联合国内交纳的会费额度超过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会员国,这也表明了汉语在联合国地位的提升。


桥本看日本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象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汉语作为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不仅仅是使用广泛,更是中国国际影响力与地位的体现。


联合国拥有六大工作语言,分别是英语、法语、俄语、汉语与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从中可以看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母语都是联合国工作语言。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成员国身份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世界大国的地位正式获得了世界的广泛承认,在世界各地,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汉语的重要性水涨船高。在中国的不懈努力推荐下,汉语于1973年正式成为联合国工作语言,补齐了中国在联合国体系的一大短板。



汉语成为联合国工作语言,相当于汉语获得了风行世界的通行证。或许你会认为,一种语言使用性普通、广泛,自然就会成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世界性语言,这不准确,一种语言即使使用的人也未必能成为联合国工作语言,最典型的便是印度的母语印地语,使用的人十几亿,是仅次于汉语的世界第二大语言,印地语却没能成为联合国工作语言。根本性的原因在于印度在世界的重要性不足,国际地位不高。而西班牙语遍布拉丁美洲、中美洲及北美、西欧,基本上都是美国的势力范围,而西班牙则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成员国,是西方阵营的重要成员,西班牙语被美、英、法三大常任理事国联手“抬进”联合国,成为工作语言。


而联合国的另一种工作语言阿拉伯语使用的范围并不广泛,仅限于阿拉伯半岛与北非,使用的人口也不多,是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中最少,之所以能进入联合国,获得工作语言的地位,皆因阿拉伯地区的重要性——阿拉伯地区生产、出口的石油对世界的能源供应与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飞狼


中国人口是世界第一,而且海外华人众多,遍布世界,所以能成为联合国日常工作语言。

对此我感到非常满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