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產焦慮:年薪50萬,也只是"混日子"

知乎上有個關於"新中產與新中年的焦慮"的話題,說出了很多網友的心聲。對於工薪階層來說,年薪十萬是目標,年薪五十萬是成功,年薪百萬是夢想。但隨著年齡的增加,當我們過了而立之年,卻發現年薪50萬或許已是極限,因為只有到了這一步,你才會發現,原來成為中產,很可能就已經是自己職業的終點...

年薪50萬容易,年薪51萬太難

小編之前因為業務關係,認識了一個自己創業的年輕人,後來一來二往地跟他慢慢熟絡起來,這時才瞭解到原來除了自己創業的公司之外,他同時還在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任職,職位不高不低,月薪差不多三四萬。按理說這種收入即使是在一線城市也屬於很高的水平了,誰知道小哥卻說自己已經陷入了深深的焦慮,雖然這些工資完全夠他保持較高的生活水平,但一想到買房買車和結婚,那就完全不同了,即使自己收入不低,面對這些還是像揹負了一座大山…

年薪50萬少嗎?當然不少。但是,焦慮對中年人的侵襲總是無孔不入的,最讓他感到恐懼的就是一眼看得到頭的未來,儘管已經通過不懈努力取得了一點成就,還是怕一輩子就侷限在這樣的情況中了。

隨著年齡的提升,"新中年"的學習能力在下降,身體機能不比從前,升值空間也被壓縮,看不到希望帶來了比缺錢更強烈的焦慮感。

新中產焦慮:年薪50萬,也只是

30歲之前是"主動活著",現在是"湊活活著"

在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上,30歲是人生的一個重要分界點,30歲前後無論是思維方式、心理狀態還是社會地位都會分化。在30歲以前,人們都處於拼搏進取、努力賺錢的上升階段,這時只有利用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去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才能換來年薪50萬的體面,所以這一階段大家都還是"主動活著"。

可是一到30歲彷彿一切都不一樣了,這時大部分人都完成了目標,活成了"新中產階級"的模樣,有些得意忘形;還有一部分人早就成了職場老油條,得過且過,日漸沉淪。但無論如何,長期的拼搏已經讓"新中年"身心俱疲,喪失了當初那股子闖勁兒,突然陷入一種盲目的境地,不知道接下來該往哪裡去,便開啟了"湊合活著"的旅途。雖然也有人覺得自己還能拼一把,但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已經有心無力了,身體不允許,頭髮也不允許…

限制"新中年"的不止是心態和精力,經過長期的工作,他們早就形成了一套既定的思維模式,雖然這曾是賴以成功的助手,現在卻也成了限制個人發展的高牆。30歲以後想要在創造大的發展,就需要為公司創造更多附加值,這不是你所在崗位的業務熟練所能帶來的。所以很多"新中年"就偏安一隅,望而卻步了,反正湊合湊合也能過,一切都挺好。

生活讓你不得不做出選擇

"原以為在社會上做人已經夠難了,後來才發現在社會上做箇中年人更難",這句話道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在這個尷尬的年齡,高不成低不就的,想要繼續上升很難,除非作出大的突破,但是下滑卻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被人擠下來了。想要破解這個困境,就必須作出痛苦的抉擇,要麼跳槽選擇更好的工作機會,要麼就像我們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小哥一樣,自己創業,但這時就有一個不得不考慮的痛點:30歲以後,你還敢放下一切去拼嗎?

這個世界在某些方面公平的可怕,你想要得到一些東西,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到了30歲面臨的壓力就不止來自工作層面,還要面臨婚姻的抉擇,這個時候不穩定下來考慮組建家庭,怕是以後會越拖越遲。反過來,如果這時候組建家庭,怕是再也沒機會按照自己的心意拼一把。

橫豎都是難熬,怎麼選都不是自己最想要的答案,這些糾結成了"新中產"人群不得不面對的"電車難題"。都說車到山前必有路,可是這路百轉千回,凝結成了橫亙在中年人眉間的愁緒。

三十而立,人到中年就不得不面對人生的下半場,想要像初出學堂那樣一路高歌猛進,已經不再現實。但這並不代表你只能隨波逐流,這時候儘管少了之前的闖勁兒,卻也多了更豐厚的物質基礎和社會經驗。

既然想要突破瓶頸,不管戰勝中年危機還是中產危機,首先要做的就是看清自己的現狀,正確評估下自己的收入、技能、存款等等,運用自己的優勢去打破僵局,無論跳槽、轉行還是創業都在可以考慮的行列。其次,要發現自己更深層次的價值,也就是"溢價",利用這些提升自己的附加值,為未來創造更多可能性。最後,物質基礎是解決所有現實問題的堅實後盾,應該通過穩健的投資手段實現資產增值,合理規劃收入,控制消費慾望,做到開源節流,為自己創造一個寬鬆的財務環境。

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際遇,也會遇到形形色色的瓶頸,無論是學習上、感情上或工作上都不例外,最難能可貴的就是保持一顆平常心,不驕不餒,通過有效的手段解決人生的各種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