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華為員工親述:在大公司打工,如何逃脫螺絲釘的宿命?

前华为员工亲述:在大公司打工,如何逃脱螺丝钉的宿命?

那年,我被派駐華為海外某國市場,去做某系列產品的銷售。

之前在總部遠程支持項目,然後在幾個國家之間來回跑,項目經驗也積累了不少。

這一回,因為公司在當地沒有該產品的銷售人員,所以我作為責任人,而不是支持者。

踏踏實實做完項目,簽了單,剛準備喘口氣,在當地國找個週末旅遊兩天。

忽然就收到地區部直接主管的一封郵件,內容有4點:

恭喜簽單。


組織已經決定,由你負責該產品在這個國家的所有銷售。


你在當地的工作向某某總彙報。


一週之內,提交一份《某國某產品年度市場分析》。

我當時就懵了。

“負責銷售”?怎麼負責?

什麼叫“市場分析”?怎麼分析?

前华为员工亲述:在大公司打工,如何逃脱螺丝钉的宿命?

一、報告“還可以”到底是什麼水平?

上述所有的東西沒玩兒過也不知道如何做。

我實在太無助,想跟主管打個電話,既有點怕,又有點不想讓他小瞧。

好在做項目期間跟當地同事處得還不錯,有個老員工很仗義,手把手教我,說材料要包括不限於:

國家人口總數,人口分佈,用戶平均貢獻收入……


國家通信戰略,各個客戶的勢力分佈,客戶的戰略,客戶關係現狀……


公司的勢力分佈,競爭對手SWOT分析,突破口和壓力點……

旅遊就別想了,持續的加班加點,我終於趕在截止日期來臨前的那個深夜,按下郵件的“send”鍵,長長地舒了口氣……

前华为员工亲述:在大公司打工,如何逃脱螺丝钉的宿命?

等我第二天打開郵箱,發現在我發送之後的半小時後,主管就回了郵件,只有三個字:

還可以。

二、最重要的能力叫“全局觀”

我當時挺興奮,工作畢竟得到了認可。直到很久以後,我才知道這份報告的水平,在主管眼裡就是垃圾,只是作為一個新手,這個質量,“還可以”

也就是那時候,我才明白為什麼人家說,一個銷售在華為的海外市場會成長特別快,尤其是在空白市場。

因為,你不得不“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

我們說起大公司,最容易吐槽的就是它會將一個人塑造成一顆螺絲釘。

什麼叫螺絲釘?

就是你只能和旁邊的齒輪合作,看起來嚴絲合縫,效率極高,實際上,一旦離開熟悉的平臺,離開那些你合作無間的齒輪們,你就什麼也不是。

大公司通常擁有成熟市場、成熟的內部管理體系,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也不少。

但是在那段海外經歷裡,迫於壓力,我不得不從熟悉的“項目運作”中抬起頭來,看前面的路應該怎麼走,應該怎麼做“市場分析”。

曾經,我眼裡只有面前這一畝三分地,但是那封郵件要求我,在遠方還有更加肥沃的良田,我必須去思考它們在哪?有多肥沃?如何佔領?

不能只做一個聽命於人的士兵了,除了練習瞄準、扣動扳機,我還得像個將領一樣制訂計劃:往哪裡行軍、怎麼趕去、什麼時候進攻

回到這篇文章的主題,所以,在大公司打工,如何逃脫螺絲釘的宿命?

我的答案是:

培養全局分析問題的能力,又叫“全局觀”。

前华为员工亲述:在大公司打工,如何逃脱螺丝钉的宿命?

我們常說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這些當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

最重要的只有一個,全局觀。

比如上面要求的“市場分析”,比起“運作項目”,就是多了一個全局觀的能力要求。

三、“深度層面”的全局觀

如果你職場經驗豐富,而且邏輯敏銳,一定看出來了,上面這種全局觀,依然是建立在某個職位之上,往深了看。

這是在“深度層面”的全局觀。

這已經很不容易,不過,還不是全部。

多年以後我已離開華為,有次和一個前同事聊天到深夜,我們聊起認識的朋友們,都有了什麼去向。

前华为员工亲述:在大公司打工,如何逃脱螺丝钉的宿命?

然後總結,跳槽的時候,我們之前在華為學到的一切,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多大幫助。

得到這樣的結論:

  • 第一種跳槽,是去同行業其他公司的相同職位,有幫助的成分大概在80%。

80%是你可以“沿用”原來的行業背景、人脈積累、思維框架、專業技能,只有20%是公司風格、企業文化的差異,需要你重新適應。

銷售就還幹銷售,研發還幹研發,除了換個公司Logo,沒什麼區別。

這樣的風險最小,但是對個人能力的全面提升,幾乎沒有幫助。

  • 第二種,跳槽同行業的不同職位,50%幫助。

不同職位常常有相通性,從研發跳到技術支持,從文案跳到市場是可以的,從程序員跳到財務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這種時候,另外50%是思維框架、專業技能需要從頭學起,風險較大,不過對個人能力的提高幫助也很大。

  • 第三種,跳槽不同行業的相同職位,只有30%幫助。

我自己就是這樣的情況,感受很深,跳槽以後,行業、專業知識需要重頭學起,人脈完全談不上,只有自己的思維框架和少量技能可以沿用。

風險極大,非常痛苦,但是個人成長也極快,而且,對行業的依賴也變小了。

  • 第四種,是跳槽到其它行業的不同職位,這種操作都是個例,就不討論了。

你可能會問,上面這些分析,跟這篇文章的主題“全局觀”,有什麼關係呢?

當然有了。

四、“廣度層面”的全局觀

我們重點對比下第一種和第二種。

第一種跳槽,同行業同崗位,相信你也同意,這是職場裡最常見的情況。

最後的結局就是那些新聞標題,“35歲華為員工的中年焦慮”、“中興工程師含恨跳樓”……

因為,大多數人都變成了“螺絲釘”。

第二種就很有意思了,同行業不同崗位,當然,你也可以理解成同一公司的不同崗位。

其實,陸續經歷公司不同部門的崗位,是很多大企業鍛鍊接班人的傳統路徑。

比如IBM內部一直就採用著名的“職位輪崗”,來培養和檢驗接班人;


聯想的郭為在掌管神州數碼之前,柳傳志讓他從1988年到2000年,每年都更換一個新的工作崗位;


李嘉誠的長子李澤鉅,也是回國後加入父親旗下的長實、和黃,輪崗過各類重要職務。

在不同部門經受歷練後,你對行業、對公司會有更加宏觀的認識,你能暫時抽離自己的身份,站在“上帝”的視角來看待問題。

這就是我想說的,“廣度層面”的全局觀。

前华为员工亲述:在大公司打工,如何逃脱螺丝钉的宿命?

這種全局觀的培養,對於理解行業變遷、公司發展方向和節奏、團隊之間衝突、管理方式調整,特別有必要。

簡單再舉個例子。

為什麼說,大公司的CEO通常是銷售出身,或者財務出身呢?

銷售不多講了,因為一個公司的存在價值,就是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銷售出去,CEO理應是公司最大的“推銷員”。

而公司經營狀況的好壞,最終都將體現在三張財務報表的一個個數字裡,長期研究下來,對公司整體的理解,必然更加透徹和全面。

這種財務視角的全局觀,也是任何一個CEO必須擁有的基本功。

五、別做一個如假包換的“螺絲釘”

寫了這麼多,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了:

要擺脫在大公司裡打工,逐漸淪為“螺絲釘”的命運,最重要的能力,是你要擁有深度、廣度兩個層面的“全局觀”。

可惜大多數人既沒有深度的,也沒有廣度的。

原因是,他們的工作動機屬於壓力導向。就是公司要求你做什麼,你才做什麼。

公司要求你寫好代碼,你就一心一意寫代碼。公司要求你賣好產品,你就心無旁騖搞客戶關係。

這沒有錯,而且非常重要。

但是還不夠。

因為大公司管理的傾向,就是讓所有人都僅僅專注於、熟練於自己的本職工作,最後成為離不開公司的螺絲釘。

所以你必須在本職以外,多做一點別的。

當然了,你不需要、也不一定有機會在職業生涯的初期,就獨立承擔有一定高度的任務,或者被公司像接班人那樣培養。

但是下面這些做到,總不是難事吧。

一方面,在“深度層面”,其實就像我經常說的,多去思考一下你的主管思考的問題。

你不需要替大老闆思考,因為你沒有足夠全面的信息輸入,也沒有足夠強大的思維框架。

比如我收到的那封郵件,是讓一個普通銷售像“銷售總監”一樣思考,而不是考慮地區部總裁的事,更不是替老闆操心。

但是你的直接主管的事,多半你是瞭解的,如果你來代替他的位置,你會:

瞭解哪些信息?


給到怎樣的評估?


做出哪些決策?


下達什麼命令呢?

經常這樣思考,也多和別人交流,會讓你的深度全局觀飛速成長,這對你的本職工作,也會有極大的幫助。

另一方面,是在“廣度層面”。

你能做的就更多了:梳理價值在公司內部從進入到輸出的流動、瞭解自己工作相關的上下游細節、參與公司關鍵事件、主動跨部門“交朋友”……

舉幾個反例,下面這些話,你是不是也很熟悉?

不好意思領導,我只負責產品推廣,至於維保這塊兒,要不明天我請我們公司相關的人來一趟?


這個活動是公關部策劃的,我是臨時來支持,所以具體的安排也不清楚呢。


好啦快下班吧,你一個做設計的,幫她們整理什麼文案啊,人家也不給你發工資!

現在你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螺絲釘”了吧。

前华为员工亲述:在大公司打工,如何逃脱螺丝钉的宿命?

讓你成為螺絲釘的,哪裡是什麼大公司,分明是你自己啊。

要知道,華為系、騰訊系、阿里系……從大公司裡出來創業成功的、在新賽道打工同樣有所建樹的,名字可以列上一長串。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這話反過來也常常正確:

你一天到晚都在為手裡的事兒忙得焦頭爛額,有近憂,往往就無暇遠慮。

但如果總是沒有遠慮,你就會永遠在一個接一個的近憂裡,任由別人把你塑造成一顆如假包換的螺絲釘。

本文為LinkedIn經授權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LinkedIn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圖片來源於原作者和Pixapay。如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進行刪除,並就版權問題聯繫相關內容來源。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獲取更多信息。

©2019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