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有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山閃三


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魏略

很多人說諸葛亮如果聽從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蜀漢北伐就可以成功了,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要實現子午谷奇謀,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一:夏侯楙真的如同魏延說的怯懦而沒有謀略;

二:魏延真的能夠在十天之內經過子午谷毫髮無損的到達長安;

三:夏侯楙及長安御史、京兆發現魏延到來真的會不戰而逃;

四:魏延佔據長安城以後真的有足夠的物資留給他供給軍隊;

五:來自東方的魏國援軍真的需要二十多天時間才能到達;

六:經過斜谷入長安的諸葛亮部隊真的能夠在魏國援軍到來之前與魏延匯合;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要想成功,這六個條件是缺一不可的,而完全實現這六個條件,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首先說第一個條件,雖然夏侯楙沒有實戰經驗,但是好歹也是身經百戰的夏侯惇之子,所謂“虎父無犬子”,魏延就一定能夠肯定夏侯楙“怯而無謀”麼?魏明帝曹叡知人善任,如果知道夏侯楙“怯而無謀”,還會讓他鎮守長安這麼重要的地區麼?假如夏侯楙並非“怯而無謀”,識破了魏延的計策,魏延這一萬精兵,豈不會全軍覆沒?

第二個條件:子午谷崎嶇難行,魏延真的能夠在十天之內經過子午谷到達長安麼?魏延能夠保證行動的機密性麼?假如魏國發現了子午谷出現蜀漢軍隊,調兵遣將在谷口阻擊魏延,魏延就算憑藉悍勇與軍事能力突破谷口,到達長安之時,怎麼也會有所損耗。即使沒有魏軍阻擊,要想十天之內穿過子午谷,必定爭分奪秒,不能有絲毫懈怠,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將士都會累死或者因為踩到懸崖峭壁摔死,魏延幾乎不可能把一萬人毫髮無損的帶到長安。

第三個條件:長安曾是漢帝國的首都,被稱為西都,一旦被蜀漢奪取,會動搖魏國的統治根本。蜀漢一旦奪取長安以及長安以西地區,完全可以遷都長安,來個“天子守國門”,這時候雖然魏國依然沒有被消滅,距離興復漢室還有一定距離,但是以及可以說完成了“還於舊都”這一步,長安如此重要,魏國怎麼可能不重兵把守?既然長安重兵把守又固若金湯,夏侯楙就是再傻再膽小,也不至於看到魏延就跑吧!魏延才多少人?五千精兵加五千運糧兵,即使完好無損的到達長安,也已經是疲敝之時,憑藉這點疲敝的軍隊,能夠攻下長安?

第四個條件:即使夏侯楙棄城而逃,魏延佔據長安。魏軍臨走之前不知道堅壁清野燒燬物資,還會傻乎乎的留下物資給蜀漢軍隊用?魏延佔據長安城以後未必有足夠的物資留給他供給軍隊,如此一來,要麼等死,要麼強徵長安百姓家的物資。這樣一來,蜀漢必定失去民心。

第五個條件:魏國援軍真的需要二十多天才到?如果人家快馬加鞭提前到達呢?如果魏軍主力在諸葛亮到來之前就趕到長安,魏延這點兵能夠抵擋麼?

第六個條件::經過斜谷入長安的諸葛亮部隊根本不能夠在魏國援軍到來之前與魏延匯合,因為如果魏延這一路是奇兵,諸葛亮這一路就只能是正兵,為了掩蓋奇兵的行軍,正兵這一路必須攻城拔寨大張旗鼓,這樣一來,魏國即使沒有發現魏延的奇兵,不知道去阻擊諸葛亮的正兵麼?

因此,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太理想化了,幾乎不可能成功!

參考文獻:

《魏略》

《三國志》


亭殿閣


魏延作為一名魏、蜀兩國公認的良將,為何會提出一個看似如此荒誕的“子午谷奇謀”?

圖1 魏延(?-234年)

01、真假奇謀

要回答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便是“追本溯源”——回到子午谷奇謀這條計策本身。

此計現存兩個版本:

一、《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二、《魏略》記載: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可以看出,以上兩個版本的前半部分基本一致,都是魏延打算與諸葛亮分兵,獨自以精兵萬人密出子午谷(《三國志.魏延傳》裡說的是“異道”,經分析應當是子午穀道)偷襲關中,不同的是兩個版本中魏延的終極目標不一致,前者是潼關,而後者是長安。

圖2 秦嶺四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

長時間以來,常用於討論的多是第二個版本《魏略》所載,即以佔領長安為終極目標。若對此進行可行性分析,“前人之述備矣”,不必贅述便可知此計確實如諸葛亮所言太過“縣(通‘懸’)危”,風險過高而絕不可用。文字鬼才馬伯庸先生甚至在其著作《風起隴西》中把“兵出子午谷”戲謔為不可能事件。

久而久之,子午谷奇謀便漸漸落了個“荒誕”的名頭。

然而,經過現代專家學者對史料的再討論驗證,皆認為魏延真正提出的子午谷奇謀其實是《三國志》所載的那個版本,即終極目標是潼關。而這個版本的子午谷奇謀,其實可行性是很高的。

魏延計劃的全過程是這樣的:魏延率蜀軍精兵一萬,從漢中出發,沿艱險的子午穀道向北進發(速度要快),途經長安等地(沿途守軍對這支突然出現的軍隊來不及作出應對,第一反應當是固守城池),然後毫不停留直奔潼關,搶佔這處天險並堅守二十餘日,只待諸葛亮率主力前來。等到兩軍匯合之日,則關中全境為蜀所有,北伐大獲成功。

圖3 子午谷奇謀

要實現這個計劃,只要做到如下條件:

1.戰術突然性

2.速度

3.吳國的配合,吸引關中附近的魏軍重兵團

4.魏軍在關中防禦準備不足

5.魏延的一萬精兵必須速戰速決,一戰成功拿下潼關

這五個條件中,除了第二個取決於天意(魏延出發時子午谷地區不能下雨,當年曹真三路大軍侵入漢中就是一場連綿大雨給澆沒的),其他條件完全可以實現。

條件1和4:由《魏略》曰:始,國家以蜀中惟有劉備。備既死,數歲寂然無聲,是以略無備預;而卒聞亮出,朝野恐懼,隴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時應亮。因此魏延的突襲計劃可以滿足這兩個條件。

條件3:根據史料,諸葛亮對吳國的外交工作很是到位,在後面的五次北伐中,吳國的諸葛瑾、陸遜也給予了多次配合,因此這個條件也不難做到。

條件5:魏延作為一名實戰經驗充足的沙場宿將,應該是對此十分清楚並且有把握的,不然也不會“動輒”提出這個計劃。因此這個條件也不成問題。

圖4 諸葛亮北伐線路圖

除此之外,《魏略》中諸葛亮對此計的態度是“以為此縣危;故不用延計”,明確給出了不用此計的理由;而《三國志.魏延傳》中諸葛亮僅僅是“制而不許”,並沒有給出明確不用的理由,這也恰好說明了真正的子午谷奇謀並未被全盤否定。

綜上所述,歷史上真正的子午谷奇謀其實並不是荒誕無稽的,雖然其風險高,但成功的幾率也不小。因此,魏延作為三國名將,能提出這樣的北伐奇策,其實是很正常的。

參考文獻:《三國志》


歷史大學堂


如果蜀漢有二十萬的兵力和充足的後勤做支撐的話,或可行使。

但是隻有區區10萬不到的兵力和孱弱的後勤,魏延的計謀真的很難實施。


按照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部署,趙雲領1萬人出斜谷做佯攻部隊,剩下的人跟自己出祁山攻擊隴右地區,目的在於切斷雍州,蠶食關中,逼降涼州。

此時諸葛亮的主力部隊只有8萬多人,而且進軍緩慢。為了防止敵人繞道街亭斷自己的糧道,諸葛亮還要再分兵至少一萬去街亭駐紮。

如此一來,諸葛亮能直接指揮的就只有7萬不到了。而大魏總兵力五十萬,出去各地駐紮部隊,能調動過來的少說也得20萬。



人數差距太大,魏國騎兵的機動性又太強,蜀漢可以說一點優勢不佔。

之前魏延說分兵5000走子午谷奇襲長安,說就算敗了,也不會影響大局。很明顯,以諸葛亮的總兵力來看,這五千人太珍貴了,不可能用來去賭。

再說了,魏延這五千人搭進去的可能性很大,因為長安畢竟是個大城,而且守將夏侯楙雖然是個廢柴,但手底下也是兩萬人守城。魏延的五千人,很有可能會全部喪命在城下。



就算是不死,也撐不到諸葛亮大軍前來。按照原計劃進行時,漢軍在行進到楣縣一代時,魏國援軍就已經到了。如果魏延攻擊長安,那麼魏軍必然來的更快,到時候還不等會師,怕是魏延的五千人就被魏軍滅的一乾二淨了。


火器工坊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魏延就提出子午谷的奇謀,他認為長安守將夏侯楙無勇無謀,自己願意帶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長安,而諸葛亮認為此計謀太危險而沒有采納!


那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有沒有成功的可能性呢?我認為可能性不大!毛主席曾經也評價過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此計太懸危”!


子午谷奇謀成功的概率很小,這個計劃風險極大但收益很高,是一個博膽的謀略!如果要取勝需要有許多的關鍵點:

第一,突發性!就是魏延帶領的軍隊要毫無聲響的躲過各路崗哨,然後採取突然襲擊!


第二,機動性!也就是戰爭的速度!在做好隱蔽工作後,要在魏軍援兵到達之前佔領各個關隘!

第三,偶然性!到達城池下,守關將領膽小怕事,開門投降!如果有反抗必定難以實現!


第四,巧合性!如果吳國此時大舉進軍魏國,讓魏國分兵抵抗,這勢必讓成功的可能性高一些!

當時的蜀國後勤保障無法快速的供給軍隊這也是影響行軍速度最大的原因,況且同時實現諸多條件是基本不可能的,一旦失敗可能自己的後路都沒了,所以諸葛亮只有穩紮穩打!

所以我認為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成功的幾率微乎其微!(個人觀點歡迎評論補充)


逆水裡的魚


子午谷奇謀可以說是非常大膽的一個計劃,但是帶來的收益也極高。我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要考慮三方面因素:第一,兵出子午谷後能否迅速佔領長安、潼關等重要戰略要地;第二,成功佔領後能否抵禦魏軍的反撲。第三,如果計劃失敗,對蜀國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恐怕計劃成功才是最可怕的,因為極有可能導致蜀國和魏國決戰的爆發。

計劃成功的可能性

我們先來看看地形,為了方便分析,我找了一張衛星地圖。

如上圖,紅色便是子午谷方向的進軍路線,紫色則是斜谷的進軍路線。

如果想要計劃成功,我認為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 必須保證秘密行軍,如圖所示,此路極為難行,一旦計劃暴露,魏軍只需少量兵力,就可以保證魏延寸步難行。所以,必須保證計劃的機密性,魏軍應該知道子午谷這條通道,但是正因為難走,所以守軍應當不多,突破防線的難度應當不大。

  2. 斜谷方向主力要保證和子午谷方向同步行進。斜谷方向的主力部隊的作用就是牢牢拖住魏軍主力,為魏延爭取時間。但古代通訊不夠發達,如何保證兩路軍隊的同步性是個難題。一旦子午谷方面率先暴露,主力無法及時抵達,必然前功盡棄。

  3. 魏延能否迅速佔領長安、潼關等戰略要地。以5000兵力突破子午谷方向難度不大,但要佔領長安和潼關難度不小,雖然自東漢建立以來長安地位逐漸下降,且經歷了東漢末年的多次戰亂,加之處在魏軍後方,守軍應當不多。但長安畢竟是大城,憑藉成強進行死守魏延幾乎沒有拿下的可能性。而潼關的戰略地位更為重要,守軍必然不少。所以要拿下這些地方,還是需要奇襲,這就需要蜀軍和魏軍搶時間,這是個不確定因素。

  4. 能否迅速消滅關中地區魏軍主力。如果戰略要地全部拿下,那就必須迅速消滅關中地區的魏軍主力,為魏軍後續的反撲做好準備。這還是要和魏軍搶時間,如果魏國援軍抵達速度更快,必然造成內外交困的局面,仍然是前功盡棄。

綜上所述,這個計劃要成功可以說困難重重,風險性極大,成功的可能性有,但幾率極小。

能否頂住魏軍的反撲

如果計劃真的成功,那麼形成的局勢將如同上圖所示。魏國領土將會從關中地區被攔腰斬斷,這種情況下魏國必定玩命反撲。

面對魏軍的反撲,蜀軍必須迅速在潼關一線建立東部防線,在散關沿線建立西部防線,從而抵禦魏軍的反撲。

蜀軍能不能頂住?我認為很難,尤其是在蜀國失去了吳國這一戰略盟友之後,如果吳軍摒棄前嫌從南部給魏軍制造麻煩,牽扯一部分魏軍的精力,蜀軍境況或許會好一點。那麼問題來了,吳國會幫助蜀國嗎?我想坐山觀虎鬥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計劃失敗的代價有多大

關鍵問題來了,俗話說“風險越高,收益越大”,那麼蜀國的風險到底有多大呢?同樣分兩方面來討論。

第一,未能佔領長安。如果此時失敗,蜀國的代價似乎並不大,損失的應該僅是魏延的5000精兵,以諸葛亮的能力將主力部隊撤回來問題應當不大。

第二,沒頂住魏軍反撲。這才是真正的可怕之處,面對魏軍的全力反撲,這場奇襲戰就已經幾乎演變為滅國戰了,戰敗一方的損失將是任何一方都無法承受的。而從雙方實力對比來看,蜀軍無疑處在下風,一旦戰敗,代價將是極為慘痛的。

我想,諸葛亮真正擔心的反而不是子午谷奇謀能否成功,他真正擔心的是之後的大決戰是否能戰勝魏軍,佔領關中或許會給蜀軍一定的激勵,但丟掉關中的魏軍也會玩命的。


香茗史館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有沒有成功的可能性?怎樣算成功?是部隊順利通過子午谷?還是奇襲拿下長安?還是因子午谷奇襲直接使諸葛亮北伐成功?


我們慢慢分析,

首先子午谷難行(難行程度不亞於蜀道,曾經曹真曾率軍走子午谷突襲蜀國,最終因子午谷確實難行而被迫放棄)雖然有失敗的例子在前面,但我覺得魏延的部隊要順利通過子午谷應該是能成功的(蜀軍什麼險道沒走過?)


再說魏延通過子午谷後奇襲長安,以偏師孤軍深入強攻長安城,而沒有後勤支援的情況下要成功是非常難的。即使拿下長安,諸葛亮北伐也不會因此而成功。

諸葛亮北伐意圖是先拿下西涼,再以西涼為根據地進軍中原(要想伐魏也必須分這兩不走)拿下西涼,收編西涼軍和西涼駿馬增強戰鬥力,再以西涼為根據地保障後勤支援等,才有機會伐魏成功。


所以拿下一座孤城長安是沒用的,魏延走子午谷奇襲長安成功了的話,對諸葛亮北伐的幫助並不大。倘若失敗了的話,蜀軍的實力更是會大打折扣。

也就是說魏延提出的奇襲子午谷看似是條妙計,其實對諸葛亮北伐戰爭一點幫助都沒有


左將軍


熟悉三國曆史的讀者都知道,在諸葛亮首次出師北伐時,蜀國大將曾提出兵出子午谷,直下長安的奇謀。

子午谷奇謀固然很精妙,同時有很大的風險性,那就是很容易被魏軍來個後路包抄,斷其退路以及糧道。最後,可能會面臨著腹背受敵,全軍覆沒的危險

至於兵出子午谷成功的可能行,我想說還是有的。一項謀劃計策成功的關鍵在於,施行謀劃之前的保密性,縝密性以及具體的執行能力。依照當時諸葛亮的治軍,蜀國集團內部的紀律,上述三點很容易做到,然而魏國地處中原,人才濟濟,軍事人才更不缺乏,肯定也會想到這個問題,

能否成功,還要看魏國對蜀國軍隊動向的偵查,對蜀軍進軍路線的判斷,以及對於兵出子午谷是否有所防範。兵出子午谷,直下長安,行軍過程中地勢險要,在重要關口稍微佈下兵力,就可以使得這個計劃落空,而且能夠給蜀軍還以迎頭痛擊,因此影響該計謀成功的因素也很多。

那麼,為什麼諸葛亮不採取魏延的這個計謀,鋌而走險,直逼長安呢!

  1. 孔明一生做事謹慎,對於冒著全軍覆沒的危險,來換取僥倖的勝利,自己認為是不可取的。如果成功,那北伐計劃就成功了一半,倘若失敗,蜀國就會元氣大傷,一蹶不振,從此以後再也無與魏國一戰的實力。
  2. 從魏蜀兩國當時的綜合實力來看,魏國在軍事,經濟,人口等各方面都要勝於蜀國。魏國絕非速亡之國,即使奇襲長安成功,能夠居高臨下與魏國對峙,然長安以西乃雍涼之地,且魏國經營多年,曹魏勢力分佈廣泛,能否安定長安以西的廣大地區尚未可知。長安以西的勢力一旦動亂,就會割據混戰,使得在長安的蜀軍腹背受敵,使自己處於不利局面。
  3. 縱觀諸葛武侯六出祁山、多次北伐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後續不濟,糧草供給。此時的魏國一時半會很難亡國,拿下長安必會有一段時期的對峙局面。但是兵出子午谷,並沒有給蜀軍北伐開通一個長期補給且安全的糧道,一個穩定的後方,此乃兵家大忌

概而言之,兵出子午谷,直逼長安的奇謀固然有成功的可能性,但是從北伐長遠的角度來看,並非上善之計,也許會取得一時的戰爭的勝利,但絕不至於能瞬間扭轉戰局。因故,孔明才繞道雍涼地區,穩紮穩打,採取一步步逼近的北伐戰略。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七星臺大司農


我個人認為子午谷奇謀成功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主要原因有兩點:

1:魏延的設想太過於理想化

魏延的計策是率五千精兵從子午谷直取長安,按照魏延的說法鎮守長安的夏侯楙“怯而無謀”一旦聽聞他率兵前來必會棄城而跑。可以說魏延的設想很大膽,我們知道長安是關中的重鎮曹魏即使沒有在這裡部署重兵,但是憑藉著長安城池的堅固籌集數千人抵擋魏延五千兵馬一陣子應該不是問題。就算夏侯楙“怯而無謀”難道他身邊的謀臣武將都“怯而無謀”嗎?

還有一點就是魏延數千人馬從子午谷行軍可能還沒有到達長安就被曹魏的斥候給偵察到了,等到魏延率軍到達長安城下時說不定長安城已經固若金湯了並且外圍的魏軍還會陸續增援長安。這樣一來魏延的五千蜀軍就成了孤軍。

2:即便佔據長安也無法維持戰果

我們再來設想一下魏延成功佔據了長安,並且諸葛亮在魏軍集結重兵進入關中之前就率蜀軍和魏延在長安會合。那麼蜀國真的能併吞關中地區嗎?我認為是很難的。首先曹魏經營關中地區多年在關中的勢力已經根深蒂固了,即便蜀國採用“閃電戰”的打法佔據了關中也很難一時對關中地區實行有效的統治。其次蜀軍還要面臨一個大問題就是為何能擊敗前來與其決戰的曹魏主力軍團。論軍事實力曹魏的軍事力量遠在蜀國之上,並且蜀國由於要對剛佔領的關中地區進行管理就必然會分兵鎮守佔據的城池這樣一來無形的也在削弱了蜀國的軍事實力。以當時的情況來看蜀國並不具備和曹魏進行長期大決戰的實力,所以即便拿下關中也無法維持戰果。

從後來諸葛亮北伐的打法來看,諸葛亮的策略就是一步步蠶食曹魏的領土。這種策略雖然很謹慎但是對於蜀國來說卻是最佳的策略。


歷史戰爭


如果諸葛亮能扮演好配角,還是有一絲可能的。

在三國的世界裡,大力不一定能出奇跡,有眼光的大咖們更注重謀略。曹操重荀彧,劉備重諸葛亮,在這些謀士的幫助下,最終都成了一方霸主。所以,只要有好的計謀,是能在三國裡混出個人樣來的。

魏延的子午奇謀和後來鄧艾突襲成都有異曲同工的地方。兩個都只要少量人馬,路一樣不好走,都可以突然出現在對方的都城前。鄧艾之所以能險勝,靠的就是不走尋常路,才突襲成功的。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鍾會在劍擱與姜唯苦站多日,很大程度牽制了蜀國的注意力,以為只要壓住了鍾會,就阻止了魏軍的步伐,直接幫助了鄧艾。

要是把鄧艾和鍾會的手段複製過來呢?明處有諸葛亮這個大餌從正面強攻,吸引魏軍的注意力,最大限度保送魏延有子午谷,神不知鬼不覺地插到魏國的復地,考驗曹睿的承受力,萬一沒扛住,說不定就投降了。那麼,魏延的計謀就成功了。


從這個角度看,魏延的計謀是有可行性的,這不莽夫行為,絕對是智慧的結晶,也是在三國時局下混的硬道理。不過這個計謀出現了致命傷,諸葛亮那一開始就不信任魏延,差點殺了魏延,總是防著這個人。要是魏延拿下了許昌,自立為王怎麼辦?他可是連諸葛亮屁股上長几顆痣都一清二楚,到時反過來打自己,就麻煩了。除了這個,諸葛亮更擔心魏國有人算到了,如果打個伏擊,那魏延連骨頭渣子都剩不下了。

如果諸葛亮又支持又配合,子午奇謀有可能是歷史上與赤壁之戰並行的佳作。


青草無為


這是一個大家爭議性很大的問題,大部分人認為不可能成功。

但我認為是有可能成功的。

我們可以參考滅蜀時的鄧艾,以奇兵偷陰平,姜維扼守劍閣,鍾會與之正面決戰,拖延住了姜維,一舉滅蜀。

也可以參考明成祖靖難破南京,成為皇帝。

是有例子可以尋找的。

魏延想要五千精兵,走過路況十分複雜的子午谷,不漏任何風聲,十日內趕到長安,打敗夏侯懋,佔領長安。

看起來很難,我們試試走一遍。


五千精兵,保證了兵員素質,能減少一些突發情況,行軍速度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路況複雜,有天然屏障,魏軍就會挪開對子午谷的注視,軍中做好保密工作,軍隊是可以無聲無息的走出子午谷的。

難度在夏侯懋,《魏略》:“楙性無武略,而好治生”

這是對此人的評價。奇兵天降,對於消息閉塞的古代,魏延的軍隊相當於對長安說:我們攻克了你們的邊防。

人心大變。

兵法雲:攻心為上

我們不難想象,長安城中會出現請降派,即使魏明帝要堅持守城,城中叛徒也會開門迎接蜀軍,以明帝換取功勞。

結束了?魏延佔領長安就能贏嗎?能!

我國封建社會中,君主制,君國一體,君亡國滅。

參考明成祖,唐莊宗直搗大梁,段凝六萬精兵投降,薩達姆斬首行動、劉智遠作壁上觀。

擒賊先擒王,樹倒猢猻散。

宋太后詔曰 吾與皇帝已降 卿尚為誰守 此之謂也 堪稱至理名言也哉

這就說明了魏延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決斷性。

歡迎大家討論,關注,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