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蕭峰看不上的一陽指到了射鵰三部曲裡變成了南帝的絕學?武功退化的過程是什麼?

BeYourGuy


不可否認,在“天龍時期”之後,武學一道確實經歷過一段時間的沉寂,諸多武學失傳,“射鵰時期”也可以說是武學一道的復興時期。不過若說“一陽指”僅屬於二三流武學,不能與“天龍時期”的那些神功相提並論,以此來顯示一燈大師的功力弱於“天龍時期”的當世一流高手,卻是未必的。羽菱君個人認為,“一陽指”作為大理段氏的傳世武學,一直都是高深的絕學,其表現如何,完全是看使用這門武功者的造詣而已。


很多讀者認為“一陽指”上不了檯面,大多是因為小說中喬峰的一個感想,說喬峰看不上一陽指。不過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喬峰是在什麼情況下,有了這個感想的。那是喬峰認為段正淳就是帶頭大哥,於是與阿朱到小鏡湖準備找段正淳報仇,但他之前因為從未見識過傳言中段氏絕學“一陽指”和“六脈神劍”的威力,因而心存畏懼,不過當他看到段正淳與段延慶的一戰中使出“一陽指”時,卻有了以下這個想法。

蕭峰眉頭一皺,心道:“此人竟似不會六脈神劍,比我義弟猶有不如。這一指不過是極高明的點穴功夫而已,又有什麼稀奇?”新修版《天龍八部•二十二章》

其實可以這麼說,喬峰看不上的“一陽指”,是段正淳所使的一陽指。段正淳算得上是《天龍》中出場的段氏子弟,一陽指造詣最低的一人,小說中就說他的“指力造詣頗不及乃兄段正明,難逾三尺之外”。當時他與段延慶交手,兩人的距離被鋼杖和長劍拉開到七八尺遠,段正淳根本就傷不到段延慶。而喬峰當時有這個想法,完全是因為想著報仇,以段正淳的實力和自己的差距來判斷的。因此,以喬峰當時在如此特定情況下的這個感想,來判定“一陽指”並非絕學,是不嚴謹的結論。


小說中說,“一陽指”乃是另一門絕學“六脈神劍”的的根基,“六脈神劍”就是將“一陽指”的指力化作無形劍氣。這也能理解成,“一陽指”的威力,其實也是有高低境界之分,最高境界就是像六脈神劍那樣,將指力升級華為劍氣,這將決定攻擊力的射程。段正淳的“一陽指”,指力難逾三尺之外,但《神鵰俠侶》時的一燈大師,卻能在一丈外用“一陽指”對陣金輪。這麼說來,那時一燈的指力造詣和實力能勝於三個段正淳。可以想一下,假如是段譽運用這門武功,以他震古爍今的內力,其射程與攻擊力又將如何呢?

在鳩摩智到天龍寺,意欲以少林絕技交換《六脈神劍劍譜》時,枯榮大師曾就“一陽指”的修煉境界與本因做過一番對話,從中也可看出“一陽指”這門武學的威力純屬是個人的造詣決定的。

枯榮大師道:“外魔來時,要是吾等道淺,不能以佛法點化,非得出手降魔不可,該用何種功夫?”本因道:“若不得已而出手,當用一陽指。”枯榮大師問道:“你在一陽指上的修為,已到第幾品境界?”本因額頭出汗,答道:“弟子根鈍,又兼未能精進,只修得到第四品,慚愧之極。”枯榮大師再問:“以你所見,大理段氏的一陽指與少林拈花指、多羅葉指、無相劫指三門指法相較,孰優孰劣?”本因道:“指法無優劣,功力有高下。”枯榮大師道:“不錯。咱們的一陽指若能練到第一品,那便如何?”本因道:“淵深難測,弟子不敢妄說。”枯榮道:“倘若你再活一百歲,能練到第幾品?”本因額上汗水涔涔而下,顫聲道:“弟子不知。”枯榮道:“能修到第一品嗎?”本因道:“決計不能。”新修版《天龍八部•第十章》


從枯榮和本因的話可以看出,“一陽指”向來就是他們段氏賴以禦敵的法門,這門武功,定當是曾經幫助過他們鑄創過輝煌的,而且在“六脈神劍”不易練成的限制下,“一陽指”對他們來說,顯得更為重要。而且以他們的對話作參照,恐怕連指力擊程逾一丈的一燈都可能還未達到一品境界。

而本因“指法無優劣,功力有高下”的這句話,不止是說出了“一陽指”的威力純屬看使用者個人的功力和造詣,更是說出了天下任何外功,其威力的根本都在於修煉者個人的功力和造詣。喬峰的看家絕學“降龍掌”,在他的手上和在他師父汪劍通的手上,就是兩個級別的威力,假如有人說汪劍通的“降龍掌”不外如是,沒什麼可稀奇的,那也是否能說“降龍掌”也難稱武功絕學呢?換句話說,假如當時喬峰看的是一燈大師使出的“一陽指”,可能他就不會有那樣的想法了。


經過金庸先生的多次修訂和產生關聯,《天龍八部》已可看作“射鵰三部曲”的前傳來看,但“射鵰三部曲”畢竟先寫在前,那時金庸先生的武俠系統尚未深拓,按照他寫《射鵰》時的設定,“一陽指”原本是王重陽的看家絕學,後來修訂時為了與《天龍八部》關聯才改成是南帝的絕學,不過無論是誰的本領,“一陽指”都是被設定為當世武林一大武功絕學,這是不比否認的。

雖說華山論劍時的南帝,武功並未大成,憑藉“一陽指”卻能躋身天下五絕,但有“降龍掌”旁身的洪七等人同樣也是功力未深。武學一道在“天龍時期”之後的確沉寂過,但經“射鵰時期”的復興,到“神鵰時期”後五絕的實力完全不弱於“天龍”時像蕭峰那樣的頂級高手。武學總體有退化的趨勢,不過至少在“射鵰三部曲”這段時期,卻是在上升,而且江山代有才人出,無論整體水平如何,但每個時期都有絕世高手出現,這同樣也是不可否認的。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喬峰看到的一陽指為何會不屑呢,這是因為開始喬峰的期望值太高了。

在看到一陽指之前,喬峰首先遇到的是段譽,那時候段譽內功之高,已經沒有幾個人比得上了,而且展示了一手化酒功夫,讓喬峰嘖嘖稱奇。然後兩人比試輕功,喬峰發現段譽輕功之高內力之強是自己無法比擬的。當時看看段譽,一個落魄書生模樣,可是就因為他是大理段氏出身,年紀輕輕武功之高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境界。所以這時候喬峰對大理段氏就有了一個印象,裡面的人都是武功高絕,千萬不可小視。

後來喬峰四處打聽當年的帶頭大哥,從馬伕人嘴裡得到了一個假消息,那就是當年的帶頭大哥是大理段王爺。喬峰一聽就震驚了,當年遇到的一個段譽,看樣子不過一個落魄書生,武功就那麼高,段王爺本來九很有名,又是大理皇室,最正統的大理段氏武功傳人,這個武功不知道得多厲害呢。喬峰壓根不知道段譽內功完全是靠北冥神功吸來的,跟段氏沒什麼關係。


看看吧,喬峰自出道以來,可以說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就算武功比他高強的,他也有機會反敗為勝,可是這也要有個前提,就是不能高出太多,比如像掃地僧那種,喬峰肯定沒轍。在他想象中,根據段譽武功推算,段正淳比他武功高出十倍不止,這得是何等恐怖的境界。

不過喬峰是血性漢子,明知不敵,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哪怕是因報仇而死也無憾了,所以喬峰還是要去找段正淳。結果跑去一看,自己還沒找段正淳呢,已經有人找他麻煩了,那就是段延慶,他看兩人對決了好一陣子,就是沒見段正淳使用六脈神劍,只是用一陽指,而且看那個情形段正淳已經是竭盡全力了。喬峰一看,自己心目中的王者居然只是個青銅,自然就大失所望了。而且段正淳一陽指實際功力的確連段延慶都比不了,難怪喬峰覺得不夠看了。

後來眼看段延慶要殺段正淳,被喬峰一把拉住了,這裡也可以看出段正淳武功跟喬峰差距很大。段正淳其實武功不差了,只不過也要看跟誰比,比如跟嶽老三比要強不少,跟慕容複比就差了一些,跟喬峰比就差遠了。

而一陽指呢,其實是一流的上乘武功,木婉清就曾經跟段譽說過,江湖上的人如果有機會學習一陽指,讓他磕一萬個頭都願意,段譽是生在福中不知福。而作為大理段氏的看家絕學,一陽指是易練難精,最高為一品,大理段氏無一人可以練到。天龍寺高手本因要強於段正淳,也只練到第四品,枯榮大師是天龍寺第一高手,如果他使出一陽指,曾經跟鳩摩智鬥智鬥勇不落下風,相信如果他使出一陽指,喬峰對一陽指的認識恐怕就會大大改觀。

當然,段氏的最高絕學是六脈神劍,其實這門武功基礎是一陽指,儘管書中沒有做特別交代,但是後面段譽吸收了鳩摩智內力,再加上之前他的內力已經接近天下無敵,所以他可以隨心所欲的運用六脈神劍,按照他的功力來看,他把一陽指練到一品是沒問題的。這樣的一陽指可比他老爹段正淳的強多了,完全是不同等級的。

只可惜,段譽的內力都是吸別人的,他本身對於武功也沒有興趣,後世之中也沒人像他的好運氣,練不成如他一般的高深內力,所以六脈神劍後世段家子弟無法修煉。六脈神劍原本由於鳩摩智原因被燒燬,後來就憑段譽對武學的關心程度,極有可能就此失傳了。段家失去了最高絕學,肯定會全心全意把心思都放在一陽指上。按照枯榮大師的說法,如果一陽指練到一品,跟喬峰的降龍十八掌比也不會弱到哪裡去。


其實如果完全說射鵰時期武功就不如天龍時期,到也沒有特別明顯的特徵,雖然六脈神劍,斗轉星移等武功失傳了,但也有蛤蟆功,先天功,九陰真經等新的上乘武功出現,要說衰退還真的不像那麼回事,只能說每個作品展現的重點不一樣。天龍有天龍的道,射鵰有射鵰的路,沒有必要太混為一談。


一覽眾河小


我們看看射鵰三部曲及天龍八部的創作時間和歷史背景:

《射鵰英雄傳》創作年代:1957年—1959年。歷史背景: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公元1199年—1221年

《神鵰俠侶》創作年代:1959年—1961

年曆史背景:南宋理宗紹定五年或六年—開慶元年,公元1232年或1233年—1259年

《倚天屠龍記》創作年代:1961年

歷史背景:南宋末—元末明初。公元1262年—1363年

《天龍八部》創作年代:1963年—1966年

歷史背景: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或紹聖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所以,從歷史背景看,《天龍八部》在《射鵰三部曲》之前,但從創作時間看,則《射鵰三部曲》在前。因此,金庸先構思了一陽指,又在一陽指基礎上創造了六脈神劍。而且一陽指在射鵰三部曲中是配角南帝的武功,六脈神劍在天龍八部中是男一號的看家本事,所以根據需要六脈神劍必然後來居上。

任何一種小說寫多了,多半都是越到後期腦洞越大。《水滸傳》,《三俠五義》除了人物力大無窮,武功幾乎就是現實可能的。民國有了內力,罡氣的,就高出一籌了。《射鵰英雄傳》的時代比民國更誇張,等到《天龍八部》,就已經是灌頂傳功,隔空攝物的設定滿天飛。再到黃易,武功和仙術就沒有絕對的界限了。這就是一個設定越來越誇張的正常過程。射鵰三部曲寫在前,《天龍八部》寫在後,所以天然的,《天龍八部》中武功的原始設定就是比射鵰三部曲高(事實上《天龍八部》在所有金書中設定都是最高,後來金庸不玩設定,返璞歸真了),和《射鵰英雄傳》同名的降龍十八掌也明顯是劈空掌,設定提升了。

因此,什麼武功衰落,是把原本不在一個世界觀下的十幾本書的設定強行放在一起比較,再找合理性的結果,沒有意義。這和把史記和漫威電影放在一起比較誰強沒有本質區別。


pegasus1


我認為是整個金庸武俠中有個武功失傳和減弱的大邏輯,一陽指在天龍八部中與同期武功絕學相比的確算不上上乘武功。時間設定上,天龍八部同射鵰三部曲有前後關係:

《射鵰英雄傳》此為“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創作年代:1957年—1959年。歷史背景: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公元1199年—1221年

《神鵰俠侶》——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創作年代:1959年—1961

年曆史背景:南宋理宗紹定五年或六年—開慶元年,公元1232年或1233年—1259年

《倚天屠龍記》——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創作年代:1961年

歷史背景:南宋末—元末明初。公元1262年—1363年

《天龍八部》創作年代:1963年—1966年

歷史背景: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或紹聖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在後世武功中,以最後的倚天屠龍記為例,乾坤大挪移已經是蓋世神功,其武功原理類似於慕容復的斗轉星移,在當時也不算最上乘絕學,同理可推測神功失傳了,其他的自然變成了上乘武功。

同時,年代越早,武功不限制於兵器,內功,拳腳,遠程攻擊都有,隨著時間衰減,開始內功心法失傳,越來越依賴於兵器和武功套路,如碧血劍,書劍恩仇錄,鴛鴦刀,都是明清時代故事,到了清朝時代的鹿鼎記,基本上已經退化成插眼鎖喉掏襠了。


peter121064511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在天龍八部中,頂級絕學有逍遙派的北冥神功、丐幫喬鋒的降龍十八掌、大理段氏的六脈神劍,慕容家的斗轉星移,少林的易筋經這幾種名聲在外的絕頂功法。

別的不提,就說六脈神劍好了。在天龍八部之中,一陽指共有九品,看起來似乎很厲害,但修到第四品才達到修煉六脈神劍的基礎。

很顯然,論品級六脈神劍更高。

這樣一理,原因就很明顯了。喬鋒身懷絕學降龍十八掌,自然就瞧不上一陽指了。再則喬峰出身少林,學的少林武功,走的是鋼猛的路數,與段家的路數根本不同。而且,喬峰性格豪邁剛正,估計也做不出私自學他派武學的事來。

至於說為什麼一陽指到了射鵰英雄傳反到成了南帝的絕學。

關於這一點,仔細對比一下發現相對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可以說武林凋零,沒多少高手。如此,這一時期,大理段氏沒有出現能修習六脈神劍的人才也說的通,當然,也可能是六脈神劍失傳了,畢竟,到了射鵰時期,降龍十八掌也失傳了一部分。


停格的時光


提一陽指,當然要提六脈神劍了。

一陽指是六脈神劍的基礎,基礎得很厲害,只要有人教,就能練習使用,而且好吃就是越練越厲害(廢話),往上不封頂。

練到真氣全身自由運轉,可以外發的一陽指就是六脈神劍的基礎了,注意,這還是一陽指。

如果外發的一陽指按照某種劍法來使用,才被稱為六脈神劍。六脈神劍是六套劍法,不是內功,是劍法,相當於什麼達摩劍法啊,太極劍法之類的存劍法。不過這劍法必須用發出身外的一陽指才能完美。

當然,我也沒有拿著一把真劍去試試,估計也是可以的。

總之,只有練習一陽指到身外發勁才能使用六脈神劍。沒有到這個程度的,也可以單純用手指頭去點人傷人。到了南帝手上的一陽指,並未能做到發真氣於體外,這就證明了武學退化是從內力開始的。南帝給黃蓉治療的時候,都是指頭點上身的。

蕭峰也不是看不上一陽指,這種靠內力深淺的武功,他一學就會,蓋因為他內力有餘,就像張無忌練習乾坤大挪移一樣,試一遍就會了。之所以他不去學這個,是因為他喜歡和兄弟朋友喝酒賭拳,要是學了可就不得了了。

八匹馬啊,六六六啊,隨著他的出拳,對面的酒友身上難免不出現好幾個血洞洞,倒地死去......


李勉9


南帝的一陽指品級可能練上去了,最關鍵是六脈神劍失傳了,段譽學六脈神劍後枯榮就把六脈神劍秘籍燒了。所以只好拿一陽指來當看家本領,當然,一陽指練上去後威力應該也不錯,畢竟也是武林絕學,估計一陽指頂級水平大概也相當於六脈神劍中級水準了。中國師徒傳承,東西越留越少,因為師傅都想留一手,除非這其中有天賦極佳的徒弟,可能在學習過程中領悟些什麼,創造點東西,否則傳承幾代後會有更多東西失傳,如果徒弟再有幾個不爭氣的,師傅教的都沒學全,再下去只會越來越差。而且很多武功極其艱深,創造者是個天才,而繼承者的資質普通,例如降龍十八掌,後期耶律齊史火龍等人的資質太爛,根本無法全部學會,乾坤大挪移除張無忌外無人煉成,龍象般若功乾脆就沒人煉到頂,六脈神劍也只有段譽一人可以六脈齊出。


用戶4021344991592


我看到了很多回答,都是說武功的退步,我也剛開始覺得是,但是細細想想五絕的水平尤其是王重陽此人的武功和喬峰也是能一戰的,而郭靖集幾家之長再加九陰真經不論和誰都有一戰之力,而天龍的武功除了掃地僧和那兩個外掛其他一流高手也就那樣吧,我們大都看天龍里的一陽指和後邊的一陽指一比,就覺得後邊的好弱,我卻覺得六脈神劍可遇不可求,天龍里也只是段譽一人會,還是加外掛才能練得,段氏有名的武林皇帝,從段譽開始肯定也在琢磨,這個不好練呀!怎麼改進一下呢?喬峰給段譽少室山的指導,既然六脈不能靈活用為什麼不能先專攻一指呢?我覺得這就是後邊的一陽指,它是在原來的一陽指基礎上再把六脈神劍簡化了,專攻一指的兌化,也就是當時少室山段譽的一指六脈神劍,雖較完整的六脈神劍軟,但已經是武林絕頂了,所以我覺得射鵰神鵰後的武功沒弱,外掛少了卻是實打實的真功夫!


倒騎毛驢走天涯


首先我們要能懂《一陽指》是什麼級別的武功?那麼就先看看《降龍十八掌》是什麼級別的武功,因為《一陽指》和《降龍十八掌》是一個級別的武功。

《天龍八部》原文:蕭峰跟著傳他“降龍二十八掌”,這是一門高深武學,既非至剛,又非至柔,兼具儒家與道家的兩門哲理。虛竹過去所學少林武功以陽剛為主,逍遙派功夫則偏重以柔克剛,兩者凝合,甚為不易。蕭峰耐心解釋,說到第十八掌時,天已大明。

蕭峰道:“二弟,你就算沒本來武功,單隻學這一十八掌,也足可與天下英雄爭雄。以後這十掌,變化繁複,威力卻遠不如頭上的十八掌。我平日細思,常覺最後這十掌似有蛇足之嫌,它的精要之處,已盡數包含於前面的十八掌之中。只因降龍二十八掌是我恩師汪劍通所傳,且是丐幫百餘年的傳承,我不便自行消減。‘降龍二十八掌’的精義,乃是‘有餘不盡’四字,一掌之出,必須留有餘力。不管對方擊來的拳掌如何剛猛有力、勢若雷霆,我總之應以一招行有餘力。使那‘降龍二十八掌’時,心中總須想到:對方毒龍有八十條、一百條,降服了一條又有一條,去了十條,還有二十條,然我的掌力始終無盡無漏,那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了。”

虛竹喜道:“多謝大哥指點。其實‘亢龍有悔’這一招,大哥說必須擊敵三分,留力七分,便已道出了‘降龍二十八掌’的精要。”蕭峰擊掌道:“對,對!日後有便,咱們再互相研討。我看二弟的靈鷲宮武功之中,也有大可借鑑之處。賢弟,你是丐幫的大恩人,日後選定幫主之時,那人的人品才幹,賢弟旁觀者清,也要請你多拿些主意。”虛竹點頭答應。

過得多年,丐幫中出了一位少年英雄,為人穩重能幹,人緣甚佳,群丐公議,推之為主。各人尊重蕭峰原意,送此人去靈鷲宮,先由虛竹考核認可,再傳他“打狗棒法”及“降龍十八掌”。這少年幫主不負所托,學得神功,又將丐幫整頓得蒸蒸日上,竟爾中興,丐幫自此便視靈鷲宮為恩人。丐幫這兩門祖傳武功,雖說“降龍二十八掌”少了十掌,但經蕭峰與虛竹兩位大高手刪削重複,更顯精要,威力非但不弱於原來的二十八掌,反而有所勝過,成為武林中威震天下的高明武學。

這一大段說明《降龍十八掌》更強於《降龍二十八掌》,並且《降龍十八掌》不再是【純陽剛猛】武學,而是【剛柔並濟】的武學。

《射鵰英雄傳》原文:【這降龍十八掌可說是武學中的巔峰絕詣】,當真是無堅不摧、無固不破。雖招數有限,但每一招均具絕大威力。北宋年間,丐幫幫主蕭峰以此邀鬥天下英雄,極少有人能擋得他三招兩式,氣蓋當世,群豪束手。當時共有“降龍廿八掌”,後經蕭峰及他義弟虛竹子刪繁就簡,取精用宏,改為降龍十八掌,掌力更厚。這掌法傳到洪七公手上,在華山絕頂與王重陽、黃藥師等人論劍時施展出來,王重陽等盡皆稱道。

這段說明金庸老先生更是直接寫明《降龍十八掌》是【武學中的巔峰絕旨】。

《倚天屠龍記》原文:“丐幫神功降龍十八掌,在北宋年間本為二十八掌,當時幫主蕭峰武功蓋世,卻因契丹人身份遭驅除出幫,他去繁就簡,將二十八掌減了十掌,成為降龍十八掌,由義弟靈鷲宮虛竹子代傳,由此世代傳承。到南宋末年,雖繼位幫主耶律齊得岳父郭靖傳授而學全,但此後丐幫歷任幫主,因根柢較欠,最多也只學到十四掌為止。”

這段主要寫喬峰的事蹟,並且耶律齊也學全《降龍十八掌》了。這三段都是寫明《降龍十八掌》是【武學中的巔峰絕旨】。不知道為什麼一些人說《降龍十八掌》不是頂級武學?那我們在看看金庸老先生對《一陽指》的評價。

《天龍八部》原文:‘慕容博用心記憶,不覺天色已明。慕容博道:“大師這‘火焰刀’神功,果然奇妙無方,以在下所知,或許只大理段氏的‘一陽指’可資匹敵。但據聞‘一陽指’運勁緩慢,遠不及‘火焰刀’之動念即至。”鳩摩智道:“這該是運功之人功力有別。”慕容博道:“正是’

這段慕容博評價:“一陽指可以匹敵火焰刀”,鳩摩智也默認。注意!這裡面說明了【功力】高下之分。

再看看金庸對“火焰刀”的評價。

《天龍八部》原文:旁觀眾人一見,無不失色。“擒龍功”、“控鶴功”之類功夫如練到上乘境界,原能凌空取物,但最多不過隔著四五尺遠近擒敵拿人,奪人兵刃。武術中所謂“隔山打牛”,原是形容高手的劈空掌、無形神拳能以虛勁傷人,但也決不能將內力運之於二丈之外,“火焰刀”與“六脈神劍”之類以空勁內力傷人,已是武林中罕見的神功。

這段寫明:“火焰刀和六脈神劍一樣都是武學罕見的神功。”

《天龍八部》原文:本因方丈沒料到師叔竟會如此詢問,微微一愕,答道:“為的是弘法護國。”枯榮大師道:“外魔來時,要是吾等道淺,不能以佛法點化,非得出手降魔不可,該用何種功夫?”本因道:“若不得已而出手,當用一陽指。”枯榮大師問道:“你在一陽指上的修為,已到第幾品境界?”本因額頭出汗,答道:“弟子根鈍,又兼未能精進,只修得到第四品,慚愧之極。”枯榮大師再問:“以你所見,大理段氏的一陽指與少林拈花指、多羅葉指、無相劫指三門指法相較,孰優孰劣?”本因道:“指法無優劣,功力有高下。”枯榮大師道:“不錯。咱們的一陽指若能練到第一品,那便如何?”本因道:“淵深難測,弟子不敢妄說。”枯榮道:“倘若你再活一百歲,能練到第幾品?”本因額上汗水涔涔而下,顫聲道:“弟子不知。”枯榮道:“能修到第一品嗎?”本因道:“決計不能。”枯榮大師就此不再說話。‘’一品境界的一陽指“深淵難測”。

這段說明《一陽指》分品級,天龍五本不過四品而已。枯榮大師也沒有達到一品,估計最多二品。注意!這裡面也說了【功力】有高下之分。

《天龍八部》原文:阿朱又道:“那時慕容公子道:‘是啊,王家表妹就愛自誇多識天下武功,可是博而不精,有何用處。’慕容老爺道:‘說到這個“精”字,卻又談何容易?其實少林派真正的絕學,乃是一部《易筋經》,只要將這部經書練通了,什麼平庸之極的武功,到了手裡,都能化腐朽為神奇。’”

根基打實,內力雄強,則一切平庸招數使將出來都能發揮極大威力,這一節蕭峰自是深知。他聽阿朱重述慕容先生的言語,不禁連喝了兩大碗酒,道:“深得我心,深得我心。可惜慕容先生已然逝世,否則蕭峰定要到他莊上,拜見這位天下奇人。”

這段對話寫明【功力高低】和【武功配置】的重要性。

《射鵰英雄傳》原文:見二人姿式凝重,倒也不敢輕視,心道:「贏到此處,已然夠了,莫要見好不收,自討沒趣。」【降龍十八掌和一陽指都是武學中一等一的功夫】,武氏兄弟功力雖淺,擺出來的架子卻分毫不錯,常人看了也不覺什麼。

這段寫明:比《降龍二十八掌》更強的《降龍十八掌》是和《一陽指》一個級別的武功。單說武功定位上《一陽指》和《降龍十八掌》是一個級別的。至於喬峰為什麼看不上《一陽指》請看下面的原文。

《天龍八部》原文:蕭峰心想:“今日這良機當真難得,我常擔心段氏‘一陽指’和‘六脈神劍’了得,恰好段正淳這賊子有強敵找上門來,而對手恰又是他本家,段家這兩門絕技的威力到底如何,轉眼便見分曉。”

這段是喬峰的心裡描寫,喬峰現在看到的是【段正淳和段延慶的打鬥】。

《天龍八部》原文:段正淳眼見手中長劍隨時都會斷折,深吸一口氣,左指點出,正是一陽指手法。他指力造詣頗不及乃兄段正明,難逾三尺之外。棒劍相交,兩件兵刃加起來長及八尺,這一指自然傷不到對手,是以指力並非對向段延慶,卻是點向他的鐵棒。

蕭峰眉頭一皺,心道:“此人竟似不會六脈神劍,比我義弟猶有不如。這一指不過是極高明的點穴功夫而已,又有什麼稀奇?”但見他手指到處,段延慶的鐵杖一晃,段正淳的長劍便伸直了幾分。他連點三指,手中長劍伸展了三次,漸有回覆原狀之勢。


這段已經寫明“喬峰當時在看段正淳和段延慶打鬥,他們兩的武功是什麼檔次?”段延慶不過四品一陽指,段正淳自己都說了“自己的一陽指不及段正明,三尺之外沒有殺傷力。”段正明武功是伯仲段延慶的,都是四品一陽指而已,段正淳那就更加不如了。喬峰自己也說到“段正淳那一指不過高明點穴功夫。”一個練四品一陽指都沒有達到的人能代表什麼?所以武學退化論確實存在,但是每個時代都會出現幾個【絕頂高手】,總不能練同一種武功北宋人就比南宋人練強嗎?那明清兩個朝代人練就是弱智嗎?這不符合邏輯。書裡並未寫一燈大師的《一陽指》是不是一品,但是書裡寫五絕的武功和喬峰一樣都是【登峰造極】,所以他們基本都差不多。五絕內力相對的比喬峰更加【深厚】和【精純】,畢竟比喬峰多活了幾十年,但是不代表喬峰不如他們。“天龍四絕”和“雙鵰五絕”都是同等級的【絕頂高手】。能超越他們的就是:“達摩祖師,慧可祖師,李靖,掃地僧,蓮花生大士,逍遙子,獨孤求敗,黃裳,前朝太監,斗酒神僧,張三丰,《太玄經》創始人,《神照經》創始人,後期的:“石破天,段譽,虛竹,張無忌,令狐沖等等”這些【絕世高手】才能超越。”喬峰要是沒有死的這麼早也能成為【絕世高手】。可惜了!哎!說了很多題外話,總而言之。通過書裡原文來說主要是看【功力高低】和【武功配置】,然後就是練到的什麼境界?實戰能力。


徐三太爺


其實天龍時期六脈神劍就基本失傳了。

天龍寺的幾位高僧也是各使一劍和鳩摩智比試,而真正的應該是一人六劍。

原因枯榮也說了,就是沒有人能夠修習到如此強大的內力。

也就是說這個動力系統對燃料的消耗過大。

或者說這套武功的缺點就是對內力消耗過大,應該加以改良用消耗少的替代。

於是一陽指就傳下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