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工作人員誘導客戶存款有哪些套路?如何防範存款變理財產品或者保險?

貸款教授


我們現在經常會看到一些新聞,老人去銀行存定期,一年後有時想提前取發現當初被忽悠買了保險,提前退保損失很大,或者買了不保本的理財產品,虧損嚴重,那麼如何識破銀行工作人員的套路,防範存款變理財產品或者保險呢?


不要輕信營銷人員的忽悠

有的銀行工作人員為了營銷業績和個人收入,會拼命的推銷理財和保險產品,巧舌如簧,告訴你這款產品利率比較高,刻意迴避風險,對是否是銀行存款含糊其辭。

如何自己分辨

第一,因為我們現行金融制度是分業經營,也就是銀行、保險、證券、基金都不能混業經營,所以銀行即便是銷售保險、基金、信託、資管類產品都屬於代銷產品,出現這些字樣肯定不是銀行的存款,如果是存款,那麼一定會有“存款”字樣。

第而,從印章上區分。如果是銀行存款,回單上只有銀行公章,而代銷產品,可能會有銀行公章,但一定會有其他公司的字樣或公章。

第三,如果是理財產品或者保險產品,必須有錄音錄像系統記錄整個銷售過程,銀行工作人員也會口述相關信息,而如果是銀行存款,則沒有這麼複雜的過程,直接在窗口辦理即可。


鑫財經


我來舉幾個真實的例子,來說說銀行是怎樣誘導或欺騙客戶,將存款變保險,或存款變理財的。


1、存款變保險


A有2萬元去銀行存2年期定期存款,銀行員工說,現在普通2年期存款利率太低了,我們銀行現在搞活動,5年期存款利率5%,還送一份人身保險。A聽了感覺很吸引人,於是買了這款5年期存款。


2年後,A有急事要提前支取這筆存款,到了銀行之後,銀行員工說不能提前支取,你買的是保險,不是存款,需要滿5年才能支取。沒辦法,A只能跟朋友借了錢度過難關。還好5年後錢順利取出來了,如果當初存的是10年、20年就慘了,要知道現在銀行賣的年金險期限都很長。


這件事發生在郵儲銀行。


2、銀行賣“假理財”


B是某銀行的私銀客戶,有一次去銀行買理財,支行行長告訴他,有個客戶之前買了1年期的理財產品,收益率4%,現在他急用錢,要轉讓這款理財產品,之前的收益都不要了,相當於你買了這款產品,年化收益率就是8%。


B很信任這個行長,於是把100萬打到了他的個人賬戶,讓他代為購買,因為是銀行“內部理財”。結果發現,這款產品就是個虛構出來的“假理財”,錢被支行行長自己揮霍了。


這件事情發生在民生銀行。


3、理財變基金


C去買銀行理財,銀行員工卻推薦了一款“理財產品”,告訴他,產品年化收益率高達10%以上,保本保息。C沒有風險意識,於是聽從銀行員工的話,買了這款理財產品。


結果半年過去,產品不僅沒有10%的收益率,反而虧損了很多。


這件事情發生在很多銀行。


銀行員工為了謀私利,經常推薦客戶買保險、買基金,從中拿到高額提成。投資者可千萬要小心,保險期限太長,收益率沒有想象的高,基金風險太大,可能賺很多,也可能虧很多。


不過今後上述這些現象可能會大幅減少。根據規定,銀行無論賣自營的理財產品,還是代銷的理財產品,都必須進行錄音錄像,即“雙錄”,要向客戶介紹產品風險,不得承諾保本保息,也不得誘導或欺騙客戶買超出風險能力的理財產品。


希望今後銀行能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吧。


小斯筆記


銀行工作人員營銷任務重、壓力大,這確實是不爭的事實,客戶也會表示理解,但是變相套路客戶存款就只能是不可原諒的責任了,屬於欺騙行為的性質,客戶發現被騙就可以找銀行協商退款,更可以直接投訴。


銀行工作誘導客戶的存款套路

一是過分強調收益。理財的目的之一,也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取得收益利息,存款之所以是理財人數最多的方式,得益於存款的安全穩定,保本保息,但是存款不是理財收益率最高的理財方式。銀行工作人員就一直強調某種理財產品或者某一款保險收益率有多高,和定期存款相比,高出百分之多少,一年收益高多少錢。

二是禮品對比。銀行不知道從何時起,刮起來一股禮品風,不送禮品的銀行明顯得比起送禮品的銀行客戶少一些,迫使銀行禮品統一。銀行工作人員有時候就會跟客戶打禮品這張牌,如果辦存款,可能會得到一袋大米,價值多少錢,如果辦理財產品,同樣期限可能會得到一個價值更高的鍋子,如果辦保險還有什麼禮品。總之就套路客戶往理財保險方面鑽。

三是漸進式滲透。第一次客戶去存款,可能大堂經理或者工作人員特別熱情,先打熱情親情牌,給客戶好感;後來發現客戶經常來存款,就視為潛在客戶,開始介紹一下保險理財產品,試探客戶的意願;一次不行就多次,反覆遊說,從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理財產品和保險的好處,用漸進式、持久戰攻堅客戶。



客戶如何防範存款變其它產品

一是瞭解存款業務流程。為了不著銀行工作人員的套路,必須要了解存款業務的流程,即使存款需要填單去櫃檯存現金,也要看清一般寫著“存款憑條”幾個字,說清楚存款期限、金額,給銀行工作人員銀行卡或者存摺存在上面,也可以直接開存單,沒有過多的節外生枝,就是銀行櫃員清點完畢存上即可。

二是識別業務單據。理財產品和保險更多的是一本十頁左右的合同,又是抄寫風險提示,又是各種簽名,又是提供各種產品讓客戶選擇,或者工作人員直接推薦一款他感覺適合你的產品,就記得一點:存款頂多一個存款憑條確認簽字,而理財產品和保險就是合同或者保險單。

三是不與大堂大廳人員過多糾纏。理財產品或者保險的辦理之初,更多的是大廳工作人員(理財經理、大堂經理)與客戶的交涉,直到營銷成功打動客戶了,才到櫃檯辦理這一步,為了防止各種套路,存款變相成為保險和理財產品,客戶還是少於大廳的銀行工作人員糾纏,叫個號等著櫃檯辦理存款,輪著自己去櫃檯就是了,櫃員一天忙的要死,沒時間跟客戶介紹多餘的業務。



客戶來銀行存款是對銀行的一種信任,銀行工作人員不能因為網點或者個人的理財、保險任務完不成而有所傾斜,使用欺騙、誘導、變相套路客戶的不擇手段,讓客戶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存款轉其它產品的角色轉換。客戶發現受騙上當後直接去監管部門投訴,維護自己的權利。


財富公元


首先說說套路對象:一般被套路的對象都是一些農民或者文盲一類的沒什麼文化的人,當然有時候銀行人套路太深,一些大學生被套路也很正常。

套路1,客戶想存定期存款,銀行的工作人員向客戶提出了保險的方式為定期,客戶就買入了工作人員所說的定期,實則為保險,一年後才發現被騙了。

套路2,客戶分不哪些是清理財產品,一聽收益高,就心動了,到時候虧了錢就該後悔了。

套路3,客戶分不清存款期限,很多年後想起來去取錢,發現就剩下很少一部分了。

如何防範

1、 首先要讀書,,,有文化才能少被忽悠。

2、 然後是對各種理財產品或者保險類產品要分清,購買時候頭腦保持清醒,畢竟是自己的錢,就算是銀行也不能輕易相信。

3、 隨時查看自己的銀行資金動態,一旦發現不對勁,要及時和銀行取得聯繫,及時止損。


家族財富密碼


題中說法很容易引起誤解,“銀行誘導客戶存款”?我覺得題主想要說的是銀行誘導去存款的客戶,把存款變成理財或保險。

就這一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銀行員工的忽悠招數:

一、打收益牌。儲戶來銀行存款,對於收益本來是沒有什麼概念的。因此銀行員工利用保險或理財收益高的特點,來忽悠儲戶。他們往往片面誇大理財或保險的收益,把收益拿來與銀行存款利息做比較,而對理財或保險的流動性弱點絕口不提。儲戶在銀行員工的誘導下,很容易一時糊塗,光注重收益而忘記自己的實際需求,以致上了銀行員工的當。

二、打感情牌。這類銀行員工情商比較高,平時與客戶的關係十分緊密,因此博得了客戶的好感。客戶來銀行時,往往對這些銀行員工充分信任。銀行員工會利用客戶的信任,對客戶提出要求:“行長又給我下理財任務了,大姐能不能幫個忙買一點?”"我保險任務沒完成的話要扣獎金,大爺您能不能配合一下?“等等,最後還會加一句”放心,不會讓您有損失的!“。而實際上,如果你自己一旦在理財或保險協議上籤了字,話就變成這樣了:“您自己在協議上簽字確認的,我們沒有責任!”

三、偷天換日。這種銀行員工的行為則比較惡劣。他們會故意把儲戶的沉默當成默許,在儲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直接把存款變成理財或保險,而不對儲戶道出實情。這些員工的操作是:對儲戶喋喋不休地營銷,如果儲戶不吱聲,就迅速把理財或保險協議遞給儲戶,儲戶以為籤的是存單,而實際籤的是協議。大多數儲戶對銀行給的回單都不會認真閱讀,導致發現時木已成舟。

上述三種手段,在監管部門“雙錄”的要求下,最後一種已經很少也能用,而前兩種銀行員工依然屢試不爽,所以我們要學會識別和防範。

第一,不要貪圖高收益。要知道只有存款的利率是確定的,其他理財產品或者保險的收益都是“預期收益”,銀行員工說的再高再好,也都只是畫餅給你。所以如果你追求的是安全而不是收益,就不要聽信銀行員工的誘導。對於銀行員工的口頭承諾(有時為了促成銷售,他們會拍胸脯保證收益或者安全性),更加不要信以為真,他們這是在違規銷售,到最後你無憑無據,難以維權。

第二,要了解自己的需求。存款的流動性最高,可以隨時支取。而理財產品或者保險都是有固定期限的,在這段期限內無法支取。如果你預計自己將來可能要用錢,要麼存款,要麼購買活期理財,但千萬不要購買保險。

第三,在辦理過程中要留意辦理程序,及時發現銀行員工的欺騙行為,不要“被保險”或“被理財”。即使我們躲過了銀行員工的狂轟濫炸,也還有最後一道關要過,千萬不要掉以輕心,那就是觀察整個業務流程,以防銀行用最後一招。

首先,看簽字材料。存款只需填一張存款單,只是薄薄的一張紙;而理財產品和保險的簽字材料厚厚一疊,除了簽名外還要抄寫風險提示。

其次,看操作流程。存款在銀行櫃檯可以直接辦理;而理財或保險需要去理財經理處完成風險承受能力的評測,然後去櫃檯或者在理財經理處直接購買,全程還要錄音錄像。

再次,看回單。辦完業務後,銀行會給你回單。儲蓄給你的是存單,而理財或保險打印的是業務受理憑證。在收益方面,存單上寫明的“存款利率”;受理憑證上寫的是“預期收益”。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寒潭


我在郵政儲蓄銀行存錢時常常是存錢有禮物,積分,2倍3倍的形式誘導你,等到拿禮物時,又要查你的全部存款,這樣暴露信息,所以我不再在郵政存錢了


liufu68


這種情況多發在農村,縣域,城鄉結合部;主要針對50歲以上的人群。防範:認真看合同;錄音留存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