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之战,不可一世的曹操为何最终惨败于刚刚崛起的刘备?

沁屿


不要被《三国演义》所蒙蔽,正史里刘备也是比较能打的,即使在实力比较薄弱时,面对曹军时只要不是曹操亲自带兵,还是胜率高。

刘备在离开曹操占据徐州以后,曹操命刘岱、王忠带兵攻打徐州,结果被刘备击败。刘备还开了群嘲,说你们来了都是送菜,曹操自己来还说说看。刘备没想到曹操居然真的派部将防御官渡,自己亲自来攻打徐州,在他眼里,刘备虽然兵少,但是却是比袁绍还麻烦的对手,现在不消灭“必为后患”,足见对刘备的重视。能让曹操这种人物这么忌惮,怎么会是《三国演义》里那种只会哭的货。

刘备在徐州被曹操击败以后依附了袁绍,在官渡大战时黄巾军刘辟在汝南起兵响应袁绍,刘备奉命去和刘辟一起骚扰许昌,曹操命曹仁迎战并击败刘辟、刘备。第二次刘备又和龚都等在汝南聚众数千起兵,曹操命蔡阳攻打汝南,结果被刘备斩杀。曹操不得不在官渡击败袁绍以后,再次亲自领兵来打刘备,刘备不战而逃,前往荆州投靠刘表。

在曹操平定河北期间,刘备在博望用伏兵击败夏侯惇、于禁,幸亏李典救兵赶到才没有全军覆没。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在对上除曹操之外其他曹军将领四战三胜一负,胜率还是蛮高的,其中还击败了夏侯惇、于禁等名将,如果考虑到这个时期刘备实力一直不强的因素,刘备的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汉中之战时,刘备的实力达到了巅峰期,此战刘备投入了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等麾下除关羽之外的全套主力班底,还有法正这样的人才参谋军事,后方有诸葛亮这种极其擅长政务的人保证后勤,这样的阵容在整个三国时期都已经算比较豪华了,即使曹操也要小心对付。

反观曹操,汉中这样的地形不利于曹军骑兵发挥威力,拉近了双方的实力差距,曹军在汉中打的异常艰难,双方互有攻守,都死伤惨重。而且关中长期战乱残破不堪,曹军的粮食仅靠关中是难以应付的,需要从关东地区调运,这无疑又增加了曹军后勤的负担。

此消彼长之下,曹操在汉中之战时的消耗是非常可客观的,也难怪会把汉中当成鸡肋。而且曹操还需要面对东线东吴的潜在威胁,所以最终选择主动撤退也就不奇怪了。不过刘备也胜的不轻松,汉中之战后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休整,这也是关羽在荆州发起攻势时刘备迟迟不能予以支援的主要原因,最终导致了关羽的失败和荆州的失守,可谓各有得失。


不沉的经远


曹操并非不可一世,赤壁一战,曹操不是大败而归吗?实力虽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健因素,但并不是绝对因素,况且汉中之战,刘备的实力要超过曹操。

此话怎讲?刘备不是明明弱于曹操吗?请看汉中之战的来龙去脉。

一、汉中之战的起因

刘备是公元214年才拿下益州的,刚刚拿下益州,处于消化整顿内部的时期,而在215年初,孙权就以刘备夺取益州后有了地盘,需要归还荆州为由,要求刘备归还南郡,刘备不同意,于是双方就闹起矛盾,并且一度剑拔弩张,刘备亲自带兵到荆州与孙权对峙,结果这个时候传来曹操进军汉中的消息,刘备立马与孙权罢兵议和,双方湘水划界,刘备将桂阳郡及长沙郡还给孙权,然后马上赶往汉中。



曹操抢先一步征汉中张鲁,就显示出曹操的高明,曹操知道刘备夺取了益州后,下一步必然要征汉中的张鲁,因为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刘备想要发展,必要夺取汉中,曹操看透了刘备的意图,抢先一步,在215年3月南征张鲁,到当年11月时,张鲁就投降了曹操,于是曹操就夺取了汉中之地,令夏侯渊、张郃留守汉中。

在拿下汉中后,刘晔和司马懿曾劝曹操一举南下拿下益州,当时刘备不在益州,而且益州人心不稳,可是曹操并没有听从,之后就返回许昌。而刘备赶到益州后,在听从了法正与黄权的建议,积极做好准备攻打汉中。

二、双方参战将领及兵力

217年,刘备在经过一年的准备,开始攻打汉中,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魏延、赵云、黄忠、黄权等,谋士是法正,刘备方累计参战兵力约有8万人。

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曹操方累计参战兵力约有5万人,但汉中之战最重要的时期曹操并不在汉中,而是在长安坐镇。



三、汉中之战大致过程

汉中之战从217年持续到219年,时间近两年。汉中之战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对峙阶段;二是战争阶段,三是僵持阶段。

对峙阶段:刘备初攻汉中时,主帅夏侯渊据险而守,刘备占不到便宜,形成对峙,时间近一年,曹操当时不在汉中。

战争阶段:刘备见无法攻下险要关隘,从成都大举增兵,达到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可以说刘备为了汉中志在必得,刘备采用法正声东击西的计谋,诱使夏侯渊出关,在定军山双方交战,结果夏侯渊战死,刘备方大获全胜, 汉中曹军皆退守险关,这个时候曹操也不在汉中。



僵持阶段:曹操见夏侯渊被杀,这才亲提大军到汉中,可是刘备方避而不战,曹操占不到便宜,又因为补给困难,要从关中经过秦岭,道路极其难走,于是曹操全军退出汉中,放弃了汉中。

曹操为何败了?有以下原因:

1、汉中对于刘备的重要性明显要比曹操强的多,刘备重视,而汉中对于曹操来说,相对刘备没有那么重视,而且曹操在打汉中之战时,北方的乌丸及鲜卑在蠢蠢欲动,导致曹操到达长安时,没有马上去汉中。

2、汉中之战曹军实力明显不如刘备军,刘备用整个益州的力量来夺取汉中,而曹操在汉中之战中最重要的时刻居然不在汉中,而夏侯渊、张郃等不是刘备团队的对手;



3、曹军汉中主帅夏侯渊中了刘备的计,被杀,导致曹军全军军心不稳。

4、汉中背靠益州,离刘备的大本营益州近,人员、物资补给方便,又有诸葛亮坐镇后方,足兵足粮,而汉中离曹操方的大本营长安较远,中间又隔着八百里秦岭,道路难走,补给困难,导致最后曹操的撤军。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汉中之战是公元217年—公元219年五月,但曹操亲自跟刘备开战也就两个月而已。

215年三月曹操率军征汉中张鲁,七月拿下汉中。而此时刘备率军五万在荆州跟东吴争荆州。于是立马跟东吴讲和,刘备回到成都。十一月张鲁投降,十二月曹操从汉中回到邺城。 留下夏侯渊、徐晃、张郃、曹洪等人守汉中。刘备的谋士都建议攻取汉中,因为汉中是蜀地门户。黄权建言: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法正建言: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偪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



但刘备没有立马攻汉中,因为才得蜀地一年而已。加上夺蜀三年攻战,府库一空百姓贫困将士劳累人心未附。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公元217年底刘备开始集结军队攻汉中。刘备派马超、张飞、吴兰、雷铜等人率军进攻汉中西边的武都郡。公元218年刘备率军进攻汉中,三月吴兰雷铜全军覆没。张飞马超放弃进攻武都到汉中跟刘备汇合。刘备率主力进军阳平关。三国志张郃传:刘备屯阳平,郃(张郃)屯广石。备以精卒万馀,分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徐晃传:备遣陈式等十馀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我认为这时曹军在汉中当在三四万,刘备的军队在五六万。战事不顺刘备于是急书让诸葛亮再发援军。诸葛亮有点犹豫,于是询问杨洪。杨洪回: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刘备得到援军,曹军压力倍增。曹操马上率军支援汉中。三国志: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刘备,九月,至长安。就是说汉中之战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我的疑问是公元218年九月曹操就到了长安,为啥不迅速进军汉中。我认为是大军尚未集结完粮草未准备好。



公元218年九月—公元219年正月是汉中争夺战白热化的阶段。到了公元219年正月阳平关、定军山、兴势、南围等险要已经让刘备占据了。 夏侯渊战死,张郃在众人推举下为统帅。但曹操还是没有火速支援在汉中苦战的张郃徐晃。据三国志:三月,王(曹操,此时已是魏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在夏侯渊战死三个月才从长安出发去汉中。 但这时已经太迟了,刘备尽占险要。



当曹操从长安进军汉中,刘备认为即使曹操来也没有用。据三国志乙: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刘备的策略是: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曹操试图击败刘备,从而把刘备赶出汉中。但因为险要让刘备占据了,进攻不利。据据三国志:云(赵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曹操进不能打败刘备,于是决定退军。

我认为曹操并没有惨败给刘备:

第一:曹操亲自跟刘备交手不到两个月。公元219年三月曹操从长安进军汉中,五月就从汉中退军。也就是说双方交战不到一个月。而之前刘备倾国之军跟夏侯渊徐晃张郃打了两年。曹操率主力进入汉中本想跟刘备决战的,但刘备躲在山上不跟曹操交战。曹操拖不起就只能退军了。曹操一退,刘备派刘封孟达进攻汉中东部的上庸房陵新城。

第二:刘备得其地,不得其民。

刘备虽然得到汉中这个战略要地,但汉中人口让曹操迁走了很多。

据三国志张鲁传:汉川之民,户出十万。也就是说汉中有人口十万户,大约四十万人。(公元221年刘备全国统计人口也只有二十万户,九十万人)

三国志张既传:张鲁降,既说太祖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三国志杜袭传:拜袭驸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洛、邺者,八万馀口。(数万户算三万户,一户四五个人。加上八万口就是二十万左右。)还有原来驻守汉中的那数万军队,也是让曹操带走了的。据三国志张既传:乃自到汉中引出诸军。也就是说迁走的人口不下二十五万人。据晋书地理志汉中西部(蜀汉所据部分)只有一万多户,汉中东部(新城上庸部分,公元220年孟达投降魏国)也有一万多户。也就是说汉中的十万户人口,刘备只得到两万户。

曹操在退出汉中时还派将领把武都阴平郡的人口迁走了五万人。据三国志:令既(张既)之武都,徙氐五万馀落出居扶风、天水界。(公元229年诸葛亮拿下阴平武都两郡,人口加起来也就五六千户)加上汉中的曹操迁走三十万人。

三国本来就人口少,得到人口不亚于一场大胜。有人口才能有源源不断的钱粮、兵源。


小鸿哥


按照常理来说在汉中之战中,刘备的确是胜利了,曹操的确是失败了,可是刘备付出的代价要远远比我们想想的更加巨大,汉中作为作为军事重镇他的价值的确巨大,可是在夺取汉中的时候,刘备几乎是倾巢而出,蜀汉上下更是恨不得全民皆兵,上阵杀敌了。


公元217年,刘备和曹操的汉中之战正式打响,战争刚刚开始打响的时候,刘备从成都奔袭武都直接跨到了夏侯渊的后方定军山,在定军山这一仗中,曹操的大将夏侯渊不幸被黄忠射杀,而曹操也开始动东吴占城火速奔袭长安,继而来到了汉中。


曹操来汉中之前,其实还是在东吴合肥战场上的交锋的,但是汉中前线告急,曹操才开始转身支援汉中,在支援的路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曹操居然跑到魏郡去了,汉中战争情况那么危急,曹操跑魏郡干嘛去了?


原来,在汉中大战爆发时,曹操所统辖的北方地区已经有多处叛乱,而魏郡也一样,魏郡邺城的魏讽叛乱,可能曹操跑过去顺路处理了一下,进而到达长安,在长安整军备战之后,才慢悠悠的到达了汉中,可是当曹操来到汉中的时候,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定军山已经丢失。


无奈之下的曹操开始了另一个打算-----撤军。


但是曹操在撤军之前做了一个精心的打算,那就是迁走了将近10万的人口,在古代人口乃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没有人口就算你有再多的土地也是徒劳无功,而曹操此次撤军还有一个更为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他所管辖的北方爆发了多次叛乱,他着急回去平定。


这也正是法正所说,曹操北方辖区有“内忧”,他需要或许撤离战场,而不是一味的耗在汉中战场,我查了有关资料,当时的曹操境内爆发的叛乱实在太多,而这一切可能和曹操称王有极大的关系,他需要迅速回去稳定目前的大本营混乱的局势。


说是惨败其实有点言过其实,曹操是在汉中之战中失败了,但是绝对不是惨败,刘备带领的军队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是汉中这一块地方实在是太重要的,作为益州的北门户,汉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军事条件,这也正是刘备拼尽全力想要拿下汉中的真正原因。


而曹操的撤兵其实有诸多的因素影响,有内乱,也有外因,定军山一战曹魏主将夏侯渊被射杀,已经极大的影响了士兵的士气。更何况,汉中之战打了有近两年的时间,士兵们早已经疲惫不堪,诸多因素其实已经严重影响了这场汉中大战。


历史总探长


鸡肋,吃起来没有肉,扔掉却余味留存。看过老版《三国演义》的朋友,不知是否还记得杨修的那句“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其实,聪慧的杨修早就看出在曹操眼中对汉中的态度了。然而,汉中之战对于刘备来说,却可以用一个词总结:“生死之战”。两军交战,其对战役的重视不同,其实这场战争在一开始就是刘备赢了。

首先,是因为汉中背靠益州,如果汉中被曹操夺取,那么益州将会陷入唇亡齿寒之境地。所以汉中对于刘备来说,是生死之地。一辈子的忍辱负屈,成败就在此一举。

其次,是汉中之战时,刘备集团算是正好处在军事实力的最巅峰时期,再加上手握益州、荆州两地,东联孙吴,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而曹操这边呢?先是有夏侯渊战死定军山,士气大损,而后又是粮草被劫,后背凉凉。之中对于双方的影响,也由此可见一般。

而若要看解释曹操为何最终会惨败,我们还需得回看当时的战争过程,才能有个较为客观的总结。

其实,当时曹操率军攻打汉中之时,他还要应对东线的东吴,完全就是腹背受敌。从汉中的地形来看,蜀道难行、栈道险峻,曹军的后勤补给也是很困难。但是,曹操想要攻打蜀中,蜀道却是必经之地。尽管曹军的骑兵来势汹汹,也难以在这种地形上伸展开来。

▲曹操影视形象

而刘备在攻打汉中之前,早已做了准备,先跟孙权讲和,划湘水为界,以免孙权后期偷袭,形成腹背受敌之势。

翌年,刘、曹展开了争夺汉中之战。刘备先命吴兰、雷铜做先锋开路,张飞、马超随后增援。先锋佯攻后,由增援部队截击汉中的曹军后路。可惜,蜀军兵力尚未集结,曹休识破蜀军的部署。先锋部队的吴兰、雷铜遭遇曹军突袭,最终不敌而战死。同年,刘备再次分兵多路轮番进攻汉中,都被曹军击退,两军在阳平关之地对峙近一年。

面对僵持的局势,刘备终于按捺不住了,他亲自率兵迂回绕开阳平关,一举抢占了军事要地定军山,打开了通向汉中的道路。

曹操则派出夏侯渊前来抢山。开战之后,刘备派军队以火攻夜袭夏侯渊阵营,导致夏侯渊阵营大乱,之后刘备再调兵马多路奇袭夏侯渊等人,夏侯渊最终被黄忠斩杀。

夏侯渊一死,汉中的曹军军心大乱。刘备于是趁势渡汉水,进一步拿下阳平关,可是曹军郭淮依汉水结阵,刘备看此状,猜到其用意,因此没有马上渡河。

刘备决定占据险要,只守不战,与曹军在汉水两岸形成对峙之势。此时,曹操打算把大量的粮草转移囤积,不料被黄忠得知。而后,黄忠、赵云二人商议前去截取这批粮草。

曹操囤积粮草之地,赵云判断必有重兵把守,他让黄忠先去劫粮一探究竟。果然曹军有所埋伏,黄忠被其围困,赵云而后率领轻骑将黄忠救下。赵云之所以敢兵行险地,其实也是胜券在握。

曹军对他们紧追不舍,而回到营地的赵云虽偃旗息鼓,却早已设伏准备反击。追随而来的曹军,也是犯了兵家大忌——正所谓“穷寇”莫追,更何况赵云并非穷寇,而是猛将。

此时,曹军直接闯入赵云的营地范围圈,赵云让早已埋伏的士兵上强弩射杀曹军。随后,赵云军一拥而上,曹军惊骇落荒而逃,但已经来不及了。大量曹军被赵云军射杀,甚至有的在争相奔走途中互相踩踏,曹军死伤惨重。

此战后,刘备派出刘封叫阵曹操,可曹操因兵力折损严重一直避而不战,最终撤出汉中。汉中争夺战,便以曹操方将领王平投降、刘备占领汉中全境而结束。

而孙权在刘、曹争夺汉中之时,可谓是坐山观虎斗。不过曹操还是有所担忧,惧怕孙权在东方有所行动,一旦腹背受敌,他便不能集中兵力对付刘备。

刘备攻占汉中则是势在必得的,汉中更是诸葛亮帮刘备建立政权“隆中对”之中的一步。当时刘备作战大部分依据天险而战,也占据地利的优势。如果跟曹军打消耗战,曹军并不具备优势。例如,粮草迁移囤积点就被蜀军发现,还中了蜀军的埋伏,进而损失惨重。

据《诸葛亮集》记载,曹操亲自率领几十万兵力前赴汉中,原本夏侯渊镇守就有五万精兵。整个汉中之战,刘备投入的兵力却没有明确记载。但整场争夺战下来,刘、曹兵力似乎并不悬殊,直到后期刘备方才略显前线兵力不足。所以打下去,也许就有不一样的结果也不一定。不过曹操还是错失良机,提前撤走。


WarOH协虎


刘备当时不弱的,由于跟刘璋的政权和平过渡,刘璋在川蜀20多年的积累全部落入刘备的手里。包括粮草500多万担,分装仓库100多座,而且因为刘璋长期对抗张鲁,大部分的粮草囤积在鋅潼,距离剑阁不过100里左右,后勤战斗比例不到1比1;刘璋部分投降的军队大约63000人,再加上刘备原本的自己有的7万人左右,总兵力是143000人上下,其中30000人留守荆州,整个川蜀的兵力总数是113000人。

同期曹操的总兵力大约有40万人,但是在汉中地区的兵力却只有50000人。这主要是因为后勤力量决定的,曹操在关中的基地直到214年彻底打败马超之后才开始屯垦,到汉中战役爆发的时候都还没开始出产,大部分的粮草依然要从许昌转运。许昌距离1700里地,战斗后勤比例高达6比1。为了供应汉中5万人的粮草,曹操必须出动30万人的后勤部队来支撑,曹操再富也支撑不下去。

所以呢,曹操败于汉中说到底还是实力问题!总兵力11.3比5,刘备兵力对比曹操是2.2比1;粮草损耗,曹军是刘备的3倍,这不论是从短期作战还是长期抗战上曹操都是劣势。


优己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三国那些事儿。(约500字,阅读需2分)

汉中一战,曹操黯然退场,刚崛起的刘备,终于站稳了益州之地。

兵多将强的曹操为何战败?

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函中对于刘备与曹操的重要性不同。

对刘备来说,汉中是生死之地,如果失了汉中,则四川盆地北部门户大开,蜀中的刘皇叔,想必晚上睡觉都不能踏实。若得了汉中,则北可进击关中,也可作为四川盆地北部前沿防线。

所以刘备不惜一切代价要和曹操争抢汉中,刚刚平定的蜀中,男的上战场,女的运送物资,可以说全民动员。

而曹操这边,汉中位于其统治中心的西侧,并非其战略核心地带,因此就算是气势汹汹,也未必有刘备破釜沉舟的决心。

二是汉中与四川盆地的天然联系紧密。

汉中也是盆地,这个小盆地,在地理上属于四川盆地的范畴。虽然现在的行政区划属于陕西,但是自然地理上还是与南边的四川盆地关系更密切些。

这样蜀中的兵马粮草,就可以源源不断供给,这为刘备战胜曹操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反观曹操,从关中运送补给,蜀道险恶,转输极难,最后经不起长期消耗,最终退兵。

汉中这次曹刘争夺,也成为三国鼎立的重要军事基础。自此之后,刘备势力在四川盆地之势力逐渐稳固,天下三分之势终成。如果之前曹操对刘备是这一种英雄相惜,则此时就是一种恨了,悔不该当初青梅煮酒论英雄时除掉刘皇叔这一威胁。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汉中之战,刘备为何能战胜曹操?

曹刘兴兵战汉中,胜负已分定输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步吞并北方,建立曹魏政权。虽征孙刘失败,然而却智败马超,击退张鲁,坐拥汉中。建安二十二年,刘备为了实现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战略目标,率军进攻汉中。自建安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曹刘集团在汉中相持将近两年,最终曹操以失败告终。汉中之战,是蜀汉和曹魏之间的大决战,刘备集团作为刚刚壮大的势力,为何能够击败不可一世的曹操。笔者认为又诸多方面的原因,以下依据演义内容,做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首先曹操没有正视刘备集团,错用夏侯渊,痛失定军山。刘备刚攻取益州不久,就对汉中下手,曹操虽然积极应对,但还是低估了刘备集团的战力,没有足够的忠实。话说刘备率军猛攻定军山,又命黄忠出战夏侯渊,曹操亲率大军驰援汉中。曹操知道夏侯渊不是黄忠的对手,而且夏侯渊性情刚烈,没有谋略,却依然让夏侯渊进军,曹操声称:不进兵就是示弱。而夏侯渊为了挣功,更是积极主动,却不幸中了黄忠的诱敌之计,被黄忠一刀劈开,死的惨烈。演义中曾这样称赞夏侯渊:三八纵横,黄猪遇虎。定论之南,折伤一股。


其次曹操大军冒进,又被赵云打败。黄忠斩了夏侯渊,刘备又令其劫魏军粮草,命赵云辅助黄忠。黄忠因建功心切,夜袭曹军大营中计被团团魏军。次日中午,已经到黄忠与赵云约定的时间,不见黄忠回来。于是赵云飞身上马,前去营救黄忠。云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左冲右突,没人能够阻挡,轻而易举便救出黄忠。所到之处,曹魏将士纷纷躲避,曹操忙问是何战将,回报说是常山赵子龙,操叹道:昔日当阳长坂坡英雄尚存。演义中这样记载赵云:

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


黄忠告诉赵云,大将军张著也被魏军围困。于是赵云前来解救张著,张郃、徐晃不敢应战。曹操见赵云连续救两人,勃然大怒,亲自率军追击赵云。而赵云已经杀回本部,见魏军漫山遍野掩杀过来,云单枪匹马,立于营门之外,用弓弩射杀魏军,又令军士擂鼓呐喊。当时已是黄昏,魏军不知有多少蜀兵,又急忙撤退,互相践踏,落入汉水而死者不计其数。正在此时,刘封孟达又在背后烧了魏军粮草,曹操只能回南郑,徐晃、张郃也丢弃营寨败退。


再次徐晃不听劝告,逼反王平。曹操兵败后,并不甘心,又从斜谷进军,企图夺回汉水,命徐晃王平为先锋。二人行军至汉水,却对是否渡河却产生了分歧,王平认为如果渡过汉水,军队就无法撤退。而徐晃认为可以效仿韩信背水一战,然而王平认为韩信的对手无谋略,最重要徐晃也不是韩信。徐晃一怒之下,让王平拒守,自己渡河破敌。赵云黄忠自告奋勇,前去迎敌,徐晃不能敌,却在撤军之时,被赵云黄忠联合夹击,军士死伤无数。

回到营寨后,徐晃大骂王平不救援,而王平声称已经再三劝阻,只因不听劝告才导致失败。并且说,如果前去救援,王平自己的营寨也无法保存。徐晃勃然大怒,要杀王平,平将营寨烧毁,投奔赵云去了。刘备知道后大意:我得到王平,汉中指日可待。


最后诸葛亮巧使妙计,许褚醉酒误事。马超助战刘备,而曹操进退犹豫不决。曹操知道王平投敌后,恼羞成怒,便向刘备下战书。两军在中路五界山对峙,诸葛亮让刘备假装溃败,引诱曹操,再次中埋伏,魏延、张飞率军杀到,曹操急忙逃亡至阳平关,可谓其势已穷。孔明又令张飞魏延偷袭曹操粮草,并让小兵砍林木制作假象。


曹操忙派许褚前去护送粮草,而许褚却喝的酩酊大醉。运粮官劝说不要走夜路,许褚偏要趁着夜色进军,称自己有万夫不当之勇。不料正遇着张飞,许褚张飞大战,只因许褚醉酒,被张飞刺中左肩,大败而归,尽弃粮草。


次日曹彰前来助战曹操,操大喜,称有黄须而在必胜,然而却又被马超偷袭了后军,彰大败而归。这样曹操便觉得进退两难,夏侯惇问及晚上口令,曹操只说鸡肋二字。然而杨修却劝说惇收拾东西准备撤退,曹操怒斩杨修。次日曹操率军再次与刘备决战,却不幸被魏延射伤,掉落了两颗门牙,曹操突然觉得杨修说的是对的。于是三军开拔,撤离汉中,这样刘备便尽得汉中之地。

曹操失去汉中,在于情敌冒进,意气用事,刘备志在必得。然而这些都是演义中的描述,只作为参考意见。

你是如何看待汉中之战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应该说不上是惨败,只能说汉中之战,刘备最后胜利了。为了此战,刘备差不多用到了蜀中的全部力量,达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可见胜利来之不易。

汉中在汉朝时期在行政区划上与蜀中同属于益州,从地理位置上讲,汉中是蜀中的门户。没有汉中,益州就无法割据。战争胜利与否关系到益州的政治生命。刘备在汉中之战中投入的兵力财力要远远超过曹操一方。

汉中之战,曹操一方后勤补给线拉得过长,经汉水一战,丧失了大部分的粮食后,无法得到快速的补充,曹操一方不得不从汉中撤军。

曹操从汉中撤军是主动的,并不完全处于被动的局面,撤军的过程中带走了几乎汉中所有的百姓。刘备得到的只有汉中的土地,没有得到汉中的人口。

所以,对于战争的最后结果而言,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之间也算是打了一个平手。


青青说文明史


说起曹操与刘备的汉中争夺之战!当时利用赤壁之战大胜的刘备,趁机得荆州取西川扩大地盘使得势力大增!还招览人才还有威震天下的五虎上将,此战老将黄忠在谋士法正的指导下,刀劈夏候渊震惊了汉中!虽说刘备刚刚崛起、但其势头是处于上升期!@而反观曹操在赤壁大败之后、士气低落!在汉中对持之时,曾有一谋士杨修对他说汉中不宜久留,曹操不听反以鸡肋事件把他杀了,临死前杨修还劝他宜早撤兵!非但不撤曹操还强行进兵,结果可想而知、又中诸葛亮之计谋,还被老将黄忠一箭连门牙都给射掉了!最终汉中之战以刘备胜,曹操是大败而归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