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為什麼總打仗?

果敢lzf99115


緬甸國內的形勢錯綜複雜,至今也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完全統一,因此緬甸的內戰是比較頻繁。導致緬甸不斷打仗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是民族矛盾得不到解決,第二是緬甸軍政府採取極端手段鎮壓民族武裝,第三是緬甸國內貧富差距大。



眾所周知,緬甸共有100多個民族,其中緬族的人口只佔了總人口的70%左右,剩下的全是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周邊的山區,尤其是緬北一帶。他們割據自守,不擁護緬甸政府,沒有國家歸屬感,因此常年與緬甸軍隊爆發衝突。


其次,現在執政的緬甸軍政府對其他少數民族採取鎮壓手段,不斷擠壓他們的生存空間。少數民族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因此反抗政府的活動最為積極,這也是緬甸內戰不休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以前,緬共組織曾是緬北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力量。但緬共最終走向了瓦解,從而分裂出了佤邦聯合軍、果敢同盟軍等隊伍,導致緬北至今仍處於分裂狀態。這些少數民族武裝之間為了生存,只能爭奪地盤,擴充軍隊,加速了緬北的動盪。

此外,緬北內戰的最根本原因還是貧富差距大,百姓貧困。由於緬甸立國以來發生過多起軍事政變,所以時局動盪、官僚腐敗,國民經濟還停滯在上個世紀左右。百姓的生活十分貧困,對國家沒有歸屬感。


歷史的荒野


緬甸何以局勢不穩甚至大小戰事不斷?歸根結蒂在於三點:民族關係、歷史因素及軍隊作用和政治威信,外部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一、族裔多樣化是緬甸的一個顯著特徵

1983年政府人口普查給出135個民族的統計數字,這還不包括華人、印度人、孟加拉裔穆斯林的羅興亞人(人數約80萬—100萬,講孟加拉語方言,無公民身份,緬甸主流觀點認為其為殖民時代移居者後裔)和少數以緬甸為家園的歐洲人。

主體民族緬族佔總人口的約70%,克倫、撣、若開、孟、克欽、欽、克耶是7大少數民族。人口90%信小乘佛教,各4%信伊斯蘭教和基督教。

二、英國統治下的政治社會架構發生改變

英國殖民緬甸從1886年到1948年1月(1941年底到1945年中為日本佔領期)。英國涉足緬甸相對不深,“分而治之”則是輕車熟路,緬人聚居區作為一個省由英屬印度管轄,至1937年英國直接統轄下自治;英國人管理境內的“山民”——少數民族,賦予他們一定的權利和地位,這為緬甸獨立後民族衝突埋下伏筆。它還為緬甸留下另一個遺產,廢掉君主制度,佛教地位由此受到衝擊,維繫國家統一與核心價值觀的載體沒了。

以致從殖民時代到獨立至今,緬甸的主體民族和少數民族,政黨、軍隊乃至僧侶等一直難尋各自在國家中應有的位置和作用,和平、安寧與發展也無從談起。

三、獨立後的政策偏差

獨立後的緬甸聯邦沿襲英國殖民者的行政劃分——7省7邦,緬族人聚居在中部和南部的7個省,

7個主要少數民族為主體的邦在7省的外圍,現今加上首都地區和6個自治州縣,構成全緬甸基本行政單位。

獨立後緬人信心滿懷,而少數民族卻對重回緬人統治感到不快,克倫族在獨立當年就爆發起義,其他少數民族也相繼暴動。半個多世紀裡,40萬政府軍疲於武力鎮壓,最多時消耗年財政預算的近1/4,政府最後還是通過繳撫、和談、發展經濟等方式,使17支少數民族武裝放下武器。

此後穆斯林與佛教徒矛盾凸顯,穆斯林是在殖民時期前來,一直未能融入當地社會,當局也無力對他們施以切實保護。由此看來,緬甸消除“分而治之”的毒素,尋求各民族政治權利和發展機會的真正平等,破除根深蒂固的“大緬族主義”和少數民族的本位意識任重道遠。

四、軍隊參政與政府弱勢

1948年起緬甸政治制度為議會民主,實行“市場上緬人優先”、趕走英國人的新緬甸政策。1962年,昂山親信奈溫發動政變,帶領國家走上閉關鎖國、中央集權的“緬甸式社會主義道路”。1988年,內外交困的奈溫下臺,軍政府接管國家權力,對內封殺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對外被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制裁長達20年,直到2010年多黨選舉,緬甸政壇一直在軟弱的文官和強悍的將軍之間搖擺緬甸,當下軍隊依然在政治生活舉足輕重。

政治具有很深的派系特徵,獨立前後表現尤甚,各種力量橫跨廣泛的政治色譜,從保守主義到共產主義,昂山及6位助手被害,將緬甸政治宗派主義殘酷而悲慘的現實示人。在後軍政府時代,這一特徵還將充分顯現。同樣,緬甸具有東南亞及南亞相同的政治文化特徵,即民族英雄及其後人的神奇作用,特別是在危難之際,“緬甸蝴蝶”昂山素季以羸弱之身面對槍筒,加之其英國背景(留學、夫君)和民主理念,讓她贏得1991年諾貝爾和平獎,成為西方政要和媒體眼中“俏佳人”。


ruixuezhaofeng


一個寨子有好幾個家族,其中緬家立足不久,但在歷史上曾經牛×過,把周圍幾個外寨打得鼻青臉腫,於是就養成了當霸道老大的習慣。後來有個叫英家的遠方強盜(有知識戰力也強)闖進來,把這個寨子打敗,強行管理了一百年。強盜家族退回老家後,這個寨子又贏得了獨立,但是老大緬家心眼小,一直覺得大家必須無條件聽他管理這個寨子才會好,於是誰不服就直接打誰。但是其他家族已經看到了緬家的本質,發現他也不過如此 ,加上緬家連自己家裡也沒有管好,日子越來越差,於是就鬧分家,這樣就打打停停折騰了幾十年,誰也不服誰。啥時和平,只有天知道了。祈求老天保佑普通百姓少受點苦吧。


布南溫


緬甸總打仗的實質,起源於內部不可調和的民族間茅盾。分幫派爭利益,誰也不服誰。總是隔三岔五小打小鬧,永無休止,真正的勞民傷財,這是特珠的歷史和環境造成的,目前沒有砌底的解決方案,此一時彼一時反覆發作,這樣的國家很難發展起來。



孤寂784685靈魂


從軍事統治過渡到民主,和平,自由,誠信,幸福的國家。


斯哥94943771


因為全國沒有統一,果敢自治區掙自治權。


玩個毛線團團個毛線玩


你的說法不對。緬甸並沒打仗,是緬北打仗。


一生何求35562705


主要是緬族“大緬族主義”盛行,尤其是緬甸的軍人集團,他們就好像當面的“法西斯”一樣,極力排斥外族,尤其受當年倭寇和現在美帝影響,極度仇華,所以造就現在混亂的局面,民不聊生、戰火四起。


_漁民


槍炮一響 黃金萬兩


用戶657074441021


老緬的政策是留地不留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